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申请书 >

关于涞滩古镇道路景观的研究

作者:jkyxc 浏览数:

摘 要:当前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特色小镇等一系列的农村规划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但是其中也出现了耕地面积减少、乡土景观缺失、部分农村建设“同质化”、缺少地方特色等诸多问题。在乡土社会中,道路既是普通寻常的,又是特殊存在的,作为连接政治、经济、文化的引子,犹如这个地方的骨骼脉络,是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关键词:涞滩古镇;道路;城墙;水运交通

作为传统乡土景观中的道路是方便普通人沟通交流的工具,不同道路背后所代表的含义截然不同。像国家主干道、水运河道背后所体现的是国家政权,属于政治景观;而乡间小道则体现的是乡土人情、民间故事。杰克逊在《发现乡土景观》中将道路分为两种系统。一种是尺度较小孤立的向心道路:它不断变化,地图上很少标明;它方便于村民,是当地人根据地形地貌,因时因地长期探索出来的;它并不美观,但是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且灵活多变。另一种是向外延伸,服务于国家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秩序的离心道路。这些道路往往是由当权者出资,平整开阔。它无视乡土景观要素,强制性避开障碍物,或绕过村子从外部穿过,更强调军事与商业贸易功能。水运河道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在当下已逐步被发达的陆路交通遮盖了光芒,但是其在历史上的运输功能不能被忽视,至今仍然发挥重要作用。所有的水路交通景观都有一个共性,就是促进文化信息交流,反映经济发展状况。研究交通景观可以进一步反映村落的发展形势。因此,对于水路景观的深入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国外学者对涞滩古镇的研究文献较少,研究大部分来自国内。现有文献资料中关于涞滩古镇、道路景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管理科学、工程科技、人文科学这些学科。通过上述文献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可将现有研究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关于艺术审美形式研究,包括分析古镇传统的建筑及门窗装饰、研究涞滩石刻摩崖造像的艺术特征;第二,对于古镇旅游资源价值的分析,主要谈及古镇的旅游开发;第三,立足于文物的保护,研究古镇的保护情况及附属文物的保护;第四类是散文、游记、新闻稿等形式的文章。但是,这些文献资料中均缺少对于涞滩古镇的水路交通景观的研究。

国内对于水路交通景观的研究大都来源于规划师、工程师以及设计师,他们立足于本身职业身份,主要以改造和建设水路交通设施为主。其探索的设计具有美观、舒适、功能性强等适应现代城市人的生活特点,如李秀《文化传承视角下街道景观特色营造技术探索——以曲塘镇渠水路景观设计为例》,文章提出对街道景观设计要提取文化要素,整合景观要素,表达文化要素。以曲塘镇为例,文化要素增加了“二十四孝墙”“曲廊花架” “荷塘月色灯”等景观。李园《苏州古城水路景观设计思路再研究》一文强调:恢复水路交通功能;打造亲水的综合性交通结点空间;引水入园,创造亲水空间;营造相应的交通指引系统。

这些学者对于水路交通景观的研究都是以设计师身份对水路景观进行重新规划设计,缺少對道路的认知理解以及道路存在的意义,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涞滩古镇位于重庆市合川区东北约30公里处,毗邻渠江,是古代合川通往北川的水路交通要道。恃渠江水路运输之利在此设镇,有“水码头”之誉。清嘉庆年间,涞滩修筑城墙以御外敌,清同治元年增修瓮城,城内保留四个藏兵洞,是典型的攻防兼备、独立的山寨集镇。涞滩古镇分为两个场镇,上涞滩与下涞滩。下涞滩依江而建,上涞滩东临渠江坐落于鹫峰山上,两个场镇一上一下,一高一低,互为照应。

