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常用范文 >

高效农业大有可为

作者:jkyxc 浏览数:

近年来,丁集镇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始终坚持把“生产发展”放在首位,围绕农民增收目标,积极发展以日光温室蔬菜为主的高效农业,使乡镇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民收入水平也大幅提高。在一些村组,农民住房楼房率已超过90%,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万元。这些巨大的变化引起了省市领导的高度关注,引来许多外地人员参观学习。

变化一:农民口袋鼓了。经过长期摸索,丁集镇许多村农民普遍实行“瓜菇”轮作模式,并随着“丁集黄瓜”、“丁集草菇”获得国家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以及市场知名度逐步扩大,种植收益非常可观。娘庄村农民丁杰高,以前跑运输年收入1万多元,在邻居带动下,2003年建了两个日光温室,每年纯收入都在6万元左右。原共和村发展高效农业起步较早,目前全组56户共278口人年均纯收入超过1万元,90%以上农民住进楼房,每户都有一笔不小的存款。

变化二:群众观念更新了。通过发展高效农业,农民不仅富了口袋,也富了脑袋,思想意识逐步与市场经济接上了轨。首先,改变了农民粗放经营的习惯,使农民质量意识、品牌意识增强了。其次,激发了农民致富欲望,使农民产生强烈的创业冲动。七一村农民齐仁文搞日光温室蔬菜积累一定资金后,就买了一辆汽车搞运输,先是贩运村里瓜菇,后又做起了粮食生意。现在他又想办个有几十台机器的小型服装企业,为此他已把儿子送到苏南服装厂打工学习管理经验。

变化三:民风淳化了。凡是从事日光温室蔬菜生产的农民,都把精力放在打理温室蔬菜上,日常忙于管理、经营,闲暇时间也都用来学习探讨种植技术,村里看不到打架、吵闹现象,连打麻将、打扑克现象也极为少见。据镇里分管矛盾调处工作的干部介绍,以前因邻里矛盾、家庭内部矛盾来找镇干部的比较多,现在基本没有了,主要原因是群众有事做了,日子好过了,自然就没有人无事生非了。因为这个,丁集镇已连续几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安全乡镇,还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乡镇。

变化四:干群关系密切了。在发展高效农业过程中,镇村干部找到了服务群众的平台,农民得到了镇村干部实实在在的帮助,干群关系因此变得和谐了。在走访种植日光温室蔬菜的村里,我们向农民问及同一问题:你们对镇村干部有什么意见?被访农民几乎众口一词:不管是镇里还是村干部,想的干的都是帮助我们致富,没有钱发展帮助我们贷款,建一个温室还补助5000元;没有技术,帮助我们请来专家指导,让镇里技术人员上门辅导并且免费发放技术资料,这样的干部我们能有什么意见?只有从心里感谢!

发展高效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推动农业集约化经营,培植农村经济新增长点,提高农民富裕程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丁集镇的成功做法中,我们可以获得许多启示:

发展高效农业,必须走出思想误区。在工业化作为第一发展战略的大环境下,部分干部对发展高效农业重要性的认识存在误区:一是认为不划算,不仅不能让财政增收,而且增加财政支出;二是不易抓出成绩,不能像抓招商引资和工业经济那样立竿见影。因此,尽管市委、市政府对发展高效农业有部署有要求,但基层积极性普遍不高,工作中仍然存在“重工轻农”甚至“专工弃农”现象。要推进全市高效农业加快发展,必须引导各级干部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出发,正确认识发展高效农业的重要性,像丁集镇党委政府那样,一手抓招商引资、工业经济、培植税源不动摇,一手抓高效农业、农民增收不放松,切实把发展高效农业放在应有位置。

发展高效农业,必须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在推进高效农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认真汲取前些年搞农业结构调整的教训,决不能搞强迫命令,决不做违背农民意愿的事,否则,就可能事与愿违。要引导各乡镇学习借鉴丁集镇的做法,通过扎实细致的宣传发动工作,切实把农民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只有这样,农民才能在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没有技术自觉钻研技术,没有资金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一门心思放在发家致富上,发展高效农业才有真正的原动力。

发展高效农业,必须强化技术支撑。高效农业属于精细农业,技术含量较高,农民已有的种植习惯和经验无法适应要求。丁集镇发展高效农业的实践表明,要实现高效农业快速持续发展,必须加大科技推广力度,采取各种扎实有效的措施,为农民从事高效农业生产提供全程服务。特别是在推进高效农业发展初期,要在选种、播种、施肥、田间管理等各个环节提供全方位技术服务。通过集中培训、聘请专家开设讲座、印发技术资料等多种形式,用现代农业技术武装农民,不断提高其发展高效农业的能力和水平。

发展高效农业,必须实行以工哺农。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欠帐较多,无法满足发展高效农业的要求。各乡镇必须紧抓招商引资不放,通过发展工业经济,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积累财力。丁集镇近三年之所以能拿出600多万元投入农村水电路建设,主要得益于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近年来,丁集镇始终坚持招商引资与发展高效农业两手抓,一套班子主攻工业经济,一套班子主攻高效农业,使工业经济与高效农业同步协调发展。目前全镇已有工业企业83家,其中有3家年税收超过500万元,乡镇财力由2001年70余万元增加到2006年1521万元,为农民发展高效农业提供了财力支撑。□(作者单位:中共淮安市委办公室)

责任编辑:袁文

推荐访问:大有可为 高效 农业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