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常用范文 >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灵动课堂的构建

作者:jkyxc 浏览数: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广泛应用给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通过精心备课,认真研究教学、教法可以轻松营造出愉悦的教学氛围,利用多媒体CAI以及网络呈现生动、形象、逼真的学习情境,使原本枯燥、古板的数学课堂充满了温馨的气息,灵动的色彩。

一、视觉冲击,循序善诱

作为信息技术的重要形式,多媒体CAI具有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特征。由于小学生年龄尚小,长时间的语言教学会使他们产生一种厌倦感和疲劳感。而通过多媒体的声、光、色的巧妙整合,配以图像的翻滚、闪烁、定格、色彩变化及声响效果,势必会给学生带来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也必将对课程的教学起到了循序善诱的作用。

例如:在讲解《轴对称图形》这一节时,笔者就把等腰三角形、飞机、人民大会堂等图片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地呈现给学生。这些图片不仅色彩鲜艳,而且图案优美,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图形的对称特征。如果此时教师再因势利导、循序善诱地讲解有关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学生们便能顺理成章、饶有兴趣地去接受、去思考、去理解和记忆,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内驱力”。

二、过程教学,思维延伸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知识体系的自我完善。利用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能够驾轻就熟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还能随时调节教学节奏,引导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搭建一个彼此交流和沟通的平台,使其情感交融、思维闪光。

例如:在教学《平行和相交》时,为了让学生们联系实际生活情景,体验直线的相交和平行的关系,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形成平行线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笔者采用几何画板进行教学,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想象空间,也活跃了学生的数学思维。结合教师的讲解,学生通过想一想、画一画、分一分、说一说等多种教学活动进行观察、思考,逐步认识到: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情况,纵使两条不平行的直线暂时没有相交,可是根据直线能无限延长的特点,它们延长之后还是会相交。这样的教学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有利于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发现数学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

三、人机对话,情趣盎然

传统的数学教学,教师大多采用师传生授的教学模式,学生只能按照教师的教学计划,按部就班地开展学习活动。事实上,这种简单的“一刀切”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个性差异,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很难被激发出来。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小学数学的相关辅助软件力争实现人机对话,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例如,小学数学伴侣就是一款适合小学生自学的教学软件。该软件界面简洁漂亮,色彩柔和,操作方便;题目覆盖小学1~6年级各个章节,与教材同步,并且类型丰富、难易适当。学习园地、玩转数学、数学万花筒、我的工具箱、软件设置等几大模块更是涵盖了小学数学中的全部内容,以快乐灵活的学习模式引导小朋友学好数学并能掌握数学之外的有关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们既发现了自身知识上的不足,又实现了人机互动,使整个过程充满了情趣。

四、情境教学,快乐认知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思维形式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而这种形象思维是借助对客观事物的表象而产生的,如果离开了客观实际,表象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借助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获得直观感受,丰富情感体验,从而实现快乐学习。

例如:在教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笔者通过课件让学生进入情境,并从中发现计算问题,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索思考和合作交流中理解算理。在巩固新知时笔者运用多媒体把“小猫花花”的动画故事呈现给学生,展现了小猫花花出发、钓鱼、回家的连续场景。生动的画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的情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练习活动中提高了计算能力。在这堂课中,学生成了问题的解决者、课堂的主导者,从单纯地听数学转变为做数学、看数学。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利用信息技术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坚持以提高教学效率为目的,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他们在快乐中成长,快乐中学习。

(责编 袁 妮)

推荐访问:信息技术 灵动 小学数学 构建 课堂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