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学生作文 >

被幸福滋润的土地

作者:jkyxc 浏览数:

时至深秋,南国天气尚暖,而在呼伦贝尔的大兴安岭林区,已早早飘下了今年的第一场雪,草原已由绿色变成了深浅不同的黄色,森林里色彩斑斓起来,漫山遍野都是醉人的绿色、红色、黄色,这就是喜欢摄影的人常说的“五花山”。过不多久,呼伦贝尔漫长的冬季即将到来。有人曾经开玩笑地说,呼伦贝尔只有两个季节,一个是冬季,一个是大约在冬季。通常这是农村牧区忙过一年后打算喘口气歇一歇的时候,可今年却比抢种抢收和接羔打草时还要忙,呼伦贝尔这片即将封冻的土地上忙碌和热闹起来,“十个全覆盖”工程正在各个旗市区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秋收后的村子里正在忙着道路硬化、危房改造、修建电力设施、进行农网改造、建设便民超市……打完牧草的牧户正在忙着修整围栏、维修过冬住宅、加盖牲畜棚圈、建设便民设施……

虽然忙碌着,但农牧民们却精神抖擞、意气风发,丝毫没有懈怠和埋怨,因为就在他们身边,呼伦贝尔的各级干部们始终和他们在一起,他们和村民牧民一同劳动,为“十个全覆盖”尽心尽力地做着自己的工作。一位村民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人家抛家舍业为的啥?还不是为了咱老百姓。”有这句话就够了,人心都是肉长的,只要老百姓认可了,干部们就觉得心里比吃了蜜还要甜。

说起“十个全覆盖”,老百姓都拍手称好,可究竟好在哪里呢?往大了说,“十个全覆盖”是全面大规模投资农村牧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系统工程,也是推动各级党委政府对“三农三牧”认识上的大提高、推动城乡一体化、推动全社会力量的大协作和推动干群关系大调整的工程。往小了说,这是与每一位农村牧区百姓的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民心工程、贴心工程、暖心工程。这么好的工程,你说老百姓能不说好吗?

这项工程的时间点选得也非常好,2016年将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完成好这一工程无疑会为内蒙古自治区的“十三五”规划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要想完成国家要求的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伟大目标,“十个全覆盖”工程对于内蒙古自治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做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就像下一盘很大的棋,一开始的谋篇布局非常重要,有道是“金角银边草肚皮”,能动用的人、财、物就是那么多,要充分调动每一枚棋子的能动性,发挥最大的作用,好钢要用到刀刃上,钱要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干部要派到最重要的地方,这样才能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十个全覆盖”工程又稳又准地抓住了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及早布局,为地区未来美好的发展前景埋下了非常重要的伏笔。

为了完成好“十个全覆盖”工程,呼伦贝尔上上下下都动了起来。

干部们动起来了,他们深入农村牧区,虚心向专家们和技术人员请教,认真地从书本上学习相关知识,在很短的时间里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找到了适合本地区的工作方法。驻村干部在村子和嘎查里待得久了,会很自然地把派驻的工作地点叫作我们村我们嘎查,为我们村我们嘎查做工作自然责无旁贷。呼伦贝尔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是气候最冷的盟市,全年无霜期不到一百天,纬度高的旗市区无霜期会更短,一进入十月气温就会骤降到冰点以下。这里施工期很短,眼见天气转寒,呼伦贝尔的各级干部们看在眼里,急在心头,没有时间等、靠、要,抢时间抢工期成了当下最重要的工作。他们科学运筹,先做与气候关联性强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同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始终坚持在一线指挥领导,把责任担在肩上,把困难化为动力,“五加二”“白加黑”成了工作的常态,人晒黑了,累瘦了,干部的家属们都说他们把家当成了宾馆,留给他们的只有一堆脏衣服。可干部们看着农牧民住上了砖瓦房,走上了宽敞的水泥路,喝上了洁净卫生的自来水,看上了卫星电视,他们越干越觉得心里亮堂,越干越觉得自己的工作是与民生密切相关的,能够亲身经历社会发展的每一步,能够与这个不断向前的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真的是一大幸事。

