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经典赏析 >

舞动的心灵

作者:jkyxc 浏览数:

摘要:民间剪纸艺术是中华民族优秀艺术奇葩,是民间美术中一种重要的形式。在代代的衍传中融入了民间艺人们独特的审美观和哲学观,形成了剪纸作品独具魅力的意象化的审美趋向和造型方法。

关键词:剪纸;民间剪纸;民间剪纸的意象化的审美和造型

中图分类号:J5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4-0125-01

民间剪纸,源远流长,是民间劳动者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得来,浸透着人们发自内心的良好祝愿,反映着人们对幸福圆满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为了自身欣赏和现实使用的需要所创造出来的带有自发性和娱乐性的视觉艺术形式。

在人类的最初阶段,艺术诞生的初衷主要是为了原始信仰的祭祀活动、巫术活动等实用目的。确切地说,是为了表达某种精神意义,因此,原始艺术属于意象美学范畴。民间剪纸艺术自远古发端,就直接继承了原始艺术意象性的特点,并且,在世世代代的衍传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视角和造型规律,既保留了原始文化的某些功能性特征,又在漫长历史中凝结成乡土文化的物化形式,表达了民众一定的认知观念、思想意识、价值准则和审美情趣,在内容和造型上更加补充了意象性的特点,形成了人与自然互感、互溶的一种全新特质的结构体。

一、意象化的审美

西方学者席勒曾经说过:“在审美的王国中,人类摆脱关系网的一切束服,把人从一切物质和精神的压力中解放出来。”在民间艺术中,审美是自由和不受干扰的,民间艺人在进行创作的时候,他们毫不犹豫地否定了现代艺术追求准确的比例、透视、质感、光影、色彩的构图方法,而是采用“舍象取意”的做法。在这里“意”既表示意义、含意,也表示随意——只是跟着自己的印象感觉走。民间美术中的真实,充满着原发性和意象性的审美特征,这样的真实,是艺术创作中最坦率的初衷。海德格尔语:“心境愈是自由,愈能得到美的享受。”劳动者对于自我主观意识的强烈自信,形成了一种与造型艺术相适应的审美观念和思维方式,并在他们的剪纸作品中体现出来。

二、意象化的造型

所谓剪纸造型的意象化,是指作品不是单纯地模仿自然,而是在对自然物象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主观创造,它是神与物游,物我两忘的主客观相结合的产物。意象造型的原则既以客观物象为依据,又与客观物象脱开一定距离,处在“似与不似之间”,呈现出人与万物一体的自由之境。

(一)主客相融

民间剪纸艺术家们在进行创作时可以到达完全自由的境界:一会儿在画面之中,一会儿又可以退回到画外,进出自由,在位置变更的矛盾中产生一种若即若离又完全融合的感觉。在民间艺人们的眼中,“我”与“外部世界”从不对立,“主客二分”的认识方法在这里并不存在。在他们的作品中,创作者完全摆脱了实体性,而达到自我的空灵,既体现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禅学思想,也映透出西方现代哲学大家海德格尔所提倡的最“诗意的栖居”——人类完全的本真状态。

(二)意象杂糅

完全服务于自己的视觉感受,把不同的意象组合在一起更好地表达主体的愿望,这种造型方法我们在原始艺术中就曾经看到过。万物一体、万物有灵的世界观让人们把动物、植物甚至人类本身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我们中华民族的图腾——龙的造型就是由多种动物形象所生成的联想。“心灵是一种至千百种变动不居的状态”。人的心永远畅游于多维的状态中,随时都与万事万物发生着自由的无穷关联,产生着无穷无尽的新感受与新体验。意象性的审美观使民间艺人们从“心”的角度审视自然世界,既抽象又具象,既“观物”又“观我”,“物我兼容”。艺人们用理想营造着现实,使之更合乎人的情感,“合理”让步于“表意”。最终,意象造型所创造出来的形象已不再是客体本身,而是超越了主客二分的“天人合一”式的存在,是一种精神的符号和情感的形式。

民间剪纸扎根于民间,流传于民间,不同的地域文化赋予它不同的地域特色,土生土长、土色土香的剪纸艺术,永远散发着艺术的芬芳。可以说剪纸艺术自诞生以来,就没有中断过。她流传面之广、数量之大、样式之多、基础之深比任何一种艺术都更加突出。在各种民俗活动中,她无时不在、无处不有,附丽于生活,充实了生活,以她特有的方式默默地唤起人们对生命的追求,对生活的信念,对国富民康的企盼;她将人们平凡的生活点缀得如此瑰丽多姿,充分寄托和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她为满足人们更高的社会性的精神需要而茁壮成长。如今,剪纸已不再局限于农家小院,而是走入现代设计的广阔天地,在包装设计、商标广告、室内装潢等各个方面都有它的身影,剪纸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深入探讨和挖掘民间剪纸艺术中特有的艺术语言和文化内涵,有助于我们促进和丰富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并存与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3.

推荐访问:舞动 心灵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