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教案课件 >

历史教材的次要人物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jkyxc 浏览数:

【摘要】历史人物是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要人物可能影响历史发展的进程,次要人物也会推动历史的变迁。本文尝试从如何利用教材中不那么明显的,或者非正文中,甚至课后阅读延伸出现的历史人物,帮助学生更全面认识历史,使教师完成历史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

【关键词】次要历史人物;课堂教学;高中历史

历史学家钱穆说过:“历史是人事的记录,必是先有了人才有历史的……要研究历史,首先要懂得人……如其不懂得人,不懂得历史人物,亦即无法研究历史。”因此,高中历史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各种素养各种历史研究能力,离开了人都会显得空洞无力干瘪瘪死沉沉。历史课堂教学中离不开“人”,历史人物有重要的,如古代史中的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近代史里的孙中山、毛泽东、陈独秀;现代史周恩来、邓小平;古代西方的梭伦伯利克里;近代西方华盛顿、拿破仑、克伦威尔;罗斯福、爱因斯坦。若在课堂教学中仅突出这些重要人物那么历史就给人一种感觉:历史就是那几个人搞的事,历史就变成了“重要的历史人物”的独角戏,这将违背了历史的真实。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次要历史人物还原历史的真实性,让历史课堂更丰富更有趣。

一、次要历史人物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现行高中历史教学存在不少困境。困境一是课时少,一周两节课,某些高中理科班甚至只开一节,要丰富历史教学尤其充分认识历史人物对历史的作用就显得非常困难。困境二是要掌握的知识点非常多,学生难以记住更不会调用知识。困境三是课程设置模块化。赵亚夫教授曾说现行历史教材,历史知识的构成依然是以政治史为中心的线性的通史结构(经济史、文化史、社会史等皆不具备结构性——仍是条块状的)。三个必修模块政治史,经济史,思想文化史,割裂式的编排不利于学生全面认识历史,更不要说了解历史人物了。不少学生反映现在的历史课堂给学生的感觉条条框框的架构,如嚼鸡肋,正所谓知识的干瘪瘪,课堂的死沉沉,历史的趣味都去哪儿了?这个现实要求一线教师打破传统寻求新的教学模式,以“人”点燃历史的课堂教学,以“人”开启历史的新思维。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一些以次要历史人物搭建历史框架,打通历史课本的脉络,构建历史网状知识结构。

深化历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五大内容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学科培养核心的转变,迫使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到“高立意深思维重育人”,让学生汲取丰富的文化营养,并获得广阔的思想空间。次要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也许一闪而过但其内在的要求或客观的驱使都会推动或阻碍历史的进程。如时空观念的培养要求学生能够在不同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并据此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很多重要历史人物要么处于一个历史时期,要么仅在某个时期贡献特别大,像流星那样一闪而过,但有些次要的历史人物则跨越几个时期,他自身的变化与时代同呼吸,把这些人物引入课堂教学,则可以从人物变化中理解历史的变化与延续了。再如必修1描述汉武帝是重用人材成就他的大汉一统天下的气度,引入一个叫“主父偃”的人,名字奇特引起学生注意,同时把他的出身与建议以史实形式呈现,学生在史料的研读过程中学会用史料实证汉武帝的求贤若渴敢于重用出身低微的人,突显出“推恩令”’被汉武帝认可且推行打击了地方诸侯的势力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大汉天下成就了一代君王;又如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的第三任国王乔治一世,是来自德意志的,他不说英语,对英国潮湿的天气没好感,后来干脆不再参加内阁会议,不再去听那些他感到莫名其妙的英语。他要求大臣们给他书面报告,再把这些报告翻译成法语的形式呈递给他,大多数情况下,他不了解需要他签署的那些文件的内容,他只签名,不管事。正因为他不多干涉国会事务,从而使威廉三世时形成的内阁制度更趋于成熟。从这个乔治一世的突然出现在英国的政治舞台,学生认识到历史也有偶然性,有时这个偶然性还会对影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所以历史课堂里引入次要历史人物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历史素养。

