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演讲稿 >

浅析数学教师“引导者”作用的发挥

作者:jkyxc 浏览数:

数学知识是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因此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充分给他们提供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而教师只要发挥好“引导者”的作用即可。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现总结如下:

一、教师要正确认识“引导者”的内涵

新课标强调,活动和交流的过程使学生的探索经历和得出新发现的体验成为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数学的过程应该都是围绕学生的发展展开的,即“一切为了学生”。而学习数学的过程应当是一个活泼和富有探究性的过程。要形成这样的教学过程就要把数学背景包含在学生熟悉的事物和情景中。最好能与学生学习过并已经了解的数学知识相关联。因此,教师的角色就作出了相应的转换,从“传授者”的角色转换为“引导者”的角色。其内涵包括引导学生设计恰当的活动计划,引导学生进一步积累所需的先前经验,引导学生围绕数学问题的核心进行深度探究升华等。

二、教师要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把探索引申作为教学方法

数学知识的讲授重视过程,同样也重视结果。这种由因推果的结构形成了数学知识所特有的逻辑顺序。它表现为数学问题的多样化、问题间的联结和转换、最终结果的导出等。所以教师一定要在探索的过程中,把知识分解成多个有层次的要素,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掌握。教师可从世界丰富多彩的形态各异的图形中引出有关知识,如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奥运村模型图中寻找熟悉的图形来引申出直线、射线、线段、角等知识。

三、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已掌握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本质目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已掌握的数学内容运用到生活中去,并让学生养成对身边事物观察的好习惯,让他们学会猜想、验证、推理,与人交流,从而使其学习过程变得生动且有创造力。在这样先进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教师的数学教学一定会变得更宽泛。而要想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定要让学生从已有的现象出发,从具体的问题总结归纳出结论,再把得出的结论应用到新的现实生活中去。只有通过这样实践性强的教学过程,才可以使学生发现新问题,体会数学的本质魅力,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形成其自觉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及良好的数学学习方法。

四、教师的恰当引导可以赋予学生健康的品性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从以上两句话中可知,数学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发展。所以,从学生一开始接触数学就要使其树立数学教学过程的整体观。数学教学的过程不是单一的、孤立的,每一节课、每一个活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多方面的影响。若我们只关注数学知识的讲授,学生就会在情感、态度、兴趣等方面产生厌倦。所以一定要改变教学方法。如教师可以选择合理适当的学习指导方法。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按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课标要求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实施与反思。在教学中多强调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满足各层面学生的不同要求。若在教学过程中产生了差异。要正确对待它,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价值的数学,各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当然这种提高不仅单指知识层面的,还有兴趣、态度、能力、性格、方法等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从而全面引导学生的性情品格走向完美。这就要求教师要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我们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要建立起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综上所述。要想使数学教师“引导者”的作用得以发挥,首先要正确认识“引导者”的内涵,然后再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还要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掌握的数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品性得以健康发展,生命力得以精彩展现。

二、重点中学校园弱势群体的主要心理问题

弱势群体子女的心理问题近几年已得到社会,尤其各类各级学校的重视,有关研究也有一些。大家基本认同他们的典型表现有如下几个特征。

(一)校园弱势群体的心理特征:自卑;孤僻;敌视;嫉妒;恐惧。

(二)校园弱势群体的“四困”:贫困;学困;心困;德困。

我校的贫困生子女出现心理偏差的同学除具有上述某些共性外,还有其重点中学学生的不同点。下面共性的东西就不再赘述。

(三)重点中学校园弱势群体的心理特征:“过分”骄傲;极度焦虑;乏爱冷漠、无感恩的心;过度挑剔;虚荣;极度自私、自我为中心。

三、校园弱势群体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

(一)家庭因素

父母感情破裂、家庭解体形成的单亲家庭或被遗弃等状况,这些对孩子都是一种严重伤害,他们由此会失去一部分甚至全部的呵护、关爱。甚至,当父母自身遭受婚姻的问题时,常常会将自身的痛苦转嫁到孩子身上,带给孩子过多负面情绪,如仇恨、敌视等。

(二)社会因素

1.贫困

贫困对孩子的影响常常超乎我们的想象。有一本书告诉我们“贫困是儿童和家庭的敌人”,认为生活在贫困中是一种无望的状况,贫困对孩子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贫困使未来变得黯淡无光,并在现实中造成巨大的压力和忧虑,它限制了孩子发展的机会和前景。据调研,家庭经济困难是导致孩子成为弱势群体的主要原因。虽然一部分贫困生在贫穷的情况下依然能获得成功,但相当一部分学生因贫困而承受较大压力,且不能正确对待和缓解压力,从而产生一些问题。

2.歧视、不公平

主要是社会不良风气造成的。如今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人崇尚金钱、成功、社会地位。随着人们价值取向的转变,人们不再同情关心弱者甚至另眼看待、冷眼看待。

(三)学校原因

在学校接受教育过程中,作为校园弱势群体,部分学生因心理弱势而造成人际关系、学习、情感态度等方面产生问题。教师又不愿在他们学习之外花费时间,或花费了一些时间和精力,但因收效甚微而放弃。由此,甚至降低了对贫困生的期望值。

(四)自身原因

主要是心理障碍和生理缺陷两方面引起的问题。

四、对重点中学校园弱势群体主要心理问题的干预措施

(一)经济扶贫措施

首先,我们通过调研发现相当于5%的学生不仅无力交纳学费、书费,就连生活费也解决不了。这样的贫困生,如果不能得到及时且定期定额的帮助,完成学业是不可能的。同时,如果他们的生活基本需求得不到解决、保障,也就是说天天为吃饭、为解决一餐而发愁,何谈解决心理问题?因此,学校根据这一发现建立了校“爱心基金会”。根据学生经济拮据状况,对贫困生实行捐助。主要分两等:免除学费、书费,并定期补贴生活费;免除学费、书费,并定期补部分生活费。

