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演讲稿 >

学前教育专业全程全景式实践课程体系

作者:jkyxc 浏览数:

摘 要:学前教育专业全程全景式实践课程体系经历规划、组织、评价等相关环节,取得了完善实践课程、提升人才质量、促进事业发展等实践效果。但同时也存在着实践基地的城乡分布与师范生未来的就业方向不相匹配,优质实践导师数量短缺与师范生规模激增矛盾突出等问题与不足。建议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为高校面向农村的教育实践活动提供支持,高校要加强“双导师”队伍建设积极应对生源与师资的矛盾。

关键词:学前教育课程 全程全景 教师教育

一、导语

(一)政策背景

为了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师培养质量,2011年10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同时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幼儿园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目标与课程设置”部分,对教育类课程的课程目标与课程设置提出了有关建议。2012年9月,教育部正式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又从多个维度和领域厘定了幼儿园教师的合格标准。虽然《课程标准》和《专业标准》的功能定位不同,但两者都突出了“实践取向”的理念。《课程标准》专门设置了“教育实践与体验”的课程目标,认为“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教师教育课程应强化实践意识”,引导未来教师“发展实践能力”,形成“实践智慧”;《专业标准》则强调“把学前教育理论与保教实践相结合,突出保教实践能力”,“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二)实践需求

在我国传统的师范教育课程体系中,实践课程只有少量的教育见习和毕业之前为期6~8周的教育实习,而且一般都是先让师范生接受教师的理论传授,到毕业年级或前一年再去幼儿园集中见习和实习。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分为明显的两个阶段,自然就产生了理论和实践脱节的问题,在理论学习阶段缺乏实践体验与感悟的融通,到实践操作阶段又缺乏理论及时而有针对性的指导。为此,我校以《课程标准》和《专业标准》所倡导的“实践取向”理念为指导,在按规定适当延长实践活动时间的同时,依据《意见》所提出的“充分利用模拟课堂、现场教学、情境教学、案例分析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的建议,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全程全景式的规划,有效促进了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的持续螺旋式上升。

二、做法与过程

(一)课程框架

学前教育专业全程全景式实践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

该课程体系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1.目标全面。学前教育专业全程全景式实踐课程体系的目标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并对《课程标准》中的有关实践性内容进行了重组,形成了走进园所、亲近幼儿、历练教学、经营班级和探究教育等主题,基本涵盖了环境的创设与利用、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等幼儿园教师实践性能力的重要方面。

2.贯穿全程。学前教育专业全程全景式实践课程体系所设定的5个主题,与初中起点学前教育专业五年学程中的理论课程基本对应,从而使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性课程贯穿到了高校教师教育的全过程,让师范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学习相关知识、形成实践技能。

3.拾级而上。学前教育专业全程全景式实践课程体系的5个主题分别对应逐级递进的感知、理解、体验、适应和研究等学习层次,可以让师范生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扩展,如“滚雪球”似地不断增长和丰富应对教育教学问题的实践能力,从而缩短他们未来工作的适应期。

(二)实施路径

学前教育专业全程全景式实践课程体系的实施路径,主要有现场、模拟和远程等几个方面。

1.现场学习。现场学习主要是指传统意义上的教育见习和实习。所不同的是,全程全景式实践课程体系,在继承高校教师教育过去定期集中见习和实习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将学生需要在实践基地现场学习的内容,依据教育专业课程的开设顺序和课程目标,分解到了高校教师教育的整个学程之中(如表2所示),每次现场学习都有不同的内容与重点,让师范生由浅入深地开展实践性知识的学习。

2.微格模拟。教育实践活动的情境有真实和模拟两种情况。真实情境是指具体的幼儿园,而模拟情境则是设置在高校的实训平台或微格教室。当师范生通过真实情境中的观察与见习,积累一定的感性认识之后,可以组织他们在模拟幼儿园活动室里练习玩具的制作、主题墙的环境布置、游戏的区域设置与材料投放,也可以在微格教室里演练各种教学技能,让他们通过模拟训练获得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初步体验,从而为进入真实情境开展实践活动打下基础。

3.远程互动。“互联网+”教育时代涌现出的远程互动课堂,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教育进行深度融合,可以让学生在各种终端和网络的环境下足不出户、随时随地地接入学习。为此,高校还可以与有条件的基地幼儿园共建远程互动教室,以拓展师范生见习、观察幼儿等观摩性实践渠道,让师范生在高校就可以直接观摩幼儿园组织的教学、游戏以及生活环节等活动现场,甚至还可以参与到有关部门在幼儿园组织的主题教研活动之中,欣赏名师课堂、聆听专家讲座、表达自我观点。

