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个人简历 >

画布上的多维视野与科学意蕴

作者:jkyxc 浏览数:

莫道宏,男,汉族,1948年2月生于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现任常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湖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湖南省书画研究院特聘书画家,常德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常德书画院名誉院长。

自幼喜爱美术,近两年多来,在绘画理论及实践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追求,提出了”资讯绘画”理念,并努力加以实践。《湖南文理学院学报》开辟专栏,对《我的资讯绘画观》作了专题讨论。其作品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

人们搞绘画,各有各的玩法。有的玩技法,学习别人的技法,钻研自己的技法;有的玩情感,把文学艺术加进去,学习诗词歌赋,来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丰富和表达自己的情感;有的玩境界,在以上基础上拓宽一点,研究宗教、哲学,使画面的内涵更丰富。若更多地在绘画中研究自然科学与绘画艺术的结合,这点我觉得却很有必要。因为科学技术是与艺术、宗教、哲学相通的,并且是最根本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发展了,会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思维方式革命性的发展,又必然会促使绘画等艺术的革命性发展与开拓创新。我们过去讲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科学背景,一个是细胞学说,一个是达尔文的进化论,另外是能量守衡和转化定律,在这种情况下,就形成了新的思维。

有了新思维,就会出现了新的宇宙观,艺术观。以前在经典物理学阶段,出现了牛顿力学。牛顿力学的特点是绝对时间、绝对空间和绝对运动,对哲学的影响是带来了黑格尔的“绝对精神”。

艺术要凭借思维和科技的指导,科技也需要艺术的想象能力。进行科学研究,好多是依靠想象能力。比如说20世纪70年代初,第一次提出弦的思想时,发挥了无穷的想象;弦的理论中提出,基本弦的典型长度是10-33厘米,原子核大小的万亿亿分之一,这么微小谁也没有见过,即使在超高倍的显微镜下也无法观察到,也没有办法去实证它,只能靠抽象思维或者说“臆想”。费曼在《物理学定律的特征》书中说得好,“我们需要的是想象,我们必须寻找一个新的世界图像——它必须符合已知的一切”。

各个时代的艺术思维(不仅仅是艺术,也包括政治、经济、哲学、文化的思维等),都源于当时的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各个时代的人,都在时代背景下活动,都要受到时代的影响,都带有时代的特征。我们深刻感受到了科技对人类思维的影响,那么艺术要进步,首先是观念要进步;艺术要变革,首先是观念要变革,要变革得更加符合现代科学的思维方式。

我们现在到了资讯时代,固然可以用宣纸毛笔或画布油彩等材料、用散点或焦点透视法等表现手法,来进行自己的绘画创作,但总的来说,无论是何画种,是何手法,我们的绘画都应当有资讯时代的特点,都应当体现、符合资讯时代的思维方式,成为资讯时代的绘画艺术。

那么现在的问题在哪里呢?人们往往就在看得懂、看不懂上争来争去。认为看得懂就好,看不懂就是脱离实际。我觉得不必在这个问题上纠缠,而要从文学艺术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来思考,那就是引导人们向前看,而不是向后看。你看我们的电影电视,拍了多少宫廷戏,让人们沉湎于过去,值得反思。而美国的许多片子,却是星球大战,是时空遂道之类,引导人们向前看,去思考问题。人最缺的是好的素质,要引导人们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去启发这方面的思维。牛顿从苹果落地,发现了地球的万有引力,我们是不是应当引导人们从天地万象中发现些什么呢。向前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往往受习惯势力的影响。也就是说,有没有这样的评判标准,前头的人是怎么做的,到目前为止,大家是什么观念?人们分析绘画,包括分析文章,往往容易用经典物理学的眼光去评价和判断,即宏观世界中可以实证的现象。

1900年以前属于经典物理学阶段,以三种理论为代表:一个是牛顿力学,一个是热运动,一个是电磁场。当时物理学界一片欢腾,说是物理学的大厦已经建成,今后人们就是要多方面地论证,做些具体工作。但是科学却是永无休止的,绝不会这样的绝对化。 1900年以后进入了近现代物理学阶段,它以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的相对论为标志,还有1925年的量子力学。牛顿力学是宏观世界,宏观世界是人们可以验证的。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宇观世界,是站在宇宙的角度,很多东西不容易直接验证,只是合理的想象。量子力学则是对微观世界入微至末的探索与思考,更是人类感官难以穷尽之地。