在解决了这些贫困生的生活问题后,我们发现这些学生除贫困外,还缺乏爱,爱的来源。于是我们求助于社会发动爱心人士来扶助我们的贫困生。特别是对有心理问题或残缺的学生采取一对一扶助。这样这些学生除了经济困难得到解决,还能得到一个家、一个新父母的关爱,补偿了他们爱的饥渴。在解决并保障了他们学习及生活的情况下,我们在德育活动方面也投入较大精力,为全面改善他们的人格偏差做了大量工作。

(二)精神扶助措施

1.长效德育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特色,是一种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怎样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对学校而言,开展教育活动是首选,也是老生常谈的做法。但这些活动缺乏长期性、计划性和长效性。另外仅仅靠一些活动,来改变学生已有的心理偏差显然不够。因此,我们除精心设计一些“偶然事件”教育活动外,还进行了德育隐性课程的开发。

隐性课程主要是通过校园文化、校园生活、校风、人际关系等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校园文化一般包括校园历史文化、校园观念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物质文化及校园行为文化。校园文化作为一种德育资源,已是一种客观存在,很多名校付诸实践多年,已取得良好成效并总结了大量经验,如江苏省南通中学。我们在广泛学习的基础上设计了有自己校园文化特征的人格教育课程。人格教育就是要还教育的本来面目,使教育目标、途径、方法、评价等回归到塑造健全人格的目的上来,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眼,从构建健全身心结构出发,从提升人的精神入手,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做人的责任感,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尊、自重、自强不息的精神,拓宽学生心理空间等。

2.具体的教育活动

(1)定期请心理学专家举行讲座,并进行个别心理辅导。例如,2007年3月3日我们请了北大心理学博士来校做集体心理疏导,又计划4月底请北师大心理学专家为这些学生做单独心理沟通。

(2)进行有组织有安排的爱心关怀活动。例如,春节校领导、班主任等到贫困生家里去慰问、家访,送去学校一份关怀及慰问品等;对个别极度缺乏爱,例如失去父母或母亲精神失常等的学生准备春节新衣,除集体看望外,还组织单独探望等。

(3)正面教育。如定期召开座谈会、沟通会、节日小聚会;发放生活费座谈会;开展理想、人生观等讲座;聘请名人、校友及升入大学的师哥师姐,为他们谈未来等。

(4)培训班主任及有爱心、自愿的青年教师做心理辅导员,力求把工作做细做好,深入到他们的生活中去,做贫困生的知心朋友。

3.感恩系列教育活动

感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谐社会离不开感恩。贫困生由于种种原因,长时间得不到足够的爱,自然没有储备爱,冷漠自然产生。但感恩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和谐社会需要感恩。学会感恩是为了回报他人的爱而付出的点滴行动,学会感恩是为了用道德的甘露滋润心灵。因此,我们设计了系列感恩活动。

(1)感恩父母亲情给我生命

让他们知道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养育了我们长大成人。虽然父母不能给予我们金钱、地位、名誉、豪宅或者是美丽的容颜,但他们给了我们这个世界上谁也无法替代的最重要的东西——生命。

(2)感恩老师

感恩老师给我智慧,感恩老师将我们引入知识殿堂,感恩老师给我们的关怀,感恩老师激励我们成长,感恩老师用爱诠释人生,感恩老师用爱心托起明天的太阳。

(3)感恩同学、朋友给我友谊

随着学习压力的增加,人们以种种理由不肯经营友情,把自己封闭起来。这种做法对个人及社会都是有害的。人人都需要朋友的安慰、支持和帮助。因此要学会感恩朋友的信任,感恩朋友的理解和支持,感恩朋友的逆耳忠言,学会珍惜朋友。

(4)感恩大自然养育我生命

感恩阳光、雨露滋润我们;感恩山川、河流孕育着我们;感恩土地、草木、五谷喂养着我们;感恩大自然,让我们有一个和谐美好的生存环境,美丽的家园。

通过有组织、有目标、有计划的各项人格培养渗透性教育活动,我们非常欣慰地看到部分贫困生脸上又浮现出久违的笑容。

当然还有一部分学生心理问题依然很严重。我们知道心理偏差不是一天形成的,也不可能一天或几个活动就能解决问题。这样的特殊群体需要特殊的爱,而这种特别的爱给予的方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况且贫困生还有各自许多不同的实际问题,很难说一种方式、一次给予就能一劳永逸。全社会都应充分正视这项工作的艰巨性和持久性。尽管绝大部分教师和社会各界人士都在尽力献出自己力所能及的一份爱心,许多贫困生也正在他们的关怀下健康成长,然而,我们到底有多少力量才能完全彻底地解救他们?这也是我们正在反思与沉思的。但我们相信一份爱心、一份收获。我们将义无反顾地走下去,尽管前面的道路还很漫长。

参考文献:

1.缪建新,《人格教育课程论稿》,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2.缪建新,《课改背景下的德育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李淑珍,《中小学心理健康咨询与矫治》,知识出版社,2006

4.唐晓龙,《感恩的心》,人民出版社,2006

5.高志敏,《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6.[美]Mary Lou Fuller 编著、谭军华等译,《家庭与学校的联系》,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7.王金战,《英才是怎样造就的》

8.卢清,《弱势群体子女家庭教育现状及思考》,当代教育论坛

推荐访问:引导者 浅析 发挥 作用 数学教师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