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申请书 >

“北平号”和“南京号”机车的诞生

作者:jkyxc 浏览数:

1948年初春,积雪早已化尽,南来的大雁成群结队地从头上飞过。此时,沈阳皇姑屯铁道工厂厂房前的小榆树尽管枝条还是光秃秃的,但仔细看去,却已冒出了深褐色的苞芽。

工厂内,铁轨上横七竖八地停卧着破旧的火车,车身锈迹斑驳,车轮和车轴破破烂烂,零件器材散乱地堆放在车的四周。中间的几条铁轨静静地延伸到机械分厂,一扇黑漆漆的大门斜吊在门框上正对着铁轨,风乍一吹忽忽悠悠地颤动,仿佛随时要倒下似的。工厂东北面的灰色日式办公楼依旧立在那里,不过却少了平日里的嘈杂;灰黄色窗帘下面几盆吊着的蓝屏花草,因缺水而没了往常的绿茵……

1948年2月5日,国民党军在东北战场大败,当初曾对众发誓“同沈阳共存亡”,否则“以手枪自杀”的陈诚,在国民党内“杀陈诚,谢天下”的呼声中住进医院,同时辞去了国民政府国防部参谋总长之职。蒋介石随即任命陆军副总司令卫立煌为东北行辕副主任兼东北“剿总”司令。卫立煌飞抵沈阳后,秉承蒋介石“由沈阳、锦州同时发动攻势,打通沈锦路,将主力移至锦州”的战略布局,固守沈阳,以待时局变化。

然而卫立煌也改变不了国民党在东北战场的命运,无论如何挣扎,国民党军在东北战场的覆灭已成定局。1948年元旦,我东北民主联军的秋季攻势结束后,总兵力已近74万人,超出国民党军近20万人。东北人民解放军冬季攻势第一阶段作战结束后,解放大军兵临沈城,沈阳就要解放了……

此时,在沈阳皇姑屯机车厂的各个分厂,工人们正在我地下党的领导下,酝酿着开展一场迎接解放的斗争。

由北洋政府交通部投资兴建,东三省交通委员会奉榆(榆关即山海关)铁路管理局筹办的皇姑屯机车厂,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工厂。早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时,革命火种就曾播撒洒在这个工厂的前身——花车库客货车修理厂。1925年工厂正式建成后,工人们在党的领导下,一直与各种反动势力进行斗争,特别是进行维护工人切身利益的“花红”斗争,因此觉悟较高,革命力量也较强。

正值厂内形势紧张、斗争趋于白热化的时候,国民党东北行辕强令皇姑屯机车厂制造6列装甲车,并拨款5.8亿元(当时国民党政府发行的东北九省流通券)。命令下达后,以厂长林为榕为首的一班吸血鬼们就开始为瓜分这笔拨款而绞尽脑汁。他们首先在每名工人35斤的配给粮上打起了主意。经林为榕批准,厂内大员们决定吞没这批粮食,伺机高价倒卖以牟取暴利。

地下党员孙玉奎在工作台位床子旁深思着。他身着黑布的大棉袄,露着棉花的裤脚掖在灰白的粗布袜筒里,令他那刚毅的脸膛愈发显得凝重。

孙玉奎,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入党的老党员,中共满洲省委遭到破坏后同组织失去了联系,流动异地到过几个工厂。但他始终牢记省委领导刘昆(赵毅敏)的话:“共产党员就是一团火,应该到什么地方就烧到什么地方,用自己的火烧毁敌人,用自己的光照亮阶级兄弟。”1946年到皇姑屯工厂后,他关心工人胜过自已,工人们有个大事小情或遇到困难,都愿意到他那讨主意。

现在,解放军就要进攻沈城,受苦受难的工人弟兄马上就要翻身了,绝不能让敌人的目的得逞!经过分析,孙玉奎决定抓住厂方克扣工人粮食一事,发动工人进行斗争,使敌人造装甲车的计划落空,以此支援解放军入城……

20多天过去了,每人给35斤粮食的消息早已在厂里传开,可就不见动静。此时,沈阳城内人心浮动,粮价飞涨,一天一个价;而厂方常拖欠工人工资,粮食又迟迟不兑现。

“他妈的,说20号发钱,这都20多号了,连钱毛也没有啊!”早晨一上工,北厂的工人们就聚在一起,外号叫大嗓门的一个姓张的工人骂了起来。

老工人韩忠柱说:“20号发还能买40斤黄豆呢,今儿个就是发了也不过买20斤,我家七八口人,3天就吃完,这不成世道啊!老王头那个三闺女,大前天生是饿死了!”

