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个人简历 >

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

作者:jkyxc 浏览数:

摘要: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土地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主要描述了我国现阶段土地适宜性评价的主要理论和方法,并对现阶段土地适宜性评价存在的问题和以后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土地适宜性评价;理论;方法;展望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土地评价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我国人口持续增长,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土地的自然条件退化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研究探讨和评价土地资源的适宜性,处理好开发与保护、人口与资源的相关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已成为当前土地研究的一项重要专题。

一、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概念

近些年来, 各学者对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的不断深入, 不同学者对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定义也不尽相同。关于土地适应性评价的概念不同学者有着不同的理解,因而侧重点也不一样。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利用相关的自然、经济、社会和技术数据,对土地进行最佳利用的评价,以及特殊目的的评价。根据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属性范围来划分,有综合性的评价和单项性的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最普遍和最常用的一种土地评价方式,是土地潜力评价的进一步发展。广义的土地适宜性评价就是根据某种利用方式的特定要求,确定最适合的土地利用方式[1]。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根据土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属性,研究土地对某一现状用途或预定用途的适宜程度,是进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项基本工作和重要内容[2]。

通过参照不同学者提出的不同土地适应性评价概念,大致可得出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指对不同性质的土地利用方式的适宜性及适宜程度作出相应的等级评定,并且在评定过程中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承载能力。

二、土地适宜性评价对象

土地适宜性评价对象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评价的对象和内容都有一定的变化。土地适宜性评价表现出对农业用地土地适宜性评价;城市和旅游用地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取得明显成果;土地整理土地适宜评价发展较快等特点[3] 。同时也从早期主要针对荒地发展到应用于不同性质的用地上来。

经过不断的发展,土地适宜性评价应用领域不断扩大。1、农业用地土地适宜评价中,典型评价实例不断出现,刘彦随对陕西秦岭山地土地类型与质量相关考量,同时将功能效用加入其中,研究的其适宜匹配和调整程度[4]。邢世和等对福建省农业用地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分析[5]。2、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在城市发展中表现出特殊效果。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发展加快,因而城市中的不同的土地利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对城市建设用地上开展了较多土地适宜性评价,明庆忠以“圈层”模式,以地貌的角度对具有山间盆地地形特征的城市建设用地作了土地适宜性评价[6]。3、在旅游用地上,土地适宜性评价作业也很明显。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旅游市场的繁荣,因此旅游用地的适宜性评价逐渐变得重要起来,崔凤军等在分析影响旅游的社会与文化环境相关关系同时把社会与心理环境和生态与经济环境等多种因素相结合的考量,比较鲜明地提出了旅游环境承载力概念[7]。这为旅游资源的科学评价带来了全新且更为全面的思路。4、随着发展的深入,土地整理和复垦的土宜评价成为热门研究对象。目前, 我国的土地整理根本目标是增加耕地面积, 同时使得耕地总量保持动态平衡[8],土地适宜性评价对于这方面的贡献非常明显。刘长胜针对广西柳城县未利用地进行了土地适宜性评价,为土地整理提供了极大的帮助[9]。

三、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

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有很多种,针对不同用地性质有不同的评价方法。经济的发展使得GIS技术和数学模型技术不断创新开发,同时计量方法的创新和数据库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些新技术的使用在土地评价中普遍化,使得结果也更精确化。同时运用这些技术把土地评价与其他相关领域紧密联系,产生联动效应。

1、基于GIS支持下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方法。

GIS的发展为土地适宜性评价带来了技术上的革新,GIS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按照不同要求结合在一起,具有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这使得对土地的分析与评价具有更高的科学性。因此,GIS 技术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得到迅速运用,并表现出了强大的发展潜力。不仅运用在农用地的开发管理上,在其他类型用地适宜性评价上也有广泛的应用。GIS运用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存在有因素选择和分级的问题,黄波利用专家系统的确信度概念不断改进技术方法,提高了评价的精确度[10]。邱炳文等对基于GIS的多种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技术层面的问题与评价地群众参与程度是进行土宜评价重要的方面[11]。另外,GIS与遥感技术的结合是现在地学甚至很多其他领域的热点,创造性的把GIS与遥感相结合,对土地适宜性评价也是一种重要的创新。史舟等在黄岩区柑橘种植结构的调整时,创新地利用了GIS与遥感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提高了对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进度和精确度[12]。

