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申请书 >

如何为弱势群体构筑长效知识援助体制

作者:jkyxc 浏览数:

内容摘要:图书馆作为公益性文化机构,有责任对我国当前存在的庞大弱势群体实施文化关怀和救助。坚持公益性原则为弱势群体构筑长效知识援助体制,既要从国家政策、行业规范等入手,又要落实到图书馆的具体援助行为。

关键词:图书馆 弱势群体 知识援助体制

据统计,目前我国城乡贫困人口、失业和下岗职工、残疾人、农民工等各类处于弱势地位的人口在1.4-1.8亿左右,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1%-14%,庞大的弱势群体的存在已成为制约社会生活和谐发展的重要原因。由于弱势群体经济上的贫困往往源于文化素质的低下,文化扶贫成为从根本上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有效手段。在帮扶弱势群体的大军中,图书馆作为公益性的群众文化机构,以丰富的信息资源为依托,向弱势群体提供知识援助和精神支持,发挥了其他组织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经过多年实践,要突出图书馆的公益性,为广大弱势群体建立长效、稳定的知识援助体制,必须从国家、行业以及具体图书馆行为这三个方面入手。

1.国家层面的立法保障及政府的政策支持

任何一个国家和政府都有责任采取措施努力缩小贫富差距,尽量保持社会公平以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图书馆作为弱势群体获取知识和信息的公益性平台理应受到国家和政府的关注。国家应当加快制定《图书馆法》,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图书馆负有无偿为弱势群体服务之责任;政府应当加大对图书馆及其它公共文化机构的投入,保证各级图书馆尤其是边远贫困地区的图书室有充足的经费,以便对弱势群体的援助能够得以落实;另外,政府还应制定具体的鼓励措施,对扶持弱势群体有突出贡献的图书馆进行奖励或给予更多的财政拨款。近年来,我国政府积极开展了针对贫困乡村的包括文化、科技、卫生三大系统的定期下乡服务活动,图书馆作为积极的参与者,在对口支援和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2.行业层面的职业规范和制度建设

阻碍图书馆成为民众信息素质免费培训中心的原因除了外部原因(如缺乏经费和设备),更为主要的是内部原因(如图书馆的机构文化和形成习惯等)。在实践中我们不难见到,违背图书馆公益性原则的现象比比皆是,其中涉及到弱势群体服务的有:限制读者身份;限制读者借阅方式;许多服务项目是收费服务;残疾人服务异常缺乏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在思想上有创新,制度上有规划。

首先,更新观念,营造氛围,唤起全体图书馆人对弱势群体的真诚理解和真切关怀。在此基础上净化服务意识,抛弃狭隘的功利观念,坚持读者平等原则。图书馆人应尊重所有形式和层次的求知欲望,不论富有或是贫困,不论在岗或是下岗,不论年轻或是年老,也不论健康或是残障,要让社会整体中的每个人都能从图书馆服务中受益。面向广大弱势群体,要排斥商业文化和市场影响,坚持核心服务的免费开放,致力于扩大核心服务的范围。此外,还应注重服务方式的多样化和人性化,视读者的便利高于管理的方便。譬如上海静安区图书馆为方便残疾读者,推出了一系列特色服务项目(如增设盲人电子阅览室,提供免费影音欣赏及开展各类讲座等),受到残障读者的欢迎。总之,图书馆应牢记为弱势群体服务的宗旨,并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落实到行动中,同时将好经验、好做法集中固定为图书馆的例行制度,以便更好地为弱势群体打造知识援助平台。

3.图书馆微观层面的具体援助措施

(1)面向农村弱势群体提供文化扶贫服务

目前我国尚未解决温饱的农村贫困人口有4200万,这是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阶层。对于农村弱势群体的文化援助,必须着眼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从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入手,实施文化扶贫。首先,积极扶持农村文化活动室的建设。图书馆要依托农村图书室坚持不懈地开展送书下乡活动,把与农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书籍、录像资料等送到农民身边:第二,利用举办展览、报告会等形式对农民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和扫盲工作。图书馆可有计划地选购一批针对性强、使用价值高的书刊资料,帮助他们开阔眼界,勤劳致富;第三,采取重点服务,跟踪服务的方式为农民提供农业生产实用技术资料。在文化扶贫中,图书馆要定期培训一些农业技术骨干,及时推广本乡本土脱贫致富的典型经验,运用榜样的力量示范带动广大农民走出落后的生产方式,走向富裕。

