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常用范文 >

孝文化在当代中国新闻媒介的呈现

作者:jkyxc 浏览数: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能使代际关系和谐,家庭稳固,从而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和环境,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孝文化是关于孝的观念、规范以及孝的行为方式的总称,是中国的优良传统文化之一,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因为它不仅可以提高个人道德的修养,同时可以促进家庭和谐,维护社会的稳定。“孝”是民族凝聚力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的情感基础,自古以来中国人视报效祖国如同追孝先祖,是人世最大的孝义、最隆重的德行,具有最崇高的价值。因此,孝文化的推行也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物质与对精神的追求出现了一定的失衡。道德领域也发生了一些无形的变化,当今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侵犯老人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更为令人担忧的是,这些现象并未引起社会及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思索。子女不赡养父母、嫌弃父母,甚至役使、虐待和遗弃父母,这不仅有失中国的传统美德,也有悖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传承孝文化是每个中国人的义务,教育部门应引起高度的重视,同时作为党的喉舌,中国的新闻媒介也应该发挥其为民服务及传承优良文化的职责。

当代中国新闻媒介对孝文化的传播现状

本文选取《楚天都市报》和新浪网分别作为传统媒介和新兴媒介的代表,对孝文化在当代中国新闻媒介的呈现做了调查。孝属于家庭伦理道德范畴,相关报道一般列在民生新闻中,所以本文的调查对象分别是两个媒介的民生版。《楚天都市报》是湖北省的“第一”都市报,对都市、民生问题极为关注,日发行量超过130万份,跻身全国报媒五强行列。湖北孝感是孝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对孝文化的传承和宣扬比较重视,因此选《楚天都市报》作为传统媒介的代表是比较典型的。而新浪网作为发展较好的门户网站,具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其内容全面、及时,在中国互联网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在新浪的社会新闻中,平均每天新闻量达到上千条,从地域范围来看,其覆盖面将近全国各地,因此新浪网是新兴媒介的比较好的代表。

综合《楚天都市报》和新浪网的调查结果,列表如下:

从以上调查结果来看,笔者认为,无论从相关报道的绝对数量还是相对数量来看,孝文化的相关报道都没有引起媒介的足够重视。虽然这个调查结果只能准确代表某一时段的情况,但在笔者调查的过程中,发现相关的报道基本分布比较匀称,即这段时间的调查至少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媒介对孝文化报道的整体情况。

在调查的过程中,笔者还发现媒介的报道存在一些相关的问题,如:盲目报道甚至跟风,没有明确的指向,更不能正确引导舆论,发挥媒介的教育功能,其中典型的例子就是“杨丽娟事件”;对相关事件缺乏深刻、全面的认识,主观的报道给受众以错误的引导,《乡村女教师为供弟上学,周末到城里卖身》就是典型例子。

现状背后的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中国新闻媒介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传承着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为党、人民和社会服务;另一方面,市场经济下媒介体制的改革,又把媒介推向市场的滚滚浪潮中,“事业单位,企业经营”,这样在减轻政府负担的同时迫使媒介相互竞争,从而更好地履行媒介职责;然而,残酷的竞争也迫使不少媒介开始“不择手段”,为吸引受众的眼球,不惜偏离媒介的职责。从以上两媒介对孝文化的报道存在的问题来看,笔者认为大致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媒介对孝文化的传播不够重视。随着媒介体制的改革,有些媒介领导者认为媒介既然产业化了,追求经济效益就“名正言顺”了。于是,有好处的多报,没好处的少报甚至不报。以舆论引导、正面报道为主等观念淡了,“受众的眼球”是王道,于是八卦、道听途说乃至色情暴力开始受到媒介的重视。

媒介自身职责的偏离和记者观念的变迁。概括起来,媒介的职责主要包括为个人服务:提供信息、提供娱乐、影响行动、提供建议、引发新兴趣、唤醒责任心;为社区服务:改善健康条件、推广教育设施、支持道德和宗教势力;为社会服务:提倡好政府、支持法律和秩序、暴露法律或某个机构的弱点并帮助其改善、推行正义、激发对公共问题的独立思考、为世界和平而努力、反映公众舆论、使好的市民风尚更加有吸引力。①事实上,经济利益的驱使早已将这些“古老”的职责稀释乃至淡化。当问及当今欲从事新闻媒体工作的大学生为什么想从事这个职业时,大部分人回答的是丰厚的收入及“无冕之王”的社会地位,简单地说,就是为了“职业理想”而不是“新闻理想”。

