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演讲稿 >

关于地域经济发展的资源活用与综合策略分析

作者:jkyxc 浏览数: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地域经济现状的分析,提出结合地域资源特色发展地方经济的思路和方法。并对地域资源进行了分类解析,从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不同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综合策略。

关键词 地域经济发展、资源、策略

一、当前我国地域经济形势的分析

总结起来说我国地域经济的特点是:西穷东富,北穷南富,乡穷城富。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农、工、商产业比例有待进一步调整。城乡经济二元化现象突出。整个国民经济正处在经济结构转型、经济水平提高的关键时期。

有资料显示,改革开放后,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依靠沿海开放的地理优势和政策优势的助力,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的经济总量连年保持平均15%以上的增长势头,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以广东省为例,改革开放初期,该省工农业总产值为185.85亿元,全国排名第五,2012年该省工农业总产值达到57067.92 亿元,连续25年保持全国第一。相对来说,中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则有一定差距,湖北省2012年的工农业总产值为22250.16亿元,仅为广东省的4成。而西部地区差距更大,吉林省2012年工农业总产值为11937.82亿元,全国排名第二十二。青海省2012年工农业总产值为1884.54亿元,全国排名第三十,是广东省的3%。这样大的的区域经济不平衡结构,将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引发和加剧社会矛盾,不利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

据国际研究机构的调查,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产业经济结构中,服务业所占比重超过70%。而在我国,历史形成的“二产重、三产轻”的经济结构仍然有待优化调整。在典型的老工业基地城市——吉林市,除产业转型提升成功的化工、汽车等传统产业外,多年精心培育起来了电力电子、生物制药等高新技术主导产业,但2012年其产业结构比例仍为,农业:工业:服务业=9.2:50.7:40.1。在产业基础薄弱的西部诸省、老少边穷地区的产业结构比例则更加不尽人意。城市间、地区内部经济结构的不平衡,势必影响地方经济的快速协调发展,对国民经济的整体提升也产生制约掣肘的不利影响。

“三农”问题是我国长期重视的国民经济的基本问题,近年虽采取多种措施,但城乡经济二元化问题仍很严重。主要表现在:

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24565元,而农村居民全年人均纯收入仅为7917元。

2、城乡产业相关性薄弱。通常农村还是以农业生产和养殖业为主。高科技产业较少,工业企业主要也是以加工、修配等小微企业为主,与中心城市的产业优势结合得不够紧密,严重影响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

3、城乡交通、信息、医疗、教育等基础环境差距较大,对提高农村人口素质,促进社会公平有不利的影响。

十八大以来,城乡一体化进程得以强力推动,预计未来10年,城乡经济二元化问题能够得到一定的改观。

二、有效资源的分析与活用

要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单纯加强招投资、建厂房、造产品的工业项目招商引资是远远不够的。发展地方经济,还是要因地制宜,因时而化。紧紧依靠本地有效资源,大力促进特色经济,才是一条地方经济稳定发展的可行之路。

一般说来,一个地方的资源不仅限于自然资源和工业基础。这里把有利于经济发展的资源分成六大类加以分析。

1、自然资源:包括山林、作物、矿产等来自土地而有经济价值的资源。这些都是发展地方经济的绝好资源,也是许多人通常可以想到的。但过去曾出现过挖山山空、伐木山秃的过度开发现象,是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大忌,应该时刻记取教训。

2、工业基础资源:这是现代工业社会赖以发展的基础资源。通常来自解放前的民族工业(老字号、老品牌)基础、解放后国家重点投资建设的传统工业基础和改革开放后海内外企业投资建设的工业项目以及国家重点投资建设的大型现代工业项目基础这四个方面。这些工业基础成为地方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实力和特色,也是以工业经济为主要方向发展经济的出发原点。

3、文化历史资源: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度。许多地方保持着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丰富的历史故事。过去一些地方片面重视工业经济,忽视了这样的软资源的重要作用。目前多数地方也只停留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认识层次上。其实,文化产业本身就是重要的经济资源,有历史的地方就会有故事、其本身就有吸引投资的独特魅力。

4、地理优势、观光资源:即使不具备更多的自然资源和工业基础,地理优势和优美的景观也是振兴经济的重要资源。交通要道的地方可以发展交通运输产业和宾馆服务业,风景优美的地方可以发展旅游观光产业。继而可以衍生出一些相关的上下游产业链予以支撑,形成本地产业经济特色。

5、社会关系资源:这项资源通常不被注意。“人穷思变”,有些地方因为本地自然资源不足,经济不发达,头脑灵活的人便会走向外面的世界。有的地方甚至形成男子一成年便海外谋生的习惯。这些在海外拼搏的本土人、在大都市闯荡的家乡人都是宝贵的社会关系资源。在本地区,依靠社会关系资源可以发展中介服务等产业,还可以撬动招商引资事业,继而带动相关产业的萌生和发展。

6、政策资源:同是这片土地,改革开放前后政策不同,经济形势和生活水平出现明显差距。这说明了政策资源的巨大威力。它来自于国家和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对经济形势的整体把握和重点方向的正确指导,也有赖于干部群众思想认识的提高和统一。用好用足优惠政策是“老、少、边、穷”地区经济腾飞的捷径。

三、地域经济发展策略

(一)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策略分析

地方政府服务一方百姓,千方百计地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发展是份内的责任。但切忌“竭泽而渔”式的开发和不顾四邻的恶性竞争。重点还是要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1、结合本地优势,制定发展规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想本地有一个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必须坚持统一领导,着眼长远,科学规划。要深入研究本地资源优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科学有序地落实规划,努力形成独具特色的现代产业经济新格局。

2、研究周边形势,实现差异互动

地域经济发展与周边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深入研究周边地区的特点和动向。采取与中心城市(地区)产业差异发展,互补互动的政策方针,避免恶性竞争,以大区域的产业集聚效应,形成相邻区域产业经济共同发展的和谐局面。

3、改变思维方式,灵活招商引资

思路决定出路。干部群众思想的与时俱进,会发掘出超乎想象的机会。尤其是主要领导思维方式的转变,对地区经济发展方向有着重要的影响。全面评估包括软资源在内的本地资源优势,以更加灵活的姿态招商引资,才有望经济的突破性发展。

(二)中央政府经济发展策略分析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虽然对发展经济有一致的目标,但中央政府负有把握方向,综合全局的职责。因此,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上,做法有所不同。

1、综合国内外信息,设计最佳发展路线

中央政府统筹全局,对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都有较为全面的把握。结合国际大形势,综合国家战略布局和产业政策,通过扶持资金、目录指南、国际性区域合作等方式,设计最佳发展路线,策定各地方经济发展的重点。分阶段、有计划、有顺序地铺开全国经济发展战略,真正实现先进地区带动后进地区、全国各地平衡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2、对地方经济工作加强协调、引导和监管

中央政府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对地方工作的指导与监管。在鼓励地方为发展经济先行先试、科学创新的同时,还要通过地域经济工作联席会议等形式,协调单一地方政府力所不及的区域间经济工作的配合;通过政策鼓励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地方政府和企业在思想上、行动上统一到中央既定方针上来;通过行政权威及时监督地方经济运作,防止走偏过火的经济行为,保证经济工作全局的健康发展。

总之,我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使我们更加增添了促进经济科学快速发展的信心和成功经验。在中央政府的统一指导下,各个地方的经济搞上去了,整个国家的实力也就提升上去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日子就为时不远了。

推荐访问:地域 活用 经济发展 策略 分析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