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个人简历 >

烟粉虱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综述

作者:jkyxc 浏览数:

摘要 对近年来烟粉虱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烟粉虱;发生规律;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S4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8421(2008)12-067-03

1 烟粉虱发生情况概述

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图1、2)属同翅目、粉虱科、小粉虱属,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主要害虫之一,在南美洲、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的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分布[1]。烟粉虱取食范围很广,自从有文献记载以来,烟粉虱的寄主一直在增加。较早的Azab A等[2]报道埃及其寄主至少有155种植物;Mound和Halsey[1]列出了300多种寄主植物;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Greathead[3]又报道了烟粉虱的寄主植物范围包括74科420种,而B型烟粉虱的寄主更为广泛,有人估计已超过500种。一般造成作物减产15%左右,严重者可减产30%~40%,甚至达75%以上或绝收。Perring等(1993)估计1991年烟粉虱在美国部分地区造成的经济损失达5亿美元以上[3]。

20世纪后期,烟粉虱借助人类调运花卉及其他经济作物苗木的活动向世界各地扩散。温室大棚提供了烟粉虱在温带和寒带躲避寒冷的理想场所,使烟粉虱在这些原本不能生存的地区定居下来。过去仅仅生存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烟粉虱,目前已将其地域扩展到除南美赤道附近地区以外的几乎所有地区。据报道,在过去的18年间,烟粉虱仅仅借助人类的花卉运输活动已传播到整个欧洲、地中海盆地、非洲、亚洲、中美、北美洲(墨西哥和美国)、南美洲(阿根廷、巴西、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和加勒比海,几乎成为全球性的苗木和花卉主要危险性害虫。目前,烟粉虱已是美国、巴西、以色列、埃及、意大利、法国、泰国、印度等国家棉花、蔬菜和园林花卉等植物的主要害虫之一。

在我国,烟粉虱最早记载于1949年,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云南、上海、浙江、江西、湖北、四川、陕西、台湾等地[4],近年已有20多个省(市、自治区)发现烟粉虱为害,并有迅速扩展蔓延和暴发之势,至2000年大暴发。2000年8月29日和9月18日人民日报相继发表了《白粉虱成虫肆虐廊坊任丘,规模之大实属历史罕见》和《天津:空中飘着白粉虱》两篇文章。前文称8月14日任丘及廊坊两市农村同时出现成团的白粉虱成虫乱飞乱撞现象,黄瓜叶有白粉虱成虫250~300头/片,茄子叶40~400头/片。后文报道了9月中旬天津市民发现走路时迎面飘来很多白色粉尘,经有关部门解释说明这些白色漂浮物并非粉尘,不属于“工业污染”,而是烟粉虱。据报道,目前广州地区已发现寄主植物46科176种(变种)[5-6],江苏地区已发现31科101种[7]。几乎遍及所有蔬菜,尤以甘蓝、花椰菜、番茄、茄子、西葫芦、黄瓜、甜瓜及豆类受害最重,严重时叶片的成虫数高达40~50头/cm2,严重损失可达70%,露地蔬菜也不能幸免。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温室白粉虱不嗜好的十字花科蔬菜却是烟粉虱的重要为害寄主。在北京,据调查烟粉虱对黄瓜、番茄、茄子、甜瓜和西葫芦的危害损失,严重时可达70%以上[8]。广东省农作物病虫测报站2000年6月14日发布的病虫情报称,烟粉虱在广东部分地区大发生。佛山市植保站反映2000年是当地历史上粉虱发生最重的一年,冬瓜上部叶片平均有烟粉虱成虫100~300头/片,多的达1 500头/片;白瓜叶上有烟粉虱成虫140~320头/片,多的达600头/片。

