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常用范文 >

谈信息科技的“两纲”教育

作者:jkyxc 浏览数:

“民族精神”和“生命教育”是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必须突破的两个关键点。学科教学是进行“两纲”教育的主战场。信息科技学科属于俗称的“理科”,课程内容科学的多于情感的,理性的多于感性的。与“文科”相比,信息科技学科落实两纲教育有难度。在信息科技学科落实“两纲”教育,需要老师带着慧眼、带着思考走进课堂。用好課程显性资源、挖掘教材、重建教学资源、规范教学行为,通过这些做法能有效突破此难点。

迪庆推进“两纲”教育不是一门课,而是每门课;不是一个人,而是每个人;不在于形式,而注重日常。在学科教学中,大多数人认为,“两纲”教育在文科教育中比较容易落实,而要在理科教学中落实却比较难。有人把语文、历史等文科列为学科德育教学的显性课程,把数学、物理、信息科技等理科列为隐性课程。“显性”、“隐性”这样的说法的确是我们一线教师的真实感受。信息科技学科就是所谓的“隐性”课程,我们有哪些可为之处呢?有哪些是所有“隐性”课程可以推而广之的呢?

一、用好显性资源,落实“两纲“教育有效度

信息科技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它更加贴近生活,注重实践,强调应用。因此它与其他“隐形”课程相比,它的“两纲”教育是更加生活化的,更多的是落实在实际行动中的。因此它有很多的显性教学资源,如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中负责任的使用信息技术,保证信息安全;第二章计算机系统中的保护版权,遵守法规。第四章计算机网络中的辨识不良信息,不发布虚假或不良信息。日常课堂上遵守计算机的使用规则和安全制度等。

这些“两纲”教育的显性资源是从学科教学内容出发,又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很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容易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要重视这些内容的教学,决不能因为这些内容在考试中所占比重较小而漫不经心。规范设计教学内容,带领学生学习应该遵守哪些信息道德规范,分辨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错的。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学生亲身体验感悟,不遵守会带来哪些危害。创设教学情境,在情景中学生学会技能,养成习惯,能把“隐性”的情感和道德规范落实在实际的行动中。

用好显性资源,能让一堂好的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课,同时变成一堂好的“两纲”教育课。用好显性资源,能大大提高信息科技落实“两纲”教育的效度,而且这种高效是德育与智育的同时高效。

二、挖掘学科教材,落实“两纲”教育有深度

学科的“两纲”教育内容必须是课程内容内在的东西,然而信息科技的教学内容往往是偏于计算机知识的介绍和实际应用,科学的多于情感的,理性的多于感性的。而且“两纲”教育包括诸方面的德育内容,课堂中的渗透必然不能强求一律,生硬联系。因此,需要教师时刻带着“慧眼”,深度挖掘教材,才会有教育的深度,不然总有“政治口号”、“贴标签”的倾向。

可以挖掘教材知识背后的人和事。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牛顿说: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任何学科体系的建成也都是无数个巨人努力的结果。这些巨人的故事,正是进行“两纲”教育绝佳素材。例如,冯·诺依曼体系是高中信息科技的教学重点、难点。而“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是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很早就意识到全球变暖的可能性,他尝试用计算机功能改变气象学,希望借此改变气候。作为美国人,他对世界格局及美国的状况都比较关注,他总是积极地帮助美国强大起来。他在诊断出癌症后,即使在他生命最后的几个月,他也没有停止思考,忍着剧痛完成了很多工作。诸如此类的素材还有“活着就要改变世界”的乔布斯,富有且慈善的比尔盖茨、几起几落的马云,等等。

三、重建课程资源,落实“两纲”教育有宽度

德育最忌讳的就是说教,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容易引起学生反感。尤其是在信息科技的课堂上,生拉硬拽、简单粗暴的德育,往往会适得其反。我的方法之一就是重建课程资源,潜移默化中渗透。教材的变换速度是跟不上社会的发展的,是不可能与学生生活与时俱进的。因此重建课程资源是“隐形课程”中落实“两纲”教育其中一条简单、便捷的路。

可以设计各种多媒体制作的主题:“关爱地球”、“北京奥运,为你加油”,“上海世博,与我们同行”,“美丽的召稼楼”,“垃圾不落地,校园更美丽等”……,学生在完成设计、学习学科知识点进行操作实践的同时,在素材的收集、整理,作品表达的过程中,由此大到关注世界、国家,小到关心家庭、校园。没有具体的说教,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感悟,从而加深对国家、对学校的热爱之情。

推而广之,在学习因特网搜索技术,可以改变搜索的主题,改成“小悦悦事件始末”;学习数据库技术,可以使用中国与其他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数据、迪庆认民健康指数、全球变暖温度数据,等等。

学习的知识点和操作实践不可改变,但是操作的对象和内容可以改变。重建课程资源,从而拓展“两纲教育”的宽度。这个方法几乎可以应用在所有软件学习和操作实践的课堂上。

四、规范“教”、“学”行为,落实“两纲”教育有长度

落实“两纲”教育不仅在课堂,不仅在学科的教学内容上,它应该延伸到生活中,延伸到师生日常的交往中。规范的“教”与“学”行为无疑是延伸“两纲”教育的重要途径。

所有学科都有特定的教与学的行为,规范教师“教”的行为,热爱职业,师德高尚,尊重学生,语言文明,言而有信,爱护公物等。落实“两纲”教育,身教重于言传。规范教师“学”的行为,文明的举止,计算机的正确使用与安全使用,语言的规范与礼貌用语,小组的合作与协调,待人处事的态度等。落实“两纲”教育,更体现在学生规范的学习行为上。

信息科技不仅是学习的科目,也是学生生活中的工具。尤其是“负责任的使用信息技术”、“不发布虚假或不良的信息”等网络道德意识,不仅影响着课堂,更会延伸到课外,影响社会生活,信息科技的教师要引起重视。

“两纲教育”影响着学生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不论是信息科技还是所有“隐形”学科的“两纲”教育都是刻不容缓,且意义深远的。我们要善于思考,积极追求创新,勤于结合实际,在信息科技教学中继续进行“两纲”教育的探索,努力引导学生成为有良好思想情操,正确鉴别能力,深厚文化修养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敬谊.信息科技教学中落实德育目标的几点建议.[EB/OL] http://tpd.xhedu.sh.cn/cms/data/html/doc/2010-12/13/86009/,2010.

[2]李霞华.从信息素养谈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J].教育传播与技术,2006,(2):13-15.

推荐访问:教育 科技 信息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