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英语自学 >

襄阳:中国十大魅力城市之一

作者:jkyxc 浏览数:

襄阳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居汉水中上游、秦岭余脉,全市版图面积1.97万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563平方公里,其中襄阳古城面积2.4平方公里,总人口591.1万,是湖北省仅次于武汉的第二大城市,辖三市、三县、三个城区和三个开发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鱼梁洲经济开发区)。

1986年被国家批准为第二批“全国历史文化名城”,1996年被建设部确定为大城市,2002年5月底通过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验收。2003年4月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2004年10月,在CCTV中国魅力城市评比中。襄阳市从600多个参评城市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十个魅力城市之一。2009年4月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三国文化之乡”。近年来,襄阳市还获得了“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市”“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市”“中国书法名城”“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等称号。

交通通讯

素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的襄阳。是一个贯通南北、承启东西的重要交通枢纽,水、陆、空交通便利、发达。已经开通铁路二类口岸、全省第一家公路口岸、鄂西北唯一的物流保税库。

一条汉江:穿境而过的汉江为长江最大支流,属三级航道,可实现江海联运。行汉水,走长江,东至武汉、上海,西达重庆,全年可通航1000吨级驳船;市区内的港口年吞吐量在1200万吨以上,并建有汽车滚装专用码头,汉江余家湖港口是国家北煤南运的重要中转站。

两个机场:襄阳机场和武当山机场位于汉十高速公路附近。分别距市区15公里和65公里,可起降波音737等大型客机。已开通襄阳至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福州、西安等航线。

三条铁路:襄阳是全国铁路运输“八纵八横”网络枢纽之一,拥有属于全国13个特大型编组站之一的襄北铁路编组站;焦枝、汉渝、汉丹复线交汇襄阳,规划实施中的北京——昆明、西安——武汉两条高铁在襄阳联接,贯穿东西南北。

便捷的公路:襄阳是全国高速公路主骨架网中的重要结点,处于国家骨干高速公路二广线(二连浩特-广州)、福银线(福州-银川)的中心地带,南与沪蓉高速相连,东与京珠高速相通,316和207两条国道在市区纵横交汇,实现了湖北省内“1-3小时交通圈”。

通讯网络:襄阳是全国重要的通讯枢纽。国家投资建设的5条一级光缆干线和4个一级数字微波通道交汇于襄阳。市内传输建成市内环、外环两大环形传输光缆系统,宽带已广泛应用和普及,特别是SDH的建成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全市的长途传输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環境资源

襄阳全境地势为西高东低,地貌类型多样,西部是山区,海拔多在400米以上,其中全市最高点——保康官山的海拔高程达2000米;东部为低山丘陵,海拔多在90-250米之间;中部多为岗地平原,海拔多在85-140米之间。

襄阳气候资源南北兼宜,基本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均气温在15℃-17℃之间。年均降水量820-1100毫米之间,无霜期在228-249天之间。年均日照为1800-2100小时。

水资源:襄阳常年水资源总量为272亿立方米。年降水140亿立方米。襄阳有大小河流649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有66条,多属长江水系;汉江是长江的最大支流,优质的汉江水清澈见底,始终保持国家二类标准,可以满足任何一个特大城市的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取水点。

矿产资源: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有5大类57种,37种已探明储量。其中:宜城耐火粘土资源居全省第一、枣阳石榴子矿探明储量居全国首位、南漳累托石矿为全国第二;枣阳金红石矿储量居亚洲第一和世界第三、铝土矿探明储量全省第一;保康磷矿是全国八大磷矿之一,平均品位达22.15%;重晶石储量居中南五省区第二。

生物资源:植物资源丰富。全市有木本植物117科272属1025种,以常绿落叶阔叶林为主。经济林木种类繁多,拥有木耳、香菇、茶叶、山药、银杏、橡子、板栗、核桃等各类林特产500多种和名贵中药材天麻、黄连、当归、灵芝、党参、猴头等,还有种类繁多的草本植物和乔木。全市森林总面积约1300万亩,其中用材林约9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0%,部分县(市)达到70%。动物种类繁多。按保护级别分,属于国家一、二、三级保护的野生动物分别有10种、50种和190种。

旅游资源:襄阳自然环境优美。名胜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共有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景系,49种景类,404处(点)景型。襄阳是三国故事的源头和三国文化的发祥地,以三国文化为主要特色。闻名中外、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古典名著《三国演义》120回的故事中有32回发生在襄阳。襄阳作为湖北省“一江两山三城”旅游开发的中轴和重要门户,已成为武当山、神农架和三国文化旅游热线的中心城市,中西部地区旅游经济的集散地。

