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个人简历 >

透过杨琪的《艺术学概论》探议艺术学研究中的创新

作者:jkyxc 浏览数:

我国对艺术学的研究,在解放后很长的历史时期中,深受前苏联的影响,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上世纪80年代,翻译出版了一系列西方艺术学的研究专著,大大地拓宽了我们的眼界。90年代初,我国学者汲取了西方艺术学研究的积极成果,相继发表了自己的论著,从而使我们对艺术学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王宏建、袁宝林主编的《美术概论》、彭吉象主编的《中国艺术学》、李心峰主编的《艺术类型学》、朱立元的《接受美学》等,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杨琪穷十年之功写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艺术学概论》也可以算作其中的一个成果。这本书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艺术学理论研究的突破口——吸取西方艺术学理论的积极成果

艺术是发展的、变化的。在艺术发展过程中,大体上可以区分为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两个发展阶段。与艺术发展的两个阶段相适应,艺术理论大体上可以区分为传统的艺术理论与现代的艺术理论两个发展阶段。我国艺术学教科书深受前苏联的影响,基本上沿用传统的艺术理论。传统艺术理论的根本缺陷之一便是不能科学地解释现代派的艺术作品。我们要创造一种科学的艺术理论,不仅能解释传统的艺术作品,而且能解释现代派的艺术作品。要创造这种科学的艺术理论,就要打破前苏联的艺术理论模式,深入、系统地研究西方现代派的艺术理论,在弃其糟粕的同时,吸取其积极成果。我们从《艺术学概论》中可以看到作者所做出的努力和尝试。

艺术形象是艺术学的基本概念之一。什么是艺术形象呢?我国传统教科书解释道:艺术形象是一种……图画。在图画之前可以加上或长或短的定语:艺术家创造的、具有审美价值的、蕴涵情感的、主观与客观统一的、感性与理性统一的、共性与个性统一的等等。但是,不管有多少定语,艺术形象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图画”。要明白什么是艺术形象,就要明白“图画”;不明白“图画”,就不能明白艺术形象。那么,什么是“图画”呢?《袖珍牛津英语辞典》解释说,“图画”就是“物象”。什么是“物象”呢?“物象”就是“事物外形的模仿物”。“事物外形的模仿物”最根本的特点就是它与事物具有“外观之间的相似性”。比如画一匹马,便是真马的图画 ;画一头牛,便是真牛的图画,因为它们具有“外观之间的相似性”。画一个杀人放火的人,便是一个法西斯匪徒的图画 ;画一个受伤哭泣的人,便是受苦受难人民的图画,因为它们具有“外观之间的相似性”。若问 :画一头牛可不可以是法西斯匪徒的图画呢?画一匹马可不可以是受苦受难人民的图画呢?那是绝对不可以的,因为他们不具有“外观之间的相似性”。这种艺术理论成功地解释了以求真写实为特征的传统艺术作品。但是,用这种理论能否解释一切作品?我们回答说 :不能。特别不能解释西方现代的艺术作品。毕加索的《格尔尼卡》中的牛就是法西斯匪徒的图画,马就是受苦受难人民的图画。艺术理论与艺术作品不相吻合,是艺术理论错了还是艺术作品错了?

任何艺术理论都是对艺术作品的概括与总结。凡是能够正确地解释艺术作品的艺术理论,便是科学的艺术理论;凡是不能够正确地解释艺术作品的艺术理论,便是错误的艺术理论。过去,我们受传统艺术理论的影响,认为西方的现代艺术作品是反动、腐朽、堕落的象征。我们的艺术理论就是以批判这些作品为己任。这些作品与理论之间的矛盾,不仅不能说明艺术理论的缺陷,反而显示了理论的先进性、阶级性和战斗性。改革开放了,观念更新了,对西方现代艺术作品的看法,不再是驴尾巴在画布上的胡涂乱抹,也不是反动、腐朽、堕落的象征。不管还有怎样的歧见,除少数“作品”外,大家都承认那是艺术作品。科学的艺术理论不仅不能把这些作品排除在外,相反,要科学地解释它、说明它。

再以作者对艺术欣赏的阐释为例。艺术欣赏是艺术学的基本概念之一。什么是艺术欣赏呢?我们传统的教科书解释道,艺术欣赏就是人们的感官接触艺术作品而产生的一种审美愉悦。当我们阅读接受主义美学的著作时,这种传统解释的正确性便引起深深的怀疑。应当如何科学地界定艺术欣赏,并说明艺术欣赏的本质特征呢?接受主义美学给我们以深深的启示。接受主义美学认为 :任何艺术作品都有空白、虚空和不确定性,当人们接受这些作品时就会对作品的空白、虚空和不确定性作出填补。