按捺不住愤怒的工人们议论纷纷:“走!咱们一块找孙师傅合计合计去!”

于是,一个斗争计划出来了。

3月18日早晨,北厂的工人们一上班,就看到厂东门外的大墙上,醒目地张贴着几张漫画。一张上面画的是头戴礼帽、身着西服的厂长,正用大扫帚搂流通券,身上写着“林为榕”3个字,旁边一行大字:“工人们的工钱和粮食哪里去了?”另一张是工厂的“六大委”正围着圆桌在分赃;还有一张是一个工人抱着饿死的孩子,内容是揭露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厂方盘剥工人的罪行。

看见墙上的漫画,人愈聚愈多。这时,人群中传出国民党东北行辕给工人拨款5.8亿元和粮食被厂方侵吞的消息,工人们满腔怨愤:“吃不上饭,不给他干啦!”这个声音霎时传遍整个厂区。

午后,上工的汽笛响过多时,但工人们谁也不干活,群情十分激愤。机车组装分厂工人曹凤阳站起来斩钉截铁地说:“死猪还会蹬个冷蹄哩,我们就这样等着饿死吗?!大家齐心来个罢工,给他们点颜色看看!”“对!罢工。咱们罢工,向厂方要工资,要粮食!”

这时,孙玉奎从人群中站出来对大家说:“要罢工,单靠我们一个分厂不行,要把整个工厂都发动起来,这样才有力量。”他的鼓动无疑成了总罢工的动员令。

“要斗争就不能怕火焰山,要罢工就得豁出来干,不然我们就只等饿死啦!”

“对呀,只要大伙齐心不干,他们没办法!”喊声像炸雷响起来,“不干了!不干了!”

随即,孙玉奎指挥北厂工人到东厂那边报信,让东厂工人响应北厂的行动,配合北厂工人开展罢工斗争。全厂范围内的罢工潮开始了……

“反了!反了!穷小子们不干活了!一个劲地恶吵要发粮发钱呢。去催干活的挨了揍不说,天车也给砸了,再下去就把机床也给毁了呀!”第二天,前去探听消息的狗腿子哭丧着脸向林为榕报告

林为榕连忙召集各大员和相关头头脑脑开会研究对策。他两眼冒火,大骂部下不中用,之后命令“国民党中训团”、铁路警察集合,把北厂和东厂各路口封锁住,任何人不许通过。然后他安抚部下说:“不必惊慌,穷小子们是饿疯了,穷病了!现在不是追责任的时候,重要的是不让事态扩大,想办法让他们复工。给他们点好处,把事态压下去。”

回过头,他又对六大员们说:“你们要注意,留点神啊!这次闹事,我看可能是共党分子从中煽动,我们趁机探个虚实。擒贼先擒王,找到领头的治几个,不怕他们不老实。”说完穿上格呢子大衣,带着六大员和一帮狗腿子、打手走下楼来了。

林为榕在制罐厂平台上一站,各大员紧随其后。北厂总监工长扯着嗓子喊:“都过来,都过来,听厂长训话!”

见有20多人往前凑合,孙玉奎特意留意了一下,一看都是厂内的国民党员和“三青团”员。

林为榕装腔作势地把礼帽摘下来,向大家点了下头,然后提高声调说道:“工友兄弟们,因为共匪到处侵扰,铁路屡遭破坏,我厂生产受其影响,原料不好买,电力不足,成品卖不出去,致使我们资金周转困难,没能按时发放工钱,待缓转过来,马上兑现。至于粮食调运来后即刻发给大家……”

林为榕正说着,孙玉奎瞅准机会,偷偷从地上拣起一把烂铁片子和铁钉子,使劲朝墙根那块铁板摔去。只听哗啦啦一片响,大伙纷纷回头看去。这一开头,其他工人也都操起了家伙来,把铁筒敲得叮当山响。一时间,厂房里越响越乱。随后,螺帽、碎铁片雨点般砸向平台上。林为榕吓得脸色煞白,在狗腿子的保护下赶紧两手抱头灰溜溜地跑回大楼去了。

