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学生作文 >

海绵城市建设思路的探索与构想

作者:jkyxc 浏览数:

摘要:结合海绵城市的政策与背景,以保定市为例,对其在水资源状况、城市排水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风景园林的视角对新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的具体思路提出了建议,以期促進雨水自然消纳和循环利用,使城市生态化水平上升到更高层面。

关键词:海绵城市;水资源;现状;新老城区;构想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5001003

1 引言

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提出解决城市缺水问题,必须顺应自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1]。在接下来的两年里,我国先后印发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发布了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名单,颁布了《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对城市建设提出要求,指明方向。2015年12月,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特别根据河北省各市情况提出不同的建设目标,提出要因地制宜,针对新老城区提出不同的解决办法。2016年8月,保定市政府发布了《“海绵城市”专项规划项目竞争性磋商公告》,启动了210 km2的海绵城市规划。2017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所有城市应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城市在发展中应该做到既有“面子”,又有“里子”。这标志着海绵城市得到了人们的认同并步步推进。

2 保定地区现状分析

2.1 水资源缺乏

据史料记载,古城保定“水之占城十之四,渊锦舒徐,青绿弥望”[2]。而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以及城市用水量增加,保定水资源状况不容乐观,人均水资源仅约264 m3,已经低于联合国规定的极度缺水标准,即人均500 m3的标准[3]。

2.2 降水少且季节分配不均

保定地区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量偏少,年均降水量为511.6 mm[4],且其雨量年际变率较大,主要集中在7~8月份,该时间段降水占全年降水60%。夏季强降雨条件下保定会发生积水甚至内涝的局面。而相应地,其他季节降雨少,水资源相对紧缺。

2.3 雨季部分路段积水内涝,传统快排模式导致地下水流失

保定市大部分街道的现有排水系统可以应对较大规模降雨,但由于部分地下管道设施老旧,管道直径较小,排水功能有限,城区在强降雨的条件下一些路段及部分地道桥仍会出现积水甚至内涝的局面。据报道,2016年7月18日~20日,保定的一场强降雨导致五四中路、向阳大街、天鹅西路等多路段严重积水,在五四路建筑工地,工人们在雨中连接水泵抽排积水,复兴路一个路段积水成河,工作人员在水中引导车辆绕行,几处地道桥断交,而在东湖工业园区附近由于河道拥塞引起的洪水冲击堤坝。

同时,保定城区大多采用硬质铺装,应用雨水快排模式且路沿石高于路面。这种传统模式下,通过管道流走的水远大于进入地下的水。雨水流失,地表径流增加,地下水减少,水资源未能获得有效补充。

3 构建海绵城市的必要性

如何更加合理地解决缺水、内涝、存水及用水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保定城市建设的困扰之一,也是对园林市政部门的一个严峻考验,而“海绵城市”概念的提出为其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通过自然力量使得城市对雨水自如地蓄存、释放,为城市管道减负,令水充分循环,让更多的雨水发挥巨大能量,渗透到土地里,吸收于植物中,并在净化后为城市所用,成为可以利用的宝贵水资源。如果说南方地区因其降水量大而重在排水,那么处于北方地区的保定则应注重渗水、滞水以及更好地用水。

4 海绵城市建设思路

城市建设者应具有风景园林的空间尺度观念,从城市-区域、城市公园、城市微小绿地3个尺度[5]入手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在城市尺度,完善景观格局,对新老城区分别处理,提升景观多样性;在城市公园尺度,致力于实现公园内部要素的海绵化,更新绿地模式,在水体、铺装、地形、植物等多方面贯穿海绵城市理念,充分实现河流、湖泊等水体对雨水的滞留、蓄积作用,同时发挥城市河道的景观、生态和文化价值;在城市微小绿地尺度中,屋顶花园、街头绿地、居住区绿地、公共设施绿地将作为海绵城市实施的主要角色,分散设置的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砾石沟、植草沟等则能从源头吸纳雨水,也可节省资金,对海绵城市建设起到巨大地推动作用。

4.1 老城区建设的改造建议

老城区应基于绿地资源稀缺、用地紧张的现状,在原有管道体系的基础上,在推进雨污分流工程的同时,参考已经存在的河流、水系、排水系统,对道路、小区、公园、堤岸适当改造,增加城市中的新型海绵体,使其能够最大限度地辅助现有的排水系统,减少地表径流,缓解内涝,增强城市的活力与防御能力。

