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报告 > 工作总结 >

中牟县官渡产业集聚区发展现状分析

作者:jkyxc 浏览数:

[提要]随着产业集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地位的提高,产业集聚研究日益受到人们重视。通过优化产业空间发展结构,加强城市之间的空间联系;依托于产业优势,延长产业链,发展区域产业集聚区。综合利用各种生产要素和资源,并通过延伸、完善综合交通走廊。充分发挥骨干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壮大产业集聚区的规模;呈现出集聚内企业又快又好发展态势,产业集聚效益日益显现。从产业集聚区经济现状分析未来发展趋势;针对官渡产业结构问题及管理体制和现行政策不适应现代产业建设要求,并相应的提出官渡产业集聚区措施。

关键词:产业集聚区;区域经济;区域规模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中牟县官渡产业集聚区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收录日期:2014年7月1日

前言

党的十七大报告当中首次提出中部地区崛起的概念以来,在中原地区,一个以郑州为中心,包括洛阳、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等九城市的“中原城市群”,正以强劲的发展势头在逐步崛起。中原城市群是中共河南省委、省政府积极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的重要环节,必将在促进中原崛起和中部崛起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带动河南早日实现现代化。在非公有制经济、县域经济加速发展和传统制造业转型的催生下,中原城市群的产业集群出现快速发展趋势。近年来,中牟县按照“壮大规模、培育龙头、打造名牌、发展集聚区”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骨干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壮大了产业集聚区规模,拉长了产业链条,集聚内各企业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产业集聚效益日益显现。

一、官渡产业集聚区域规划、经济现状

(一)官渡产业集聚区的规划。官渡产业集聚区位于郑汴产业带官渡组团,规划面积为38.4平方公里,被定义为循环经济与创新产业集聚区,重点布局科技研发、现代制造业、现代商贸业和居住社区,等等。随着郑汴一体化的推进,使中牟官渡产业集聚区成为重要的产业和城镇支撑点。到2020年,中牟官渡产业集聚区成为郑汴之间承担居住、休闲、制造、物流、生态保护等功能的中心城区,作为郑州市辐射、带动开封市发展的重要载体。

(二)官渡产业集聚区经济现状。2005年底,集聚区国内生产总值(GDP)完成51,286万元,财政收入350万元,人均纯收入4,328元,三产比重分别为43%、22%和35%。官渡产业集聚区是农业大产区,农产品主要是优质大白蒜、时令水果、西瓜、无公害蔬菜等。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总体目标,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使水产、畜牧养殖业得到快速发展。

二、官渡产业集聚区趋势分析

(一)官渡产业集聚区存在的问题。一是制约中牟官渡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产业结构问题。中牟官渡产业集聚区是典型的农业大区。近年来,虽然形成了汽车及零部件加工业、机械装备制造业、科技研发。但是,单一的工业经济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牟官渡产业集聚区经济发展的滞后状况。郑汴一体化实施以来,其地理优势,身价倍增。先后有不少企业到中牟签约。虽然大量的资本来到中牟官渡产业集聚区,但其中一些以“炒地”为最终目的,从根本上不能改变官渡的产业结构。二是观念陈旧,人才缺乏,对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产品的加工缺乏深入的研究和引导,管理体制和现行政策不适应现代产业建设要求;其次是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规模小,对产业的发展带动能力不强。三是由于历史和地理环境的原因,中牟在郑州下辖的五市一县中,发展相对滞后。2004年,中牟县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52.1亿元,排郑州所辖六县市末位;2005年,两者之间的差距仍然没有缩小。资料显示,2005年巩义工业增加值是中牟的5倍,就连排名第四的登封,也是中牟的两倍。工业经济发展的滞后,影响到未来的中牟官渡产业集聚区,甚至影响到整个郑东新区及郑汴一体化的发展。四是创新的僵化可能会导致官渡产业集聚区的衰退。知识、信息的快速传播无疑增强了官渡集聚区内的技术创新动力,但如果区域内模仿技术创新的成本较低,模仿创新的耗时较短,政府对专利制度的执行力度又较弱的话,经济区域,特别是传统产业的中小企业官渡产业集聚区域容易出现企业不愿自行研发,都想坐享创新外溢的好处,“搭便车”的行为使区域内出现产品结构趋同、技术档次较低、企业创新动力不足、传统产业难以升级的现象,使官渡产业集聚区在低水平的生产中徘徊不前。

