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报告 > 调研报告 >

关于促进陕西工业投资较快增长的分析

作者:jkyxc 浏览数:

摘要:当前,陕西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加速发展阶段,工业仍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但工业投资持续低位增长或者负增长,影响陕西经济增长后劲和追赶超越目标的实现。为此,从工业投资对陕西当前发展的重要性出发,分析工业投资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陕西工业投资快速增长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工业化;工业投资;发展潜力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30.006

1对当前陕西工业发展及工业投资的认识

1.1工业发展的重要性决定了其主要抓手的地位和作用

工业作为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居民就业的重要渠道和财政收入的重要源泉。工业化过程将工业的现代思想和理念融入社会的方方面面,使农业和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也得到迅速提高,使社会生产过程、经济组织、社会结构乃至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都发生深刻变化。因此,为保障经济健康稳定增长、建设创新型省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稳固和加强工业的核心地位。

1.2陕西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必须加大工业投入和发展强度

陕西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向中后期过渡阶段,工业依然是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陕西今后经济持续增长和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升级、民生福祉改善等,在很大程度上都要依靠工业和民间投资奠定起来的现代工业来实现。目前,我省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是效率低下,效益不高。要加速实现追赶超越目标,就必须抓住工业发展这个牛鼻子,持续扩大工业有效投资、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在全国产业分工体系中争得一席之地。

1.3陜西工业投资广阔的空间决定了可以大有作为

我国整体上处于工业化中后期,第三产业占比大、增速高、对经济增长贡献突出。陕西工业化进程滞后于全国,但与之相应的产业升级、新经济成长等领域空间广阔,随着居民收入增加、消费市场升级等,工业发展蕴含着较大发展后劲和空间。这也就决定了我们必须以实施创新型省份、西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西安高新区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三大任务为契机,推动工业经济由规模扩张向创新驱动转变,加快建立起高度发达的工业经济生产体系和先进技术体系。

2工业投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工业投资占比及增速低,与当前发展阶段不相称

从全国排名看,2015年陕西固定资产投资额在全国排名12位,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比重3.31%,而制造业投资额在全国排名18位,占全国制造业投资比重2%,低于投资占比1.31个百分点。从相同时段看,2016年陕西工业投资增长1.1%,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27.3%,而江苏、浙江、广东工业投资分别增长79%、4%、8.9%,工业投资占比分别为49.7%、308%、33.5%,山东占比更是高达50.4%,安徽占比也达到了43.3%。从相同发展阶段看,2016年陕西人均GDP为50530元,分别相当于江苏、浙江、广东2010年、2010年、2011年的发展水平,三省工业投资增速和占比更高,增速分别为22.5 %、9.3%、17.2%和,占比分别为47.1 %、37.2%、40.4%,这与工业化中期向中后期加速发展阶段保持较大发展强度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2.2工业投资增速大幅下降,后期发展潜力不足

“十二五”以来,受市场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陕西工业投资增速从前几年的39.8%、24.1%、25.8%下降到近3年的8.1%、8.8%、1.1%。其中,2016年工业投资增速低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1.2个百分点,工业转型升级的重点行业投资增速大多呈现同比下降,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394%,汽车制造业下降37.2%,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下降44.7%。工业生产缺乏项目储备,大项目数量大幅减少,工业5000万及以上项目同比减少1398个,其中制造业减少1054个。今年上半年,工业投资增长0.9%,低于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3.3个百分点,其中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下降11.2%,意味着后期工业增长将缺乏新的增长点。

2.3主要行业发展相对缓慢,工业接续力量亟待加强

近两三年,尽管非能工业占比有所上升,但主要是能源工业占比下降所致。非能工业中的装备制造业作为陕西的优势产业,涉及到航空、输变电设备、汽车、机床工具、航天、工程机械等多个产业集群,但行业企业多数缺乏核心关键技术,附加值和利润率不高,市场占有率偏低,特别是近几年来,汽车、机床等重点产品产量有所减少。“十二五”期间,陕西装备制造业总产值年均增速低于工业年均增速3个百分点左右,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较“十一五”末降低2.9个百分点。部分行业分化较为明显,其中烟草制品业2016年工业增加值下降10.9%,较2015年扩大7.8个百分点,通用设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下降5.5%,低于2015年13.5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占比不到10%,对工业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较为有限。

2.4工业领域投资回报率低、国有经济比重大,社会资本存在脱实向虚现象

从2014年开始,陕西固定资产投资超过GDP,至2016年末两者之比达到106.8 %,投资率与投资效益之间的矛盾不断凸显,目前工业企业投资回报率仅为4%左右,不仅低于房地产投资,甚至低于一年期基准贷款利率,导致流向工业领域的资金持续放缓,经济脱实向虚问题日益显现。加之受行业准入限制、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缓慢、融资约束等多重因素影响,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难以通过构成协作配套关系扩大工业领域投入,民间投资主要集中在房地产、能源等少数几个领域,2016年陕西民营经济占比为53.8 %,而全国占比达到60%以上,这将会导致整个工业投资的萎缩,进而阻碍实体经济中长期增长。