(2)面向下岗失业人员打造就业支持平台

下岗失业人员面临的迫切任务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强竞争上岗和自谋职业的实力。图书馆构筑就业支持平台,就是充分利用图书馆的文化教育功能,向弱势群体提供学习、培训文化知识的场所。首先,降低准入门槛,对所有下岗职工免费发放阅览证,保证他们的借阅需求;其次,开展形式多样的信息咨询活动,提供免费的法律、政策、就业、医疗、社会保险等信息咨询;第三,通过开办专题讲座、培训班等形式对失业人员进行比较系统的实用技术培训和技能传授,帮助弱势群体提高创业能力;第四,图书馆要运用自身的信息优势为下岗人员再就业牵线搭桥。由于图书馆的服务是平等、无偿的,所以深受广大下岗失业群体的欢迎,许多人通过充分的教育和培训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

(3)面向农民工群体开展文化援助活动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革,大批农民从农村来到城市打工,形成了庞大的“农民工”群体。由于农民工处于城市社会中的底层,许多人精神文化生活极度空虚,成为不良文化的消费者,并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为此,文化部专门发出了《关于高度重视农民工文化生活,切实保障农民工文化权益的通知》,强调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公益文化设施,改变目前农民工文化生活失调的状况。在主动为农民工服务方面,首都图书馆为全国图书馆做出了表率。2005年初,首都图书馆在北京建工集团设立分馆,专门为来京务工人员提供服务。事实证明,农民工对知识和文化有着热切的渴求,在广东东莞市长安区图书馆,当地农民工占到读者总数的95%,不仅农民工自身素质得到了提高,还促进了当地社会的和谐稳定。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重视下,各地公共图书馆纷纷深入到工地设立农民工书屋,这不但体现了社会对农民工的关切,也使图书馆的社会价值得到了更大程度的彰显。

(4)面向老年人、残疾人铺设知识关爱平台

有数据表明,早在2003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就已经达到了11%,“银发浪潮”即将席卷本世纪的中国。关爱老人,让老年人在图书馆老有所得,老有所乐,是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图书馆要认真研究听取老年读者的建议,订购一些健康养生、卫生保健等方面的书刊报纸,以吸引老年人走进图书馆;有条件的图书馆可开设老年人阅览室,提供老年人使用的放大镜、助听器,给老人以细致周到的服务;另外,搞好特色服务,开设文学、书法、舞蹈、园艺等培训班,聘请专家举办各种特色讲座,以充分激发老年人的学习兴趣。

在我国,有相当数量的人由于肢体或智力方面的残疾而遭到不公正待遇,他们中的许多人甚至终生未能走进过图书馆。为了残疾读者的方便,图书馆应开设无障碍通道,处处为残疾人着想:如为肢残人士准备好轮椅,为盲人提供盲文书籍,电子阅览室安装有盲人发音系统软件,使盲人也能阅读网上资源等。在阅读服务上,设立康复文献阅览室,为残疾读者提供各种康复知识和信息。图书馆还可定期举办康复讲座,如首都图书馆每周开展一次“健康课堂”,聘请医生为残疾人士讲解疾病预防和康复的知识,提供咨询服务,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

综上,针对弱势群体实施有效的知识援助既要从大处着眼,加强国家的立法支持和政府的政策引导,注重行业自身的职业规范和制度建设,又要从小处入手,针对弱势群体的具体情况实施不同的援助措施。只有国家、行业、图书馆三管齐下,才能建立长效的知识援助体制,才能惠及广大弱势群体,实现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推荐访问:长效 弱势群体 构筑 何为 援助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