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教案课件 >

论综合性高校艺术学院乐理课的教学改革

作者:jkyxc 浏览数:

[摘 要]现在的乐理课程教学目的和设置,只是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塑造,很多学生弹了十几年钢琴,对音乐这一种听觉艺术并不真正了解,乐理课程的改革必须从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做调整

[关键词]乐理;教学;改革;方法;内容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8)03-0027-02

艺术教育通过各艺术学科间宽泛的内容和生动活泼的形式,为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搭建平台。进入21 世纪,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我们的教育事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为我们培养21世纪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提出了新的课题。21世纪的人才培养应该具有国际竞争力,也就是说我们应该培养出既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严谨科学态度,又具备较高人文艺术素养和健康体魄的人才,即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具有独创性的人。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应该是体力与智力获得充分自由的发展和运用,应该是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审美素质、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德、智、体、美的同步培养、同步发展就尤为重要。

一、音乐的概念及特性决定了乐理教学的教学性质

音乐属于听觉审美领域,是用可闻可感而不可见的音响来打动人心、塑造音乐形象的,这一特点使其与文学、绘画、建筑、雕塑、戏剧等“看得见”的艺术形成重要区别。文学、绘画等“看得见”的艺术中塑造的形象,直接对应于客观世界里的人、物、事件和概念,音乐带给我们的是一系列错落有致、优美动听的音响效果。你只会感受到音乐的起伏带来的欢腾与柔美,获得内心满足。音乐具有非再现性和非概念性的特点,因此,音乐作品是非常适于用来表现感情的,感情的变化发展有一定的抽象性:微妙模糊、流动不居、可感不可见、强弱起伏、抑扬顿挫、张弛变化的听觉形象,犹如感情的化身,更接近人类复杂难言的感情状态。德国诗人海涅曾说:“语言的终止是音乐的开始。”法国音乐家圣桑说:“音乐始于言尽之处。”所以,我们普通综合性大学的艺术院校音乐理论课的教学始终都在围绕着音乐这一艺术门类的特性进行研究、教学。

二、目前综合性大学艺术学院乐理教材的弊端

目前综合性大学艺术学院的音乐表演专业所用音乐理论类教材(包括基础乐理、和声学、曲式与作品分析),全部使用的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中央音乐学院教材。10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这些教材太过于专业、深奥,中央音乐学院的生源都是具有十几年艺术学习的基础,且乐理教学是96个学时,而我们只有48个学时,这样的专业教材并不适应我们的生源和教学。我们的学生有些仅仅是高考前集训过短短几个月,有些少数民族的生源最基本的识谱基础知识都不具有,如果我的课堂完全按照这些教材来讲,一部分学生会很吃力。这些年我一直使用的是在这些教材基础上编著的自编教材,通俗易懂、因材施教,学生反应非常好。

三、目前乐理课教学的现状

1我们平常所说的乐理,一般是指音乐理论中的基础部分,也就是“基础乐理”。此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基础乐理的基础知识,为学习声乐、钢琴、伴奏编配、音乐创编、音乐欣赏等课程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认识和了解与音乐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丰富自身的理论修养,以达到深刻全面地理解音乐作品的目的。

2现在的乐理课程教学目的和设置,只是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塑造,而且这些理论知识已经远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的需要。

四、乐理课程的改革必须从内容上做调整

1通过这些年的教学,我发现很多学生弹了十几年钢琴,对音乐这一种听觉艺术并不真正了解,所以应该从音乐的概念和特性以及实用性上去切入音乐理论的学习。音乐的概念:依照一定的规则、秩序,由人们根据内心需求和感受专门创造出来的音响效果,它不同于生活中普通的各种声响。

解读音乐的概念,我们要抓住三个关键词,即一定的规则秩序、根据内心需求和感受、专门创造出来的。那么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信息,即音乐有它内在的规则,作曲家根据具有的音乐知识作曲技法,加以情感体验创造出了音乐作品,我们要想欣赏音乐也必须要潜心研究它的规则秩序,掌握更多的音乐知识,才能去感受到它的魅力,真正听懂音乐。

2音乐的特性。

第一,音乐是听觉的艺术

音乐属于听觉审美领域,音乐是用可闻可感而不可见的音响来打动人心、塑造音乐形象的,這一特点使其与八大艺术文学、绘画、舞蹈、电影、建筑、雕塑、戏剧等“看得见”的视觉艺术形成重要区别。文学、绘画等“看得见”的艺术中塑造的形象,直接对应于客观世界里的人、物、事件和概念,而欣赏音乐作品却很难直接找到准确的角色形象,带给我们的只是一系列错落有致、优美动听的音响效果。

