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个人简历 >

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作者:jkyxc 浏览数:

【摘 要】 千百年来,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社会经济等方面,人类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同时,也付出了生态破坏日益严重的代价,已威胁到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生态保护,改善生存环境,是我们当前所面临的迫切而艰巨的任务。生态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同时,只有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才能得到更加有效的保护,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之间互相依存,缺一不可。文章围绕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念,并结合山东黄河国际生态城规划建设的实践,对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做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 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

1 生态环境与生态危机

生态环境是指与人类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水、土地、生物以及气候等资源的总称,是关系到人类长期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系统。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所处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为人类提供生存发展所必需的各种资源,是人类从事生产、生活等一切活动的物质源泉。

生态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和污染所导致的各种问题。工业革命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全世界范围内竞相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虽然取得了数十倍的增长,但这些增长确是建立在众多不可再生资源大量消耗的前提下。因此,在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生态恶化等各种生态问题,生态危机逐渐演变成全人类所面临重大问题和挑战。回顾生态危机产生和演变的过程,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首先是人口的过快增长,越来越庞大的人口给经济、社会、环境等造成了巨大压力,直接或间接导致了粮食匮乏、资源短缺等问题;其次是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长时间超过自然承受能力的开发、利用,造成了生态的严重破坏和恶化;第三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片面追求,忽视了经济增长和生态保护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从漫长的人类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可以看出,人类与生态环境之间是相互联系且密不可分的。而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人类并没有很好的处理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才导致了今天全球范围内的生态危机。

2 可持续发展的本质

可持续发展是在世界环境及发展委员会1987年发表的布伦特兰报告书中被首次正式提出的。所谓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以看出,其主要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满足需要,即满足人类最基本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并将这种基本需要的满足放在优先的地位来考虑;二是限制,即限制那些不计后果、无节制的发展,从而将所有的发展和需要的满足都建立在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通过技术的提高和管理手段的进步,在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进行协调和平衡,在生态满足眼前和将来需要的能力之间进行平衡,以求实现人类发展速度与自然生态容量之间的和谐。

可持续发展以生态的持续发展为前提,以经济的持续发展为手段,以社会的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的提出,源于人类对生态和自然的不断了解和深刻认识,它将自然界客观存在的物质和能量守恒定律,恰当地应用到了人与生态环境组成的有机整体中,要求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尽量降低资源消耗、提高资源使用率的前提上,实现少投入、多产出;同时,充分利用绿色能源和可再生资源,使物质和能量的转化能够在一种和谐的环境中进行,从而达到最佳的效果,以满足人类社会各种发展需求。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模式和新动力。

3 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根本基础,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身。人类的发展不能再长时间伴随人口增长失控、资源消耗过度、生态严重破坏等一系列问题,也不能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有利用自然提供的丰富?物质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同时也应该有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不受破坏的义务。要真正消除生态危机,实现生态保护,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过去高能耗、粗狂的、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要调整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关系,调整好人与自然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使发展不再仅仅局限于经济和社会发展,而是将其与生态环境保护紧密联系在一起,实现社会、经济、文明、生态的协调和全面发展。

无数的事实证明,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生态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同时,只有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才能得到更加有效的保护。可持续发展这一科学的发展模式是人类在对环境与资源的可持续能力不断深化认识的基础上提出的,它基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已经遭受严重破坏这一严峻的现实,是对人类过往的发展观念和发展模式的摒弃和纠正,从根本上明确了“为谁发展”和“怎样发展”两个问题。可持续发展同样鼓励经济增长,但它在看中传统的数量增长的同时,更注重增长的质量,强调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控制污染、避免破坏,主张以持续的、可再生的方式使用生态资源,使人类的发展时刻保持在生态环境所能承载的范围之内。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促进经济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要充分了解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等,从总体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发展、环境改造、交通规划、空间管治等方面进行全面细致的规划分析,并制定合理的建设原则和发展时序,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协调。山东黄河国际生态城总体规划时,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的原则,尊重本地自然生态条件,采取适宜的生态修复和重建手段,恢复自然水系、湿地和植被;同时根据自然地理特征和城市建设目标,将生态城划分为生态养护禁建区、生态敏感控制区和生态协调可建区三类区域,实施分区管治;在建设理念上,坚持可持续的城乡生态环境发展观,采用预防为主、全面综合治理的方法,进一步改善、提高生态城的整体环境质量;重视整体景观环境的保护,加强园林绿地建设,有效保护农林水土,构筑多元复合的城市功能空间和自然生态景观空间;制定体现生态城核心特征的生态建设、循环经济、绿色交通生态控制指标体系,将生态城的建设工作落实到每个具体的数据,做到有据可依,有量可考。

面对当前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和人类社会对生态保护的迫切需要,站在全球生态整体利益的高度,从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角度出发,可持续发展为我们找到了一条既能实现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又能实现生态环境有效保护的全新道路,为整个人类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

4 小结

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要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达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任何超出自然环境承受力的人类活动,任何人为的对生态的破坏,都会受到自然的惩罚。因此,我们必须做到尊重生态、珍惜生态、保护生态,既注重经济增长的速度,又注重其质量和效益,坚定地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只有这样,人类和生态之间才能实现和谐相处,共生共荣。

参考文献

[1] 刘南威.自然地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548

[2] 李春华.生态科学原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4)

[3] 叶文虎.可持续发展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1

[4] 张坤民,朱达.中国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J].环境保护,1998,(01)

[5] 程鹏. 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意义及策略[J].云南环境科学,2006,25(增刊)

推荐访问:可持续发展 生态保护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