这些思想丰富了我们对艺术欣赏的理解。杨琪对艺术欣赏的本质特征作了新的说明:对艺术作品的空白,虚空和不确定性作出填补,就叫做艺术欣赏 ;反之,尽管人们看到了、听到了艺术作品,但没有对艺术作品的空白、虚空和不确定性做出填补,就不能叫做艺术欣赏。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艺术学理论,像任何理论一样,都要与时俱进。

二、艺术学理论研究深化的标志——对艺术发展普遍规律的阐释

总地来说,艺术学研究两个问题 :一是艺术的本性,二是艺术发展的普遍规律。

对任何事物认识的起点是事物的质的规定性,即事物是什么?对任何事物认识的终点是事物的规律,它是对事物认识的最深刻的、终极的成果。对艺术认识的起点是艺术的本性,即艺术的本质和特性,也就是艺术是什么,艺术与非艺术的界线是什么。对艺术认识的终点是艺术发展的普遍规律,对艺术发展的普遍规律的认识,是对艺术认识的最深刻的、终极的成果。

我们的艺术学教科书曾经阐释过艺术某一方面的规律,如艺术创作的规律、艺术构成的规律、艺术欣赏的规律等等,而对艺术发展普遍规律的阐释还有许多问题有待研究。

国内传统的艺术学教科书认为,艺术发展的普遍规律只有一条,即继承与创新。继承和创新确实可以令人信服地解释艺术发展过程中的某些阶段。推而广之,某种艺术风格在建立过程中的稳定因素就是继承与创新。换句话说,一切艺术风格在建立过程中的规律就是继承与创新。

那么,能不能说,继承与创新就是适合于艺术发展一切阶段的普遍规律呢?不能,理由是 :

第一,在艺术发展过程中前后相继的两种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是对立关系而不是继承关系。在艺术发展过程中,永恒不变的艺术风格是没有的,总是从一种艺术风格转变为另一种艺术风格。那么,前后相继的两种艺术风格是什么关系呢?贡布里希回答说 :前一种风格的禁忌,就是后一种风格的法则 ;前一种风格的法则,就是后一种风格的禁忌。一句话,前后相继的两种风格的艺术,不是继承关系,而是对立关系。

试举一例:古希腊艺术的主旨是表现一个美的、健康的人。中世纪的艺术是否继承了希腊艺术的主旨呢?不,恰恰相反。中世纪艺术的主旨是要表现一个冷冰冰的、没有情感的神,而反对表现一个美的、健康的人。中世纪的艺术与古希腊的艺术风格是对立的。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中世纪为什么把古希腊的维纳斯雕像称作“女妖”,甚至用这些雕像作为烧制石灰的原料。而文艺复兴时代艺术的主旨是表现一个真实的人,这与中世纪的艺术风格又是对立的。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文艺复兴时代的艺术家把中世纪的雄伟秀丽的教堂称作“哥特式的教堂”,意即野蛮人建筑的粗野的不文明的教堂。

再举一例:传统艺术的根本特征是求真写实。西方现代派艺术的根本特征是用抽象的线条和色块表达情感。西方现代派艺术是否继承了传统艺术呢?不,恰恰相反。现代派艺术所反对的就是求真写实。西方现代派艺术与传统艺术是对立的。现代派的理论家克莱夫·贝尔在《艺术》一书说:求真写实的再现性艺术是非艺术、伪艺术,是艺术家低能的标志,只有那些以线条、色块所组成的形式才是真艺术、好艺术,才是惟一能称得起艺术的艺术。他说:“艺术品中必定存在着某种特性,离开它,艺术品就不能作为艺术品而存在 ;有了它,任何作品至少不会一点价值也没有。这是一种什么性质呢?……可作解释的回答只有一个,那就是 :有意味的形式。”①有意味的形式与求真写实的再现性的传统艺术是对立的,而不是继承的。

由此可见,在艺术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前后相继的两种艺术风格之间是对立的关系,而不是继承的关系。

