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常用范文 >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高中数学集体备课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作者:jkyxc 浏览数:

摘 要:笔者《基于苏教版教材高中数学教研网的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为江苏省“十一五”青年专项资助课题,从2006年12月课题立项以来,课题研究取得了优良的成绩,课题《基于苏教数学教研网的高一年级数学集体备课实效性的研究》作为总课题的子课题。其中,我校高一数学备课组的网络集体备课模式不断得到全校数学教师的赏识,这种模式突破了备课时的时空限制,真正做到资源共享,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网络环境; 校际数学备课; 特性; 优势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8-043-001

一、问题提出

互联网的日益延伸,计算机的飞速普及,各级各类部门对校本教研的重视以及教师对校本教研的深入研究,集体备课这种原已有的教研方式也随着网络的发展形成了一种新的模式。在江苏省以语数外三科总分划线录取模式下,数学教师的周课时比原来增加了,他们负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教师们普遍感到在校除了教学、批改作业,还要辅导学生,每天的时间显得不够用,想多花一点时间认真备课都不行,多数情况是在家后晚上备课,难免出现资料来不及收集,教学素材准备不充分,显得匆忙和粗糙。教师们急切需要更好地解决办法。

面对这些新的问题,基于“苏教数学教研网”这个网络平台,我们想到凭借网络拓宽教师们集体备课的时间与空间,实行“立体备课”,不仅保证本组教师交流,还能听到其他级组(学校)数学教师的意见;使教师个体在研究交流、互动的思想碰撞中,集中来自各方面的智慧,博采众长,择善而从。既实惠又及时。

二、网络环境下的数学集体备课方式的特性

1.交流方式多样性

传统集体备课方式比较单一,只能在固定的时间与固定的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而网络环境提供了多样化的交流方式与交流手段,学习者既可以选择同步方式,也可以选择异步方式进行交流。老师们有的在“苏教网”中进行跟帖讨论,有时一些实时的问题还会在QQ上进行讨论,有的时候年轻教师觉得自己的教案资料不够成熟,也会通过学校网站办公系统发内部邮件,请备课组长先看看,提提意见,修改之后再放到博客上。

2.交流对象多元性

传统集体备课时的交流人员比较固定,而在网络中交流的对象不受身份的限制和人数的限制,交流对象可以是本组教师,也可以是其他组的教师群体,还可以是专家、学生甚至家长。这样,网上的集体备课活动其独立性和可拓展性就得到了保证。互动与分享成为了可能,这将有力地促进教学研究实效性的提高。

在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是个动态化的过程,一个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不再只有一个师傅,而是同时拥有几个导师、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小师傅,她可以从大家的发言中,捕捉到更多的教学教研信息,随时根据大家的指导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使自己的备课,不再是从理论到理论,而是拥有了更多的个案研究对象,有了更强的针对性,从而使自己的专业成长也充满动态感,具有更鲜活的生命力。

3.交流内容丰富性

传统集体备课主要是说教学设计、说教学需要准备些什么;而在网络中,我们还可增加课件的交流,一目了然地看课件是否适用。

在网络备课中老师们可以交流的不仅仅是教案,还有教学反思、自己设计的课件、在网络上收集的和课例相关的图片、音乐、朗诵音频以及老师上课需要的录像剪接等等。

4.交流时间的灵活性

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各位老师讨论交流的时间更灵活了,自从开展了网络集体备课,所有老师都发现交流的时间可以自己掌握了,不必怕以往自己有了空去找某某老师讨论结果发现那位老师不在办公室或是正在上课,现在可以在QQ上面留言,那位老师看到了就会回复。还可以在讨论组中留下希望询问的议题,有空的老师看到了就会纷纷给你留言,而不必自己一一跑去這些老师那里聆听。老师们的交流可以是在课间,可以是在自己的空堂时间,甚至可以是在晚上回家之后,包括周末,当你在备课中遇到问题,都可以在网络中向别人请教,寻求帮助。

5.交流态度的主动性

传统集体备课面对面能很直接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倾听者能很快明白其意图,但语言如未斟酌好,怕打击了主备者的积极性;利用网络进行集体备课,大家的地位平等,互动与交流的方式,完全由参与者根据需要来确定,参与者都是备课活动的主体,参与者在交流时可以琢磨自己的语言是否准确,对别人是否有帮助,且很多时候可以用网名,这样使参与者更具主动性。

三、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的优势

1.打破了时空的局限,给教研过程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网志中以研究课为载体,一改过去研究课单纯的即时效应,使全员参与教材分析、教案设计、课件制作及说课、上课,还有老师们互相之间的建议与素材提供,直至课后的点评。在这样开放的环境中,老师以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思考在合作中真诚交流、争鸣。随着时间的推移,伙伴间的对话互动面在不断增加,思想交流的广度与深度也在不断地扩大、加深。同时,它把往日一说而过的内容保留了下来,老师看课与评课的能力也在落笔中得到了提高。

特别是素材与课件的交流,发挥了其长效的功能,能让更多老师得益,在今后各自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借鉴、融合、创变乃至超越。

网络与现实的有机结合,为老师营造了一种广泛参与,互相支持、畅所欲言的教研氛围。构建起老师间一种新型有效的互动关系,形成了交流环境,展现了一种多元开放、多向互动、多方支撑的网上教研新格局。大家的思想在这里碰撞,经验在这里分享,能力在这里提升。老师能充分领略开放、民主、互动、协作、支持所带来的成长喜悦,从而最大限度地获得“教”与“研”的共赢。

2.拓展了校本教研的途径,有利于提高基层教研实效性

“课例观摩—个体反思—伙伴互助—专业引领—实践跟进”这样一个流程,将老师们凝聚在一起,促进了老师向研究型、反思型教师的转变。每一次环节反思,每一个互动回复,每一项研讨焦点,每一处观点争鸣,都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块块基石。同伴的合作与互促,闪光的创意与智慧充实着每一位参与者的成长过程。

推荐访问:备课 实效性 高中数学 几点思考 集体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