城墙是涞滩古镇道路景观中最特别的地方(图1)。路不仅有“疏”,也有“堵”,“疏”指的就是正常的通路,“堵”这里是指因军事防御作用建立的城墙,城墙建在村子四周,在我国是少见的。从合川主城至涞龙路便是古镇范围,穿过涞兴街到达瓮城城楼。由于古镇南、北、东三面均为陡崖,地理位置特殊,嘉庆年间为防匪患,沿山岩走势修筑御敌工事,形成了古寨城堡。西门正面在大清同治年间,为防范当时太平军入川和李、蓝起义,在四面中寨门外加固工事,修筑瓮城。整个瓮城与原来的城堡连接形成整体,并分内外两层。外层城门拱顶门额上携刻“众志成城”四字,其上为炮台,通过此门即为瓮城;内层为半圆状城墙,其上连接廊房,以屯兵把守;两侧各开耳门一道,内外两层围合,形似石瓮。四道城门十字相对,城门边设有藏兵洞,中间构成约400平方米的小城堡,若敌军攻破外城,则顺势放其入瓮,以便“瓮中捉鳖”。古镇内城墙与四周相通,过去设有哨岗,更夫报更便是围着城墙转。听当地的老人讲,刚解放时,镇上的商铺较多,人民生活相对富足,因此长期遭到土匪抢劫。每当入夜,所有的城门都将关闭,每个城门会配有人员站岗放哨。出入的人员一律经过一个岗楼,从城墙拉上来或者放下去,城门均不能打开。在这里,城墙扮演着“堵”的角色,即堵路,它是政治活动下的产物。

中寨门进入有清代老街区顺城与回龙两条主干道,街面以青石板铺成。两侧分别有通向人家的小道,尤其是顺城街一侧的小巷保留了原始的青石板路,穿过小道可直达城墙。顺城街的中间岔路口是通往二佛寺的二佛巷,街尽头有文昌宫,下台阶至小寨门。二佛寺上殿牌坊外有另一重要的城门东水门。小寨门与东水门均可通至下涞滩,且东水门城墙下有小道可通瓮城城门口。小寨门下去的田埂路与东水门下去竹林小径都是过去上下涞滩的村民为了走亲戚往来方便,长时间日积月累探寻出来的便捷之路,至今仍然是两地交流的重要的小道。现在每逢赶场,下涞滩以及河对岸的村民都会通过这两条小路去购买生活物资。涞滩的耕地大部分集中在下涞滩,下涞滩的屋舍与田地之间被踏出了许多快捷的小道,这些田间小路正是这里的独特生命力的体现。下涞滩的主街道还有一特别之处是青石板路全部是中间凸起呈弧形(图2),所选青石为一整块没有拼接。每逢下雨,水从石板高处顺流下至排水沟,避免雨水汇集中间,形成完美的排水系统。

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取决于这个地方与外界物资与信息的交流情况。在古代,水路交通是决定一地区能否发展的重要条件。合州“贯江、沱,通汉、沔,控引众川”,是古代巴蜀地区交通枢纽要道,将川西、川中、川北、巴渝等地紧密联系。嘉陵江是四川河运开发最早、里程最长的河流,渠江汇入嘉陵江,成为这条航线上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下涞滩毗邻渠江有利地理位置,成为当时漕运的中转枢纽。因此在滩边形成了乔家滩、上码头、中码头、下码头四个码头。其中乔家湾是过货码头,停靠物资。下码头最繁忙,往来各种船只络绎不绝,在今天下码头还发挥着它的作用,每逢庙会赶场,河对岸的双槐镇、小沔镇的村民都会乘客船来到涞滩进行商贸交流。由于周边村镇要上交的公粮都运至下涞滩,涞滩因此建起了大大小小的粮仓,现下涞滩遗存最大的粮仓建于清代光绪年间。解放初期由于公路还未建成,河运依旧发挥它的作用,食品站、百货摊都建在靠近摊子边,下涞滩的经济水平也因此高于其他地方。随着国家道路网的建设,合川至涞滩以及周围的乡镇陆续通了公路,20世纪80年代后,下涞滩逐步没落,河运码头没有了往日的喧嚣。上涞滩凭借公路有利位置,发展旅游业,提高镇上居民收入。

在涞滩古镇,有田埂林间寻常老百姓走出来的小路,它是通往市场的道路,也是商人和小贩通往目的地的道路,它是灵活多变的;也有象征国家政权公路、水路以及军事防御用的城墙。所有的道路见证了这个地区历史发展的轨迹,均是文化资源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彭兆荣.论乡土社会之道路景观[J].云南社会科学,2017,(5).

[2]李秀.文化传承视角下街道景观特色营造技术探索:以曲塘镇曲水路景观设计为例[J].小城镇建设,2017,(5).

[3]李园.苏州古城水路景观设计思路再研究[J].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

[4]杰克逊.发现乡土景观[M].俞孔坚,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5]周积勇,邱书航.江城尽风流[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6]池开智.合川历史文化纲要[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四川美术学院

推荐访问:古镇 景观 道路 研究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