第二,音乐的非再现性和非概念性

非再现性:音乐的音响无法直接再现现实生活中的角色形象。

非概念性:音乐的音响无法直接对应明确的概念。

视觉艺术所塑造的角色形象或概念非常明确,一目了然,如文艺作品中的孔乙己形象、徐悲鸿的马等,塑造的概念和角色是非常准确的,而音乐作品中流动的旋律只能塑造微妙模糊、跌宕起伏、抑扬顿挫的听觉形象,这一点恰恰是最适于用来表现情感的,感情的变化发展本身就是抽象模糊、流动不居、可感不可见的,所以音乐更接近人类复杂难言的感情状态。正如德国诗人海涅所说:“语言的终止是音乐的开始。”法国音乐家圣桑亦说:“音乐始于言尽之处。”我国自古以来也有“大音希声”的音乐美学理论。

第三,音乐是时间的艺术

音乐是一种流动的时间艺术,是在时间中展开动听的音响形式,一瞬即逝,所以欣赏音乐必须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基于这一点,音乐也被应用于我们婴幼儿专注力培养之中。

第四,音乐是三度创造的艺术

音乐的三度创造指的是:作曲家—演奏(唱)者—听众的三创造。文学、绘画、建筑、雕塑、戏剧等“看得见”的艺术在本质上是不需要三度创造的,作者—欣赏者两度创造,如果有人把名画再画一番,这就属于临摹,把文学作品照搬就是剽窃。

3教学方法与内容设置一样也应做到“与时俱进”。传统的乐理课只是纯理论的“指上谈兵”,学生既无学习兴趣,也缺乏实践操作,涉及的内容仅仅局限于经典的世界名家名作,掌握这些作品的风格特点是必须的。但是我们也应该意识到,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活泼时尚的青少年,他们可是流行音乐的强烈拥护者,况且流行音乐、爵士音乐等多元化的音乐也有值得我们去研究的文化内涵。那么是否可以将这些流行音乐精品贯穿于我们的乐理课教学呢?

4能正确解释和记忆各种名词、概念,能正确认识和应用乐谱中的各种符号和标记,能在高、中、低音谱表中正确辨认乐谱的不同拍子,并能规范记写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及各种节奏组合,并能对曲调做正确的移调记谱。能准确掌握大、小调式及五声性调式的特点及调关系,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辨认和分析曲调中的调式调性,区别各自的风格特点以及近关系调的调性转换。

五、教学方法上的改革

1教学侧重点的改革:音乐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应建立在充分感知和体验音乐作品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鉴赏力,注重以音乐感知力培养为先导的音乐鉴赏力、音乐表现力的全面协调发展,注重理论、听觉与表达的结合,处理好音乐基础理论教学中全面性与侧重性的关系,突出重点,举一反三。以教师和学生为教学的双主体,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互动性。

由上述基础乐理的概念和特性,决定了基础乐理的教学,如果仅仅局限于理论层面的教学,那么,就违背了这门学科的教学规律而失去意义。因此,我们新时期的乐理教学,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乐理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怎样实实在在地具备音乐素养和能力,包括音高,音值、节奏,音程、和弦、调式等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在演奏演唱中的实际意义和表现方法,并通过广泛地分析实例作品,加强对乐理知识的感性认识,以积累音乐经验,开拓艺术视野。

2教材重难点的改革:目前通用的乐理课教材并没有对简谱进行教学,但是根据市场反馈的信息,简谱的实用性大大超越五线谱,我认为乐理课的改革必须将简谱、五线谱两种完全不同的记谱法巧妙地结合起来,对基本乐理的诸多内容系统地加以讲解,使五线谱与简谱同步进行,井然有序、通俗易懂。从教学上循序渐进,章节合理,由浅入深,对于表演类的学生更易掌握,极易为初学者和没有多少音乐基础的表演类学生或者音乐爱好者所接受,能够成为初学和声者极好的向导。

总 结

根据传统教学计划以及教学大纲的安排,该课开设一个学期48学时,大纲所用教材也仅仅局限于李重光的 《音乐基础理论》教学。而我从事音乐学习20年和音乐教学10年的经历,结合历届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教学效果,让我觉得乐理教学改革勢在必行。我认为现代乐理课教学内容应包括基础的乐理知识、必要的音乐欣赏知识以及简单的听唱视谱教学;同时教学方法上也应该大量借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流行音乐元素来进行古典音乐教学。

综合性高校的音乐学院学生所用乐理课的教材、教学方法、教学理论都应该与专业音乐院校区分开来,改革势在必行!

[参 考 文 献]

[1]艾 雨.与傅聪谈音乐(修订本)[M].北京:三联书店,1997.

[2] 李晓晔.对乐理课程体系设置及教学的一些思考[J].音乐生活,2010(06).

[3] 王晓燕.乐理教材编排与认知心理学的关联探微[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08).

[4] 李重光.音乐理论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62.

[5] 刘永福.新音乐基础理论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张洪全)

推荐访问:乐理 教学改革 艺术学院 综合性 高校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