(二)官渡产业集聚区发展措施

1、围绕工业强产业战略,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及技术产业。一是加快官渡产业集聚区建设。坚持融合发展,大力实施“官渡集聚产业区建设工程”,提高官渡产业集聚区承载力、吸引力和竞争力。科学规划加快实施。按照“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聚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的要求,科学编制并实施官渡产业集聚区各项规划,加快建设进度,形成一批基础设施完善、产业特色突出、公共服务健全的产业集聚区。创新政策和管理机制。理顺官渡产业集聚区管理体制,建立健全考评体系,推动升级。发展现代物流、技能培训、科技研发、检测检验、信息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二是促进官渡产业集聚区结构优化升级。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为抓手,全面实施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着力壮大战略支撑产业。以汽车及零部件加工业、机械装备制造业、科技研发、绿色建材、农产品精细加工业为重点,大力发展优势产业集聚,带动全省产业布局优化、结构升级。为重点培育省级创新型企业、逐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创建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开展技术难题攻关,形成一批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品。

2、加大科技招商和科技项目工作力度。一是加强科技招商工作。进一步提高认识,创新办法,强化领导,把招商引资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强化科技成果小分队积极拓展招商渠道,引进有一定科技含量的招商项目;二是切实提升官渡产业集聚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坚持科教兴豫、人才强省和科技创新跨越发展战略,实施“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加快构建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依托重点学科、科研基地、重大科研和工程项目,培养、引进技术创新骨干人才,实施“中原崛起百千万海外人才引进工程”,抓好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三是强化科技项目管理工作。加强项目的调研、征集,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围绕官渡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凝练一批牵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项目,建立项目库,为组织申报和实施做好项目储备。抓好项目的编报工作,提高申报项目的科技含量。

3、围绕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区域生态创新体系建设。一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载体。进一步突出企业在科技进步与创新中的主体地位,着力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要积极采取措施,引导企业加大投入力度,使其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要加强企业研究开发机构建设,引导企业建立技术中心,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要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引导企业把发展的内在动力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上来,使其真正成为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要进一步整合科技资源为企业科技创新服务,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的实施,逐步建立由企业牵头实施重大科技项目的机制;要努力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引导企业切实解决好产品质量、新产品研发、生产过程的创新、管理和服务创新等问题,增强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二是建立以园区为主体的科技创业载体。园区是新型产业的增长级,应成为科技融入经济的重要载体。市级的“富硒农产品加工工业园区”、“绿色建材工业园区”要确立“科技园、生态园、工业园”的定位,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工程。工业园区要通过招商引资、引技,不断提高园区的创新发展内涵,逐步形成布局合理、产业鲜明、错位竞争、互补发展、各具特色的科技工业园;三是建立以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为主体的科技推广载体。发展区域特色产业,是加强市(县)(镇)科技工作的重要任务和载体。近年来,我们依靠科技进步,发挥区域自然资源的优势条件,形成了一大批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今后要继续加强这方面工作,要高起点地建设一批农业科技园区和示范推广基地,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布局,着力建设一批天然富硒特色产业带,通过基地建设、人才培训、项目支持等方式,营造科技产业化环境,加强科技产业化示范,以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和创新,提升区域农业科技总体水平;四是加强官渡产业集聚区的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强化节能降耗,严格执行“两高”产业淘汰标准,继续淘汰落后产能。制定实施化工、纺织、造纸等行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地方标准,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和节能设备。在电力、煤炭、有色等8大重点高耗能行业实施节能攻坚。推进环境容量预算,创新环评管理机制,优化环境容量资源配置。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继续加强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污染综合整治和重金属污染防治。建立健全水环境预警制度,建立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加快污水垃圾处理和中水回用、污泥处置等设施建设。大力培育循环经济官渡产业集聚区和循环经济城市。加快工业固废资源化、农产品加工废弃物资源化等循环经济工程建设。编制实施节能环保产业规划,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加强土地、矿产资源管理。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率。

主要参考文献:

[1]KRUG MAN P.I 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 geography[J].Jour2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1a.99.3.

[2]CI CCONE A,HALL R E.Pr oductivity and the density of economicactivity[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6.86.1.

[3]杨迅周,杨延哲,刘爱荣.中原城市群空间整合战略探讨[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5.

[4]陈剑锋,唐振鹏.国外产业集群研究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8.

[5]朱英明.产业集聚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6]夏南凯.产业集聚区的理论与实践[R].河南全省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会议,2009.6.22.

[7]全省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会议传达提纲[EB/OL].

[8]喻春光,刘友金.产业集聚、产业集群与工业园区发展战略[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8.6.

[9]郭小燕,张尉萍.河南产业集群发展对策研究[J].企业活力,2006.4.

[10]李小建,李二玲.产业集聚发生机制的比较研究[J].中州学刊,2002.4.

推荐访问:中牟 县官 现状分析 产业集聚 发展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