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教案课件 >

段管线内机车检查坑施工工艺的改进

作者:jkyxc 浏览数:

摘 要: 随着国家机车、车辆等技术装备现代化水平的大幅提升,段管线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机车检查坑在段管线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机车检查坑的施工质量影响到整条线路轨道的平顺性。如何优化方案已成为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本文结合个人实践经验,探讨检查坑施工的新型工艺。对类似工程将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检查坑 工艺 改进

1.机车检查坑的难点

西宁机务段整备场改造施工,设计机车检查坑10座,包括长50m 6座,长27m 4座,检查坑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边墙高度1.1m:

1.1预埋件定位难度大,预埋件必须在浇筑混凝土前固定在钢筋骨架上,而混凝土的浇筑、振捣过程必定造成预埋件的位移、高程偏差;

1.2检查坑属于刚性结构,浇筑在混凝土中的钢轨固定螺栓完全没有调整的余地。

2.传统的轨道检查坑施工工艺

传统的轨道检查坑施工采用架轨法轨,而架轨法是由钢轨固定到检查坑边墙,然后到基础施工,从上而下的施工工艺。施工要架设工具轨,配置架轨器、支撑木枕等工具并大量反复周转,成本较大。为了在保证轨道质量的前提下节省成本,本文将对检查坑施工的新型工艺进行简单阐述。

3.检查坑新型工艺

3.1放样中线

在浇筑完成的混凝土垫层上放样轨道中心线,根据中心线放样边墙内、外模板线。并采用墨斗弹线。

3.2支模及模板加固

本工艺中所有模板均采用小型钢模板拼装,模板加固采用圆10钢筋作为拉筋,边墙之间、边墙外侧均设置脚手架钢管支撑加固。

3.3混凝土浇筑

机车检查坑边墙高度由基础顶面至钢轨底面共110cm,混凝土分三次浇筑:第一次浇筑高度为80cm(距轨底30cm处,预埋件连接构件长度为25cm),目的是固定钢筋骨架,一定程度地限制了钢筋骨架的纵、横向位移。待混凝土初凝后,再次在检查坑两端模板顶部放样轨底中点,根据放样的中点拉通线,按设计要求焊接预埋件。浇筑第二次混凝土,第二次浇筑高度为20cm(距轨底10cm处)此时,已经彻底固定了钢筋骨架,且钢筋骨架外露部分完全可以承受钢轨的重量。养生,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再次根据轨底中线,校核钢轨固定螺栓的平面位置,如发现少许位移偏差,可采用撬杠、千斤顶等工具局部调整边墙顶部外露的钢筋骨架,最终将预埋件调整至设计位置。如有高程偏差,也可通过底部的调节螺栓使预埋件钢板顶部高程达到设计位置。水平,高程均调整完成后,吊装并调整钢轨。最后,浇筑剩余10cm混凝土。

3.5施工缝控制

每次浇筑混凝土前抄平,并在模板内侧弹线,将施工缝控制在同一平面上。拆模完成后,在边墙内侧刮腻子,隐藏了施工缝处混凝土色差,保证了机车检查坑的外观质量。

3.4轨道调整

为了保证检查坑线路的平顺性,轨道吊装完成后,我们必须对钢轨进行精细调整:

3.4.1水平:在检查坑的的一端,以放样中点为基标,在基标处吊垂球,量取垂球线至内股或外股钢轨轨底边缘的距离,通过人工拨轨使轨道横向移动。轨道方向调整以轨道中线与线路中线偏差不超过5mm为标准

3.4.2高程:在高程控制中,为了施工的方便,预先测设出钢轨顶面标高,并在检查坑两边预埋Φ20钢筋,将红线系在钢筋上定位标高。两人牵引无弹性细线,两端分别压在钢筋红线上,一人观察细线与轨顶顶面的距离,调整螺杆预埋件,指挥钢轨上下移动,使钢轨顶面标高与设计位置偏差不大于5mm。

4.传统工艺与新工艺对比

西宁机务段中修库入库线与整备场改造机车检查坑设计基本雷同,而入库线检查坑采用传统的架轨法施工,下面我将对两种施工工艺做简单比较:

5.结论

综上表所述:施工条件相同,同样的工期, 后者(新工艺)投入了较少了人力、材料浇筑了质量相对优良的检查坑。

参考文献

[1]《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2003

[2]《双块式无砟轨道工法》

《作 者 简 历》姓 名:朱胜安、性 别:男、出生年月:1986年5月.学 历:大 专、毕业学校: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技术职称:助理工程师。

推荐访问:管线 机车 施工工艺 改进 检查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