2 烟粉虱的发生规律研究

2.1 发生习性 烟粉虱的生活史由卵期、4龄若虫期和成虫期组成,通常人们将第4龄若虫称为蛹。在我国南方,烟粉虱每年发生11~15代;在我国北方露地不能越冬,保护地可常年发生,每年繁殖10代以上,呈现明显的世代重叠现象。在温暖地区,过冬在杂草和花卉上;冷凉地区,在温室作物、杂草上过冬。春季和夏季迁移至经济作物,当温度上升时虫口数量迅速增加,一般在夏末暴发成灾。在不同寄主上,烟粉虱的发育时间各不相同,在25℃条件下,从卵发育到成虫需要18~30 d。成虫喜在作物幼嫩部位产卵,产在叶背面,长椭圆形,有1柄,以柄附着在叶面上,初产时淡黄色,以后颜色逐渐加深,至孵化前变为黑褐色,卵期3~5 d。若虫淡绿色,1龄若虫具有相对长的触角和足,较活跃,2~4龄若虫足和触角退化,在叶片上固定不动,若虫期15 d左右。成虫通过第4龄若虫背面的“T”形线羽化出来,体黄色,翅白色无斑点。夏天成虫羽化后1~8 h内交配;秋季、春季羽化后3 d内交配。成虫寿命一般为2周,长则可达1~2个月。

成虫喜在作物幼嫩部位产卵,但随着作物的生长,若虫在下部叶片发生较多。成虫对黄色敏感,有强烈趋性,还可在氮肥施用量高、水分少的敏感作物上排泄很多蜜露,造成烟煤病发生严重。当受害植株萎蔫时,成虫大量迁出。每雌产卵160粒左右,高者可达500粒以上。

2.2 生态因子 该虫在干、热的气候条件下易暴发,适宜的温度范围宽,耐高温和低温的能力均较强,发育适宜的温度范围在23~32℃。光周期对烟粉虱种群增长影响显著,表现为光照时间越长(9~18 h)越有利于该虫的发育,其发育速率、存活率、成虫寿命及产卵量、种群增长指数都随之增大。有证据表明,在12 h以上的光照条件下,才有利于烟粉虱种群的增长[9]。不同湿度对烟粉虱试验种群也有影响,低湿有利于烟粉虱种群的发生和增长,相对湿度控制在60%左右利于温室内烟粉虱种群的增长[10]。不同寄主植物,烟粉虱的发育历期、存活率也不同,在茄子和番茄上发育时间最短,辣椒上的发育历期最长。因此,烟粉虱完成1个世代所需的时间随温度、光周期、湿度和寄主等有所变化。

3 烟粉虱的治理研究进展

3.1 农业防治 “切断”烟粉虱年生活史,即在保护地秋冬茬种植烟粉虱不喜欢的蔬菜种类,如芹菜、韭菜、菠菜、生菜等,以利于从越冬环节切断其自然生活史和减轻翌年对其他蔬菜的为害。培育“无虫苗”,这是关键的防治措施。重点在冬春季育苗时,彻底清除苗房里的残株、杂草和熏杀残存成虫,避免将不同蔬菜在同一苗房内育苗,做好苗房的隔离防虫工作。“无虫苗”定植在温室、大棚及露地后,受害程度将明显减轻。调整蔬菜播种期,尽量避开在烟粉虱高发期种植其所嗜好的蔬菜种类,这在烟粉虱大发生地区,对温室、大棚等保护地蔬菜生产尤为重要。加强栽培管理,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作物抗病毒的能力。

3.2 生物防治 在对烟粉虱的综合治理中,生物防治是十分重要的防治手段。烟粉虱的天敌资源丰富,其寄生性天敌有膜翅目昆虫,捕食性天敌有鞘翅目、脉翅目、半翅目昆虫和捕食螨类,以及一些寄生真菌。据报道,在世界范围内,烟粉虱有45种寄生性天敌,62种捕食性天敌和7种虫生真菌[11-13]。充分利用和保护如瓢虫、草蛉等捕食性天敌以及丽蚜小蜂等寄生性天敌,可在保护地内烟粉虱成虫平均0.5头/株时,即可第1次放蜂,按3~5头/株,7~10 d放蜂1次,放3~5次,第1次3头/株,以后5头/株,原则上蜂虫比3∶1为宜。同时可选一些伪青霉菌(加利佛尼亚大学与Grace WR合作研制)、白僵菌等生物杀虫剂,既保护了天敌和环境,又可起到防治烟粉虱的作用。荷兰和英国释放丽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并配合使用扑虱灵,可有效控制烟粉虱达10周之久[8]。Bellows等人于1989~1990年从意大利及以色利引进Encarsia partenopea到美国加州,在22个释放点的20个点中取得了成功[19]。在台湾,东方蚜小蜂(Eretmocerus orientalis Silvestri)在不施药的对照区,其寄生烟粉虱的数目相当高,在2个月后,大部分粉虱被东方蚜小蜂寄生,粉虱密度亦随之下降。由此可见,东方蚜小蜂对烟粉虱具有相当的抑制能力[14]。据Huang和Polaszek[15]对中国南方(福建、台湾、广西、广东、香港、澳门),罗志义对上海和罗晨、张芝利对北京的调查,烟粉虱有19种寄生性天敌,18种捕食性天敌和4种虫生真菌[8]。

