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报告 > 调研报告 >

我国水运管理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探析

作者:jkyxc 浏览数:

摘要:在信息化发展的新时期,信息化建设工作已经渗透进各行各业,水运管理工作中,信息化建设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如今,我国水运管理信息化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阻碍了信息化的实现。本文就通过分析存在于水运管理信息化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策略,帮助我国水运管理冲破信息化的障碍,提高水运管理的效率。

关键词:水运管理 信息化 问题与策略

一、我国水运管理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健全的信息化管理组织框架

一是信息化管理部门内部的职责不明确,当水运管理中的某些问题需要与上级部门进行沟通或需要批准时,其相关信息和文件并未能直接传达给上级管理者,而是要通过另外一个部门来进行转达,使得信息上达受阻。二是信息化管理机构不够健全,当上级部门分配各项管理任务时,工作人员受到一些琐碎管理事务的限制,无法完成信息化工作,使得信息下传受阻。三是管理工作项目繁多且责任不明,使得管理工作与信息化相脱离。

2.财务制度不够完善

自我国水运管理信息化工作开展以来,国家对信息化工作所投入的资金大幅增长,然而,这些资金中很大一部分直接分配给了少数的信息化部门,而其他信息化部门只分配到了少量的资金。资金分配不平衡导致了一些单位只能勉强维护信息化,而没有足够的资金进一步加快建设工作,而那些分配得到较多资金的部门,却将资金花费在了一些不必要之处。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信息化工作中财务制度还不够完善,导致资金的分配不合理。

3.信息系统难以实现全面推广

信息系统中包含大量的高科技因素,其自身独特的价值以及系统的性能必须要通过实际的使用才能体现出来,同时,信息系统中也会存在与实际的信息化工作不相符的地方,这些缺陷也只有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才能够显露出来,将信息系统所存在的问题与实际工作需求进行对比,才更便于改进与优化。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就可以完成信息系统的建设,但由于信息系统具备这两种特性,使其很难在大范围内进行推广和使用。

4.信息系统的建设缺乏关联性、持续性与广泛性

在水运管理中,各部门之间虽然负责不同的项目,但必须通过相互配合来共同完成管理工作,但由于信息系统的建设缺乏关联性,使得水运管理中的某一个部门很难获得其他部门的共享数据,不利于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另外,由于过去一段时间内,我国的信息化技术不高,所使用的设备较为落后,已经无法满足现如今的水运管理工作需求,且很难进行改进和更换,降低了信息化建设的持续性。并且由于上级管理部门的指挥适当,降低了信息系统建设的广泛性。

5.信息系统建设管理缺乏规范性

相对于土建工程来说,信息化项目的确立、批准、建设、检验等都比较简单,并且水运管理机构对于各个单位的信息化建设管理流程有着很大的区别,也没有统一的检验标准,使得信息系统建设有着很大的随意性。缺乏规范性的管理标准,信息系统的建设就很难按照预期的质量、周期、成本标准来完成,不利于水运管理信息化工作的进行。

二、解决水运管理信息化问题的有效策略

1.完善水运信息化管理相关规章制度

要实现水运管理的信息化,就必须以完善的管理制度作为基本依据。只有在具备完善的规章制度的前提下,管理工作才能够按照一定的标准执行。目前,我国在水运管理信息化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上级管理单位也未作出明确的规定,那么,水运管理部门就应当按照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一方面是要建立起完整的水运管理信息化标准体系,另一方面则是要完善信息化相关设备及系统的管理、维护等制度。

2.健全水运信息化管理机构

首先要争取上级部门的统一,在下级水运管理单位内部成立专门负责信息化管理的部门,并赋予信息化管理人员相应的权利,从而激发信息化管理人员的工作动力。其次,则是要聘用一些具备专业能力的信息化管理人才,充分发挥其专业化知识和技能,提高水运管理信息化的管理水平。另外,要对信息化管理机构内部的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使其能够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同时,要联合其他机构,开发更为健全的水运管理信息化系统,

3.转变水运信息化管理模式

目前,我国水运管理信息化工作的管理模式主要是:升级单位负责整体上的管理工作,而下属单位虽然拥有信息系统的使用权力,但其参与管理工作的程度还远远不够。这就导致了省级水运管理部门内部有限的工作人员要负责大量的管理工作,其管理效率不高,而下级部门人员在不具备管理权力的条件下,很难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的全部作用。通过转变信息化管理模式,将不同管理工作分配给下级单位,既能够减轻省级管理部门的工作压力,又能够提高信息系统的使用、管理效率。

4.合理规划水运信息化管理工作

一是明确水运信息化管理的整体目标。从我国水运管理信息化工作现状来看,其整体目标应当设定为:在十年内的时间里,建设起完整的水运管理信息化架构,实现水运管理的网络化与电子化,增强水运管理信息共享能力,整体提高我国水运管理信息化水平。二是明确水运信息化管理的短期目标。短期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建设水运管理各项业务系统,并开发相应的管理软件;其次,完善信息系统的内部管理,扩大信息系统的推广范围;最后,缩短我国水运管理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之间的差距。三是制定科学的水运信息化管理流程。水运管理信息化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从目前来看,我国的水运管理信息化程度还不够高,必须以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合理的管理手段,加强信息化建设,并且要循序渐进,避免因过度追求建设速度而忽略其质量,真正实现水运管理全面信息化。

5.建设高素质水运信息化管理人才队伍

一方面,要通过加强对信息化的宣传,提高信息化管理人员及管理对象的信息化意识,使信息化工作人员能够自觉地将该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并积极地与其他工作人员和其他部门进行配合,共同完成信息化工作。另一方面,则是要加强对信息化管理人员及管理对象的教育,使其掌握必须的知识和技能,在实际工作中发挥自身的作用,从而提高水运管理信息化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水运管理信息化工作打好人才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景龙.对建立水路运输安全保障体系的一些思考[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年25期.

[2]张春雷.浅析牡丹江水路运输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5年06期.

作者信息

岑正行,男(1972.02—),布依族,大专,研究方向:中国水运 籍贯(贵州省册亨县)

推荐访问:探析 水运 信息化 策略 我国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