区域经济特色

襄阳经济基础雄厚,综合经济实力名列全省第二。作为全国36个工业明星城市之一,襄阳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1500多家,工业基础厚实,科技研发能力强劲。近几年来,襄阳积极顺应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要求和国际产业调整趋势,加快结构调整步伐,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努力促进产业的合理布局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使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产业竞争力得以明显提高。工业经济实力大大增强,质量效益进一步提高,其主体地位和支撑作用更显突出;第三产业比重逐步提高,旅游、物流、商贸服务业均有较快发展。现已基本形成了门类齐全、功能完整、结构合理、实力强劲的经济发展体系和商贸大流通格局,形成了以汽车、食品、纺织、装备制造、建材冶金、化工、能源电力、电子电器、医药等聚集度高、综合配套能力强、有比较优势的支柱产业工业体系,成为汉江中上游毗邻地区30万平方公里内的经济中心。

十一五期末,汽车、食品、纺织、能源、化工医药、建材冶金等六大产业累计完成总产值2162.66亿元,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94%。其中。汽车产业实现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74.26亿元,同比增长50.14%,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46.7%;食品产业实现产值416.66亿元,同比增长52.4%,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18.1%;纺织产业实现产值233.79亿元,同比增长63.99%,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10.2%;化工医药产业实现产值167.3亿元,同比增长68.41%,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7.28%;建材冶金产业实现产值176.15亿元,同比增长95.11%,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7.66%;能源电力产业实现产值94.5亿元(不含襄阳供电公司数据),同比增长21.12%。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5.4%。此外,电子信息产业飞速发展,实现总产值162.61亿元,同比增长36.22%,总量仅次于武汉市,居全省第二位;三线军工板块快速增长,实现总产值143亿元,同比增长52%。

山水园林之城

襄阳是一座文化古城,更是一个绿色都市。12个广场如明珠般星星点点散布在汉江两岸;6座大型公园幽径逶迤、柔柳低垂、亭槲凌波、花香袭人,仿佛江南水乡;马路一街一景,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自2000年以来。襄阳先后摘取“省级园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桂冠。

目前。襄阳市区园林绿化面积达到23.66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83%,绿地率38.72%,人均公共绿地8.12平方米。

“中华腹地的山水名城。这才是一座真正的城,古老的城墙仍然完好!凭山之峻,据江之险,没有帝王之都的沉重,但借得一江春水,赢得十里风光,外揽山水之秀,内得人文之胜……”2004年,金庸领衔的“中国魅力城市”评委会给襄阳的颁奖辞,道出的不仅是一座有着2800年建城史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更是一座美不胜收的山水园林城市。

改革开放以来,襄阳市实现了从“省级园林城市”到“国家园林城市”再到“全国绿化十佳城市”的三级跳,园林绿化水平跃居全国先进行列。

无论是外来人,还是襄阳人,无不对襄阳有这样的印象:襄阳南有青山偎依,清澈的汉江穿城而过,风光旖旎;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空气清新;物价水平中等,生活节奏适中。总之,生活在这里比较舒适。

历史文化名城

襄阳市为中国历来最悠久的地区之一,远在60万年前,人类已在此繁衍生息。襄阳系襄阳、樊城两城合称,樊城因周宣王封仲山甫(樊穆仲)于此而得名,襄阳以地处襄水(今南渠)之阳而得名。樊城始于西周,襄阳筑城于汉初。自东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荆州牧刘表徙治襄阳始,襄阳历来为府、道、州、路、县治所。襄阳城墙始建于汉,自唐至清多次修整,现基本完好。襄阳交通发达,自古即为交通要辏。历为南北通商和文化交流的通道。襄阳文物资源丰富,园林较多,城西的隆中山为“三顾茅庐”“隆中对”的发生地。现有三顾堂、武侯祠、卧龙深处、抱膝亭、草庐寺、小虹桥、老龙洞、躬耕田、广德寺、米公祠、习家池、绿影壁、檀溪、鹿门寺、李曾伯纪功铭等胜迹。襄阳花鼓、火居道音乐、山锣鼓等是襄阳传统的民间艺术。襄阳大头菜、双菇搓头缩项鳊、安居乐蜜枣、隆中绿茶都是襄阳著名特产。1986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襄阳地灵人杰,孕育出的历史杰出人物灿若群星:吴国大夫伍子胥,楚国大文学家宋玉,汉光武帝刘秀,“建安七子”之首的王粲,被誉为“卧龙”的诸葛亮和“凤雏”庞统。在唐代,这里又出现了孟浩然、张继、皮日休等襄阳籍诗人。孟浩然的《春晓》、张继的《枫桥夜泊》至今仍在海内外传唱。

与诗歌相媲美的是世居襄阳的宋代大书画家米芾父子的书画创作活动。米芾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合称“北宋四大家”,其书法艺术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史称“米氏山水”,如今米芾的字已成为我们的国宝。

新兴工业城市

今天的襄陽也已形成了一条汉江、两座机场、三条铁路、四条高速公路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襄阳汇聚、交融、整合,奠定了襄阳发展的坚实基础。

