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申请书 >

高中语文经典写作素材宽容篇

作者:jkyxc 浏览数:

 高中语文经典写作素材宽容篇 一句话造就卡耐基

 卡耐基小时候是一个公认的非常淘气的坏男孩。在他九岁的时候,父亲把继母娶进家门。当时他们是居住在弗吉尼亚州乡下的贫苦人家,而继母则来自较好的家庭。

 他父亲一边向她介绍卡耐基,一边说:“亲爱的,希望你注意这个全县最坏的男孩,他可让我头疼死了,说不定他会在明天早晨以前就拿石头扔向你,或者做出别的什么坏事,总之让你防不胜防。” 出乎卡耐基意料的是,继母微笑着走到他面前,托起他的头看着他,接着又看着丈夫说:“你错了,他不是全县最坏的男孩,而是最聪明、但还没找到发泄热忱地方的男孩。” 继母说得卡耐基心里热乎乎的,眼泪几乎滚落下来。

 就凭这一句话,他和继母开始建立友谊。也就这一句话,成为激励他的一种动力,使他日后创造了成功的 28 项黄金法则,帮助千千万万的普通人走上成功和致富的光明大道。因为在她到来之前,还没有一个人称赞过他聪明。

 【大视角】

 民谚说,打人莫打脸,骂人休揭短。今人大都追求表面淋漓的快意,却不知一旦伤及心灵,伤痕决不容易弥合。相反,善意的赞美与鼓励,真个似春风化雨,足以滋润一切奄奄待毙的种子。

 子无亲疏,世称慈母

 孟阳女(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魏国人。嫁给大夫魏芒卯时,就做了三个年幼孩子的母亲。

 魏都大梁的郊野,绿树丛中掩映着灰砖院墙。院墙内,房脊高耸,水榭楼台,曲栏环抱,这就是大夫魏芒卯的家。

 此时的魏家,人吵狗吠,一片杂乱。孟阳女坐在堂上,满面悲哀,心里无限愁苦。魏大夫不幸病逝,扔下三个孩子,自己亲生的小儿子嗷嗷待哺,这乱糟糟的家,怎样维持?最令她操心的是 3 个孩子不知听了什么传言,嘀咕着羊肉贴不

 到狗肉身上,亲生父母去世,继母必将给自己气受,摆着架势要大干一场,整天绷着脸,见面如见仇人,粗话碎语,与日俱增。亲戚劝她道:“三子不孝,欺人太甚,何不分家,叫他们搬出去居住,眼不见心不烦,也免生闲气。”孟阳女何尝不愿这样?可想到丈夫的遗嘱,想到三子尚未成年,怎么能推卸母亲的责任呢?她扬起头,委婉地说:“人心都是肉长的,孩子年纪小,不懂事。我做母亲的,怎么能和他们一般见识?我用慈母之心对待孩子,孩子总会改变。” 一个锅里吃饭,哪有碗筷不相碰撞的。在孩子们故意找茬、大哭大闹时,孟阳女总是抑制自己满腹的不快,静静地倾听。孩子们哭够了,闹累了,孟阳女才心平气和地引导、解释与说服。尽管孩子们噘着嘴巴,可没有理由发脾气。生活上,孟阳女总是无微不至地关怀他们,冬制皮裘,夏缝葛衣,尽量让孩子们穿得体面而舒服。每日两餐,伙食不重样,尽量让孩子们吃得可口。

 魏大夫去世后,俸禄和赏赐没了,家中的经济少了一部分来源,虽然依靠点田产的收入可以维持府中的开支,但出多进少,将来的日子是艰难的。孟阳女辞退大多数仆人,能自己动手的都亲自操劳。她穿旧的,吃剩的,用节余的黄金请来有声望的先生,教孩子们习礼节,读诗书。杂言碎语渐渐少了,但孩子们仍然绷着脸,对孟阳女没有任何称呼,有事要办,都是通过最小的弟弟——孟阳女的亲生儿子来传达。孟阳女不计较,只要孩子们提的合理,没有不满足的。

