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常用范文 >

先秦儒家思想:对弱势群体伦理关怀的传统文化基础

作者:jkyxc 浏览数:

摘要:弱势群体主要是指具有某些缺陷或障碍的人群,他们经济贫困、政治和社会机会缺乏,在社会上处于弱势地位。在传统阶级社会中,弱势群体的存在是统治阶级统治下的不可避免的社会现实问题。而今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经济的转型时期,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导致的社会分配不均和贫富差距的拉大,从一定程度上给原有的弱势群体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对弱势群体的伦理关怀不仅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而且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对弱势群体的伦理关怀就是从伦理的角度关注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肯定弱势群体的价值、保护弱势群体的尊严。从先秦儒家的伦理思想中寻找解决现代社会弱势群体的现实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弱势群体;儒家思想;伦理关怀

文章编号:978-7-80712-402-3(2011)02-005-03

一、关注弱势群体问题的重要性

弱势群体在任何时代和任何社会,不仅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而且也是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在中国传统社会,弱势群体就普遍存在。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中,留下了许多涉及关怀弱势群体的著作和学说。孟子在《孟子·梁惠王下》篇中讲到:“老而无妻曰,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诗》云:‘哿矣富人,哀此茕独。’”①着重分析了处在社会阶级的底层的民众,指出了“鳏、寡、独、孤”这四种人是天下最穷苦且没有依靠的人,也就是当时的社会弱势群体。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不发达,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待提高,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正处在上升的阶段,社会分配不均,贫富差距在短时间内不可能消除,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社会弱势群体。他们在政治权力分配、社会权力分配和发展机会等方面处于一定的弱势地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弱势群体越来越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对象。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和关心弱势群体问题。弱势群体问题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关注并要切实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随着我国整体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生活的极大提高,很多贫困人口已经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在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我国弱势群体的数量还会继续增长,部分弱势群体的弱势程度还会进一步加深。要切实解决弱势群体问题,全方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持社会稳定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必须要关注弱势群体,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维护弱势群体的基本权益,尊重弱势群体的尊严,珍重弱势群体的生命。作为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主流,先秦儒家思想中蕴涵着丰富的对弱势群体进行伦理关怀的思想。对先秦儒家伦理思想的借鉴和实践,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好地解决我国目前社会中的弱势群体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二、先秦儒家对弱势群体进行伦理关怀的思想

(一)先秦儒家有着丰富的“孝”思想。孔子认为:“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②“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③我们不难看出,孔子非常重视家庭生活中的人伦关系,要“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④孟子曰:“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⑤孟子还认为:“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⑥虽然儒家的“仁爱”是建立在血缘亲情之上的,但又不仅仅局限于亲亲之爱,而且要推己及人,向那些没有血缘亲情关系的人推衍仁爱。如孟子说:“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⑦又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⑧在这些思想中我们感受到了孔子和孟子的博大襟怀和高尚的情操,对中国传统“孝”的思想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二)先秦儒家的基本精神是“爱人”。即对他人人格尊严的尊重。儒家认为,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要尊重别人。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⑩,这充分体现了孔子时刻为他人着想、宽容待人的可贵精神。孟子的“仁政”学说的目的是为了让统治者“得民心”,從而“王天下”,有着浓厚的“重民”思想,体现了对“鳏、寡、独、孤”等社会弱者的同情和关心,为统治者的施政指明了对象。统治者施仁政的最理想社会是:“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輥?輯?訛使老百姓拥有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从孟子的思想中不难看出,他对于“鳏、寡、独、孤”这些社会弱者非常重视,处处体现了其民本的思想。

(三)先秦儒家体现着尊重生命的思想。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在先秦儒家思想中体现为人贵论和“仁爱”学说。孔子说:“天生万物,唯人为贵。”?輥?輰?訛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輥?輱?訛荀子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輥?輲?訛这些思想家认为,人之为贵,是因为人具有社会性心理素质,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重生命的思想。

三、先秦儒家思想——对弱势群体进行伦理关怀的传统文化基础

(一)孝敬善待老人。俗话说,血浓于水。说明亲情重于一切,血缘亲情是与生俱来的,也是割舍不断的。在先秦儒家思想产生的年代,家庭本位的意识非常强烈, 家庭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亲亲”符合人的自然本性,是无可厚非的。在当今家庭生活中,不少老年人的生活处于“空巢”状态,有些老人还存在着基本的饮食起居问题,家庭空寂,精神寂寞。有些子女甚至视他们为负担,不能很好地尽到赡养义务。还有一些老人虽然子女为其提供了丰富的物质生活,但其情感世界的需求往往得不到满足,倍感孤独和寂寞。老年人为社会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和力量,为子女辛苦操劳了一辈子,他们渴望得到子女的孝敬和社会的关爱,有丰富愉悦的精神生活。中华民族有着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赡养和善待年迈的父母,既是一个家庭道德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道德问题。让老人充分享受天伦之乐,度过一个美好的晚年生活,既是每个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每个人都有年老的那一天,成为未来的老人,孝敬、关爱今天的老人,也是关心未来的自己。我们应该努力形成尊老爱幼的良好社会风尚,善待老人,孝敬老人。但是,对于儒家的“孝”思想,我们必须认真客观地看待,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客观地进行分析,吸收其思想中积极的成分,抛弃消极的成分。

