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教案课件 >

从莱辛的《老妇与猫》看“边缘人”形象

作者:jkyxc 浏览数:

摘 要: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短篇小说《老妇与猫》讲述了一个吉普赛老妇赫蒂和她的猫蒂贝的流浪生活。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边缘人的关怀和对当时社会的讽刺批判。

关键词:莱辛;《老妇与猫》;边缘人

作者简介:邓菁菁(1986-), 女,河南郑州人,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外语系,助教,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 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24-0-02

2007年荣膺诺贝尔文学奖的多丽丝·莱辛是英国现当代文坛继弗吉尼亚·伍尔夫之后的上最著名的女性作家之一,她被世人称为“文坛祖母”生于伊朗,成长于南非农场,莱辛一生高产,佳作不断,她撰有27部长篇小说,15部短片小说集,2部自传,还有诗歌、戏剧、散文、文学评论等。在莱辛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她擅长借助心理学、病理学手段描写女性心理,发掘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心路历程。她的作品可以大致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时期指20世纪50年代早期,文章多以非洲殖民地生活为主题,主要题材为反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自由平等。代表作有早期长篇小说《野草在唱歌》,短篇小说《这是老酋长的国度》等,主要描写在英国殖民统治下的非洲殖民地白人统治者和黑人的生活。第二时期作品处于60年代内容关于妇女生存现状和妇女解放,该主题包括莱辛最负盛名的《金色笔记》,该作品被公认为莱辛的代表作,描写了主人公的女性危机,该小说在商业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另外还有五部曲《暴力的儿女们》、《黑暗前的夏天》,本文要分析的短篇小说《老妇与猫》也属于该阶段。莱辛的第三类作品属于预言科幻的形式,对于她来讲是一次全新的探索,代表作有《简述堕入地狱经历》、系列小说《南船星系中的老人星座:档案》,反映了作者对人类将来前途的思考。第四时期的小说(20世纪80年代)莱辛回归起初的写作风格针对社会现实问题,如《第五个孩子》描写青少年暴力的故事,《又来了,爱情》关于老年人情感世界和精神需求,《好恐怖分子》等。

短篇小说《老妇与猫》选自莱辛的短篇故事集《另外那个女人》(The Other Woman 1967),小说以写实的手法描写了一个卑微贫困的吉普赛老妇人的晚年生活。这位名叫赫蒂老妇人具有吉普赛血统,年轻时她离开自己的家族放弃吉普赛人游荡的生活,嫁给了一个住在房子里的男人移居到伦敦,他们一共抚养了四个子女,赫蒂的丈夫不幸中年去世,儿女婚后,从此她过上了独居的生活。为谋生计赫蒂推着童车穿梭于伦敦大街小巷收买或乞讨旧衣服来卖。这样不体面的工作让她的孩子们对母亲漠不关心,敬而远之,完全忽视母亲的存在。最终, 在赫蒂七十岁那年冬天,她在一幢危楼中死于营养不良和饥寒交迫,陪伴她的只有那只叫做蒂贝的猫。该短篇小说沿袭了莱辛关注弱势群体生存状况的主题,她60,70年代的现实主义小说多以中老年人为中心,展示了他们被社会所忽视,内心孤苦无助的社会边缘人的形象。

