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报告 > 调研报告 >

要素资源错配、所有制结构与技术创新

作者:jkyxc 浏览数: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作为企业创新活动的基础,要素资源对高技术产业上市公司技术创新可能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构建理论模型,利用2012—2016年我国高技术产业上市公司微观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模型,采用系统GMM估計方法分析要素资源错配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技术创新存在明显的循环累积效应;资本错配对医药制造业和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及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上市公司技术创新分别有负向影响和正向影响,且存在非线性相关关系;劳动力错配对高技术产业上市公司的技术创新投入或技术创新产出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存在非线性相关关系;资本错配和劳动力错配对某些行业和地区高技术产业上市公司技术创新的影响有显著的所有制差异;控制变量中,资本密集度有利于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有形资产率则对技术创新有抑制作用。

关键词:要素资源错配;所有制结构;技术创新;系统GMM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9)10-0044-09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40年,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总量已经跃居全球第二位。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依赖于制度红利、人口红利和环境红利等,然而,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要素成本增加和环境约束增强等原因,我国经济进入到了新常态。经济新常态下,一方面,金融市场摩擦可能导致企业之间资本配置的扭曲,造成资本错配问题;另一方面,劳动力市场受到体制干预,可能导致劳动力错配问题。要素资源错配是相对有效配置而言的,错配即是对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偏离,资源错配表现在不同产业或不同企业之间边际产品价值不相等。由于我国市场体制不完备、所有制歧视和政策诱导等因素,各地区要素市场的改革进程滞后于产品市场的改革进程,要素市场扭曲问题比较突出,要素资源错配现象依然严峻[1]。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如何理清要素资源错配,把握要素资源错配对技术创新影响的作用机制,已经成为亟待研究的问题。

目前国内外关于要素资源错配或要素市场扭曲的研究多集中于对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上,得到的结论也不尽相同。大部分学者认为要素资源错配或要素市场扭曲对TFP的提升具有阻碍作用。Hsieh和Klenow[2]通过对比中国、印度和美国的TFP水平指出,如果中国和印度的资源配置效率达到美国的水平,其TFP水平可分别提升30%—50%和40%—60%。由市场不完全导致的企业间资源错配造成了TFP的实质性差异,进而阻碍了经济增长[3]。很多学者的研究表明,若能减少要素资源扭曲,有效改善要素资源错配状况,即使在不增加投入的前提下,我国的 TFP 或GDP水平也将得到大幅度的提升[4]。资源配置效率成为制约我国TFP提升的首要因素。也有部分学者认为要素资源错配或要素市场扭曲对TFP造成的影响很小,要素资源错配对TFP损失或差异的解释只能占很小一部分,而要素再配置效率不仅非常低[5],而且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很小[6],资源配置不存在显著的结构红利效应[7]。此外,有部分学者的研究涉及要素市场扭曲与创新的关系方面。有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了金融发展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指出高效的金融市场有助于经济主体创新活动的开展[8],创新资源的合理分配对技术创新尤为重要[9]。然而,我国要素市场的市场化进程滞后导致了要素市场扭曲,阻碍了企业R&D投入的增加[10],使得企业所需要的创新资源无法得到满足,这不仅会抑制创新效率的提高,也不利于我国市场主体自主创新活动的开展[11]。

综上所述,虽然学术界关于要素资源错配与TFP的关系展开了广泛研究,但关于要素资源错配对技术创新影响的研究不足,不仅未取得一致的结论,并且以往研究缺乏必要的数理模型推导,多侧重于采用宏观数据检验,相关结论缺少微观数据的实证支持。基于此,本文拓展Hsieh和Klenow[2]与戴魁早和刘友金[12]的生产率误置模型,对要素资源错配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在理论上进行了推导,并利用我国高技术产业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选取相关指标,基于全部样本、分行业、分地区、分所有制对理论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并进行稳健性检验。本文创新之处在于:其一,构建理论模型,为要素资源错配与技术创新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这是对现有文献的补充。其二,丰富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的研究领域,扩展技术创新影响因素范畴。

二、理论模型

(一)基本条件假设

假定一个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设定代表性厂商i的柯布—道格拉斯函数:Yi=AiLαiKβi,其中,Yi为代表性厂商i的产出,Ai为技术创新水平,Li为劳动力数量,Ki为资本存量,α和β分别为劳动力和资本的产出弹性系数,假定α+β=1,即代表性厂商规模报酬不变。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政府和信贷对国有企业扶持倾斜、劳动力和资本等资源价格扭曲及要素市场分割等现象,可能导致资源错配问题包括资本错配和劳动力错配两个方面。为了测算实际要素价格与竞争性价格之间的偏离程度,本文定义劳动力错配指数τLi和资本错配指数τKi,分别表示劳动力错配程度和资本错配程度。τLi和τKi的取值范围在-1—1之间,τLi和τKi越小,表示要素资源错配程度越低,反之则越高。定义wi和ri分别为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的竞争性价格。由此,wi(1+τLi)和ri(1+τKi)分别表示劳动力错配价格和资本错配价格,则代表性厂商i的利润函数为:

πi=PiYi-wi(1+τLi)Li-ri(1+τKi)Ki(1)

其中,πi为厂商i的利润,Pi为厂商i的产品市场价格,假定厂商被动接受产品市场价格。当τLi=0、τKi=0时,表示要素市场不存在资源错配问题,要素市场价格为竞争性价格,厂商获得正常利润;当τLi>0或τKi>0时,表示存在资源错配问题,竞争性价格低于要素市场价格,厂商承受要素市场价格高估造成的利润损失;当τLi<0或τKi<0时,表示存在资源错配问题,竞争性价格高于要素市场价格,厂商可获得要素市场价格低估带来的超额利润。

推荐访问:所有制 技术创新 要素 结构 资源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