今天的襄阳已成为一座崛起的新兴工业城市,目前已形成以汽车、高新技术和纺织等产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襄阳高新技术开发区,是我国汽车工业、军工企业的聚集地和鄂、豫、渝、陕毗邻地区技术、智力最密集地区。目前,区内注册企业已达970家,其中工业企业350家,规模以上的企业73家。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企业158家,经湖北省科技厅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149家,美国康明斯、法国标致雪铁龙、日本日产、台湾裕隆等一批国际知名品牌在区内落户,结合了全市8家军转民大中型科技型企业和“东风汽车”“东风仪表”“湖北新华光”“中航精机”等4家上市公司。

共建农业强市

改革开放以来,襄阳农业发展特别是粮食生产取得可喜成绩。2011年全市GDP达1201亿,其中农业总产值366亿元,占GDP的30.4%。

襄阳北连南阳盆地,南接汉江平原,地理位置优越,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夏粮主产区。然而,襄阳农业发展尚处于粗放经营阶段,是农业大市但却不是农业强市,襄阳农业发展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建设现代农业任重道远。

2011年11月21日下午,湖北省农业厅与襄阳市合作共建农业强市签字仪式举行,以共同推进“百亿千万”工程(百亿斤粮食大市、千万头大牲畜大市)和农村经济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全面开展合作,推进襄阳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

根据厅市共建协议。湖北省农业厅将在以下方面给予襄阳重点支持:落实水稻、油菜、小麦、花生和农资综合补贴等普惠制补贴政策;在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新增粮食产能建设、农作物种子工程、植保工程、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粮食棉花基地建设、生猪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基地建设、石漠化综合治理、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农村能源体系建设等方面对襄阳予以重点倾斜;在农业高产创建、菜篮子工程建设、测土配方提升地力、优质水产品基地建设、优质油菜产业开发、绿色有机食品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农机购置补贴等方面对襄阳予以重点倾斜;在农民科技培训、先进实用农业技术推广、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对襄阳予以重点倾斜;在为企业融资、扶持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展休闲农业等方面对襄阳予以重点倾斜;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加大对襄阳市、襄州区示范区工作指导,创造适宜的政策环境。

投资环境:产业特色鲜明

汽车工业:襄阳位于湖北汽车走廊中心,是东风公司轻型商用车、中高档乘用车等整车和关键零部件总成的主要生产基地。全市从事整车和零部件研发、试验和制造企业200多家,2006年汽车工业产值378.9亿元。

襄阳拥有国家级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不仅拥有亚洲最大、功能最完备的东风汽车公司试验场试车场,亚洲规模最大的车桥公司、东风轻型车总装厂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轿车研发中心和车桥研发中心,还有法国标致雪铁龙、美国康明斯、台湾裕隆汽车、日产、日本康奈可、美国德纳等多家国际知名跨国公司先后大规模投资,形成了整车和零部件研发、试验、制造、物流、贸易和文化为特征的汽车产业链。

全市汽车工业形成了为各类商用车、乘用车配套发展的零部件生产格局。产品结构主要为:车身(含驾驶室)总成、发动机总成、变速器总成、车架总成、驱动桥总成、非驱动桥总成、电气和仪表系统总成,各类零部件产品已经达到4000多种。

高新技术产业:襄阳是全国“三线”军工企业的重要聚集地和全国三个“军转民”试点城市之一,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66家,其中产值过亿元的17家。承担省以上各类科技计划120多项,其中国家火炬计划44项,初步形成了光电子、新材料、电子信息与技术、航空航天、汽车及零部件配套等五大支柱产业群格局,汽车工业园、军工科技园、大学创业园、信息技术园、民营科技园、高科技农业示范园等六大园区已基本建成,园区内建有全国唯一的民机座椅生产基地、特种光学玻璃生产基地、航空救生装备研发中心、航天固体推进剂研发中心和汽车整车生产及零部件配套基地。

纺织工业:襄阳素有“纺织城”之称。纺织资源丰富,纺织工业历史悠久,是中国37个重点纺织工业城之一和湖北省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基地、粘胶化纤生产基地、印染加工生产基地、服装面料生产基地。全市拥有纺织企业200多家。化纤、棉纱、坯布、印染布产量和纺织品出口长期居湖北省第一。纺织工业产品畅销美国、欧洲、东南亚、非洲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金环牌”粘胶长丝、“隆中牌”府绸、“九牌”棉纱等均是襄阳出口创汇的品牌产品。襄阳纺织服装业正在向先进化技术、系列化加工、集团化经营、国际化销售方向发展。

特色农业:襄阳既是全国20个优良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十大夏粮高产区之一和三大芝麻产区之一、又是全国商品肉牛生产基地和湖北省猪禽蛋的集中产区;粮、棉、油、制种等单产居全国前列;优质专用小麦达到200万亩,居全省第一位。