一、被边缘化的原因

边缘人指的是相对于主流社会之外而言的一个群体概念。造成边缘人这一现象的产生的原因有许多,主要是经济、政治、宗教文化、风俗习惯等因素。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边缘人”是从社会学衍生出的一个概念。而莱辛由于自身复杂的生活经历,接触的多元文化,使得她视野广阔,兼容并受,能够了解感受不同领域、不同世界的人们和生活。莱辛曾说:“一个作家就应该代表他所归属的、所负责任的、本人又无法倾诉的人们去说话。”莱辛的创作始终关注着下层的人民。在小说《老妇与猫》中,主人公赫蒂边缘人形象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民族文化差异,且不被主流社会所认同所接受。作为吉普赛人的后裔,她没有选择过居无定所的生活,相反的,她选择嫁给了一个建筑工人过上了定居的生活。我们知道吉普赛人是一个天生流浪的民族,他们热情奔放,无拘无束,天性完全解放,这些特性都符合“边缘人”的特性。赫蒂作为吉普赛女子,“皮肤一晒就黑,黑色的眼睛烈性十足。她爱穿色彩鲜艳的衣服,脾气火爆,来得快也去得快。”即使是居住在了房子里,只要一有时间赫蒂还会专门跑到火车站的月台去待个个把小时,因为她喜欢热闹喜欢熙熙攘攘的感觉,在那里她观察着周围的每个人。作者对这一行为的设置看似不起眼,实有深意。选择设计一个吉普赛人住进房子,暗示着她从一个流浪的边缘状态转变成主流的固定居住的城市人口,成为全伦敦普通大众的一分子。但婚后,赫蒂时不时跑去车站去看人流和喧嚣也暗暗的传达着这样一个信息:房子虽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讲是家、温暖和稳定的象征,然而对于流淌着吉卜赛人血统的赫蒂来讲还是无法全然接受,贯穿全文我们可以看到房子是她所渴望但又是她心灵的枷锁。

进入老年的妇女本该表现的形象是朴实无华、简单低调,但赫蒂却喜欢各种颜色鲜艳的旧衣服、花边、旧皮毛、刺绣品和饰带等,并且把它们都堆在屋里。这都体现了吉普赛人血脉中洒脱自由和不受束缚的穿衣风格。赫蒂虽然生活在英国社会,接受了英国人的生活模式和文化,但骨子里的吉普赛本性是根深蒂固的。这使得赫蒂走上一条不为人所理解的道路,就连她自己的儿女都觉得母亲不是一个体面的人,每当提起她孩子们都说她有几分古怪。赫蒂的孩子们有房子有车有体面的工作,他们是典型的主流社会的代表。但是他们当中除了一个女儿会给赫蒂寄圣诞卡,其他人都视她为无物。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赫蒂被边缘化完全是由于她内在的民族特性使得她无法被所在的主流社会认同和接受,甚至连孩子都无法接受自己的母亲,赫蒂为了追寻自己渴望的生活,为了聆听内心的呼唤,这是对主流社会的挑战和对自我的追求,但也不得不因被边缘化付出了沉痛的代价。

二、边缘人形象的塑造

通常意义下,边缘人给公众的印象是孤僻、沉默和形单影只的形象。但莱辛写作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她并未按照传统思维将赫蒂定位成一个孤独寂寞的老妇形象。相反,她极具创意的把主人公赫蒂的生活和一只流浪猫蒂贝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在整个故事中,这一人一猫紧密连接,互为知己同伴也互相映射。

小说的背景是后工业社会,在这一时期老年人成为社会大众的负担,而年轻的价值和劳动的资本得了整个社会的推崇和重视。老年人体弱衰败的形象被社会所厌弃。赫蒂恰恰就是这样一个不体面的面貌,她穿着怪异且喜欢五彩缤纷的东西。当市当局的人来说服赫蒂搬去养老院时,赫蒂穿着“一套大红毛料服,头戴一个黑色毛织茶壶保暖套,”脚上穿着过大的靴子:破旧且凌乱。当分配住房的年轻公务员赫蒂这儿做最后搬家安排时,她穿着“一件印着大红和粉红色玫瑰花的提花窗帘”围成的裙子,这样的打扮突兀且惊人。与之呼应的流浪猫蒂贝,也是这样一种凌乱的模样:“它是只杂色猫,黄色的眼睛很小,比起那些毛色柔和、体态优美的良种猫来,蒂贝可以说是等而下之了。”这只小公猫毛总是乱蓬蓬且伤痕累累。赫蒂也是如此,没有端庄合宜的服装,也没有纯真高贵的血统,被子女所厌弃,她有的只是吉普赛人的血统,被欧洲人看作无业游民、泼皮无赖的族群。即便如此小猫蒂贝很有自立精神,它经常自己去捉鸽子吃甚至还在赫蒂窘迫的时候常常和她分享鸽子肉。赫蒂也是如此,给她同病相怜的伙伴经常带来牛奶和肉汁。虽然没有子女照看没有政府帮助,赫蒂依然可以找到维持生计的手段。人和猫相扶相伴,彼此从对方身上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赫蒂在搬出公寓住进贫民窟,又从贫民窟住进危房的几次搬家,都没有选择求助子女或依赖当地政府。她住在脏臭的贫民窟,却还能享受这样的生活,甚至觉得自己过了五年的幸福生活。实际上这地方拥挤不堪且臭气熏天,整幢楼都臭烘烘油腻腻。蒂贝在废弃的花园中叶自力更生,称霸称雄,“她的猫是个无本万利的东西,它自己找食吃,还不断叼来鸽子给她煮着吃,”到了最后,当赫蒂搬进到处漏风的危楼里,只能躺在她的一堆破衣服中睡觉,她的猫还不离不弃地跟她睡在一起。莱辛看似在描写主人公“幸福”的生活,实则通过人和猫的生活反映边缘人现实生活的无奈和人情淡薄且势利的社会现实。在文章的尾声部分,赫蒂最终在一个飘雪的冬天孤寂的死去,没有亲人也没有同伴,当尸体两周后背发现时,已经剩的不多了。而蒂贝从此成为了真正的流浪猫,但因着赫蒂它对人还是充满的好感和友善。它把最后遇见的人类当做朋友以为又找到了一个家,但等待它的结局却是安乐死。虽然它想讨好人,但是它太老了也太臭了。赫蒂和蒂贝的在生命的终结也是如此相似,被遗弃的老人被厌弃的流浪猫,都孤寂的结束了一生,都死于人世对他们的不宽容不接纳。