2、其他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贯穿于大多数土地适宜性评价过程,土宜性评价方法主要表现在评价因子及其权重的确定以及综合评价上。在因子权重上的确定上方法也有很多种,有特尔斐法、权重指数和法、线性回归、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这些方法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上应用较为普遍。在综合评级方面,除去传统的加权求和和线性回归外,张光宇运用可拓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大量研究建立起物元模型,提出了新的土地利用评价优化配置方法[13]。

四、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1、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中出现的问题

各学者对土地适宜性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比如评价的类型更加多样化,评价范围不断拓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1)土地适宜性的定义没有一个权威的统一的标准,往往是学者通过自己所侧重的方面给予其解释。(2)指标体系的不完善,在指标体系的选择和建立上缺乏客观性。虽然现有的指标体系不少,但多是从考量发展水平的角度出发选取指标,对能够反映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指标考虑不够,缺乏系统、权威的指标体系。(3)数据获取途径和方法、评价方法、模型有待进一步提高。在运用GIS和遥感相结合对土地适宜性评价上还需要在现在的基础上深入发掘。(4)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土地评价正在变得可有可无的境地。市场在经济中越来越处于决定地位,土地评价的作用被极大的弱化。

2、土地适宜性评价发展趋势

土地适宜性评价在未来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发展趋势上有以下方面。(1)新方法、技术和新的数学模型的将不断发展完善。3S技术的进步将给土地适宜性评价带来巨大帮助。(2)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将向大尺度空间数据和高精度的方法整合方向迈进[14]。(3)特殊用地性质,利用土地适宜性评价的优势来为这些用地的发展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 凌云川. 土地适宜性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07,(18): 191

[2] 徐丽莎.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理论与评价方法综述[J]. 今日南国. 2008,(103): 18

[3] 史同广,郑国强,王智勇,王林林. 中国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进展[J]. 地理科学进展,2007,26(2):106-115

[4] 刘彦随. 山地土地类型的结构分析与优化利用—以陕西秦岭山地为例[J]. 地理学 报,2001,56(4):426-436.

[5] 邢世和,毛艳铃,周碧青,等.福建省农用地资源评价及其利用保护对策[J].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2000, 29(3):356—362.

[6] 明庆忠. 论山间盆地城市地貌适宜利用模式[J].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1995, 11(2):52—57.

[7] 崔凤军, 刘家明. 旅游环境承载力理论及其实践意义[J]. 地理科学进展, 1998,17(1):86—91.

[8] 王军, 余莉, 罗明等. 土地整理研究综述[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3,22(2):8—11.

[9] 刘长胜, 卢伟, 金晓斌等. GIS 支持下土地整理中未利用地适宜性评价—以广西柳城县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4,13(4):333—337.

[10] 黄波. 基于 GIS 的土宜评价模型的改进[J]. 遥感技术与应用, 1997,12(1):14—18.

[11] 邱炳文, 池天河, 王钦敏等. GIS 在土宜评价中的应用与展望[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4,20(5):20—23.

[12] 史舟, 管彦良, 王援高等. 遥感与 GIS 技术支持下的黄岩区柑橘种植结构调整[J]. 经济地理, 2002, 22(6):727—730.

[13] 张光宇.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物元模型[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1998,(1):108—112.

[14] 李小燕. 土地评价相关问题研究综述[J].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 2013,31(2):76—78.

作者简介:李谋(1989-),男,汉,四川南充人,在读研究生,四川师范大学地理学院自然地理学专业,研究方向:资源开发与区域发展。

推荐访问:适宜 土地 评价 研究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