 一次,顽皮的三儿子溜出学堂,在野外淘了 2 天,因受风寒,病倒在床,又吐又泻,折腾得面黄肌瘦,不幸后脖上又长了脓疮,痛得他连呻吟的力气都没有了。为此,医生都拒绝上门。前来探望的姐姐,贴着妹妹的耳根说:“少一个冤家,少操一份心。”孟阳女勃然变色,推开姐姐,大声喊道:“不,不,这是我的儿子,我要救活他!”她不惜重金,请来王宫御医。儿子病了一个月,孟阳女衣不解带,日夜侍候床前,终于把儿子从死神的手里抢回来。儿子病好了,孟阳女却病卧在床,浑身乏力。儿子们跪在孟阳女的面前,声泪俱下,齐声呼叫着“妈妈”。有什么声音比这呼声更动人?孟阳女热泪滚滚,用颤抖的手拉起儿子们。

 从此,欢歌笑语飞出了魏家。

 大儿子过了弱冠之年,在朝廷中任职。二儿子进大梁府,官为书办。三儿、四儿一起,入学宫读书。孟阳女朝送儿子们出去,暮迎儿子们归来,一家人和和睦睦,谁也不能分出亲疏。

 正当孟阳女沉浸在融融家庭之乐时,一场人命案突然降临。三儿、四儿上学,路遇盗贼,厮打中不幸失手,盗贼吐血身亡。司寇升堂,按“杀人者偿命”的法律条文断案,兄弟俩人争死。司寇不能明断,更不愿看到两位很有前程的书生丧命,便进宫呈报魏王。魏王有诏,传孟阳女说:“二子误伤人命,今皆赦之,是纵有罪;今皆杀之,是诛无辜。人母知其子,杀活随其母。” 大堂上,孟阳女跪伏在地,哭着说:“司寇大人,二子犯罪,是妾教诲不周,妾身有罪。四儿,妾亲生;三儿,前夫人所生。大夫芒卯病重,把三个孩子托付给妾,妾岂能因亲疏而背丈夫之嘱,手心手背都是肉,请留下三儿,杀、杀……”她话未说完,哭倒在地。里正、乡邻纷纷跪下,叙说盗贼身患绝症、故意横行的罪恶,请求宽大处理魏家两位书生。

 孟阳女爱前妻子胜过亲生子的事,顿时在京都大梁传开。魏王称赞孟阳女的嘉行美德,赦免二子,严整法制,尊封她为“慈母”。在慈母的严格教诲下,四子先后拜为大夫、将军,成为邦国栋梁。

 【大视角】

 人一旦将心比心,即已找到感化人心的要径。世间没有冥顽不化者,关键是精诚所至、善念所至的程度。

 最好的消息

 阿根廷著名的高尔夫球手罗伯特·德·温森多是一个非常豁达的人。

 有一次温森多赢得一场锦标赛,领到支票后,他微笑着从记者的重围中走出来,到停车场准备回俱乐部。这时候一个年轻的女子向他走来,她向温森多表示祝贺后又说她可怜的孩子病得很重,也许会死掉,而她却不知如何才能支付起昂贵的医药费和住院费。

 温森多被她的讲述深深地打动了,他二话没说,掏出笔在刚赢得的支票上飞快地签了名,然后塞给那个女子,说:“这是这次比赛的奖金。祝可怜的孩子早日康复。” 一个星期后,温森多正在一家乡村俱乐部进午餐,一位职业高尔夫球联合会的官员走过来,问他前一周是不是遇到一位自称孩子病得很重的年轻女子。

 “是停车场的孩子们告诉我的。”官员说。

 温森多点了点头,说有这么一回事,又问:“到底怎么啦?” “哦,对你来说这是一个坏消息,”官员说,“那个女子是个骗子,她根本就没有什么病得很重的孩子。她甚至还没有结婚哩!你让人给骗了!” “你是说她根本就没有一个小孩子病得快死了?” “是这样的,根本就没有。”官员答道。

 温森多长长吁出一口气,然后说:“这真是我一个星期以来听到的最好消息。” 【大视角】

 不以受骗、损钱而愤怒,而以无病无死的小孩释怀。此等胸襟,即已注定其球技,绝非一般球手可以匹敌。因此,所有追求技艺的人们,先得淡化人事所致的表面困惑,先得豁达而善意地对待万物。

