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常用范文 >

“线上线下”一体化化工技能培训实施过程及质量保障研究

作者:jkyxc 浏览数:

摘 要:化工技能培训对高职院校教学工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保障技能培训的质量,直接左右高等职业教育的政策价值取向。将“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培训模式应用到课程教学之中,不断更新和探索技能培训的实施过程,即实践培训为主的应用型教育模式改革,强调技术质量,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线上线下;技能培训;实施过程

一、前言

目前,高职毕业生正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我院目前是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如何在专业课程建设过程中引入技能培训,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也切实关系到我们培养的人才是否能保障质量。

多年来,我院自动化专业课程建设始终坚持以专业理论教学和化工技能培训为两条主线,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为专业课程的发展和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以《化工自动化及仪表》为例,该课程作为自动化专业的重点课程,它涉及到各种测量元件变送器、显示仪表、控制仪表等一系列内容,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对应用性、实践性的要求也很高。目前很多院校(包括我院)现有的教学方式仍偏重课堂上讲解概念、实验验证,学生只能形成一些抽象的概念,无法建立完整、系统、形象的认识,难以有效的吸引学生注意力,也难以提高学生的仪表实际运用能力。鉴于上述情况,一方面,将化工技能培训教育引入该课程教学,另一方面,从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进行改革,从培养目标出发,构建以岗位职业活动和工作过程为导向、体现化工职业技能的新课程体系。

二、 调研取经

研究“线上线下”一体化化工技能培训实施过程及质量保障,并不是直接去搜寻实施途径,而是通过企业走访、专家座谈、教师访谈的方式,深入扬子石化电仪车间、金陵石化炼油厂仪表车间、南京石化集团有限公司检安公司等,全面了解化工企业对岗位人才的化工职业技术能力的需求现状,搜索最新的高职院校化工技能培养的情况,查阅化工技能培训的现状,寻找本课题实施的理论依据以及可借鉴的优秀经验。将“调研”作为实施过程的开始,其目的在于,通过分析化工企业对专业人才技能培养的具体要求,在于找出化工职业技能培训与相关课程教学配合的不足之处;了解化工企业对自动化岗位人才的职业技术能力的需求现状;分析化工企业对工业控制自动化-自动化仪表专业人才职业技能培养的具体要求;对化工自动化专业人才主要从事的工作岗位、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统计。只有紧密结合一线工作岗位能力要求的化工技能培训,才能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探究出合适的技能培训方案与培训模式,找到适合方式的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从而,保证了化工技能培训实施过程的质量。

调研任务分为两个部分,在“校外”和“校内”分别进行。“校外”主要走访与工况企业;“校内”则是更多关注于学生的在校受教育过程。调研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16年6月—9月维期3个月,重点“校外”——下企业调研;第二阶段2016年10月—11月维期2个月,重点“校内”——学生受教过程的调研。

在企业调研的过程,选择调研的车间——扬子石化烯烃厂PTA三线装置,因为其具备最先进的工业控制系统——典型性——符合工业控制自动化的专业调研要求。如此,不仅实地观测出现阶段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先进的自动化仪表的工作过程,而且不断积累着由现场直接获取的工艺知识,亲眼所见,自动化仪表已逐渐向智能仪表转化。调研结束,不仅带回了先进的常用的仪表知识,更有现场仪表的安装、调试方法。

在校内受教过程的调研中,一方面,现阶段的教学内容均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在讲台上讲授;学生为辅,作为听众,被动接受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容易倦怠。这种教学方式,已经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限制了学生积极思考,无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效果不理想。另一方面,关注到学生自主学习的闪光点: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性和职业核心能力,我们专业教师积极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比如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兴趣小组、DIY社团、科技创新工作室、院级和省级技能大赛、省级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开拓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实现技能操作到创新设计的提升,以及学生的下厂实习——校内实训基地。

这些通过调研产生的经验,都将成为教学改革的最有力依据。也只有将生产实际融入化工技能培训中,课程内容才能满足于实时性要求,职能技能培养方案与课程内容紧密融合。在企业实践学得的知识,在今后化工仪表技能培训过程中可以得到很好的借鉴,都将成为“线下”教学的最有力依据,即可作为“线下”的一线理论知识培训,又成为“线上”的操作重点。也只有将生产实际融入化工技能培训中,“线下”的内容才能满足于“线上”的实时性要求,“线上”、“线下”才可能做到“一体化”的融合。“线上线下”一体化化工仪表技能培训,应该充分体现了师生的互动关系,作为一种新的培训方式,只有培养了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才能保證了知识传授的质量。作为老师本身,专业知识也得到了质的提高。