(二)关心尊重弱者。孔子的“爱人”思想认为人是最重要的,要肯定人的价值和维护人的尊严。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救助是政府的责任和义务。在一定意义上说,弱势群体是社会资源不平等分配的受害者,政府部门应该通过制度安排和政策导向,对社会资源和社会需求之间寻求一种配置平衡。如何对待社会弱势群体是衡量社会制度优越与否的标准之一,我们不能对他们采取冷漠、甚至歧视的态度。但当前我国社会中的一些“慈善工程”打着救助弱者的幌子,给弱势群体带来了精神伤害。孔子的“爱人”思想认为人是最重要的,要肯定人的价值和维护人的尊严。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救助是政府的责任和义务。在一定意义上说,弱势群体是社会资源不平等分配的受害者,政府部门应该通过制度安排和政策导向,对社会资源和社会需求之间寻求一种配置平衡。如何对待社会弱势群体是衡量社会制度优越与否的标准之一。人的尊严权是人的一项基本的权利,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保护的前提是要使他们的尊严获得平等与尊重,要让他们作为独立个体的自由和价值得到最基本的承认和重视。“权利不只是有怜悯而来,令我们感激不尽的礼物或恩惠,权利是令人有所依据、令人要求它,坚持它,但却不至尴尬和羞愧的东西……在一个承认权利的世界中,所有的个体,无论在自己或者他人眼中,都是拥有尊严及值得尊敬的对象。这些价值,是任何分量的爱与激情、权威的服从,或高贵的义务所不能替代的。”?輥?輳?訛但当前我国社会中的一些慈善工程打着救助弱者的幌子,给弱势群体带来了精神伤害。有些人对弱者进行救助,只是为了自己的名声、荣誉等,而不是真正出于关心救助弱者的目的,将社会弱者变成了其作秀、赚取利益的工具,居高临下地对弱势群体施以怜悯,伤害、羞辱了社会弱者的自尊心。每个人都有自尊,没有人愿意在公众面前暴露自己的贫穷和弱势,我们在对弱势群体进行帮扶的同时,要用适当的方式和方法,不能因为我们的不当而给他们的心灵带来伤害,更不能对他们有歧视和排斥心理,要真正地同情、理解和尊重他们,既要保障他们的权利,更要维护他们的尊严。在我国现阶段,弱势群体由于其经济地位低下、社会影响力较弱而导致在人际交往中得不到认可和尊重。可以说,对弱势群体的尊重、理解、宽容是一个社会具有人道主义精神态度的表现。学习与借鉴先秦儒家思想中的“忠恕之道”,有助于形成当今多元化社会所需要的包容理解的氛围,有利于融洽在社会交往中各个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

(三)完善社会机制。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是传统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思想基础。孟子从性善论出发,进一步推导出其仁政思想,这也是他民本学说的最终落脚点。孟子先王之道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保民。他非常重视老百姓的生存权利和根本利益,主张发展小农经济,给农民以最低的物质生活保障,减轻其经济负担和政治压力,从而肯定了民众的生存权、发展权。由于弱势群体在经济上的低收入性、生活质量的低层次性和政治上的低影响力,贫困性是弱势群体在经济生活上的根本特征。他们的收入水平低于社会人均收入水平,基本的生活需要得不到适度的满足。由于弱势群体在心理上的高敏感性,一旦遭遇意外和风险,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非常差,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无法在短时间内摆脱弱势困境,政府应该在对弱势群体救助方面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弱势群体帮扶政策。采取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多种救助方式,如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救助、节假日期间的送温暖等,为弱势群体的基本生存提供保障。因此,建立保障弱势群体利益的社会保障制度十分必要。对弱势群体进行伦理关怀是一个社会良好精神品质的表现,正确对待社会弱势群体是一个具有道德良知的社会的必备品格。救助弱势群体不是单纯的同情和施舍,由于弱势群体是一个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弱势群体的问题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声誉和社会的稳定,所以政府在制定相关制度的同时,要更多地体现对弱势群体的公正、公平和關心。在制定政策上要由先前重点强调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适当调整到以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和效率与公平的政策上来,从根本上防止社会两极分化的扩展,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扶助力度,营造一个公平合理的社会环境。政府必须建立让弱势群体自由合理发展的机制,帮助弱势群体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的小环境,让他们得到更多的社会认同和支持,让弱势群体尽快摆脱弱势地位。

注释:

①《孟子·梁惠王下》

②③《论语·学而》

④《论语·里仁》

⑤《孟子·万章上》

⑥《孟子·离娄下》

⑦《孟子·尽心上》

⑧11《孟子·梁惠王上》

⑨《论语·雍也》

⑩《论语·卫灵公》

11《列子·天瑞》

12《孟子·尽心下》

13《荀子·王制篇》

14叶宝强:《人权的理念与实践》,天地图书有限公司,1991年,第42页。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

[2]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60.

[3]薛晓明.转型时期的弱势群体问题[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4]叶宝强.人权的理念与实践[M].四川:天地图书有限公司,1991.

(责任编校:韩慧玲)

推荐访问:先秦 弱势群体 传统文化 伦理 关怀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