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学生作文 >

提升旅游产业新层次,,实现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

作者:jkyxc 浏览数:

摘要:在经济发展处于新常态的形势下,西藏的传统旅游业已经逐渐转变为集旅游、生态、文化、服务为一体的大旅游综合产业生态链。但要充分发挥其关联产业的带动作用,使经济社会与环境相协调,就要加大力度调整传统旅游模式的思路,将西藏旅游产业重新定位,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本文从实际出发,基于可持续发展原则,对提升西藏旅游产业新层次,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提出几点战略对策,为经济转型升级奠定基础。

关键词:旅游业;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战略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2-000-03

西藏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版图,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而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具有强大的辐射牵引作用。因此,在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环境的支撑下,优先发展旅游业成为加快西藏经济发展切实可行的方法。本文结合西藏实际情况,对提升旅游产业新层次,提出了五大战略对策: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功能、优化旅游产业结构、构建发展生态旅游的体系结构、提高关联产业综合服务能力、抓住旅游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机遇,为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及经济转型升级奠定基础。

一、西藏发展旅游业所具备的优势条件

要发展区域经济,就必须有相应的产业发挥支撑作用。旅游业作为西藏发展速度最快、潜力最大的行业,成为支撑西藏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必然有其所具备的优势条件。

1.内部条件

內部条件主要指西藏自身所具备的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西藏地理位置独特、地貌特征变化多样,与悠久的历史文化共同构成了西藏壮丽深邃的旅游资源体系。目前西藏的旅游资源主要包括地文景观、水体、生物资源、文物古迹和民族文化五大类别。

地文景观是指在地球内动力与外动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特殊的地质地貌。该类资源的地貌特征、旅游功能等具有独特性和垄断性,不可替代。据统计,西藏有5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40多座7000米以上的高峰,且绝大多数都保持了最原始的面貌特征,其独特的魅力和神秘感对世界各国探险、考察的专业旅游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比如西藏著名的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等。

水体类资源主要包括河流、湖泊、瀑布、冰川等,具有资源本体的相对动态性和独特的映景功能。西藏是我国河流最多的省区之一,有著名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也是我国最大的湖泊密集区之一。同时西藏还拥有十分发育的大陆性冰川和海洋性冰川,冰川面积26119平方千米,占全国冰川总面积的46.6%。

生物类资源主要指动植物资源,主要包括森林公园、古树名木、草原、野生动物栖息地等,具有物种多样性和脆弱的再生性特征。西藏拥有异常丰富的生物旅游资源,广阔的草原,原始森林,还有多处野生动物集中区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对于崇尚生态旅游的游客来说,这类资源的魅力特别容易让人产生强烈的愿望。

文物古迹的历史性、艺术性和不可再生性使其拥有重要的文化地位,据统计,西藏现有各类文物点2000处,丰富的文物资源为西藏成为文物大省奠定了雄厚的基础。而且该类资源的价值往往比较难估量,无论是游客,还是研究学者,巨大的旅游价值和研究价值都值得去探索。

民族文化主要包括民族村落、风情、宗教、服饰、饮食、节日庆典等,具有地域性、文化差异性和传承性等特点。而西藏要发展生态旅游业,民族文化将成为重要资产。以藏传佛教为例,西藏现有寺院2000余座,积累了包括藏族文学、历史、医学、天文、建筑等极为丰富的文化史料,并且多数修建在风光秀丽的地方,不仅是藏族群众朝拜、祈愿的神圣场所,也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游览观光。

2.外部环境

外部环境主要指国家给予西藏一系列的特殊优惠政策。1994年7月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指出,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上,要大力发展旅游业,同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并确定由国家直接投资和动员全国为西藏援建62项“大庆工程”,实际落实投资超过48亿元,比原定投资增加一倍多,工程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紧接着1995年共选派1268名优秀中青年干部分两批到西藏自治区工作,实施无偿援助项目716个,投入资金31.56亿元。2001年6月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主旨是促进西藏从加快发展到跨越式发展,确定西藏是西部大开发实行特殊扶持政策的重要地区,投建项目117个,总投资约312亿元,并动员全国有关省区市为西藏援建70个项目,总投资10.6亿元。2010年1月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要着重培育具有地方特色和比较优势的战略支撑产业,做大做强做精特色旅游业,使西藏成为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

