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报告 > 调研报告 >

浅谈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者:jkyxc 浏览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作为物理教师更应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以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在基础知识的教学中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基础知识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创新是基础知识的升华。任何复杂的物理问题都是由若干个简单的物理问题综合而成。不管科学技术怎样发展,物理学中的基础知识始终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例如世界上跨度最长的拱桥上海卢浦大桥,其桥梁的结构及其吊装等都应用了力学的基本原理。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原理等基础知识都是进一步学习物理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忽视这些基础知识的学习,任何创新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给学生最基础的知识传授,让他们在基础上学会求异,超越自我。

二、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

教师应利用初中学生好奇心、好胜心强的特点,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营造创新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力争把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个个参与,人人动手做实验,比只观看实验效果更好。实验会使学生感到愉快,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一片天地。例如把为推理牛顿第一定律而做的斜面小车实验改为分组实验。在实验前向学生交代清楚实验条件和做法:三种粗糙程度不同的表面,每次实验用同一小车,让它从斜面同一高度上自由滑下,以保持小车在三种表面上开始运动的速度相同,观察小车在三种表面上运动的距离。实验时让学生知道哪些条件不变,哪些条件变化,在渗透研究方法的同时使学生注意三种情况下小车变化的情况和变化的条件,分析引起变化的原因。实验完毕,根据实验观察的结果“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得越远”引导学生想象、推理得出:如果小车不受任何阻力,它的速度将保持不变,永远运动下去。学生通过实验既学到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知识,又拓展了想象力,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三、在物理习题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

定势思维虽然能帮助学生形成观念要领、掌握规律,但它缺少灵活性和创造性。创造思维的主要成份是发散思维,它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的思维方式、从多方位多角度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它能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因此在习题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在某容器中盛了一定量的水,水面上浮着一块冰。问题①若冰溶化后水面怎样变化?②往水中加足够的盐,冰露出液面的体积怎样变化?③冰溶解于水中,液面又怎样变化?这样层层深入和多向发散,使学生的思维从单一性向灵活性发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因此,在习题教学中应尽可能选用灵活多变、一题多思、一题多解的题目,使学生突破习惯性思维定势的束缚,这样其创新精神才能得到发挥,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培养。

四、在动手制作中培养创新能力技能

学生的学习需要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和再创造的动手做才能有效进行,一个学生不动手做,就不能形成学习能力。物理课外活动是物理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重要途径。物理课外活动能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技能,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实际、科学探究中的应用实例能引导学生去创造、去创新。如通过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的比赛,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让学生在动手中去感受、去观察、去分析、去发现、去创新。这样既能使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聪明才智与想象力得到发挥,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

五、在非智力因素的教育中培养创新能力

与智力因素相比,创造力受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制约更大。因此,培养学生的非智力素质也十分重要。首先,要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欲,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好奇。好奇心是一种潜能,是对新奇事物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因此,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多列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事例。例如在讲光的直线传播时讲述匡衡凿壁借光的故事,在讲声音的传播时介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利用共鸣和反射等现象设计建造的回音建筑等,以引起他们的好奇,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强他们的学习热情。另外在教学中对中外科学家、发明家的传记和发明创造进行介绍,用他们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创新精神和献身科学的精神教育学生。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更可以激发学生向科学家学习,养成刻苦钻研的习惯和坚强的意志,这些都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要多采取一些办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他们真正成为具有高素质的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

推荐访问:浅谈 创新能力 物理教学 培养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