三、边缘人形象的意义

边缘人形象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和时代发展的必然现象。而莱辛一直关注着社会的弱势群体,不管是黑人,还是女性。作者都以悲天悯人的态度和视角,通过笔触向世人传达她的关爱。从这些并非占据社会主流的人群,没有生活保障,没有精神关怀的人身上,我们看到了作者对现实人生的紧密关注,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洞察。同时,也反映了现行的社会结构模式的不合理,指出了现行社会的矛盾与危机。通过《老妇与猫》中莱辛对主人公老妇—赫蒂的描写,我们看到了一个社会边缘人的生存处境,一个卑微生命的挣扎呐喊,一个不卑不亢敢于与社会主流抗战追求自我的形象。在当时的社会,人们对老年人当做垃圾无用之物的处理,让他们在养老院被当做傻子一样度过残年,赫蒂的流浪也反映了当时福利制度的不完善和人们的漠视。莱辛对女性尤其是中老年人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缺失的描写,引导人们走入一个不为人知的孤寂老年人的世界,引起了社会和公众更多的思考。而文学作品将边缘人的形象塑造且公之于众,能够引起更多更广泛的关注,从而推进整个社会精神和物质上的健全发展。

结语

多丽丝·莱辛作为一个现实主义作家,在作品中,她总能敏锐地抓住社会尖锐问题,投以视线到社会的弱势群体,并为社会弱势群体书写呐喊,从而引起社会关注。莱辛可贵之处在于,在喧嚣浮躁的社会大环境下,她始终对人们尤其是边缘人充满了深深的人文关怀。在《老妇与猫》中,莱辛通过人与猫的边缘形象的描写,用精彩的话语犀利的笔触带给我们走进一个不曾被光照的老年妇人的世界,并对现行社会的冷漠和人们错误的价值观进行评判和谴责,引起社会大众的关注和对老年人深深的同情。同时促使我们去思考如何完善社会制度,关注老年人精神世界需求,引起社会对这一特殊群体关注改变老年人无用论的错误思想,从而进一步改进现状,共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 多丽丝·莱辛. 老妇与猫[A].另外那个女人[M]. 黄梅选编,傅惟慈等,译 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 2003:135-151

[2] 符贞. 莱辛《老妇与猫》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J]. 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11(5)

[3] 沈洁. 多丽丝·莱辛的《老妇与猫》中赫蒂的形象分析 [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2)

[4] 温华. 为边缘人画像—多丽丝·莱辛的《老妇和她的猫》赏读[J]. 名作欣赏,2018 (1)

推荐访问:莱辛 老妇 形象 边缘人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