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个人简历 >

“各按其时,成为美好”

作者:jkyxc 浏览数:

教育是美的藝术,美也是教育题中应有之义。“美育之父”蔡元培是近代第一个系统的在德智体外,倡导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替宗教的教育家。他对美育做了如下定义:“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人人都有感情,而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由于感情推动力的薄弱。要转弱而为强,转薄而为厚,有待于陶养。陶养的工具,为美的对象,陶养的作用,叫做美育。”

今天,在应试教育还有相当大的市场的背景下,美育被忽视、被淡化的情况还相当严重,学段越高,问题越严重。从学科教育的角度看,开足开齐课程仍是多年来基础教育的一个奢望,更遑论“开好”了。小学,距离竞争激烈的中高考相对远一些,因此,让美育走进教育这个大系统,让师生充分地发现美、感悟美、分享美和表达美,让校园时时流淌着人文的温度,应该是每一所学校的追求,也应该是每一个校长的办学信念之一。

近些年,我校怀抱“各按其时,成为美好”的发展愿景,以“学得扎实,玩得痛快”为办学理念,通过统筹开发“四美阳光成长课程”,力求办一所融德育为心灵之美,融智育为灵秀之美,融体育为健康之美,融美育为和谐之美的“四美”阳光校园。

现将我们的思路和做法介绍如下。

一、课程引领,构建科学的美育框架

(一)开足开齐开好美育的核心课程

我们始终认为,课程是送给孩子们最好的礼物,它直接关乎孩子们的生命状态,美育亦是如此。

在我们学校,一直没有“主科”“副科”的区别,艺术学科教师与语数外学科教师地位平等。为了使课程目标的定位更加科学、准确,课堂常规落实更加有序,艺术课程教师经常在一起开展专题教研活动:既有基于课程理念研究的课标测试、说课展示、基本功过关,又有基于学科特点的教研活动,如音乐课程的地方化研究、美术课程有效评价的教学研究等等。同时,学校注重引导教师由关注知识技能向关注核心素养转变。我校本着“全员参与、全面发展、全过程监控、终生受益”的原则,制定了《满洲里市第三小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性评价指导方案》,从“通用素养”和“学科专业素养”两方面引导教师以更加细腻、人文、专业、发展的视角看待学生的成长,以评价行为的多元化放大孩子们的闪光点。如在音乐学科,我们以“闯关”的方式进行核心素养的检测,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接受“演唱、识谱、演奏、知识”等不同方面的考查。

学校鼓励教师开展基于真实生活情境下的主题式学习。如:美术学科尝试通过长短课时结合的方式,使美术课不再拘泥于课堂,不再局限于教材,因地制宜、巧用空间,让校园内外一切可能的地方,如墙壁、地面、桌椅板凳、破损的角落、废旧物品等等,都成为学生艺术创作的素材和空间,让课堂走向生活,让艺术美化生活。

(二)深度挖掘其他学科的美育资源

美育不仅仅是艺术学科的责任,而是应该蕴含在所有学科之中。我们竭力让各个学科都开启学生对美的发现和体悟:语文课,接受日、月、水、火的文化启蒙;数学课,叩响加减乘除的智慧之门;英语课,享受语言交流的淋漓畅快;心理课,玩转沙盘游戏;围棋课,博弈黑白之间;研学课,访谈校园内外;体育课,挥汗绿茵操场……智慧的启迪和生命的律动都成为最美好的事物,如水渗沙般的在校园一切可能的地方发生。

(三)构建丰富的美育拓展性校本课程

我校开发了40多门校本课程,这些课程大多在美育的范畴里。安排在每周五的下午。学校不断改进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定位和发展理念,变“特长培养”为“兴趣激励”,变“老师抢优秀的学生”为“学生选喜爱的课程”。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孩子们基于个性和兴趣的自主选课,给予孩子们最大的生命尊重。

依托满洲里市中俄蒙地缘优势,我校美术团队以中、俄、蒙三国建筑风格为主题,装点三个教学楼层。从2013年开始,我校合力研发《蒙古纹样的设计与应用》校本教材:“蒙古靴”“蒙古帽”“蒙古袍”“蒙古包”……孩子们在对美的创意与设计中感受蒙古文化的博大精深,升华对家乡爱的情感。该项目曾荣获满洲里市民族特色校本课程开发成果二等奖。

音乐学科,我们外聘资深的民间艺术家走进课堂,指导孩子们字正腔圆地学唱达斡尔民歌。我们的合唱团队荣获全市“达斡尔民歌进校园”比赛二等奖,并被邀请参加满洲里市春晚的录制。

学校实施长短课时结合的推进策略,开发了 “名曲赏析微短课程”。每天下午两节课后的课间,孩子们都会听到一支名曲,既有创作背景的简介,也有作品内涵的介绍,更有原版作品的欣赏。