 无敌之箭

 古代有一个擅长射箭的人名叫甘蝇,他弓箭一搭,走兽就趴下一动不动,飞鸟就从天上掉下来。有一个人叫飞卫,听说这件事后,来向甘蝇学习射箭。经过学习之后,甘蝇说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飞卫回到家后,善射的名声逐渐远扬。有一个叫纪昌的人,慕名来向飞卫学习射箭。飞卫便要他先学会不眨眼睛。纪昌回到家中,睡在他妻子的织布机下,眼睛盯紧来来往往的梭子。经过两年之后,即使锥尖刺着他的睫毛,眼睑却眨也不眨。纪昌心想,这应该是学成了,就去向飞卫报告。谁知飞卫摇头说:“光学会不眨眼不行,还要学会看才行。看小东西好像是看大东西,看细微的好像是看显著的,达到这样的水平后再来告诉我。”于是纪昌又回到家中,用一根长头发系一只虱子悬在窗下,天天望着虱子。十天之后,它逐渐变大。三年之后,就好像是个车轮了。再看别的东西,很细小的看上去都有山岳那么大。于是纪昌用弓箭来射那只虱子,一箭就穿透虱的心。他又回来报告飞卫,飞卫高兴地说:“你已经把射技学到手了。” 纪昌为了独行天下,决定杀掉飞卫。有一次他们两人在野外相遇,纪昌便搭箭射飞卫,飞卫也搭箭还击。两人的箭都在飞行中相碰,最后掉在地上。飞卫的箭射完之后,纪昌还剩一支。纪昌把这支箭射出之后,飞卫面对飞来的箭,不慌

 不忙,捡起一根小草捍卫自己,用草尖把箭杆拨落。

 纪昌这才知道老师的射艺比自己不知强多少倍,于是流泪跪拜,请求飞卫饶恕自己。飞卫也跪下,放声大哭。二人请求以父子关系相处,互相结盟,要永远友好下去。

 【大视角】

 其身不正,其影必斜;其心不正,其技必逊。纪昌为技术而技术,为私念而生杀机,自然不可能无敌于天下。所以飞卫,只看他对负义之徒的大气,即知其深不可测的射技。

 哲学之王的气度

 黑格尔(公元 1770—1831 年)是德国古典哲学的著名代表人物,他倾其一生创立了欧洲哲学史上最庞大的客观唯心论的哲学体系,系统地阐述了唯心论辩证法。

 1820 年,黑格尔年逾半百,在柏林大学任哲学教授。此时的他,业已成为德国哲学界的执牛耳者,不仅是蜚声哲坛的哲学之王,其哲学还被推崇为普鲁士王国的国家哲学,声誉之隆掩盖住了同时代的其他所有德国哲学家。

 此时,在紫丁香盛开的柏林大学校园内,德高望重的黑格尔却受到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充满进攻性的挑战,这个年轻人便是狂傲不驯的叔本华。叔本华刚刚获得在柏林大学任教的资格,便紧锣密鼓地欲与一代哲王试比高低。他声言自己最瞧不起的人就是黑格尔,有失风度地讥刺挖苦说,“像黑格尔这样的人进入哲学家的行列,是哲学界的耻辱与不幸”、“黑格尔的哲学有 1/4 是陈词滥调,3/4 是胡说八道”。对叔本华这种蔑视名人,且咄咄相逼的进攻态势,柏林大学并未进行干涉,叔本华进而得以与黑格尔一争短长。他提出自己要和黑格尔在同一时间授课,拉开同台打擂,争夺听课学生,一举击垮黑格尔的架式。叔本华的作法,自然遭到一些人的异议与反对。但是黑格尔却不因为叔本华攻击自己而刁难他,且以磊落博大的胸怀给对方发表自己言论的一席之地。当时在柏林大学哲学讲坛上授课是黑格尔签字认可的,他便一视同仁地在叔本华的讲课议定书上签字,允许叔本华与自己同台对擂,去宣讲什么“黑格尔的哲学使整个德国知识界的心灵和大脑腐败”的观点。

 叔本华的讲座每星期 5 次,每次 1 个小时。与此同时,黑格尔在另一个讲坛上讲授逻辑学和形而上学。没有多久,年轻的叔本华就再也讲不下去了,因为黑格尔的课堂上坐满了学生,而叔本华的面前最后只剩下 3 个学生。无奈之下,叔本华只好偃旗息鼓,悄悄溜出柏林大学。

 当然 30 多年之后,在学术上历尽坎坷的叔本华终于撼动德国哲坛而一举成名。1820 年两位哲人在柏林大学的这段特殊的经历中,人们固然感佩叔本华的斗士精神,然而黑格尔身为哲学之王的宽宏大度,尤让后人赞叹不已。