现在进入了宇观和微观世界,但是人们的思想习惯停留在宏观上。我们要真正向前看,就不能把思想禁锢在这里,而要用宇观和微观的思维来想问题,看问题。例如我们现在知道的空间,一般叫3维:长、宽、高;再加上时间,是4维。而前面提到的弦,是9维空间,比普通的3维多6维,我们看不见多余的维,因为它们卷曲成了极小的弦圈。9维是什么,多维是什么?我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你进入宇观、进入微观,就远离了人们的日常经验,就出现了一种面貌全非的世界。你的皮肤、头发或者血液,放在高倍显微镜下,就不是人们肉眼所见的皮肤、头发或血液了,而是一幅幅好漂亮好漂亮的图象;站在宇宙看,比如站在杨利伟“神舟5号”的高度,那就不是我们普通的概念了。如果站在银河系的高度,甚至超越银河系,那就更不是我们想象的概念了。如果突破不了这一点,判断就容易发生错误。

所以,现在我们要用相对论的观点看问题,不能绝对化。所谓左右、上下、黑白、高低,都只是相对的概念,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来看都可以转换。当地球是圆形的这个学说出现的时候,打破了人们一直以为地球是方的或平的的概念,当时的宗教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认为地球如果是圆的,球那边的人不就要倒着走路?那不就都会掉下来?就把这个学说当成大逆不道而加以讨伐,而地球是圆形的却恰恰是事实,是科学的真理。

为什么我们要给空间定坐标呢,就因为宇宙是无穷无尽的,不定坐标就无所适从,你选取的参照点不同,坐标就不同。我们古人也知道,苏东坡就说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照相的时候从不同的角度拍照都会有不同的效果,有时不像你,事实上却是你,只是选择的角度不同而已。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是相对的,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所以站在什么角度、采取怎样的思维非常重要。我们的绘画要引入现代科技的思维方式,引导人们开拓思路,引导人们向前看。

其实,画面它只是一种代码,我们现在研究绘画,一般只是研究到它是情感的代码这个层面。“恨别鸟惊心”,表现了离散的深情;“古道、西风、瘦马”,表现出不走运的心态,都只是把主观感情融进画面。如果把时空思维灌注进去,又会是怎样的呢?因为人的感情是在时空中变换的感情。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从两个假设出发的:第一个假设,“我以光速跟随一道光束飞行——这束光若以一座时钟反射出来,我应当看到一座静止的钟——可是在别人看来,同样的钟却滴答滴”地运行着。第二个假设,“一个随电梯自由下落的人,和一个在宇庙中不受任何引力的人所感觉到的是完全一样的”,这是他合理的臆想。他这个理论成立以后,人们按照它揭示的道理办成了事,证实了它的正确。就像我们的中医讲阴阳,也是看不见的,但是按照中医阴阳平衡的道理,却可以治好病,证明它是非常合理的想象。

过去是线性决定论,一个原因就是一个结果,现在讲非线性;还有异化,很多东西在你意图的反面变化着,你根本猜想不到。用中国老百姓的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为什么呢,它揭示了这个世界,有意想不到的因素,产生了意想不到的结果。

现代自然科学各门学科之间出现相互交叉、渗透的综合化、整体化的趋势,产生众多的新学科,如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物理化学等。现代物理学那个霍金,是思想家,学他的理论,豁然开朗。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产生了遗传工程学的新理论,由此而产生了克隆技术,有人预测21世纪是生命科学主宰的世纪。所以要用现代科学的眼光去欣赏艺术,不要纠缠在像不像、看不看得顺眼的层次。我觉得核心问题在于能不能用作品表达自己的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多空间、多维的情感,一种引导人们向前看的媒质。就像马王堆出土的那幅帛画,它画了三层世界,表现主人在天上、在人间、在地下怎样生活。且不说它的观念对不对,但它寄托了一种感情,表达的是多重思维。

用物理学的观点,物体的内能很大程度上是由分子的不规则运动产生的。那么我们画不规则的图象、符号,也能产生相应的能量,吸引受众的关注。城市绿化上,过去是单纯的一条街道、一个树种,等距离规范化栽种;后来我们搞微地形混交林,因地制宜植树种草、摆石置花,互相补充,虽然不规则,但是很有生气蛮好看。世界的本质是无序的,人们只是希望它有序,做了各种尝试,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追求有序罢了。