4.1.1 改造积水路段,解决排水用水矛盾

老城区内优先选择积水地段、排水管道功能不足的路段进行改造,例如百花路地道桥、韩村地道桥、学苑街等区域,应着手对这些路段进行海绵城市建设,可以利用路旁的街头绿地、带状公园设置较大尺度的下沉空间[6],辅助现有排水管道。针对一些需要修复的路面、人行道以及磨损的路缘石进行改造,或是将原有路面更换为透水铺装,使用有齿状缺口的路沿石,让道路上不能排走的雨水进入绿化带中,减少地表径流,缓解管道压力。对于地道桥下极易积水的地段,可以将原有的雨水泵站改为地下蓄水池,分为初期雨水池和净化雨水池,最终达到再利用。北京已经有这样的先例。

4.1.2 改造公园微地形,利用公园蓄水,实现雨水循环利用

老城区的公园(如竞秀公园、东风公园等)在原有规划中原有水体、绿地等海绵体较多,适宜进行低影响开发改造。改造的目标是让雨水资源在公园中循环或为附近地区所用。因此可以选取公园中地势较低处建立汇水处理池,截断雨水外流的管道,净化处理后的雨水最大限度地满足公园及周边用水需要,对蓄水和周围区域的用水做出更大贡献。另外,可借鉴我国传统雨水利用方式中山水园林地形理论和梯田实践加以变形对公园地形进行微改造,营造点状下凹空间(雨水花园)、线状下凹空间(植草沟)、面状下凹空间(滞留塘)和微凹空间[7],达到雨水的渗透和利用。2017年恰逢保定市开启植物园和竞秀公园改造,若能借鉴海绵城市理念,则大有裨益,可以借鉴北京南长河公园对下沉地形、湿生植物种植台和小型湿地的应用。

4.1.3 改建生态堤岸,促进雨水生态化吸收、释放

市区很多河堤用石块垒砌或是应用水泥。在旱季,一些河道已经干涸,雨季却仍面临内涝的危险。建议可以先选择一两个试点改建为生态堤岸,合理配置水生植物,避免水位發生剧烈变化,使其在雨水季节分配不均的状况下,水位趋于稳定。且植物能够净化雨水,增添城市绿色,提升河道活力。总体而言,保定市城市河道的景观性、参与性还不够,仅在滨河公园附近实现了较好的景观效果,应提高城市河道的生态性,打造更多可游览的水景观。

4.1.4 改造城市细部,构建城市海绵绿色网络

“雨庭”这一概念最早在日本应用,类似于雨水花园。对城市中的花坛、停车场角落、道路绿化带等城市细部进行改造,把小场地设计成为雨庭、雨水花园,有助于城市形成海绵绿色网络,完善城市绿地系统[8],从根本上对雨水进行吸纳、渗透、净化。小场地改造成的雨庭和雨水花园能够作为城市排水系统中的一部分,减轻城市排水负荷,形成城市景观,甚至变不利为有利,营造出听雨的艺术意境。同时,雨庭规模小,改造材料易于获得,改造方法简单,能够节约资金,容易激发公众的积极性,使他们愿意参与其中,节省人力,可谓一举多得。比如在河北农业大学西校区大鼎和图书馆附近,由于硬质铺装较多,且图书馆采用抬升地形,路面在大雨时容易出现积水,可在周边花坛或绿地中开辟区域对其进行细部改造,起到科普功能,也有利于师生出行的安全,也可以让相关专业学生动手参与改造。北大红四楼北侧的雨水花园就是学生亲力亲为的创新成果,利用废旧材料为师生提供了一个生态驻留空间,也吸收了雨水,改善了校园局部积水的状况。

4.2 新城区建设的构想

新建城区,即保定新区——东湖新城、西湖新城、高铁片区、北部科技低碳新城时,应做好整体规划,努力提高雨水利用率,并使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要求。与老城区相比,新建城区考虑因素较少,可以采取的手段也更加多样。

4.2.1 倡导新建居民区推行屋顶绿化、雨水收集

倡导保定市新建建筑屋顶建立屋顶花园,美化环境、滞尘滞水。屋顶绿化能够改善空气质量,滞留并净化雨水,超过植物和土壤吸收能力的雨水顺坡度流入雨落管,如果有配套的蓄水池蓄积雨水供绿化灌溉之用,便可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为了留住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宜使新建建筑的竖直雨落管下端端口略有弯度,以减缓雨水流速,避免冲刷植物,在其下布置高位花坛,利用其土质对雨水进行净化,在花坛底部留有渗透孔,以备在雨水过多时使雨水排入管道。同时也可在花坛侧面较下部位设排水口,净化后的雨水顺势流出可以灌溉周边绿地。