党员们动起来了。从各单位抽调的党员们为了抢进度,放弃了节假日休息,将本职工作做好的同时,他们深入村屯嘎查,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真正哈下腰为老百姓干活儿。党员能把自己的位置放得有多低,他们在老百姓的心中就能有多高。一开始老百姓们还担心这些平日里坐在办公室工作的人干不了这体力活儿,可事实上他们不但能干,而且还干得挺好。他们说,能下来给老百姓干点儿活儿心里踏实,回去吃饭都香,可不能让这时间白过了。多么朴实的话语啊!“十个全覆盖”工程中一些难啃的硬骨头都是党员们带头干的,他们真的发挥了先锋和表率作用。什么叫先锋和表率作用,就是工作来了,不是喊大家快干,而是喊大家跟着我一起干。无论是拆除板障危房,还是清理街道,到处都是他们的身影。一些党员在劳动中扎了脚碰了手轻伤不下火线,年纪偏大的党员们尽量克服身体上的不适,和年轻的小伙子们一起干。事实证明,较高的政治觉悟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在关键的时候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一支能吃苦能打硬仗的队伍,是一支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队伍。

团员和青年志愿者们动起来了。一位青年志愿者是个蒙古族小伙子,下村参加劳动时遇到一户村民需要将一堆砖挪到院子里,当时男主人不在家,女主人正为挪砖的事发愁,女主人问,你们有会开小四轮的吗,用小四轮拉砖又快又省力。这位蒙古族小伙子马上说,我会开。只见他娴熟地给小四轮拖拉机加好发动机冷却水,自如地发动小四轮、倒车、停车,看得这家的女主人直发愣,她没想到城市里来的小伙子也会用这农用机械。青年们站成一排,一个挨一个地接力传砖,一堆砖一会儿就上了车。等男主人回来时,看到干活儿的青年们一脸惊讶,忍不住高兴地说,你们来得可真是时候,现在家家户户不是忙着秋收就是忙着拾掇院子,到哪儿都找不着人,你们来了可真是及时雨啊,对了,小伙子,你咋还会开小四轮呢?小伙子笑笑说,我回家时经常开,给你们干活儿就跟给家里干活儿一样。女主人连忙到地里摘了好多杮子洗好后让这些小伙子姑娘们吃。开始他们还不好意思,可女主人说,都是自己家里种的,再客气我就生气了。那柿子吃起来就是柿子味,不上化肥,不打农药,吃起来酸中带甜,甜后留甘,吃一个就足够,因为吃的本来就不是柿子,而是暖暖的心意。这些充满活力的青年打着红色的党旗、团旗行走在村屯嘎查的街道上,走到哪里就把活儿干到哪里,走到哪里就把他们身上洋溢着的青春和阳光播撒到哪里。看到他们,村子和嘎查里的老人们总是乐呵呵的,那神情就跟看到自己的孩子一样。

呼伦贝尔地域广阔,在25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各个旗市之间的距离往往会有几个小时的车程,这个距离差不多是欧洲一些小国之间的距离,道路的畅通对于呼伦贝尔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我国的“一带一路”战略中,信息技术是平台,现代化物流是核心,只有路通了,才能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互通有无,最后形成多方共赢、共同发展的局面。对于远离海岸线的内地来说,通俗地讲,就是人们经常听到的“要想富,先修路”。这是一句既实在又准确的话。在“十个全覆盖”工程中,路面硬化是一项惠及千家、福及万户的工作。

十几年前,笔者曾赴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体验生活,当地一个叫腾克的地方给我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当地的达斡尔族居民喜欢居住在依山傍水的地方,所以村落紧邻嫩江,周围是一望无际的黑土地,绿绿的大豆像巨大的绒毯铺展到天边,一派北国的田园风光。这里是呼伦贝尔重要的产粮区之一,可长期以来,这里却因交通不便,不但影响地方经济发展,也影响着百姓们的生活,一到雨季,村子里泥泞不堪,只有农用拖拉机能通过。因为没有跨江的大桥,当地群众不得不坐轮船去齐齐哈尔等地办事看病,遇到家里有人生了急病,路不好走再加上不能及时过江,常常小病耽误成大病,大病变成重症。一九九八年嫩江那次百年一遇的洪水更是淹没了很多良田,威胁着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当时正在修建的111国道彻底改变了当地群众的生活,交通便利了,国道像一条大动脉,将路附近的村镇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人们不再为办事看病发愁了,地里种的粮食能很快运出去。后来修建的尼尔基水库又去掉了人们的一个心病,日夜流淌的嫩江灌溉着两岸的农田,人们不再担忧水患,百姓真的走上了致富路。十几年后的今天,“十个全覆盖”工程又为当地群众送来了升级版的致富路,村村通公路,户户路畅通,互联网进入千家万户,群众告别了泥泞,马路修到了自家的院门口。路顺畅,心飞扬,加速度的生活带给人们的不仅是生活的变化,思维方式都变了,以往一小时路程现在变成了半小时甚至更短,高效率的生产生活给这片土地带来了勃勃生机。