(三)过程管理

学前教育专业全程全景式实践课程体系实施路径的多样性,决定了其过程管理的复杂性。就现场学习而言,其过程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多方征询,确定实践规划。要设计一个科学合理的教育实践方案,需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设计论证。一方面要在校内召开教育实践方案研讨会,听取资深教师和专业教师的意见,并根据大家的建议,形成全程全景式教育实践构想。另一方面,在形成具体的全程全景式实践课程体系之后,还应邀请本地教研员、名园长、特级教师等专家对方案进行论证与完善,最后形成初中起点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现场学习课程体系。

2.依据规划,组织实践活动。按照全程全景式实践课程体系的规划,高校要统筹设计各年级的主题实践活动方案。在每学期开学之初,系部再根据学期工作的实际情况对活动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然后发送给承担相应任务的基地幼儿园,让幼儿园纳入学期工作计划,并尽早做好准备。实践前一周,分别召开相关班级班主任和学生会议,进行实践动员与部署,明确学习任务和各方职责,同时邀请基地的园长或教师结合实践主题给师范生进行辅导讲座,以提高主题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短期的观摩性实践活动,班主任驻园带队。长期的实习性实践活动,实行双导师制,即给每位实习生各配一名高校指导教师和基地指导教师,每位指导教师又分别对应若干名师范生,负责对他们的教育活动设计进行审查、听试讲、优化和评点。每次实践活动之后,系部先组织相关指导教师和学生进行集中的点评与交流,然后让每个学生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完成实践报告单和实践总结。

3.加强考评,保障实践质量。我校对参加实践活动的学生和指导教师分别进行考评。对于观摩性实践活动,专业教师依据学生的实践报告单对本次实践活动做出评价。实习性实践活動,主要依据高校和基地两位指导教师的综合意见评定等第。优秀实习生从等第为优的学生中依据一定的比例产生(其中,定向生不超过50%,统招生不超过30%)。执教实习汇报课人员的产生统一采取海选的办法,每个小组中产生一个最好的,参加全园各组间的赛课,优胜者最后代表班级或全校上汇报课。实习结束后,召集小组组长会议,采取问卷与座谈的形式对指导教师的工作进行调查与反馈,并综合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日志,推举和确定优秀指导教师。

(四)保障措施

1.视频资源。视频资源主要是供师范生循着教育专业课程的开设顺序进行观摩学习的幼儿园课堂教学实录。2016年至2017年,我校围绕幼儿园五大领域的教育与活动指导,从本地知名特级教师工作室征集了涉及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36个课题的教学设计和对应视频,并汇编成了《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课例》(附视频光盘),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以供师范生观摩学习,这也能缓解高校教学法师资配备不足的问题。

2.实训平台。高校校内实训平台的建设主要是为师范生获取模拟性体验提供服务。根据幼儿园保教工作的特点和模拟体验的教育功能,校内实训平台应该包括进行保育操作训练的婴幼保育室,进行环境设计与布置的活动室,练习玩具制作、游戏区域设置与材料投放的游戏室,演练教学技能的微格教室等。高校要根据生源等实际情况,加大对实训平台建设的投资力度,以满足师范生实习前模拟训练的需要。

3.基地建设。现场学习活动需要在实践基地完成。高校一方面要多方物色符合实践规划要求的优质园所,与他们签订相关合作协议。列入实践基地库名单的园所数目要略多于每年的实际需要,以供高校根据生源和实践主题的变动等情况机动安排。另一方面,高校要参与到实践基地的建设中去,要保证一定的力量加强对实践基地的指导,从理论层面指导他们解决教学和科研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出谋划策,帮助他们创建和形成各自的优势,以全面提高基地对师范生的示范和指导能力。

4.导师培育。全程全景式实践课程体系需要大量的“临床”指导教师,特别是在实习性实践活动中还需要高校和基地双向的“临床”指导教师。对此,可以采取鼓励高校教师向“临床”教师方向转型和提升幼儿园优秀教师“临床”指导能力相结合的培育路径。鼓励高校教师向“临床”教师的方向转型,主要是安排他们深入到基地一线,完成规定量的见习观摩和实习辅导任务,并建议他们定期参加基地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或让他们直接组织“下水”活动,以提高他们的“临床”指导能力。同时,在实践基地遴选优秀幼儿园教师,为他们搭建平台,聘请他们担任高校客座教授,定期为师范生开设示范课或讲座,促进他们实践性知识与理论知识的融合,从而成长为富有实践经验的师范生“临床”指导教师,以便更有效地开展示范性教学和实习指导工作。