3.3 物理防治 烟粉虱对黄色有强烈趋性,可在温室内设置黄板诱杀成虫。可用油漆将1 m×0.2 m长条的纤维板涂为橙皮黄色,再涂上1层黏油(用10号机油加少许黄油调匀)。将黄板均匀悬挂于植株上方,黄板底部与植株顶端相平,或略高于植株顶端。当烟粉虱粘满板面时,需及时涂黏油,一般可7~10 d重涂1次。利用黄板防治烟粉虱时必须注意黄板的放置方位和位置:在低矮密集的菜地,黄板以东西向放置为佳,而在搭棚架的菜地则以顺行向放置为优;黄板放置高度前者以黄板下端与菜叶顶部平或略高于菜叶顶部为宜,后者则以架中部为宜[16]。烟粉虱成虫的飞翔活动具有明显的喜光性,在阳光直射处,烟粉虱成虫活动强烈,而在背光处飞翔活动明显减弱;阴天和雨天,成虫几乎不活动。在黄板的不同方位上,成虫的诱集量也不同,北向黄板上成虫的诱集量明显少于东南西3个方向,这可能与北向黄板位于背光面有关。在秋季,烟粉虱在全天中的活动以早上至中午时分较为强烈[17],尤其是正午前后。因此,黄板一方面可诱杀成虫,另一方面也可提供监测。

3.4 化学防治 当前在烟粉虱大发生初期,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仍是非常重要的应急防治手段。据李建成等报道,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3 000~5 000倍液对烟粉虱有较好的防效,持效期可达14 d。据石宝才等报道,抗生素类的爱福丁及其复配剂绿菜宝效果最好;植物源杀虫剂绿浪、藜芦碱、苦参碱也表现出了很好的效果;化学合成的新烟碱类阿克泰、吡虫啉也表现出很好的防治效果;化学合成的神经毒剂天王星和锐劲特的防治效果也较突出,尤其对高龄年龄组较其他药剂效果好[18]。根据田间药剂试验,初步明确生物农药0.3%甲基阿楝1 000~3 000倍液,1.8%阿维菌素1 000~3 000倍液对烟粉虱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尤其对高年龄组的防治效果更好,达90%左右。在进行化学防治时应注意适当轮换使用不同类型农药,并根据推荐浓度,不可随意加大浓度,以免抗性增长。还应注意与生物防治措施相配合,尽可能使用对天敌杀伤力小的选择性药剂,注意在田间防治其他病虫害的药剂选择时,要尽量选择生物制剂或低毒农药,利用自然天敌的控制作用。温室烟雾法:用敌敌畏1.5 L/hm2喷液。温室熏蒸法:用80%敌敌畏乳油2.25 L/hm2,对水210 kg/hm2,喷拌木屑600 kg/hm2,均匀撒于行间,密封门窗,熏1~1.5 h,温度控制在30℃左右,此法有利于减少虫源。但烟粉虱体表密被腊质,世代重叠,繁殖速度很快,目前已对许多化学药剂产生了抗性。Prabbaker等[19-24]报道,在美国南加州的3个种群对倍硫磷、马拉硫磷、对硫磷有中等抗性,对氯菊酯表现为高抗。Dittrich等也描述了苏丹种群对有机磷和菊酯类农药抗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MOUND LA,HALSEY SH. whitefly of the world:[M].London British Musettm and John Wiley & Sons:1978:340.