总之,从1952年建立西藏地方财政开始,中央给予西藏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就不曾间断过,援建西藏基础工程,实施干部对口援藏等从多方面发展到全方位,有力地促进了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2015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届时如果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顺利召开,西藏的发展将进入一个新时期,而“一带一路”与西部大开发也将实现无缝对接。旅游文化产业作为西藏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与重点发展项目将成为政策的直接惠利方。因此,综合西藏发展旅游业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其所具备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二、西藏旅游业发展的现状

西藏旅游业自1979年开始起步,发展节奏先慢后快。经过三十几年的进步与发展,目前西藏旅游业已初具规模,在发展过程中逐步被定位成支柱产业在西藏国民经济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表一是西藏1990—2014分年度旅游总收入在生产总值及第三产业产值占比。根据表一相关数据,1990年至2014年,旅游业总收入基本呈快速增长趋势,但2003年和2008年除外,因受“非典”和“3·14”打砸抢烧事件的影响出现了明显下降。然而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的开通标志着西藏旅游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快速发展时期。说明旅游业的发展在西藏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的过程中功不可没,并呈现出了相当大的发展潜力。总结经验,西藏旅游业的发展在大方向上应把握好两点:其一要依赖于西藏自治区的和平稳定状态,其二要依赖于西藏交通运输业的发达程度。(见表一)

以表一数据充分显示,西藏旅游业给西藏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活力、增添了信心。但相比全国,西藏旅游业的发达程度与其自身所具备的丰富资源是互不匹配的。以2000年和2014年为例:2000年来华外国游客1016.04万人,首次突破千万人大关,创历史新高,外汇收入达162.24亿美元。而西藏只接待了13.61万外国游客,外汇收入5226万美元,分别占全国的1.33%和0.32%。2014年旅游总收入全国约3.25万亿人民币,西藏约204亿人民币,西藏只占了全国的0.63%。

三、制约西藏旅游业发展的原因分析

20世纪中期,我国旅游业开始起步并发展,于改革开放后崛起。而西藏旅游业的起步整体晚了近30年,基础差、发展水平低,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与其所具备的优势相对应,西藏发展旅游业的制约因素也非常明显。

1.自然环境的制约

西藏的自然环境比较差,气候、交通等都是瓶颈因素制约着旅游业的发展。西藏地处高原,交通发展缓慢,进出通道少,并且生态环境脆弱,容易发生自热灾害,增加旅游风险。同时,高海拔、高寒和低氧环境使旅游业的客源市场多集中在夏季,呈现的季节性过强,从而限制了西藏旅游业的发展。

2.社会环境的制约

西藏地处西南边陲,社会环境制约因素较多,包括交通费用等引起的旅游成本过高,旅游配套设施不能满足现代旅游者多层次的消费需求,整体服务水平差、从业人员素质低,人文民俗内容不丰富、缺乏具有吸引力的娱乐设施等,都严重影响了旅游资源的转化和旅游产品的提升。

3.客源市场的制约

客源市场主要包括国内和国际两种,国内是基础,国际是目标。西藏的国际游客主要来自于欧美发达国家,国内游客主要来自于东、南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因而旅游业的客源市场较狭窄。同时西藏旅游一般情况下属远程,耗时较长、路途较远,对于假期有限的工薪阶层和一些有高原反应、心脏疾病严重的人来说,只能是“望藏兴叹”了。

4.缺乏对旅游营销的长线规划

目前,西藏大多数旅游企业面对市场竞争都在打价格战,注重追求短期经济效益,缺乏旅游营销的长线战略规划,并且对新兴市场“生态旅游”的营销概念没有构成相对完整的体系,最终结果出现了旅游产品及项目缩减、服务质量下降、游客流失等一系列问题。同时,也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带来的福利,对电子商务不够敏感,缺乏系统的、网络化的营销手段和高质量、高品位的营销策略。