近年来,襄阳按照专业化分工、规模化生产、区域化布局的要求,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粮食、油料、棉花、水果、畜牧、蔬菜、林特等七大主导产业、集中连片10万亩以上的10个板块基地基本形成;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面积达80万亩,有省级以上农产品精品名牌60个,获得有机、绿色、无公害食品标志的农产品分别达到8个、64个和11个;枣阳优质桃、老河口优质梨、宜城优质油料、南漳食用菌、襄阳优质畜禽、谷城花椒、保康有机茶等“一县一品”基地规模逐年扩大。大头菜、柳编、西瓜、蜂产品、桑蚕、山野菜、花椒、麦冬、山药、魔芋成为全市十大特色农产品。

重大历史机遇

随着中部崛起战略和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襄阳作为“承东启西、南北交汇”的结合部位,开发西部的战略跳板优势和强劲的经济辐射功能更加突出,已成为国家政策倾斜、投资倾斜的重点之一。襄阳市决心打造名副其实的省域副中心城市,把襄阳“由兵家必争之地建成商家必争之地”。目前,襄阳正面临一个难得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充满着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崭新生机、活力和希望:

——境外和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和要素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农业人口加快向城镇转移的趋势,为襄阳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湖北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一主两副”区域发展战略,将襄阳明确为省域副中心城市,为襄阳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带来了一系列现实的、潜在的机遇和发展空间;

——东风与日产、神龙公司与法国标致雪铁龙、东风与美国康明斯这三大影响深远的跨国公司间全面合作的深入进行,以及东风车桥与美国德纳公司、东风仪表与德国西门子公司全面合作的正式开始,均为襄阳汽车工业及其相关产业链带来新的契机,将有力地拉动全市汽车及零部件工业的发展,促进工业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先进制造业的升级;

——4条高速公路相继建成,武康铁路复线襄阳段开工建设,首都机场重组襄阳机场后航线增加、航班加密。铁路和公路口岸的相继开通,襄阳的交通和物流枢纽地位与功能大幅提升,区位优势进一步凸现;

——南水北調工程、崔家营水利枢纽的开工建设以及新集水电站的上马等汉江梯级开发工程的实施,襄阳作为重要能源基地的地位日益确立。

——城市天然气输送网络工程的全面竣工,彻底改变并优化了襄阳的能源结构。

根据襄阳市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015亿元,年均增长11%,全地域财政收入达到130亿元,年均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10亿元,年均增长12%;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6917元,年均增长10%,提前实现翻一番,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水平,城市综合实力和辐射功能明显增强,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把襄阳建成名副其实的省域副中心城市。

鼓励客商投资产业布局导向

“十一五”期间,襄阳经济发展主要突出两个重点,一是以襄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龙头的市区经济,二是以“一主三化”为方向的县域经济。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通过招商引资,着力构建以汽车产业为龙头,电力、高新技术、纺织、食品等四大支柱产业为支柱,建材、冶金、化工等原材料工业以及地方特色工业全面发展的新型产业体系。

1、突破性发展龙头产业——汽车工业

营造良好环境。建设一流的东风公司襄阳基地,大力发展整车、发动机、车桥、汽车电子、电气仪表、车身附件、内饰、轴承单元和混合动力系统等主导产品,延伸汽车产业链,形成上下游产品相衔接、大中小企业相配套、研发体系为支撑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群,增强汽车工业的创新能力的核心竞争力,促进零部件工业逐步向模块化、系统化方向发展,不断拓展配套领域,更高层次地参与产业分工。

2、培育壮大四大支柱产业

电力工业,坚持走“水火并举”的路子,加速发展电力产业。火电站重点抓好襄阳火电厂续建工程,水电站重点抓好崔家营、新集、雅口等汉江梯级开发枢纽工程。

高新技术产业,按照占据高端、扩展领域、延伸配套、集群发展的思路,以航空航天、新材料、机电一体化、新医药、汽车及电力电子等产业为重点。着力推进襄阳高新区“二次创业”,逐步形成具有襄阳特色和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

纺织工业,着力延伸纺织工业产业链,大力开展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推进产品升级换代。重点开发生产高支高密高档服装面料、高档家纺面料和差别化、功能化、绿色环保化纤产品,全面推进纺织工业提档升级。

食品工业,重点支持中储粮襄阳直属库发展,建设襄阳食品工业园区,发展壮大一批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

3、改造提升原材料工业

按照节能、节地、环保的思路发展建材、冶金工业,重点发展新型干法水泥、新型墙体材料等。燃化工业重点提高精细化工的比重。调整布局,优化结构,建立磷矿等矿产资源采选和加工基地,合理开发和利用矿产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推荐访问:襄阳 中国十大 魅力 城市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