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申请书 >

基于信息技术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探索

作者:jkyxc 浏览数:

【摘要】在新时代,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要与时代接轨,就要重视与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做到:第一是通过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融合来提升历史趣味性,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第二是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培养学生对历史课堂教学的亲近感,缩短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提高教学效果;第三是通过信息技术运用促进学生历史学生方式的转变,培育并增强学生的历史素养,实现历史教学目标。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8-0051-02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教育改革与发展,初中历史也不例外。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最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历史素养,是历史教师的追求之一。笔者结合近些年来的教学实践与探索,从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培养学生历史亲近感、转变学生历史学习方式等三方面,来论述信息技术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探索。

一、运用信息技术增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趣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历史学科与物理、化学、地理等自然学科一样,都是初中才开设的新课程。这反映出历史学科的学习有别于思想品德、语文等人文学科,无论是从研究方法、研究逻辑还是从学习需要等角度来看,其相对严谨的史料考据都需要学生较强的学习能力。而作为一门初中生新开设的课程,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当下的初中生都是2005年左右出生的孩子,他(她)们的成长正好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相契合,且大部分学生特别是城市学生的信息素养相对较高。那么通过信息技术来增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趣味,既符合了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时代性,又吻合了学生成长环境的实际,容易被学生所接受,这是其一。其二是信息技术手段能将扁平化的历史实现立体化的过程,从而使历史知识转换为形象的、生动的、有生命力的历史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三是教学手段的丰富化需要信息技术的参与,初中历史教学也必须通过丰富化的手段来调节课堂,才能使课堂教学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尽管在历史学习之前,学生都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但系统的历史学习与日常历史学习有很大的差异。在笔者看来,就是从碎片化学习向系统化学习的转变,碎片化学习具有很强的双向选择性,即学生可根据自我兴趣加以选择。反之,系统化的学习则是单向选择性更强。在这一前提下,运用信息技术增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趣味,就变得很重要。如让学生学习秦朝历史发展,远没有让他(她)们看《大秦帝国》来得有趣。笔者在《秦统一中国》一课的课堂教学中,通过剪辑有关影视片断,把秦统一中国的前提条件一一呈现出来,并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这样一来,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历史发展、人民选择等多方面的原因很快被学生总结出来,并对应相关影视资料进行说明。通过这种信息技术手段与方式的介入,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不仅能系统理解秦统一的历史必然性,而且还会通过课后自行查找资料进行有效的补充。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对挖掘历史学习兴趣,增强历史趣味性,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运用信息技术拉近学生与历史课堂的距离,提高历史教学效果。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往往学生对历史越有亲近感,其教学效果就会越好。这一方面源于学生对历史亲近之后理解掌握需要;另一方面是建立亲近感后学习印象的深刻性决定了效果的提高。而信息技术作为学生与历史学习之间的较好媒介,既有先天性的条件,如学生信息素养较高;又有后天性的优势,如历史知识的立体化呈现。因此,善于运用信息技术来培养学生对历史及历史课堂的亲近感,是现代历史教师必备的技能之一。培养学生对历史及历史课堂的亲近感,拉近学生与历史课堂的距离,要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学生实际来培养其历史亲近感。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就发现学生对自己的穿着打扮较为在意。因此,那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就多次运用历史服饰其及文化表现,渗透到历史课堂教学中,从而使学生对历史课堂教学有较强的亲近感。如在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的学习过程中,笔者不仅通过PPT图片、影视作品、史料呈现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发现这一时期服装变化及其审美变化,而且还把其变化过程通过图片组合与当下流行服饰风格进行对比,从而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历史的原貌,从而使学生对这一时期服饰有全面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历史亲近感。在这一基础上,渗透单元内的历史学习,就找到了一个让学生亲近的突破口。如三国鼎立的历史原因,就可以结合三国服饰文化加以分析,说明汉末期从文化、经济到社会发展的分崩离析局面。三国之间的服饰差异又为后来民族之间的融合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史料前提,从而使历史服饰文化这一学生亲近感强的史料,转变为历史原貌变化的纽带,串联起整个单元的学习。而这一史料的信息化过程,又为历史学习的立体化、形象化、生动化提供了范式与切入口,充分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运用信息技术转变初中学生历史学习方式,培育学生历史素养。

在很多初中学生的印象中,历史学习就靠背诵与记憶力。这说明当前初中历史学习的最大痛点:由于知识点的繁多,且缺乏系统性历史逻辑的介入,初中生学习历史只能靠背诵。诚然,背诵是学习历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决不应该成为学生历史学习的主要方式同,也不应该是学生历史素养培育的方式。历史教师要通过自身历史素养的转化,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来转变学生历史学习方式,使之走向新课改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从而使历史课堂教学从呆板化走向生动化、扁平化走向立体化。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转变学生历史学习方式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通过信息技术对历史规律的处理,使历史知识呈现出有利于学生识记与探索的学习局面。如朝代的记忆,历史教师可以用文学体裁的成熟运用与人类语言的运用,通过用PPT来呈现出大致的规律,像早期文学大体是四言诗歌如《诗经》,发展到秦汉开始转向五言,到唐宋七言及长短句即词成熟,最终成就了明清小说。这样一梳理后,并把每一个时代的著名作品列出,初中学生不仅对文学史有一定的了解,而且对历史朝代也会印象深刻,并引发学生对历史发展与人类语言运用的探究欲望。二是通过信息技术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使历史知识呈现出有利于学生逻辑发展与思考。当前初中历史学习极其缺乏历史逻辑的介入,因而使历史知识呈现出碎片化的形态。而事实上历史知识是有极强的逻辑性与条理性的,如任何朝代走向没落的原因何其相似,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及民心等方面原因,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教师通过信息技术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这种规律,那么学生对历史的学生就不再是孤立的知识点,而是联系的知识体系。学生如果掌握这种历史逻辑,就可以加以扩大,将历史重大事件作纵向与横向的比较,从而找到每个事件的独特性及历史发展的联系性。这样一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得到很好的培养,历史素养也在不经意间得到培育。

总之,信息技术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要充分利用有限制课堂时间,以激趣入手来培养学生与历史的亲近感,并在这一基础上以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来揭示历史发展规律与历史知识联系,最终引导学生走向自主、合作、探究的历史学习之路。

参考文献:

[1]王敏超.浅析新时期初中历史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8(02):166-167.

[2]张凤娟,马斌.构建信息化课堂 引领学生学好历史[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05):49-50.

[3]田瑛.借助信息技术、微课视频增加初中历史课教学的趣味性——我晒课、我反思、我快乐[J].学周刊,2018(02):143-144.

推荐访问: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探索 初中历史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