三、成效与反响

(一)全程全景式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使得教育实践与专业理论课程互为印证、相互支撑全程全景式实践课程体系不再是过去高校教师教育笼统的见习加实习的做法,而是根据未来保教工作的要求将幼儿教师实践能力进行细分,并安排到高校教师教育全程中的适宜阶段,这样教育实践与专业理论课程互为印证、相互支撑。实践内容由初步感知到深入领会到综合应用呈螺旋上升趋势,使实践课程体系更具有层级性和完整性。

(二)全程全景式实践课程体系的实施促进了师范生实践能力、实践智慧的持续提升

全程全景式实践课程体系对应着精细化的管理模式。每次主题实践活动前都有对相关师生的动员会议,并邀请基地教师进行专题辅导讲座,活动中高校教师和基地教师实行伴随式管理与指导,活动后组织教师集体沙龙与个人点评,师范生有口头交流与书面小结。这样的管理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实践对师范生专业成长尤其是实践能力和实践智慧的提升效应,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大大缩短师范生对未来工作的适应期。

(三)全程全景式实践课程体系创造了高校与基地良性互动、实践导师与师范生共同成长的良性教育生态

全程全景式实践课程体系增加了高校与实践基地交流合作的机会,使两者缔结成为密切的协作关系。高校邀请实践基地的知名园长、特级教师、骨干团队来校进行实践专题辅导,同时也让高校教师深入基地与幼儿园教师、师范生共同磨课、指导研究,这不仅避免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还有利于基地教师、高校教师以及师范生的共同成长,促进了教师教育事业的发展。另外,高校的教授们也经常以专家身份参与到对园所质量评估、现场视导、比赛评选等活动中去,这又促进了实践基地幼儿园的改革与建设,促进了幼教事业的发展。

四、问题与不足

(一)实践基地的城乡分布与师范生未来的就业方向不相匹配

全程全景式实践课程体系大大增加了实践课程的频度,为了方便组织实践活动,高校选定的实践基地多为周边幼儿园。而高校一般都地处城市,就目前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来看,乡村幼儿园的建设力度大于城市,对幼儿教师的需求量同样也大于城市,这样就有相当大比率的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就业方向是农村幼儿园。如何利用农村地域资源,建设乡土特色幼儿园的课程,开展更多的户外野外的教育活动,城市幼儿园难有直接可供借鉴的做法和范例。

(二)优质实践导师数量短缺与师范生规模激增矛盾突出

全程全景式实践课程体系不仅增加了实践课程的频度,更增加了对基地指导教师数量的需求。城区幼儿园虽然很多,但从“临床”指导力量的角度看,还是那些公办省级优质幼儿园指导能力相对较强。由于学前教育师范生源数量巨大,每所幼儿园都承担了超负荷的指导任务。另外,也是由于生源激增的缘故,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师资严重缺乏,充当师范实习指导教师角色的很多是非学前教育专业的,在指导过程中他们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更多的是在尽管理与督促责任。

五、几点建议

(一)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为高校面向农村的教育实践活动提供支持

目前,各县各乡对学前教育的经费投入很多,不少县和乡重建了很多规模大、设备新的现代化幼儿园,而且这些幼儿园在内涵建设方面也走在了全省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前列。这些幼儿园完全可以成为新时代高校的实践基地,以解决目前城市实践基地与师范生将来到农村工作之间的不相匹配问题。但目前难以解决的是师范生到农村实践基地活动期间的交通与食宿等问题,如果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能设法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与现实服务,就能够在实践环节提前介入培养过程,更好地发挥全程全景式实践课程体系对本土师范生的培育功能。

(二)高校要加强“双导师”队伍建设,积极应对生源与师资的矛盾

全程全景式实践课程体系需要高校和基地的“双导师”队伍,生源与师资的矛盾是当今制约人才培养质量最重要的因素。没有师资,就无法落实人才培养计划,也无法有效地进行实践指导。高校要理性处理生源与师资的矛盾:一方面适当控制招生规模,因为在缺乏师资的情况下,盲目扩招,只求数量不求质量,最终会让自己在市场竞争中失去优势;另一方面,高校要采取积极措施引进相关专业人才,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同时还要加大对基地建设的技术支持力度,增强基地教师的“临床”指导能力。除此之外,建议国家在对高校学前师范教育的专业认证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师生比,尤其是要加大对专业师资的核查力度。

推荐访问:学前教育 全程 课程体系 实践 全景式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