罢工持续了一整天。下工时间到了,工人们在岗哨的监视下走出工厂。同时,工人们也在注视着厂方的动静,关注着事态的发展。

第三天早晨,工人们一进厂就发现,工厂大楼周围增加了由国民党兵把守的好几道岗。厂中央大道从北到南隔几步就一道,有交警也有国民党兵,戒备森严。孙玉奎断定,敌人是按厂分块,以此缩小范围,达到复工的目的。因此必须尽快把斗争情况及时准确地通报给各个分厂,以便集中到大楼与林为榕讲条件,争取罢工胜利。

正在这时,去东厂报信的几个工人骨干因没能通过岗哨又返回来了。“人过不去,车轮还过不去吗?!把消息和情况写在车身的轮柄上,随车放过去,不就解决问题了吗!”参加过“二七”大罢工的老工人韩忠柱关键时刻提出了“车轮传信”的办法,大家齐声叫好。当即,有人开天车挂大轮,有人找出粉笔在车轮上写道:“马上去围大楼吧!我们就要出发,你们也行动起来,一起过来!我们向厂方要粮,要钱。一天不给,就一天不干活。”

天车链子扣住大轴,大铁轱辘沿着铁轨轰隆隆转开下去,拖到门口随着链子的松动,车轮借着惯力飞快地沿着铁轨向东厂冲去……东厂的工人看到后一齐呼啦啦地往北厂这边冲,黑压压的人流像决了堤的河水,涌向厂长办公楼。不一会儿,两厂工人就冲破防线汇集到了一起,并团团围住了厂长大楼。

工人们高声怒喊要钱、要粮。厂长办公楼关得紧紧的,一时没人敢答话。

突然,楼门开了一条缝,厂长秘书侧着身子挤出来,战战兢兢地说:“厂长……让大家……让大家,选派代表上楼……谈判……还说了,大家有什么困难都是可以考虑的。……”

曹凤阳等人义正辞严地说:“用不着选什么代表,这是明摆着的事!修装甲车的35斤粮食和欠我们的工钱马上发给大家。”

“我们要粮食,要工钱,吃不饱肚子干什么活!”工人们有的一边喊,一边朝秘书扔石头。

这时,一列机车从东边车门哐哧哐哧开进来。

“躲开,躲开,我们是来给装甲车送发电机的。”一个国民党军上尉从车上高喊着。

“不让车进来!不让车进来!”工人们涌向铁轨坐下来,有的干脆躺下了……

“送发电机来干什么?去你娘的……”工人们骂着,石子从四面八方朝上尉飞去。吓得那个家伙抱着头就往车里钻。

尽管国民党军上尉一再命令司机放气,但工人们丝毫没有理会,司机只好把车停下来。

“把车倒回去!把车倒回去!”在工人们雷一样的吼声中,机车哐哧哐哧地缩回去了。

外边人声鼎沸,林为榕在办公楼里铁青着脸,咬牙切齿地对委员们说:“事到如今是非得解决不可了。先把磨房里的粮食按每人35斤给穷小子们发下去。亏,就认可吃一点。时局紧,装甲车工程耽误了没法交代!出了这么大乱子,不花钱是不好使了,先答应穷小子条件复工了再说……”

于是,在外边的喊骂声像潮水般又一次向大楼涌来时,负责工厂安全的大员受林为榕指派出来了:“厂长说了,大伙的要求啊,厂长全答应啦!工资今天就照数发清。另外呢,修装甲车的每人35斤粮食今天也发。大家准备家伙儿去吧!”

厂方完全答应了工人的要求,罢工胜利了。工人们兴高采烈地领到了工资和粮食。至于装甲车的制造,工人们则将计就计,决定按“超重造车”的计划造。工人们把废铁轨锯开,码在装甲车箱体里,说是增加抗弹能力,实则是增加重量,使整个装甲车超载负重甚烈。不久,这些装甲车载着国民党兵到沈山前线,刚行至马三家站,轴瓦已燃,趴在地下再也前进不得,一车的国民党兵都成了解放军的俘虏。

工人们闻讯心里乐开了花。“狗日的这回可犯咱们手里了。我早就说过了,那么大的自重,到不了铁岭呀,大梁就得压散架子!”

