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个人简历 >

新课改背景下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方法新探

作者:jkyxc 浏览数: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认为: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老套路,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灵活多样的教法,使历史知识更加生动化、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寓教于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新课改;历史;课堂教学;创新

长期以来,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一根粉笔教到底,一堂课灌到底。这种教学模式,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历史课堂黯然失色。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要树立新理念、采用新方法,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求新”“创新”,只有教学方式常教常新,才能使学生越学越有趣。那么,历史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人作了一些初步的尝试,以供同仁斧正。

一、 教学手段多样化,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改背景下中学历史教学仅靠一枝粉笔,照本宣科,是无法实现历史学习的形象、生动、有趣的特点,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有意想不到的作用,能够让学生在饱含兴趣的学习当中吸取比较丰富的知识。那么,怎样将传统、枯燥的教学方式进行有效的改变,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我尝试了革命歌曲、历史课本剧、故事法等几种方式,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

首先,有些音乐、美术、影视等作品以直观、生动、有趣的素材展现了中学历史教学内容,如果我们日常教学中把这些与中学历史有关的艺术作品引进课堂教学中,能极大活跃课堂气氛,是可以取得独特的效果的。如我在讲到游击战时,播放《游击队歌》:“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倾听之后,同学们对抗战时期游击战的艰苦环境会有所了解,同时对游击队员们充满了无限敬佩之情。实践证明,这些革命歌曲在教学中能发挥独特的作用,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尤其在学生的情感体验方面,这些歌曲就更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了。

其次,精彩纷呈的课本剧能让学生更深刻感受到历史仿佛就是发生在自己的身边,它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如讲授秦统一中国时,组织学生表演历史课本剧“荆轲刺秦王”,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此外,借助其他各种文艺手段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可借鉴评书、相声的有趣语言来提升课堂的吸引力,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如果类似“说评书”“讲相声”那样“卖关子”“留悬念”,必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妙趣横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 借助多媒体技术,改变“言传身教”

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进步,为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课件,运用文字、影像、声音、动漫等多种手段来刺激、调动学生多种器官,以不同表现手法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将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呈现于学生面前,能为历史教学创设一个较为真实的历史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拓展思维能力;同时,有了多媒体的支持,有助于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掌控教学内容,改变了传统的言传身教。

如在学习秦统一中国时,播放一段《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感受到秦军威武雄壮的阵容和奋击万里、排山倒海的气势,从而加深对秦始皇横扫六合这段历史的理解和把握;在讲“南京大屠杀”这一内容时,单单说“屠杀我同胞30万”,达不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利用多媒体技术,放一组日军屠杀中国同胞的图片或者播放一段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记录片,同时配以低沉的音乐和悲愤的解说,定会使学生在心灵上产生强烈的震撼;此外,也可鼓励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观看相关历史重大事件的文字描述或者视频资料,通过多方面的熏陶便可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历史知识。

三、 挖崛其他学科知识,培养历史思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新课改背景下,中学历史教学应树立大文科意识,在搞好本科的同时,尽可能向其他学科渗透、辐射,这既是适应高考改革的需要,也是时代对人才结构调整的需要,更是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首先,与语文学科渗透,提高历史学科能力。近几年来,利用诗、词、对联、民间歌谣、名著名句等语文知识来命题,文史结合的试题,不仅在各地的模拟卷中层出不穷,而且在高考命题中也经常露面;把语文知识迁移到历史教学中来,开拓更多的历史课程资源,可为历史教学打开一片新天地。如讲到“红军的长征”时,朗读毛泽东的《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学生能充分领略到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这些语文知识与历史课本有密切联系,又不囿于课本,高于课本,所以更能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活跃学生的思路,开阔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其次,与政治学科渗透,提高学生理论水平。历史学科是理论性很强的人文学科,没有理论,不成史学。通过运用政治学科中的相关原理去分析认识历史,既提高了学生运用理论的水平,又提高了对历史的分析能力。如运用唯物主义内因外因关系的原理分析欧洲资本主义兴起的原因,有利于学生明确中国的三大发明是欧洲资本主义产生的外因,而欧洲各国经济的发展,即生产力的发展才是内因,它对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决定的作用。

第三,与地理学科渗透,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史地不分家”,中学历史课程涉及的地理概念、地名非常多,加上很多同学缺乏空间概念,从而影响了学习的效果。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地图,使其形象化,就会克服这一障碍,同时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灵感,培养其思维能力。

四、 开展研究性学习,引导自主探究

把研究性学习引入中学历史课堂不但可以调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还有助于学生改变原有的接受式的学习,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求的学习方式。在实际教学中,可通过写作历史小论文、开展历史辩论会、历史情境模拟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有层次、多角度地提出、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首先,引导学生积极撰写各类历史小论文。如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围绕某一预设的课题搜集、整理和分析相关的历史材料,把研究结果以历史小论文的形式呈现,类似“评论孙中山”“评价拿破仑”;也可引导学生撰写历史题材的社会调查报告,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搜集文革时期实物”“关于新中国成立后各类票证的调查及其原因分析”等;在搜集历史资料、开展调查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维相互交融,各种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其所收获的效果也远比空洞的说教好得多,学生的认知水平、史料收集、分析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

其次,组织学生开展对抗式辩论会,即围绕某一“中性”问题把学生分成正方、反方,以类似大专辩论赛的形式组织和实施。如闭关锁国对中国的影响、对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的变化、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辛亥革命的成与败、如何看待五四精神、论新文化运动、中国的崛起等。通过辩论,大家对历史课的兴趣更浓厚了,也更会以辩证、理性的观点去分析思考历史问题。此外,还可以采用模拟历史事件的方式开展活动,使学生在更为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展示自己、提升自我。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不管采用何种教学方法,都必须因材施教,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特点、教师自身的特点选择教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灵活多变地采用综合性、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習兴趣,影响学生的心理活动,强化思维力度,提高记忆效果,这样才能真正地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尽快完成教学方式的转变,不断开创中学历史教学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陕西师大出版社,2014(6).

[2] 中学历史教学.华南师大主办,2015(1、5、8).

[3] 中学历史教学.华南师大主办,2016(9、10).

[4] 现代教育理论研读.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7.

作者简介:黄清坤,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第七中学。

推荐访问:教学方法 新课改 课堂 中学历史 背景下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