 【大视角】

 与人一席之地,非但无所损减,反而无限壮大了自我的时空。因此包容一切之后,一切也便内化于无形之中。

 王伽以诚晓恶

 齐州行参军王伽奉命押解李参等七十余名犯人进京。犯人们披枷带锁,跋山涉水,千辛万苦才走到荥阳。王伽下令休息,犯人们便三三两两歪倒在路边,叫苦之声四起,负责押解的差役们也疲惫不堪。王伽看着不忍,把众人召集起来说:“你们触犯了国法,皮肉受苦也算罪有应得。只是带累了押送你们的人,无辜陪着你们受苦,你们不觉得惭愧吗?” 一席话说得人们无地自容。王伽命令解去犯人身上的枷锁,让差役们解差回家。王伽对李参等犯人说:“好了,现在你们不必再受枷锁之苦,差役们也不必陪你们遭罪。你们可以自行赴京,但一定要在规定的日期到达京都。否则,我只有替你们一死。” 李参等人被王伽的诚意感动了,七嘴八舌地说:“王参军尽管放心。” “王参军体谅、信任我们,我们绝不会失信。” “谁敢带累王参军,就叫他不得好死!” 约定的日期到了,犯人们果然如期到达,没有一个人逃走。

 隋文帝杨坚听说后,十分惊奇。他召见王伽,赞扬他的做法。他还召见犯人和他们的妻子儿女,赐宴款待并赦免他们的罪行。

 杨坚还晓谕天下:“官吏们要以王伽为榜样,用德行感化庶民。庶民应像李参那样,改恶从善。这样,天下就会太平,不用刑律的日子很快就会到来。”

 【大视角】

 以善念催生善念,以信义催生信义,以生死不忌催生生死相从,自然会胜过一切惩罚的效益。世间没有任何事情,能比善良本性的复苏更为殊胜壮观。

 苏格拉底的一生

 苏格拉底(公元前 469—公元前 399 年),古希腊哲学家。传说他的父亲是雅典城中的一个石匠,由于家里非常贫穷,母亲只好经常去给别人做接生婆,这样可以赚到一点小钱来贴补家用。

 家里的贫穷并没给苏格拉底造成什么不良影响,相反却让他养成许多良好的习惯。妈妈没钱给他买布做衣服,一年四季苏格拉底都穿着一件衣服。有时衣服脏了他便在夜晚把它洗好,然后拿到火炉边上烤干。至于鞋就更不用说,苏格拉底根本不知道什么是鞋,他总是赤脚走路。

 有一年冬天,雪下得非常大,苏格拉底要出门去给别人家送打好的铁器。妈妈看雪下得那么大,儿子的脚下又没穿鞋子,于是不让苏格拉底去。

 “孩子,雪太大了,别人在这种天气也用不上它,等到雪融了的时候再去吧。” “不行,我一定要去,我跟爸爸答应今天给人家送去的。” 苏格拉底顶着大雪,光着脚板把打好的铁器送到那个需要铁器的人家里。那些接到铁器的人们,总会拿了好吃的来招待他。但是他们很快发现,苏格拉底对美酒佳肴并不感兴趣,他感兴趣的是看书。后来,家里有藏书的人们都愿意把书借给苏格拉底看。这样,苏格拉底逐渐认识了许多字,读了许多书。

 成年以后苏格拉底娶了妻子,因为苏格拉底很忙,他压根儿就没时间帮助妻子做家务和照看孩子,所以在家务中忙忙碌碌的妻子总是非常暴躁。

 有一天,妻子正在洗衣服,小儿子又在一旁嗷嗷待哺,着急的妻子要求苏格拉底来帮帮她的忙。叫了一次,正在跟客人聊天的苏格拉底没有听见,叫了两次还是没有听见,到了第三次的时候,妻子终于控制不住心头怒火,顺手把一盆洗衣水向苏格拉底的头上泼去。