四、提升西藏旅游产业新层次的战略对策

西藏旅游业要充分发挥带动作用,使经济社会与环境相协调,就要改变传统旅游模式的思路,重新定位旅游产业的层次,走出一条适合西藏旅游业发展的特色道路。因此,基于可持续发展原则,对提升西藏旅游产业新层次的战略对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功能

西藏特殊的地域性,决定了旅游业的发展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功能,市场同时起调节和辅助作用,共同推动旅游业的快速向前发展。第一,政府必须保障旅游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制定相关产业政策及发展规划,并完善旅游业法律法规体系。第二,国家扶持政策应以旅游供给為主,瞄准侧重点大力促进西藏旅游业的发展。第三,政府宣传和企业宣传相结合,拓宽国内外客源市场,政府主要突出西藏特色,宣传西藏的整体形象和面貌,企业则主要宣传特色旅游产品和服务。第四,倡导区域联合发展,把自治区相邻国家和地区都纳入联合发展的范围。第五,政府要重点整合好资源开发权属问题,积极协调各部门在建设中的利益合作关系。

2.优化旅游产业结构

首先,优化内部行业结构,改善交通,降低游客交通费用,提升配套设施条件及服务质量,改变经营管理理念,完善制度法规,形成有序竞争的规模经营体系。其次,优化所有制结构,适度扩大非公有制经济在旅游产业结构中的比例,既可增加农牧民收入,又可避免淡季时基础实施的闲置和浪费。最后,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包括观光、度假、探亲访友、探险、修学考察等,还有近年来一直被人们持续关注的生态旅游、自驾旅游、徒步旅游等新兴旅游产品。同时,在旅游产品的开发上要重视对淡季旅游项目的规划,突出西藏的地域特色,发挥比较优势,以新奇的旅游项目和一流的服务去吸引、带领游客感受西藏独有的神奇魅力。

3.构建发展生态旅游的体系结构

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构建西藏发展生态旅游的体系结构,维护生态平衡,防止环境被破坏。构建生态旅游的体系结构应分阶段进行,首先在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开发旅游产品,逐步摒弃传统粗放型模式,走出一条相对高端、精品,具有西藏特色的旅游道路,以确保资源的永续利用。其次,生态旅游的概念最初来源于国外,要建立符合西藏特色的生态旅游体系结构,不仅要加强与国内生态旅游机构的交流合作,更要与国际生态旅游接轨,完整生态旅游的概念,并吸纳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力求在不久的将来,让西藏成为中国独具特色、个性鲜明的生态旅游胜地。

4.提高关联产业综合服务能力

新经济形势下,西藏的传统旅游业已经逐渐转变为集旅游、生态、文化、服务为一体的大旅游综合产业生态链。旅游属于综合性社会经济事业,信息含量和辐射作用较大,有力地带动着关联产业的发展,比如商业、餐饮、交通、公共设施等,像一股汹涌的波涛推动着西藏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要使西藏旅游产业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就必须提高大旅游综合产业生态链的服务能力,充实旅游内容,将观赏、参与、娱乐和享乐融为一体,不但丰富了游客的旅游生活,同时还获取了相应的经济效益。

5.抓住旅游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机遇

“一带一路”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在最终版规划中,西藏被圈定在“一带一路”建设的主线中,对此西藏的部署格局是加快建设南亚大通道,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推动环喜马拉雅经济合作带建设。另外,2015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届时如果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顺利召开,西藏的发展将进入一个新时期,而“一带一路”与西部大开发也将实现无缝对接。因此,开放与合作战略带来的发展机遇必将使西藏旅游业迎来新的春天。

参考文献:

[1]古格·其美多吉.西藏地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狄方耀,罗华.西藏经济学导论(第3版)[M].西藏人民出版社,2010.

[3]代艳.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推动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03).

[4]王汝辉,柳应华,马志新,邓攀.西藏旅游产业的战略主导性分析[J].中国藏学,2014(04).

[5]邓燕云,郑洲.西藏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发展生态旅游的视角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5).

作者简介:王 熔(1991–),女,甘肃民勤人,在读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少数民族财务管理。

推荐访问:西藏 跨越式发展 旅游产业 层次 提升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