按照相对论的观点,宇宙中有黑洞,黑洞是吸引力最大的天体。这个天体显著特征就是质量大,质量大能量就大,周围一些星体就受到吸引,在它的周围,形成一种龙卷风式的时空漩涡,其余的地方就出现疏空。画面也应该如此。一幅画面没有几个“黑洞”撑不住,并且这些“黑洞”是最具张力和关注力的,也就是所谓密不透风,旁边就出现一些空档,形成画面的平衡。

绘画也要遵循物质不灭定律、能量守恒定律、质能守恒定律,就是说画面上的各种要素要保持平衡,不管你这么画那么画,都要服从这个道理。

量子力学发现,裂变产生能量,裂变以后会产生巨大能量,原子能就是原子核裂变的结果。我做画时反复破坏,在破坏中产生能量,我很多画是扯烂了再组合的,经反复破坏后产生出新的张力,出现很多偶然因素,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按照正规画法是很难出现的。不破不立,破坏也是一种艺术,艺术的东西也是要破坏,就会呈现新的面貌。

还有电磁场,电磁场是电场和磁场的统一体。有电就有磁,有磁就有电,电磁场具有能量和动量。我们画面的色块组合,形象整体的构成,也可联系电磁场的原理来思考。

宇宙间的物体运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拓宽了牛顿理论的视野,认为时间与空间是紧密相连的,揭开了运动物体在高速运动的时候,会产生“钟慢尺缩”效应,这给人很大的启发。思维可以超越时空,产生重迭和变形。人的大脑比电脑还快,一想便到了天山,一想又到了非洲,再一想两个又重迭起来了,大脑的意念是无穷的。你画的东西是通过自己的感知程度、通过当时的心情、通过艺术语言、代码符号来传递和表达的。进入资讯时代,我们要时刻警惕停顿在牛顿经典物理学阶段的观点看问题,而应该跟上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步伐,进行思维和观念的转变,来构筑一种同现代科技相印证的代码符号、代码色彩、代码画面,来反映作者多维的思考、情感和引导人们向前看的愿望。

实际上,在文艺复兴的时候,和解剖学相印证,绘画上便有了画人体站起七个半头、坐着五个头等技法和素描理论。光学发展以后,便有了印象派,他不画线了,画光。毕加索的立体派,他不仅画人的外形还画人的内脏,将不同视点所看到的人体的不同侧面同时展示在画面上,也与解剖学有密切关联。所以我觉得搞艺术的人学点科学,当然也学点哲学、学点文学、学点宗教,是会大有益处的。科学和艺术是相通的、互补的,搞科学研究的,也有不乏喜爱艺术的人。爱因斯坦就是小提琴家,天天把提琴带在身边,在科研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他就拉小提琴,拉琴时就放松了,灵感就出来了。知识是综合的,科学与艺术有其密切的关联性。艺术应该是将综合的观念通过一定的代码符号来传递给受众。

最近我研究理论物理学以后,对于绘画就有了这些新的感悟和思索。我追求的是把现代的科学思维方式,融入到自己的绘画里面去,并把这些思索融在我的绘画中,淋漓尽致地艺术地倾诉。比如在绘画中艺术地表现多维的观念,体现出宇观、微观的思维方式,信息的重迭、时空的交叉,等等。如果用经典物理的眼光看,这简直是鬼画桃符,瞎胡闹。好在现代社会是开放的、宽容的,给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的环境。现代艺术也是多元的、开放的。

我的绘画是我的试验,我不认为只有我的搞法好,并不排斥其他。我经常讲一句话,唐装、西装、茄克、休闲服你说哪个好,就看各自有什么特点,在什么场合更适合。在人们看腻了世上那些好画之后,再来看看我的这种别类风格的画,或许会另有一番感受在心头。我是用我自己的艺术语言,力图有一定深度地表现一些新的科学思维,表达一种引导人们向前看的期盼。我现在是一有了新想法就有了创作的冲动,情不自禁,全身心地投入。我要更深入地学习、实践和总结,让绘画把自己的思维、观念、情感表达得更加自如得体。

推荐访问:多维 意蕴 画布 视野 科学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