 可是苏格拉底却像什么也没发生似的,然后幽默地对客人说:“没什么,雷声过后,必有大雨嘛!” 有一次大儿子要忙着做作业,所以就不肯替母亲照看一会儿小弟弟,结果母

 亲破口大骂一顿儿子,然后就抱着小儿子走了。

 儿子看着母亲远去的背影,嘀咕道:“真是只老虎。” 在一旁看书的苏格拉底听见了,他立即教育孩子道:“不可胡说。” “母亲那种脾气简直叫人无法忍受!” “你回答我,是老虎的凶暴难以让你忍受呢,还是母亲的脾气难以让你忍受?” “当然是母亲。” “那老虎暴躁起来是会吃人的,而你的母亲咬过你吗?” “没有。”孩子小声地回答。

 “那你怎么能把她说成是老虎呢?你的母亲不仅没有碰过你,在你生病的时候,她不仅很好地照看你,而且还每天都向神祈祷,希望神赐福给你。” “可是……” “孩子,我们雅典人对什么样的人都可以原谅,惟独不原谅不尊重父母的人。你应该请求神原谅你,否则神会认为你是不知道感恩的人,别人也会因为你不尊重父母而轻视你。等到最后,你会变成一个没有朋友的人。人们觉得没有必要对你好,因为他们明白,你不会感谢他们。” 苏格拉底这次对儿子的教育非常管用,从此以后他学会了尊重父母。

 公元前 399 年,苏格拉底因为他人的陷害而被判处死刑,后来他很有钱的朋友克利托用钱买通狱卒,然后这位朋友来到牢房里,准备把他秘密地接出去。可是苏格拉底死活不肯出去,他认为这样出去的话,本来清白的他就会变得不清白。最后,这位朋友只好流着泪走了。

 在执行死刑那天,朋友、学生及家人都来为他送别。所有的人都哭了,就连狱卒都流了泪。苏格拉底却非常平静地喝下毒酒,然后躺到床上安静地闭上双眼,等待死神的到来。眼看他就要告别人世时,他却突然用微弱的声音说:

 “克利托,我还欠邻居一只鸡,请别忘了替我还给人家。” 说完这句话后,他便离开人世。

 【大视角】

 哲人之所以为哲人,首先因其感恩于万物,而心处卑微之位,所以百川归海,智慧也便源源不断而来。

 泰戈尔的道德追求

 泰戈尔(公元 1861—1941 年),印度诗人、作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自幼受家庭影响和印度宗教、哲学、文学及西方文化的熏陶,14 岁开始发表诗歌。他以著名小说《戈拉》的发表,1913 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作为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他不仅将世界的文学视野引向东方,也使东方传统文化中的人伦美德和道德理想广泛地播扬。

 泰戈尔有强烈的道德使命感,他常说:“我永远把唤醒自己的同胞不要在道德堕落的道路上滑下去,看作自己的职责。”出于这种道德使命感,他对东方近代化过程中由于学习西方而形成的种种弊端,也作了深刻的揭露和严厉的批判;还出于这种道德使命感,他把印度文化传统中合理的人伦美德加以发掘,使之发扬光大。

 泰戈尔执著的道德追求不仅表现在他的社会政治活动中,也表现在他的爱情、婚姻等家庭生活中。

 作为诗人,泰戈尔写过无数的浪漫爱情故事,然而他自己的爱情婚姻生活却是那样的平淡无奇。他曾有过一段甜蜜的初恋,那是在他去英国留学的前夕,一个偶然的机会同一位有英国教养的姑娘相识,两人很快步入爱河。但是,这位姑娘不是泰戈尔所赞美的那种东方传统“母亲型”的女子,而是甜甜蜜蜜“情人型”的女性。由于泰戈尔从小所受的是东方传统道德教养,因此不可能和这样的女性结合,他们很快分手。后来他由家庭包办,依照传统习俗在 22 岁时与一个 11 岁的同种姓姑娘结婚。当时风华正茂的青年诗人和一个年幼无知的女孩之间当然谈不上什么爱情,但是他并没有把这桩婚事看作不幸,也没有表露出内心的痛苦,而是像一般人那样履行自己作为丈夫的职责。他常对人说,婚姻不以恋爱始而以恩爱终。他关心疼爱贤慧的妻子,他创作之余尽量抽出时间陪伴她,为她讲述书中的故事。他们虽然没有更多的浪漫情调,但他们都以相敬如宾而得到满足。妻子逢人就说:“泰戈尔不仅是个大诗人,而且还是个忠实的丈夫。” 不幸的是年轻的妻子患了重病卧床不起,泰戈尔心急如焚。他四处求医寻药,并亲自煎药送到妻子跟前。为了减轻她的痛苦,他整夜坐在床前为妻子扇扇子,一直护理到最后一天。妻子的早逝,使泰戈尔陷入极度悲痛之中,他把全部的爱都放在了失去母亲的孩子身上。妻子去世后,他承担起既做父亲又做母亲的双重