[2] AZAB A, MENAHED MM. E1-Mirasawi H.D. On the rang of host-plants of Bemisia tabaci(Genn.) Bull[J].Soc Entomol Egypt,1970,54:319-326.

[3] GREATHEAD AH. Host plants. In M. J. W. Cock ed.Bemisia tabaci-Aliterature survey on the cotton whitefly wth an annotated bibliography[J].1986:17-25.Ascot, UK:AFO/CAB. 121.

[4] XU R M. The occurrence and distribution of Bemisia in China[J].1996, 125-131. In “Bemisia 1995: Taxonomy, Biology, Damage, Control and Management” (Gerling, D.eds). Intercept, Andover. UK.

[5] 邱宝利, 任顺祥, 孙同兴. 广州地区烟粉虱寄主植物调查初报[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1,22(4):43-47.

[6] 罗晨, 张君明, 石宝才, 等. 北京地区烟粉虱调查初报[J]. 北京农业科学, 2000(S):42-47.

[7] 周福才,杜予州, 孙伟, 等. 江苏省烟粉虱寄主植物调查及其危害评价[J].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3, 24(1):71-78.

[8] 罗晨, 张芝利. 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研究概述[J]. 北京农业科学,2000(S):4-13.

[9] 陈夜江, 罗宏伟, 黄建, 等. 光周期对烟粉虱实验种群的影响[J].华东昆虫学报, 2003,12(1):38-41.

[10] 陈夜江, 罗宏伟, 黄建, 等. 温度对烟粉虱实验种群的影响[J].华东昆虫学报, 2001, 10(2):76-80.

[11] COCK M J W. 1993“Bemisia tabaci an update 1986~1992 on the cotton whitefly with an annotated bibliography”[M]. CAB. Int. Inst. Biol. Control, Silwood Park, Ascot, Berk.

[12] GERLING D. Natural enemies of Bemisia tabaci,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otential as biological control agents: A review[J]. Agric Ecosyst Environ,1986,17:99-110.

[13] LACEY L A,CARRUTHERS R,FRANSEN J J. A global distribution of naturally occurring fungi of Bemisia, their biologies and use as biological control agents[J].1996,401~433. In“Bemisia 1995: Taxonomy, Biology, Damage, Control and Management”(Gerling, D.eds). Intercept, Andover.UK.

[14] 林凤琪. 东方蚜小蜂在银叶粉虱综合防治之应用[C]. 永续农业—作物虫害非农药防治专辑, 1999:11.

[15] HUANG J,POLASZEK A. A revision of the Chinese species of Entarsia Forster: parasitoids of whiteflies, scales and aphids.[J]. Nat Hist,1998, 32:1825-1966.

[16] 周福才,杜予州,孙伟, 等. 黄板对菜地烟粉虱的诱集作用研究[J].华东昆虫学报, 2003,12(1):96-100.

[17] BELLOWS T S,Perring T M, ARKKAWA K,et al. Patterns in diel flight activity of Bemisia tabaci in cropping systems in southern California [J]. Environ. Entomol,1988, 17:225-228.

[18] 张芝利. 关于烟粉虱大发生的思考[J]. 北京农业科学,2000(S):1-3.

[19] PRABHAKER A W, COUDRIET D L, MEYERDICK D E. Insecticide resistance in the sweetpotato whitefly,Bemisia tabaci(Homoptera:Aleyrodidae) [J].Appl Entomol,1985,103:447-451.

[20] PRABHDKER A W,Coudriet D L,TOSCANO N C. Effect of synergists on organophosphate and permethrin resistance in aweetpotato whitefly(Homoptera:Aleyrodidae) [J]. Econ Entomol,1988,81:34-39.

[21] 赵先军,洪军孟,楼建飞.“一品红”花卉上烟粉虱的消长和防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5492-5493,5547.

[22] 常燕,祝树德.光周期对烟粉虱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894-11896.

[23] 沈斌斌,MUSA P D,任顺祥.大棚黄瓜上烟粉虱成虫动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1):3299-3300.

[24] 沈斌斌,任顺祥,潘超炎,等.阿克泰对烟粉虱的防治效果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5):1397-1398.

推荐访问:技术研究 综述 防治 规律 发生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