1948年10月末,东北解放战场就像秋风将遍野的高粱吹红一样,收获的季节已经不可逆转地来临。11月2日沈阳解放,皇姑屯机车厂回到人民手中,工人真正当家成了主人。从此,皇姑屯机车厂有了新的名称——皇姑屯铁路工厂。

翻身了的工人,很快陆续回到工厂工作。为迅速恢复生产,支持全国的解放战争,工人们以百倍的热情积极参加厂管委会开展的“献纳器材,努力生产,建设工厂,支援前线”活动,沈阳解放的第六天工厂即正式复工了。12月,东北野战军主力入关,与华北野战军一起对华北国民党军队实施包围,平津战役就要打响。

这时工人们听说,哈尔滨铁路工厂的工人为了庆祝沈阳解放,献工修复了一台命名为“沈阳解放号”的火车头,于是也决心献工抢修一台火车头,并要命名为“北平号”机车,以支援北平和全国解放,表达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

工厂管理委员会扩大会议批准了工人们献工抢修机车头的请求。

下班铃声刚响,工人们就涌向机车分场门前。这时,工厂专用小火车头喘着气呜呜叫了几声,从仓库南面破机堆里拉来一台破火车头。这个破车头原是一台“死车”,风管、气管、走行及制动部分都已经没了,水柜铁板也全烂了,是国民党扔在大北门的废机车。40余位技术过硬的工人师傅被厂工会挑选出来,参与死车复活抢修。谈不上技术工艺,缺少技术人员,而且没有工具和必备的维修物资,大量的工艺技术,依靠的是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人们联合攻关。

在死车复活修理中,接连出现动轮轴瓦发热、月牙板擦伤等情况。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组成“联合攻关小组”共克难关,没有氧气和电石就用电焊代替瓦斯。工人们经常自动加班加点,元旦和星期日也不休息,有的结婚也不休假。大家开动脑筋,群策群力,整整10天10夜,吃住都在工厂。

1949年1月17日夜,“死车”终于复活了。第二天,这台修好的机车被命名为“北平号”。工人们老早就聚集在新机车周围,看着镶有“北平号”金字、被漆成海蓝色的崭新的机车,心头涌动出从未有过的自豪。在全厂几千名职工兴奋的欢呼声中,“北平号”机车顺利驶出工厂,开赴前线,支援平津战役。

为此,《东北日报》发表了《北平号火车头》专题报道,以及《在胜利声中跃进》等文章报道了此事。工人金毓还写诗一首,表达自已和工人们的激动心情。诗中写道:“北平号,北平号,你的老样子真糟糕!缺了胳膊断了腿,肚子破了五脏没处找。血不流来气不畅,废物堆里躺着尽睡觉。多亏咱皇姑屯铁路工人来修理。给你换了新面貌,命名‘北平号’,关内关外两头跑……北平号,北平号,现在北平天津解放了,你快带着我们工人的一番心意去,慰问那刚刚脱离苦海的众同胞……”

1949年1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城区接管防务,北平宣告和平解放。为庆祝北平及北平铁路回到人民手中,“北平号”机车盛载着辽宁人民对北平人民的祝贺之情抵达北平,受到北平市军管会交通接管部部长兼铁道处处长的刘建章等人的热烈欢迎。

抢修完“北平号”后,工人们又提出,要再修一台“南京号”机车,以支援大军南下,“把贼老蒋活捉回来”。于是,工人们在工厂北大墙的废车堆里,又找到一台废弃多年的大轮速度快的“死车”。但这辆车比“北平号”破损更为严重,抢修中,工人们更换了377件零件,比“北平号”多换了81件,还修理了91件零件。大修之后的机车焕然一新。

1949年1月26日,也就是“北平号”出厂南下仅11天,“南京号”机车在皇姑屯铁路工厂也诞生了。之后它很快南下,在“打到南京去,解放全中国”的战场上豪气凛然,大显神威。

当时,作家草明在《东北日报》上刊发了报告文学《开到南京去》。文章这样描绘:

工人们一面爬到“南京号”车身上给它擦去灰尘,一面回忆这台T6型的机车破损的样子。这台死机车呵,早就躺在北大墙好些年了。机车前面被灰土堆挡住了路,不能运进车间,好不容易将灰土堆铲平,但是第二种困难又来了,灰堆下的道木已经朽烂,运输班的工人怕机车从轨道上掉下来,不敢拉,于是又换上了新的道木,这才把它拉到车间里……有了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咱们能叫死车复活,能把那被反动派摧残得支离破碎的旧中国建设成幸福自由的新中国!

……“南京号”昂着头,喷着烟,兴奋地享受着人们对它的爱抚和惜别,东影制片厂记者给它拍上许多镜头,然后它带着一个披红挂绿的参军上前线的新战士的心情,离开了工厂……

推荐访问:北平 南京 机车 诞生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