二、次要历史人物在课堂教学运用的可行性

据粗略统计,现行中学历史教科中涉及到的历史人物有900多人、这么多的人物,又处在不同的时空里,所以充分挖掘这些人物,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人物材料。除了教材正文出现的人物外还有些是隐形的人物或者阅读材料里的,这些教材中的次要人物的恰当运用增添课堂的知识性和趣味性。笔者在提及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人韦昌辉是一个地主,学生就立刻有疑问为什么他要跟农民去一起去反对清政府,官逼民反,再引导学生理解当这些起义的人达成目标,建立政权后,农民的局限性就会暴露,由此我引导学生去理解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三、次要历史人物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实例与思考

1.以人“通”史感知历史的变迁

人教版必修二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这课书的时间跨度比较大,差不多150多年,所以单纯的按時期来划分,从衣食住习俗四个方面学习,会比较乱,也无法突出重点,学生也许只能记住几张图片。笔者就对这课书进行了整合,把溥仪的衣食住习俗与时代的变化融合起来。如衣的变迁把溥仪与他的皇后衣着变化,而设问他不会穿中山装作为设问,引起学生思考。他是紫禁城里第一个剪辫子的人,历史人物对时代变迁的引领作用。溥仪在中国近现代史不是重要历史人物,很多学生也就是知道了这个名字是末代皇帝而已。由于他的特殊身份而且又处于中国正是剧烈变动的清末、北洋军阀、十四年抗战时期、解放战争及建国初期几个历史时期,《近现代中国的社会生活的变迁》就非常适合。

2.以“文学人”润枯燥制度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各种各样,每个朝代都有其特殊的人物推动专制皇权的发展,但来来去去都是那几个皇帝,学生基本都是耳熟能详,老是重复反而失去吸引力。最近电视剧《军师同盟》特别火,笔者在《古代中国选官、用官的变化》这一节就以司马懿及其家族取代曹氏政权而后一统天下,来阐述古代中国皇帝们对用官的艰难抉择,有文化的多为大家族毕竟家风影响几代人,没有家族势力的,治国能力待考证,这样迫使统治者既要文化素质的保证又要能力且对皇权忠心耿耿,科举制应用而生。

历史教师的课堂教学不能在一节课中过多地关注一些次要的历史人物,毕竟他们的存在对于烘托重要人物有关键的作用,所以有时要根据历史前后贯通的特点,或前或后的把“次要人物”切入适当的教学中。

3.用“复杂人”提升评价力

有位历史教师就把北伐战争时期的吴佩孚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角,选择了吴佩孚在五四时期,北伐战争时期、抗战时期的事迹与言论,提出设问“联系前后历史知识,你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能说说你心目中的吴佩孚的形象吗?”俗话说:“学史识人”通过这一节课,学生历史知识得到叠加,学生思维得到训练,学生得到一个人在国家民族紧要关头应如何抉择的认识,同时也使学生明白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应当从复杂的历史环境中,从一个人一生的主流和历史活动的全部来评价。

四、次要历史人物在历史教学中运用的原则

1.实事求是的原则

历史课堂教学应尊重史料,有选择性运用教学素材。前面已经提及一些影视作品为追求效果对历史人物的歪曲以及片面评价,会导致学生会带有主观思想来学习历史,容易造成学生对历史认识的缺乏科学性。所以在选择次要的历史人物为教学服务时一定要注意材料的真实性、现实性、针对性。

2.历史人物要有时代性

历史人物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了解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探究他们与时代的相互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历史人物不是孤立在存在于历史上的,他们的生活、思想变迁都有着很明显的时代烙印,不能搞穿越。

3.忌喧宾夺主

次要历史人物在课堂中是辅助教学的作用,不应过多着笔人物性格等内容,要与所教学的内容密切相关,对教学起到添花的作用。

总之,次要历史人物对课堂教学是很帮助的。历史课堂是生动的,历史课堂是有知识叠加的,历史课堂更是有思想力的。次要历史人物在我们的教材中也许一闪而过,但他们曾经在历史潮流中担当引领者或阻碍者,他们在历史课堂象星星那样闪烁使丰富了课堂内容,活跃了学生思维,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参考文献:

[1]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90-91.

[2]壯择文.精选史料,活化历史人物教学.中学历史教学,2016(07) .

[3]李惠军.找回缺失的“人”--李峻老师的“寻人之旅”与“寻人启示”.中学历史教学,2016(06).

[4]壮择文.精选史料,活化历史人物教学.中学历史教学,2016(07).

[5]胡永祥.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人物的运用策略.俪人:教师,2016 (11) :80-80.

推荐访问:教材 人物 历史 教学中 在课堂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