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经典赏析 >

大理,跋山涉水喝茶去

作者:jkyxc 浏览数:


打开文本图片集

云南除了滇南西双版纳和临沧地区出产的普洱七子饼茶外,还有一种大理出产的普洱沱茶。大理并不盛产茶叶,沱茶到底从何而来7为了寻找神秘的沱茶,我们第一站就前往滇藏茶马古道上最大的驿站——大理一探究竟!

很多人会奇怪,云南普洱已如此闻名,为何大理茶商还要创制沱茶?原来当年从大理带上货物沿茶马古道去西藏,单程最快也要80多天,马帮往返一趟至少也得花上半年时间。普洱茶经过一路颠簸,运抵西藏时总会出现大量损耗。为减低损失,下关“永昌祥”等几个商号对传统普洱茶形状做了改进,研制出造型独特而小巧的紧压茶——沱茶。比起传统的团茶,中空的形状不但抗压能力强,同时也避免长途运输中遇风雨等造成的茶叶发霉问题,也为沱茶长期贮藏提供了可能。

风雪滋润下的茶

下关是一座风城,干百年来“下关风”穿城而过,为制茶中的干燥环节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因此1941年下关茶厂的前身“康藏茶厂”选址时,还特意选在风口上。再以苍山雪的洱海水冲泡,好茶、好水,自然滋味醇厚浓郁。

沱茶是汉字记录的白族语,白族人称沱茶为tua zao,tua意为用模具托出来的东西,指“用模具压出的紧压茶”。又因茶叶要用水冲泡,故雅化为用三点水旁的“沱”字,就写成了“沱茶”二字。也有另外的说法是,当年这种茶主要销往重庆、四川的沱江流域,久而久之当地人就称其为沱茶。

1 选料

下关沱茶是以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1955年以前,甲级沱茶的选料主要以凤山春尖、勐库春尖和大山茶并配。1955年以后,沱茶原料以春茶1-4级为原料。

2 筛分和称茶

根据不同级别的沱茶要求,原料毛茶通过筛分为头盖、二盖、底茶等。再按不同比例称量,一般是50克、100克或250克。底茶选用味道浓郁的毛茶原料。中间的二盖选用较鲜嫩的春尖:表层头盖,则选用最好的“白毛尖”制成。

3 揉捻和蒸茶

把称好的毛茶倒入底部有许多小孔的圆蒸汽锅炉内,蒸10-20秒、直到茶叶变湿变软,以含水量增加3%时为佳。

4 压制

将蒸好的茶叶倒入三角形圆底小布袋。将袋口收齐打结,在作业台上轻轻揉制。然后用凹凸槽模木凳,运用杠杆和人力进行压制。

5 干燥

把蒸揉好的沱茶擺放在茶盘上,让其自然冷却。等定型后解开布袋,置于木框上晾干。

6 包装

把冷却后的制成品送到包装室进行包装,包茶饼第一层需用糯米纸。传统工艺还会在外层包裹竹叶,现在则以精美纸盒包装代替。

整个过程仅有十余道工艺,不算复杂,现在下关沱茶制作技艺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可到下关沱茶制作技艺数字化博物馆网站(xgtcfybwg.com)查看更多资料。

营商致富的白族荣光 喜洲古镇

就如当年行走在茶马古道上的马帮一样,曾经被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和洱海月这些“风花雪月”包围的大理,如今镜花水月般消失在喧嚣中。很多人对大理的认识只有大理古城或双廊古镇,其实洱海边还有好几个古镇,其中一个就是喜洲。她还未沾上那份商业和喧闹,仍是一个“最大理”的小镇。

喜洲古镇位于大理古城之北,过去曾是南诏国的军事重镇,这里还曾建造王宫。城的格局从现在喜洲的地名上可以找到蛛丝马迹,周围就有城北、城东、城南等村名。作为茶马古道的要驿,过去喜洲镇上超过一半的人家都经商,以喜洲帮打出名声,曾出现过“喜洲无农”的谚语。喜洲帮把商号开到各地,甚至印度、缅甸等国外。

这些经商的喜洲人回到家乡盖起了大院,各家院落皆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所以如今的喜洲镇保有最多、最完整的白族民居建筑群,号称有88院之多,著名的有严家大院、董家大院和杨家大院。目前仅“严家大院”供游客参观,后两者均已改为宾馆。

茶马古道商帮之家——严家大院

严家大院是参观白族民居建筑与商帮传奇故事的好去处。清朝末年,喜洲帮领袖严子珍靠经商致富,他旗下的马帮运送茶叶、烟草、丝绵,1902年与其他商人合资经营“永昌祥”,创制了沱茶。他的生意涉及各行业,唯米面和当铺生意他从不涉足,他认为那是在赚穷苦人的不义之财。凭其商业才华和不懈努力,终成喜洲首富,据说严家鼎盛时期资产折合现在计算差不多有四、五十亿人民币(约八至十亿新加坡币)。

严家大院建于1919年,建筑结合白族民届与西式建筑,共5院,有一独立院落为3层西式楼房,处处显现大宅风范。严家大院现为展馆,除了能一窥过去商帮大院的面貌外,也能从严子珍经商致富的传奇故事中,看见茶马古道辉煌历史的一段记忆。

推荐访问:大理 跋山涉水 喝茶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