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个人简历 >

山沟里的“剪纸窝”

作者:jkyxc 浏览数:

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剪纸艺术是我国历史悠久、流传广泛的民间艺术之一。从其创生之日起,就在民众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特有的实用和审美作用,成为节日、礼仪、日常生活等多项民俗事项中不可或缺的艺术活动。

陕县南沟村,位于河南豫西山区。它的剪纸历史源远流长,经过数千年发展,逐步形成了稚拙古朴、粗犷浑厚、简洁灵活、乡土气息浓郁的艺术风格,是黄河文化的一个缩影,被誉为“民俗奇葩。中原一绝”。其代表人物任孟仓、刘灵巧、马迈方等民间艺人,分别被命名为国家、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006年6月。南沟村50多名剪纸艺人自发成立了河南省第一家村级农民剪纸协会——南沟村剪纸协会,现拥有协会成员360多名。

同全国其他地方剪纸艺术相比较,南沟村的剪纸有“四绝”值得称赞:男人剪纸、边剪边唱、染色剪纸和黑色剪纸。

男人剪纸

在其他地方,从事剪纸的多是大姑娘、小媳妇,而南沟村过去从事剪纸的都是大老爷儿们,技艺传男不传女。虽说现在男女平等,女的也从事剪纸,但该村男人的剪纸技艺要高出女人许多。连村里唯一的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也是男的。因此,南沟村剪纸形成了以男人剪纸为主的风气。

边剪边唱

边剪边唱,是南沟村剪纸的独到之处。

一般来说,艺人剪纸时都是悄没声儿的,而南沟村剪纸是大家围坐一起,边剪边唱,唱的小曲都是极具地方特色的民间小调。除了剪纸者边剪边唱外,旁边还有人伴唱,以壮声威,既好看又好听。在农闲时,村里的巧艺人喜欢聚在一起,一曲《十二月花》从“正月”唱到“十二月”,只见纸随剪动,剪落曲终。

染色剪纸

染色剪纸,顾名思义就是彩色点染和剪纸技艺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剪纸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国画、壁画和木版年画等传统绘画艺术的影响,而形成的一种仿佛绘画的民间剪纸造型艺术。根据史料记载,染色剪纸至少在明代已经出现,在清代得到继承和发展。

据说,早年陕县南沟村的剪纸在染色时甚至不用毛笔,而是采用直接在颜料碗中蘸颜色的方式染色,最终呈现出的艺术风格颇为大气粗犷。

陕县南沟村农民任崇卓,在村里是首屈一指的剪花能手。他把染色技艺总结为四句口诀:“葱绿的狮子红眼嘴,金黄的(橘红色)艾虎草上飞,绿色花叶蘸黄尖,粉红的花朵黄金蕊。”

黑色剪纸

剪纸一般与节令、人生礼仪联系在一起,讲究的是吉祥和热闹,都是用红纸剪,忌讳用黑色纸,这里怎么用黑色剪纸呢?原来陕县盛行黑色剪纸,和当地的历史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在5000多年前的夏朝,陕县是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那时候人们都崇尚黑色,以黑为正色,以黑色为高贵、庄重之色,视黑色为色中之王。所有重大活动和节日里,当地人们都会制作剪纸在内的一切黑色饰品来装饰气氛。在春节和结婚等喜庆场合,黑色剪纸被大量使用,这和全国其他地方喜庆场合忌讳黑色,形成鲜明对比,十分罕见。当地农民对使用黑色剪纸大致有六种说法:

(1)黑是正色,是本色。

(2)黑色最雄壮,什么颜色都遮不住它,它是天下第一色。

(3)门窗和顶棚的底纸是白色,贴上黑色剪纸,色差对比高,能使图案显亮、醒目。

(4)陕县人不忌讳黑色,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

(5)黑色驱邪。黑吃黑。

(6)黑色不容易潲色,耐晒。

在陕县,剪纸是乡村普遍流行的一种重要的民间艺术,大大小小的村庄,大大小小的事情,随时随处都可以见到它的身影。尤其是南沟村,仅有2000多人口的山沟,就有360多名剪纸艺人,因此被当地农民形象地誉为“剪纸窝”。现在,全村一年光剪纸收入就可达二三百万元。

推荐访问:山沟 剪纸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