3促进陕西工业投资快速增长的措施建议

3.1扩大工业有效投资,提升工业占比和发展强度

一是强化要素保障。围绕金融、财税、要素保障等方面,落实好中省扶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切实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融资难(贵)、负担重以及劳动力、土地、水、电等生产要素缺失的问题。二是加强产业谋划和招商引资。按照工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围绕机器人、3D打印、节能环保、集成电路、新型医疗设备、轨道交通、高端塑料加工等重点产业,加大工业项目策划力度。创新招商思路,实施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和共建园区招商,确保重大项目接续落地。三是加大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力度。聚焦《<中国制造2025>陕西实施意见》确定的重点方向,围绕重点工程和产业链瓶颈,针对工业“四基”的薄弱环节,统筹采用补助、贴息、奖励、资本金注入等方式予以支持,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2增强产业发展能力,推动产业朝高端化发展

一是推动主导产业提升发展。对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主导产业,按照高端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要求,加快构建富有活力的制造业主导产业发展体系,打造高端制造业发展基地。二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发展。对具有较好发展基础,规模、实力、品牌、技术、市场等在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纺织化纤、冶金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通过智能改造、优化结构、强化创新,进一步巩固扩大竞争优势。三是推动新兴产业规模发展。对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互联网、大数据、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通过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引进先进设备和制造工艺,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推动新兴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

3.3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激发社会投资工业的积极性

一是减少行政直接干预。进一步健全产品市场、要素市场和资本市场等市场体系,公开开放和严格执行市场规则,打破地方国企对于商业渠道、基础设施投资、财政补贴、资源型商品等方面的垄断,让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牢固树立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企业家创新精神的理念,不断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和微观经济主体创新能力,让企业能够安心做好实业。二是加强对产业发展的研究和指导。坚持瞄准世界前沿和从当地要素禀赋出发这两个基本原则,强化产业经济研究队伍建设,加强对产业发展的前期研究,出台更加具体的市场指导和技术创新目录,为市场和企业提供明确有效的指引,采用项目委托研究或股权激励等方式,探寻陕西工业经济科学、高效发展的有效途径。三是积极发展制造服务业。研究设计、市场营销、系统性解决方案等服务环节服务价格不合理、服务效率低,在相当程度上挤占了工业企业的利润,而陕西从事这些服务业的部门多是事业单位。应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的市场化改革,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延伸企业服务链条,从“U”型曲线两端全面提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3.4增强金融为工业经济的服务能力,避免生产要素脱实向虚

一是推动金融与实体经济再平衡和去资产泡沫。一段时间以来,我国一些地区出现了资本大量从实业抽离投向虚拟经济领域的现象,造成部分实体经济空心化,这在我省也一定程度存在,对此必须加以重视,加快修复和维护工业发展所需的经济生态,解决好实体经济与金融、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利差较大等问题,给各类要素合理的投资回报,促进企业家才能、人才、资本等创新要素配置到生产性活动。二是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工业投资。加大全省金融资源整合力度,尽快提高金融机构贷款占工业投资资金来源的比重,以信贷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先進制造业与金融融合发展,鼓励企业通过融资租赁加快装备改造升级,支持金融机构研发推广符合先进制造业发展实际需求的各类金融产品。

3.5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构建工业发展投资新生态

一是建立创新导向型经济结构。目前产能过剩、僵尸企业、高债务等经济污染问题,对经济的循环流转特别是资金的循环流转造成很大障碍,影响了创新活动的开展和经济的健康发展。应修复和维护经济发展所需的经济生态,改变依靠信贷、房地产、基础设施推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式,加快构建制度创新驱动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引导要素配置到生产性活动及高生产率部门,推动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和新产业不断涌现。二是保持较强的企业纵向流动性。企业纵向流动性是指企业从小企业成长为大企业的能力,将使大企业和已经成功的企业始终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有利于激发大企业的创新,提升整个经济体系的竞争活力。因此要通过商事制度改革降低企业创立门槛,健全企业破产退出机制,完善企业产权转让和兼并重组市场,严格实施反垄断政策,以增强企业纵向流动性。三是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大力培育与弘扬“工匠精神”,提高工业从业者的社会地位,是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需要。加快培养一批面向生产一线的实用技术人才、工程师,完善劳动、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加强对各类技能型工匠人才的政策支持,推动全社会形成尊崇工匠、争做工匠和做好工匠的职业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1]张军,陈诗一. 结构改革与中国工业增长[J]. 经济研究,2009,(7).

[2]赵昌文,朱鸿鸣. 持久战新论:新常态下的中国增长战略[M]. 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12).

[3]罗天昊. 中国需要“佛山模式”[EB/OL]. 广佛都市网,2015-09-01.

推荐访问:陕西 较快 增长 工业 分析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