第二,当某种艺术风格成熟之后,在或长或短的一段时期中,只有继承,没有创新。

试举一例 :当埃及艺术风格成熟之后,只有继承,没有创新,前后竟延续了3000年。贡布里希准确地描述了这个过程,他说 :“埃及风格是有一整套很严格的法则构成的,每个艺术家都必须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坐着的雕像必须把双手放在膝盖上;男人的皮肤必须涂得比女人的颜色深。每一位埃及神的外形都有严格的规定 :太阳神荷拉斯必须表现为一只鹰,或者要有一个鹰头;死神阿努比斯必须表现为一只豺,或者要有一个豺头。每个艺术家还得练出一手优秀的字体。他得把象形文字的圆形和符号清楚无误的刻在石头上。但是,他一旦掌握了全部的规则,也就结束了学徒生涯。谁也不要求什么与众不同的东西,谁也不要他‘创新’。相反,要是他制作的雕像最接近人们所备加赞赏的往日名作,他大概就被看作至高无上的艺术家了。于是,在3000年里,埃及艺术几乎没有什么变化。金字塔时代认为美好的东西,千年以后,照样认为是超群出众。”②

由此可见,继承与创新仅仅是艺术发展的某一阶段的特殊规律,不是艺术发展的普遍规律。当艺术理论与艺术发展的实际过程发生矛盾应当怎么办?

艺术理论是对艺术发展实际过程的概括,能成功地说明艺术发展的实际过程就是正确的艺术理论。不能成功地说明艺术发展的实际过程,就是错误的艺术理论。如果艺术理论与艺术发展的实际过程产生了矛盾,我们能做的只有一件事 :不是歪曲艺术史以适应艺术理论,而是修正艺术理论以适应艺术史。

那么,艺术发展的普遍规律是什么呢?西方艺术学对艺术发展的普遍规律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思想。被西方誉为“艺术史之父”的瓦萨里提出,艺术发展的普遍规律就像人的发展规律一样,经历了“童年期——青年期——壮年期——老年期”的过程。丹纳提出 :艺术发展的普遍规律就像植物生长的规律,经历了“种子——枝叶——花朵——凋萎”的过程。里格尔和沃尔夫林提出:艺术发展的普遍规律是“两极之间的变化”,特别是“触觉的”与“视觉的”之间的变化。贡布里希提出:艺术发展的普遍规律是从“所知的”到“所见的”过程。黑格尔提出:艺术发展的普遍规律是“否定之否定”。这些看法,固有其长,也有其短。科学地表述艺术发展的普遍规律是艺术学理论研究深化的标志。

杨琪在做了长时间的认真研究后,第一次在国内艺术学教科书中提出了艺术发展的普遍规律,那就是 :第一,“首创——繁荣——衰亡”;第二,“由渐进到断裂”;第三,“否定之否定”。不论这种概括可能有多少缺憾,它毕竟是以严肃的科学的态度对艺术发展普遍规律所作出的第一次全面的表述,对艺术学的理论研究无疑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三、艺术学理论的终极目的——净化人的灵魂

学习艺术和艺术学理论的终极目的是什么?在一般人的思想中有各式各样的认识,在教科书中也有各式各样的提法。《艺术学概论》指出,学习艺术和艺术学理论,归根到底,是为了净化人的灵魂。

《艺术学概论》不仅仅分析艺术作品,尤其着力于艺术作品背后的艺术家灵魂的剖析,紧紧扣住一切艺术教育净化灵魂这个终极目的。在作者看来,一切名垂千古的艺术作品背后都闪耀着艺术家灵魂的光辉。人们欣赏那些魅力无穷的艺术作品,不仅从中获得审美的愉悦,还会感悟到艺术家纯洁的灵魂,它像一股清泉,轻轻地流淌过我们被污染了的灵魂,带走了污秽,留下了纯真。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艺术学概论》不仅是为艺术作品高唱一曲响彻云霄的赞歌,而且是为艺术家的灵魂谱写的一首韵味无穷的长诗!学习艺术学理论的终极目的就是要使青年朋友们都具有与艺术家一样的真善美的纯洁灵魂。

杨琪的《艺术学概论》,每一章都有一些新的探索,例如艺术的商品属性,艺术真实与科学真实的区别,对西方现代派艺术的评价,艺术的民族性和世界性,艺术情感的性质等,自然会引起读者的兴趣。应当说,这是一本与时俱进的、有理论创新的、与艺术实践联系密切的优秀的艺术学教科书。

注释:

①克莱夫·贝尔:《艺术》,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北京,1985,第4页。/②贡布里希:《艺术发展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天津,1991,第34页。

推荐访问:艺术学 概论 透过 创新 研究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