媒介对孝文化的误读。在传统的孝观念中,有绝对服从父母这个理解,其中包含“愚孝”的成分,即不分辨父母的对错,一味地服从,这是我们在传承孝文化中应该丢弃的一部分,我们今天倡导的孝是在物质上体谅父母,在精神上慰藉父母,在生活上体贴父母,在态度上尊重父母。但不少媒介对此的判断不甚明晰,以致不能正确地引导受众,例如:东北新闻网2006年2月16日的报道《父亲为供女儿读书瞒病五年,女研究生欲卖身救父》,救父的途径有多种,孝父的方式也很多,动不动就卖身并不是我们倡导的行孝的方式,而媒介对此的立场却是明显的褒扬。

个人或团体为达到一己私利借机炒作。《重庆时报》2005年9月17日刊登的一则消息《重庆漂亮女大学生为救患病母亲欲卖掉自己》,重庆西南大学文学院2003级戏影班学生陈易为了救病重的母亲,在天涯论坛上发了个请求社会帮助的帖子,其动人的描述打动了善良的人们,不到几天,她在帖子后公布的银行卡账户就有了10万余元。同时,也有网友对此表示质疑,并对此展开调查,经调查发现,事实并不像陈易描述的那样糟糕。她用着笔记本电脑,打扮时髦,生活奢侈。而媒体对此的报道却用了如下分标题:

陈易:“我不会眼睁睁看着母亲离开”;母亲:“我有这样的女儿就是死也知足了”

室友:她很好强从不轻易求人;网友:这种无私的爱感天动地

去年卖房筹钱今年“卖身”救母

继承和发扬孝文化是每个中国人的义务,同时也是中国媒介的职责,笔者认为,要到位地宣传孝文化,使中国传统孝文化的精髓深入人心、深入社会并代代相传,中国媒介应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

从意识上加以重视,坚持平民视角,胸怀忧患意识。社会新闻,不应当属于贵族和另类,它天生就属于平民一族。因此,社会新闻不应该对芸芸众生俯视或仰视,而应该平视。只有关心大多数受众关心的事情,反映大多数受众的愿望和想法,符合大多数受众的思维习惯,才有可能深入人心。②而今随着中国人口的老龄化,老人和子女的矛盾不断凸显,诸多不孝的故事在生活中上演,出于对子女的“爱护”或不知所措,不少老人选择“忍气吞声”。如果新闻媒介能为老人开通热线或开辟专栏,专门报道这一类的事例,则不仅可以给“当事人”一定的舆论压力,同时也能为受众提供借鉴,从而逐渐把孝观念深入到每一个人心中、落实到每一个人的行动中。

加强新闻从业人力资源的管理,提高记者的综合素质。把好招聘关,避免任人唯亲,通过严格有效的考核程序让能者上、不能者下,建立公平合理的竞争机制及激励制度,鼓励新闻从业人员干实事、干“好”事,让真正怀揣新闻理想的为社会服务的新闻人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回报,从而间接鼓励记者坚持平民视角,深入百姓生活,了解人间疾苦,坚持“三贴近”原则。

体现人文关怀,关注弱势群体。一个和谐的社会需要建立在社会成员各方利益关系平衡的基础上。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在社会转型过程中,随着阶层分化导致社会群体利益多元化,社会资源被重新分配,一部分资源相对缺乏的群体利益被剥夺,沦入社会底层和边缘,形成弱势群体,毋庸置疑,老人是弱势群体的一部分。虽然社会一直在喊“关注弱势群体”的口号,可妇女、老人、穷人的利益乃至身心受到损伤的事例却仍在频频发生。舆论的引导、受众的教育、唤醒部分无知者的良知及社会的关爱,新闻媒介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同时亦有着义不容辞的职责。

宣传孝文化应受到当代中国新闻媒介的重视,但重视的方式和途径要得当,新闻媒介的采编部门应把好质量关,吸取孝文化中积极的成分加以报道,对“新闻”事件有明确的分析和判断,该报的报,不该报的不报,应以独特的视角加以报道的更应该采取适当的手法报道,总之,要确保新闻源及新闻事件的真实性,不能误报;同时,要确保新闻事件的教育意义和借鉴意义,不能盲报。(此文为衡阳师范学院科学基金启动项目《孝文化在当代中国新闻媒介的呈现》,项目编号为07B06)

注释:

①利昂·纳尔逊·弗林特美著,莱严译:《报纸的良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34页。

②徐强:《人文关怀在社会新闻中的缺失和构建》,《视听界》,2002(2)。

(作者单位:衡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系)

编校:施宇

推荐访问:媒介 当代中国 呈现 文化 新闻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