三、教材选择

根据调研结果,找出了适合本专业化工技能培养的化工仪表课程教材,好的教材是“线下”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源泉。“选材”一定从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生产第一线的工程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前提出发,以往的教学过程过于注重介绍某种仪表的结构性能、基本技术参数等工作原理方面的理论知识,缺乏实际的操作练习;且教材陈旧、易重复使用。

改革后的课程教学,首先要着眼于实际,从工艺生产过程出发,能够介绍国内石油化工自动化技术的基本内容及行业内先进的科学知识、科学技术;然后,明确化工仪表及各种检测控制方案的应用,介绍化工企业中应用的控制装置,以及控制回路中使用的新工艺、新系统、新方法;再者,教学中的每个环节都配套实验指导和仿真实训指导,既能与教学内容准确配合,又使教材更具情景化、形象化。通过课程操作训练,将知识学习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注重启发式教育,能够激励学生的学习欲望,在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让学生尽快接触到国内外最新的石油化工行业的研究成果和学术前沿信息,提升学生对化工仪表的应用能力,以满足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石油化工类专业及其他相关类型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培养的目标和教学的需要,将职业标准和岗位要求成功对接。

课程最终采用我院“化工仪表”专业带头人自行编著的《化工检测与控制技术》教材,此次教材内容改革与修订的思路,依据教育部新版“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基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理实一体”、“普适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现代化工领域核心技术、核心职业能力培养对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要求。该教材完全符合“线上线下一体化”化工技能培训模式的要求,教材本身的设计,将“线上”与“线下”的学习内容一体化,突出了实用效果。通过“教材”这一媒介,在必修课程《化工自动化及仪表》的学习过程中,实现了培养现代化工类高端技能型人才综合化工职业技能培养的能力目标。

四、在实施过程中保障培训质量

高职学生在化工技能培训过程要突出培养核心能力,培训质量保障需要系统地贯穿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在实习实训的实际操作中把专业技能训练与核心能力培养结合起来,二者相互渗透,相互融通,即在完成技能教学目标的同时,具体教学过程在设置上以“充分体现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为原则有序地开展。在内容设置上,我们尽量采用贴近生产、生活实际的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通过分组完成资料收集、整理、讨论、设计、文档撰写等环节,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创新与团队协作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移动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信息化浪潮已推进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尝试应用“智慧职教云”课堂平台与传统课堂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配合第二课堂,提升学生自主创新意识。作为将来就业于最具创新性行业的人来说,自动化专业的学生仅仅掌握必需的专业知识还是不够的,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性和职业技能培训核心能力,我们积极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比如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兴趣小组、DIY社团、科技创新工作室、院级和省级技能大赛、省级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开拓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实现技能操作到创新设计的提升。同时我们认识到,各种级别各种类型的技能大赛,如省级和国家级的化工职业技能大赛,不仅可以培养创新创业的学生队伍,还可以丰富专业教师的教学案例,我们通过分解模块、降低题目难度等方式将竞赛项目融入到课堂教学,将竞赛式的精英教育转变成受益面更大的大众教育,对自动化专业建设、课程改革起到了良好的推进作用,培养了一批具备较高创新应用能力的学生。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教育素质。“双师型”教师是促进学生职业技能培训的主要力量,是做好该项工作的关鍵。教师自身要增强现代职业培训理念,努力通过生产企业锻炼、科研单位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实现自身职业核心能力的提高。为了提高学生职业培训的核心能力,教师的教学水平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近5年内,全部专业教师完成了访问工程师学习与实践,充分树立了专业教师的职业教育观与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意识,并将我们的学习经验转化为符合职业技能培训的教育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的积极转变。

实践证明,高职院校职业核心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使自动化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有了明显的提升,是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们将继续开展职业核心能力人才培养的研究工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推荐访问:线上 技能培训 实施过程 保障 质量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