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个人简历 >

如何在初中历史巧用图片进行立德树人教学

作者:jkyxc 浏览数:

摘要: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历史教学中从培养学生的唯物主义观点、爱国主义、创新精神、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着手来进行立德树人的教育。

关键词:历史教学 爱国主义 创新价值观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工作,育人为先。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育部将历史学科作为“立德树人”工程五个重要学科之一。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根据历史学科特点,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认知特点,要投入、运用或渗透情感,利用图片、多媒体等创设、渲染出历史教学具体、形象、生动的环境和氛围,让学生在最佳的环境和氛围中去感知历史,进而达到理解与认识的升华。这样能达到重视学生的情感发展,注意主体的感受与体验,注意其感受能力与感受欲望,巧用历史图片创设“情感”与“意境”的最佳组合,使学生受到感染,达到情感与审美体验。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农村教育第一线的历史教师更是责无旁贷。

一、根据农村中学生的特点,初中的历史教学中应该向学生“立”什么“德”,“树”什么 “人”呢?

“立德”语出《左传》:“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树人”语出《管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立德即树立德业,树人即培养人才。时代不同,立德树人的内涵也不同。笔者认为新时期的立德有三大内涵:

其一,立“国”德,即个人对国家、民族、集体的道德准则。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后强调: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而努力。

根据我们农村的文化根基,历史教学首先要让青少年学生正确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未来,普遍认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学生心灵深处构筑强大的理想和道德支撑。以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为立足点,着眼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中华民族共同历史、文化、生活方式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引导学生树立“中国心”;以民族语言、民族历史、革命传统和人文传统等内容为重点,开展文化认同教育,帮助学生传承“民族魂”,培育学生形成高尚的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其二,立“他”之德,即个人与他人(包括师长、父母、朋友之间的道德准则。历史教学要教会学生为人处事,明礼诚信、平等合作、团结友善,教育学生成为一个文明有责任感的现代人。

其三,立“我”之德,即个人对自己(即自我道德修养)的道德准则。

历史是培养中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门重要人文科学,学好历史对于提高中学生的人文素质、陶冶情操、学习做人的品格都有潜移默化的作用。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重任。他们的综合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

而树人就是通过我们的教育措施,培养有理想信念、意志坚定、道德高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应该使每个人,尤其借助于其青年时代所受的教育,能够形成一种独立自主的、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以及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以便由他自己确定做应该做的事情。

二、在课堂教学中本人积极探索利用图片对学生实施“立德树人”

(一)首先要巧妙利用历史图片抓好“导课”这一环节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进程中,英雄人物及道德高尚者宛若璀璨的明珠,群星闪耀。每堂课内容都涉及许多历史人物,不乏德育素材,每次新课教学我都爱用历史人物图片导入。精心选材,找准切入点,把握好图片内涵,每堂课让学生认识一个历史人物,记住其一句名言,会讲一个名人小故事。在当今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下,特别注重用历史人物的爱国主义情操,感染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在讲《汉武帝的大一统》一课前出示历史人物霍去病,引导学生分析他的话:“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体现了霍去病当时的什么精神?通过师生一起探究,得出:霍去病在家和国的利益面前,以国事为重,先国后家,舍小家为大家,放弃个人荣华富贵。英年早逝后,汉武帝下令把他的墓修建在自己陵墓的旁侧,修成祁连山形状,以纪念这位战功显赫的将军。使学生从霍去病的事迹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二)其次利用教材中的图片抓好“上课”这一德育主要环节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中的插图可以分为三大类:即图片,地图,图表,而图片内容最丰富。教师要精心备课,每堂课精选一两幅图片作为教学主题,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将图片富含的德育内涵贯穿课堂始终,在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中,既要让学生学到历史,更要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接受深刻的思想品德教育。

现今社会的学生生活在长辈的溺爱中,衣食无忧,不劳而获被他们认为是理所当然。因此,不少学生没有人生理想,缺乏意志力。在历史教学中,通过剖析历史人物的高尚品德,对学生进行立志树德教育很有必要。当今社会不少青少年人生意志薄弱,甚至把生命看得很轻。有的盲目自信,好高骛远;有的经不起打击,容易失败。利用历史人物虽经挫折而后奋起的事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讲到司马迁的《史记》时,展示司马迁与《史记》图片,同时引用教材中原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引导学生思考: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司马迁为什么会说出这句千古流芳的名言?让学生理解司马迁远大的抱负,理解他为完成史学巨著而忍辱负重的精神。针对现在的学生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听不进别人的意见。讲贞观之治时,出示唐太宗的图片及他的自律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设问:同学们,唐太宗统治期间为什么会出现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在师生通过对历史人物图片剖析的互动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实施立德树人,往往就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上课是教学的主要环节,而上好课就是立德树人的主要途径。在历史教学中要利用好图片立德树人,教师就要对插图中的每一个细节、情景进行细致地琢磨、研究,探寻立德树人的切入点。尽量用生动、精炼、直观的语言对其进行细腻描绘,着力渲染时代气氛,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去追寻历史,在探讨历史中受到深刻的灵魂洗涤。

讲述伟大的抗战胜利史实时,结合当前我国的国情给学生出示两幅图片:一幅是《1895年4月日本马关》;另一幅是《1945年9月中国南京》。两幅图鲜明对比,设问;造成两图两种不同场景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从两幅图所反映的历史中,能看出近代日本的发展与战争的关系如何?对今天中国的发展有何启示?在师生互动中,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和问题地分析,使学生深刻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道理,从而树立起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作为中国人,我们不能忘记历史,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只有众志成城,把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建设强大,才可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既实现了教学目标,又打开学生的情感大门,帮助学生确立积极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三)发挥出历史图片在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

课外历史活动可以补充历史课堂内的不足,丰富多彩的活动能引起学生们很大的兴趣,教师应注意寓德育于娱乐之中。如让学生们制作历史人物图片,结合重大的历史纪念活动,历史走廊(在教室和校园内悬挂历史名人图片,塑造历史育人氛围),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感悟历史,是培养青少年爱国主义情感的有效方式。通过历史活动,使学生树立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树立为中华民族实现全面振兴而奋斗的信念。使立德树人具体生动,深入学生们的生活实际,因而受到他们的欢迎。

总而言之,育人德为先。不管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活动,也不管是充分利用图片还是其它手段,只有教师精心准备,厚积薄发,自觉挖掘学科中所蕴涵的健全人格教育资源,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得到人格的滋养与涵育;在不知不觉中受到高尚、健康的思想感情的熏陶,使他们的情操得到陶冶,人格得以完善,最终肩负起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重任。

参考文献

[1]李海军,荣洪文. 让“尊重学生”成为“立德树人”教育新常态[ J ].教育科学论坛,2015(22).

[2]黄百炼.中小学校长如何贯彻执行立德树人思想[ J ]. 中小学校长, 2015(01):1-1.

[3]徐远鑫. 与时俱进,立德树人[ J ]. 生活教育,2015(16):95-96.

[4]姜朝晖,郭晓丽.坚持立德树人 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J ]. 中国民族教育,2014(09):36-38.

[5] 刘昌平,刘心力.利用历史学科优势助推“立德树人”教育[ J ].新课程(中旬),2014(01):167.

推荐访问:树人 巧用 立德 教学 初中历史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