 责任。他精心照料孩子们。一次女儿生病,他亲自抬担架送医院,一走就是几十里。为了让孩子们得到更多的父爱,他常和孩子们捉迷藏玩游戏。也正是在对孩子的爱中,他发现了童心之美,写出《新月集》中优美的儿童诗歌。

 【大视角】

 道德是与生俱来的法则。唤醒自己与大众,决不仅仅只是阻止堕落的势头,而是关涉生命与人类永恒的大计。无愧于道德、良知与正义,也就把握了人生、命运与艺术的真谛。

 至孝的舜

 舜出生后不久,生母就死了。他的父亲瞽叟另娶一个妻子,生了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儿子取名叫象。

 舜的后母是个心肠狠毒的人,虽然舜对父母极其孝顺,对弟妹极其友爱,她却把舜视作眼中钉,一心要把他除掉。瞽叟宠爱后妻,因此也把亲生儿子当做肉中刺。舜的弟弟象,秉性和母亲相似,凶残异常,全无手足情分。舜便常常受到虐待和毒打。

 舜的孝悌名声远近传扬,后母却处心积虑想把他杀死。舜在家里实在待不下去,只好一个人搬到妫水附近的厉山脚下,盖了一间茅屋,开了点荒地,种瓜种菜种杂粮,孤苦零丁地过日子。人人都喜欢搬到舜的附近来住,因此他所住的地方,过一年成村,过两年成邑,过三年成都。

 尧当时正在寻访贤人,闻知舜的贤孝事迹,就把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做妻子,赐给他细葛衣裳和琴,又叫人给他修了谷仓,给他一群牛羊。瞽叟一家见舜平白无故做了天子的女婿,骤然富贵起来,十分嫉妒。象对哥哥的发迹尤为妒忌,更对两位嫂子的美貌垂涎三尺,他鼓动父母设计谋害舜。

 象以修谷仓为名,企图将舜烧死仓内,但舜的妻子对此早有防备,所以象的毒计并未得逞。瞽叟见此计不成,又生毒计,请舜淘井,想用石头将他砸死井中,但舜的妻子又帮舜躲过一劫。后母仍不甘心,又设酒宴,想把他灌醉后加以杀害。小妹得知后,告诉两位嫂子,结果这一次诡计又落空。

 尧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并根据女儿的报告,知道舜确是一位贤人,就叫他来辅佐政事。最后,尧决定把帝位禅让给舜。

 舜登基之后,用天子的仪仗,乘车回家去拜见父母。这时糊涂的瞽叟才知道舜是一个孝顺的儿子,深自悔愧,从此改过向善。舜还不念旧恶,把弟弟象封为有鼻的诸侯。象见哥哥如此仁爱,心中十分感动,也洗心革面,成为一个好人。

 【大视角】

 以德修身,厄运也便善解。以德立国,天下也便太平。因此,当我们指望感恩戴德的效应时,我们必须自问:我们是否首先做到了以德报怨。

 有礼也要让三分

 刘宽是汉代人,为人仁慈宽厚。在南阳当太守时,小吏、百姓干了错事,他只是让差役用蒲鞭责打,以示羞辱。他的夫人为了试探他,便让婢女在他和下属集会的时候捧了肉汤,故意把肉汤泼撒在他的官服上。结果刘宽不仅没发脾气,反而问婢女:“肉汤烫着你的手了吗?” 有一次,一个人错认了他驾车的牛,硬说是他家的耕牛。刘宽没说什么,叫车夫把牛解下来还给那个人,自己步行回家。后来失主找到自家的牛,便把牛还给刘宽,并且向他赔礼道歉,刘宽反而安慰他。

 刘宽身为太守,有礼也让人三分,这正是君子的雅量,世人的楷模。

 【大视角】

 他不似今人,不仅得理不饶人,而且无礼也要傲三分。他反其道而行,即如大自然的和风,吹拂所至,千家万户都那么爽心悦目。

推荐访问:素材 高中语文 宽容

相关文章:

上一篇:房建实习报告
下一篇:内审报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