呼伦贝尔是一片有着几千年游牧文化和狩猎文化积淀的土地,生活在这里的汉、蒙古、达斡尔、鄂温克、俄罗斯等三十多个民族有着独特的民俗民风,一望无际的原生态草原、雄浑的大兴安岭、众多的河流和湖泊组成了北中国不可多得的高纬度生态群。

这片旅游资源富集的土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2015年,海拉尔机场在七八两个月日均航班起降达到一百二十多架,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旅游航班,一至七月份,共接待国内外游客790万人次。当这些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坐着旅游大巴分散到各个景点之后,发现这里跟他们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这里不是封闭落后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而是与时代共同发展的。在额尔古纳的室韦、恩和等地,由于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村镇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幢幢俄罗斯风格的木刻楞拔地而起,以其独具魅力的异国情调吸引着游人前来住宿;整洁宽敞的村镇道路上,游客们租来自行车一边欣赏镇上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建筑,一边购物休闲;游客品尝完充满浓郁俄罗斯风情的俄餐,用手机结账;游客们玩高兴了,会随手拍张照片通过微信发到朋友圈,晒一晒自己的舒适和惬意。在“互联网+”时代,旅游业比拼的不再只是景点,而是一个地区的综合服务能力,而“十个全覆盖”工程对于呼伦贝尔的旅游业来说,是一次很大的机遇。众所周知,呼伦贝尔旅游主要以风光游为主,但这些年来,旅游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将来的发展方向必然是多元化、定制化和个性化的,这就包括民俗家庭游、自驾游、深度游、自助游、生态游、乡村游等不同的形式,除了呼伦贝尔独具魅力的自然风光,越来越受游客关注的人文旅游资源需要进一步开发,而其中很关键的就是农村牧区配套设施的完善程度,“十个全覆盖”工程补齐了地区发展的短板,提高了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也为进一步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英国著名的城市学家、风景规划与设计师埃比尼泽·霍华德曾在他的著作中提出了田园城市这一概念,在这本名为《明日的田园城市》的书中,霍华德认为城市和农村都有各自的特点,而城市和乡村之间相互融合能够很好地规避自身的缺点。这种观点其实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城乡一体化。以前很多农村牧区的孩子们出外求学或打工后都不愿意回来,因为他们觉得家乡的发展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别的不说,一想到家乡局促的生活环境他们就纷纷打消了回到家乡的念头。“十个全覆盖”工程对于推动城乡一体化的作用是很明显的,农村牧区生活环境好了,很多出门在外的孩子们都从过分拥挤的城市里返回家乡,北雁不再南飞,旧貌换新颜的故乡吸引着他们回乡创业、就业,纷纷搞起了温室大棚种植、科学化养殖、庭院经济、乡村游、农家乐饭店……现在村民们不用外出打工就能把钱挣了。

呼伦贝尔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心气也在发生着变化。好的环境能鼓舞人,也能改变人。正像扎兰屯市一位朴实的村民所说的,现在村民的心气可高了,以前大家农闲时没事可干,现在可好了,砌院墙,盖房子,一天到晚闲不着,现在村里也比以前干净了,整得跟城市里没两样,没事儿大家就喜欢到刚修好的小广场走走,看着这么好的环境心里都舒服。

呼伦贝尔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摇篮,被翦伯赞先生称为“中国历史上一个幽静的后院”的大兴安岭和雄浑辽阔的蒙古高原,塑造着世代生活在这里的各族人民的精神家园。我们看到,在“十个全覆盖”工程中,人们把对于文化和生活的理解都凝聚在了点点滴滴的细节中。很多牧区建筑上的图案都选用了具有蒙古族风情的线条和纹饰,这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在达斡尔族村落的文化墙上,由达斡尔族民间剪纸和曲棍球演变而来的图案自然地散发着民族韵味,与整个村落的建筑风格和谐统一;在房屋外墙和屋顶的颜色选择上,也多采用当地居民经常使用的颜色。在“十个全覆盖”工程中,环境心理学不再是书本上抽象的数字和复杂的定义,而是可以灵活运用并具有可操作性的工作方法,这是广大干部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在细节决定成败的时代,用心做事的人就是让人忍不住赞叹。

在呼伦贝尔这片即将变成一片银白的土地上,“十个全覆盖”带来的幸福要比洁白的雪花到得早,不仅覆盖了这里的山川河流、一草一木,也覆盖了村屯嘎查、家家户户。像入冬的第一场雪一样,这幸福不会仅仅停留在呼伦贝尔大地的表面,而是会在阳光下融化开来,带着扑面而来的清新气息,铺遍原野,闪在草尖,挂满树梢,润在心田。

责任编辑 高颖萍

推荐访问:滋润 土地 幸福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