4.2.2 采用透水铺装,创新道路形式

在路面角度,公路路面可使用透水沥青,公园路面可使用砂石地面和自然地面。人行道路面宜采用透水砖,并努力消除人行道与绿化带的界限感,使路沿石表面与路面相平,便于雨水汇入绿化带而减少地表径流,也有利于排解路面积水。如有条件,人行道可以打破常规,采取中心高两侧低的模式,利用地势使雨水自然地流入绿化带。绿化带可应用植草沟滞留雨水,助力海绵城市建设。

4.2.3 新建广场、公园渗透海绵城市理念,兼具生态和教育功能

在广场和停车场地面以下建立蓄水池,地上采用透水路面。新建广场应致力于建设雨水花园和下凹式绿地,地上渗水,地下蓄水。

而新建公园应选取地势较低处,利用其地势在其中建造蓄水池,通过建立与之相应的水渠,将道路中或公园附近建筑的雨水顺地势排到蓄水池中,在池中运用雨水净化系统辅以水生植物净化,可用于周边植物的灌溉。不仅缓解了水资源紧缺的现状,同时,蓄水池亦可以作为公园中一道不同寻常的景观,令游人折服于其中的生态智慧,感知雨水的力量。新建公园还可采用生态树池,使用具有导水槽的道路铺装并注意植物种植高低搭配,做好雨水的蓄、渗、净、滞、排。

5 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市民

就目前情况,保定市除园林、建筑、水利等政府相关部门和高校中相关专业学生对海绵城市有所了解之外,其余群体对该理念缺乏认识。因此要顺利地建设海绵城市,相关部门应当加大对雨水利用、低影响开发技术的宣传推广,建议通过广播、电视或室外广告宣传屏的形式,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雨水利用的潜在价值,增强公众的水循环意识。在此基础上应广泛征求市民的建议(尤其是老城区改造方面),因地制宜选择最合适的方式进行海绵城市建设,更好地利用雨水资源。

6 结语

面对当前我国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大形势,保定应分析城市特点,因地制宜,认识到城市绿地系统在海绵城市构建中的辅助作用[9],并充分发挥点状绿地、带状绿地、面状绿地在海绵城市体系构建中的作用,对新老城区实行不同的建设方案,把握好现有管道与新建海绵体的度,努力探寻生态效应、资金、雨水循环利用与城市应对强降雨能力的最佳平衡点。这样,城市中视野里的绿色多了,可以利用的水资源多了,可供游览的水景观多了,道路上积存的雨水少了,古城保定距生态园林城市越来越近,又重现了往日的风貌,成为了人们期盼的模样。

参考文献:

[1]仇保兴.海绵城市(LID )的内涵、途径与展望[J].建设科技,2015(1):11~18.

[2]张海波,陈国庆,王 建,等.保定大水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河北水利, 2013(2):21~23.

[3]朱 艳.王浩院士谈保定承接首都部分功能超出水资源承载力:“应量水而行,保定不宜再集聚人口”[J].环境与生活, 2014(6):26~28.

[4]许 娜.保定地区50年来降水量变化趋势分析[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1):1~5.

[5]陈晓菲.基于生物多样性的海绵城市景观途径探讨[J].生态经济(中文版), 2015, 31(10):194~199.

[6]戈晓宇, 李 雄.基于海绵城市建设指引的迁安市集雨型绿色基础设施体系构建策略初探[J].风景园林, 2016(3):27~34.

[7]李 涵,裘鸿菲.基于雨水渗透利用的公园绿地地形微改造设计[J].南方建筑,2015(6):115~119.

[8]赖文波, 蒋 璐, 彭坤焘.培育城市的海绵细胞——以日本城市“雨庭”为例[J].中国园林, 2017, 33(1).

[9]胡 楠, 李 雄, 戈晓宇.因水而变——从城市绿地系统视角谈对海绵城市体系的理性认知[J].中国园林, 2015, 31(6):21~25.

Abstract:Based on the policy and the background of sponge city, taking Baoding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d problems existing in water resources and urban drainage, providing suggestions on the concrete ideas of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 in new and old urban area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It also promoted the natural consumption and recycling of rain.As a result, the urban ecological level can rise to a higher level.

Key words: sponge city; water resources; current situation; new and old urban areas; conception

推荐访问:构想 海绵 城市建设 思路 探索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