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写作素材 >

基于学习维度对“邳州蓝印花布”课程资源的挖掘

作者:jkyxc 浏览数:

zoޛ)j馟iM<Ӟ:M{m4׭7Ph]7+,]4Nxm5Mӏm4i0*.Ȝvߎ_駭\~\iiۏ]m6vD?~?|zium5m6]_oiiviw计划地将民族文化、地域文化融入其中。在此背景下开发化学教学资源,使乡土文化中的科普知识回归到学科知识本位上来,从而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认知和做出价值判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传统文化,增强地方文化软实力,助推区域经济的快速崛起,进而从心底油然而生出强烈的热爱家乡的情怀。

四、结语

綜上所述,以“邳州蓝印花布”这一特定文化符号作为载体开发化学课程资源,对于我们苏北农村中学来说,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事实上,“邳州蓝印花布”仅仅是众多课程资源的一个缩影,上述分析也只是从学生学习视角而展开的,开发课程资源对于教育教学的价值已略见“一斑”。但“窥一斑而知全豹”,对学生而言,能让学生深入地了解科学形成的过程,进而加深对化学本质的认识,强化化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的关联性,形成合理的化学学科观念;对教师而言是促进其专业化成长和自我实现的有效途径;对学校而言是保持和创新办学特色的重要支撑;对课改而言是保障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关键环节。

参考文献

[1] M.Coutsicos,张艳译.靛蓝染色技术的新发展[J].国际纺织导报,2006(6):55

[2] 张宁,刘克文.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靛蓝与生活[J].化学教育,2008(4):78

[3][9]巩继贤,李辉芹.我国传统的靛蓝染色工艺[J].北京纺织,2002,23(5):25-27

[4][8]占达东等.黎族传统燃料靛蓝[J].琼州学院学报,2013,20(2):11-13

[5] 王业宏等.苍南夹缬遗存印染工艺研究[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2):86

[6] 榕嘉.古代靛蓝染色工艺原理分析[J].丝绸,1991(1):45-48

[7] 张志伯.我国古代植物靛蓝染色的探讨[J].上海纺织工学院学报,1979(4):91-95

[10] 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02

[11] 教育部.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12][13]吴俊明等.科学课程中的技术教育(一)[J].化学教学,2013(4):9-10

推荐访问:邳州 维度 挖掘 课程 学习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