“方寸天地”篆刻从简单图形印入手,层层提升,最终让孩子们在线条的流走间感受中华文化的深邃;“神奇手绘”让孩子们从小感受油画的魅力,“家乡的秋”“可爱套娃”“神奇的椅子”在笔下变得灵动;“艺彩软陶”的孩子们则用自己灵巧的双手捏出了形态各异的蔬菜水果、花鸟虫鱼,还制作出漂亮的花瓶、盘子、项链,孩子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在玩泥巴中发挥得淋漓尽致;还有“管乐社”“少儿漫画”“走进版画”“红果果创意坊”“银鹰合唱团”“红舞鞋社团”……

二、活动渗透,强化美育的辐射与浸润

我校力求通过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为学生营造真实可感、亲身体验的美育平台。

依托传统节日,我校每年举办的“十月歌会”,让孩子们尽情展现出“班班合唱团”的艺术素养和精神风貌;“达人秀场”让有艺术特长的孩子们成为聚光灯下的校园明星;“小小钢琴演奏家”每个课间都会如约而至,任悠扬的琴声响彻课堂内外;阅读节上,全校师生“画春、写春、诵春”;科学节上,科技幻想画尽展创新之美;七巧科技主题活动中,美术、数学、计算机教师跨学科与孩子们一同设计他们心中的美好。为了装点校园,孩子们走进大自然捡石头,并亲手在石头上描绘自己对母校的祝福;“古诗诵读擂台赛”“课本剧大赛”让孩子们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校园小主持人大赛”“校园吉尼斯大赛”“我的假期我做主艺术作品创新大赛”“环保服饰设计大赛”“相声小品大赛”“英语舞台剧”展演等一系列的艺术表现形式,使孩子们成为传递美好的使者,彼此欣赏、相互鼓舞。

三、文化熏染,發挥环境的美育功能

学校力求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成为美育的活页,让师生时时得到智慧和审美的启迪。

走进我校校园,在“阳光体育,七彩人生”主题墙上,奥运体育项目的艺术造型与规则解读相映成趣;“乐知园”墙裙上的“十万个为什么”翻转牌让知识披上了游戏的外衣;学校自编的“文明礼仪三字歌”在梅兰竹菊的映衬下传递着真善美;翰墨亭、临墨轩更是让孩子们在信手涂鸦的快乐中挥洒着童真;树桩下的“失物招领”“知心姐姐信箱”“爱心传递”“小小服务站”等主题“树洞”的卡通形象,更是寓教于乐,充满童趣;微型主题公园以学校“各按其时,成为美好”的发展愿景石头雕塑为映衬,再配上防腐地板、石桌石凳和学生自己手绘的石头,更是妙不可言……

走廊里,彰显中、俄、蒙三国特色的文化长廊,融西方经典和中华优秀传统于一体的主题墙壁,连接起童心与世界;“红色经典”“绘本乐园”“科普天地”“名人故事”“才艺课堂”“中外名著”等分门别类摆放的近十个开放式主题阅读区,遍布教学楼的各个角落,孩子们随手拿来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陶醉其中;“植物园地”和“动物王国”里,有主题图书,更有美术老师亲手为孩子们描绘的最美的墙壁,或农家庭院,或田园风光,或白桦丛林,孩子们仿若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体验种植的快乐,书写观察日记,感受四季常青的绿意和生命的蓬勃律动;最让孩子们流连忘返的就是西楼集琴棋书画于一体的多功能大厅,在完全开放的空间里,棋王争霸、随心书写、精心阅读以及高雅的钢琴伴奏满足了不同兴趣孩子的需求。在对美的体悟中,孩子们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情趣得到了不断的提升。

四、激励评价,推动学校美育的健康发展

制度是我们“共同的约言”,更是我们“共同的坚守”。在教育教学激励评价方案及职称申报、岗位竞聘方案中,我校对艺术学科教师都有专项的制度设计。

学校还出台了《学生“七彩阳光卡”激励性评价实施方案》,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不同颜色的卡片贴在班级黑板上,可以让所有老师随时从不同的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每月一次汇总,每年度进行一次表彰,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同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三小师生一同发现美、创造美、体验美,美育成效明显。学校2012年被评为呼伦贝尔市艺术教育示范校;2016年5月被评为中国中小学舞蹈教育传统校;连续多年荣获满洲里市中小学生合唱比赛金、银奖;2013年学校银鹰合唱团荣获呼伦贝尔市中小学录像合唱比赛一等奖;2016年5月荣获满洲里市首届师生艺术节最佳配合团队奖;2016年10月荣获满洲里市达斡尔民歌进校园合唱比赛二等奖;学校还连续多年获得满洲里市中小学生艺术节精品节目优秀组织奖。当然,获奖不是美育的终极目的,而“陶冶感情”才是我校强化美育的目的所在。

假如教育使校园中的每一个人都遵从了天性与个性,遵从了规则与规律,遵从了爱与责任,教育的美好就会自然呈现,校园也必将成为美好事物的聚集地!

推荐访问:按其 美好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