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学生作文 >

论中学历史课的情境式教学

作者:jkyxc 浏览数:

摘 要: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采用情境式教学,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将感性、鲜活的历史原貌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教学效果。历史课情境教学必须遵循以教材为依托、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历史本身的真实、客观性原则。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采取各种手段和方式创设历史情境,寓教于“情”于“境”,让学生在感受历史之魅力的同时,主动地学习历史知识,培养、提高自身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中学历史课 情境教学 教学方法

历史学科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过去性”,历史是已经成为过去的、曾经鲜活的、有血有肉的“现在”,但是在历史教材的理论表述中,人类历史的感性形态在修辞过程中被抽离,从而使理论显示出深刻、抽象和枯燥的特性,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其年龄特点、情感特点、认知特点决定了他们更容易接受感性、鲜活的事物,对抽象、枯燥的纯历史知识较排斥。在中学历史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方法将感性、鲜活的历史原貌呈现给学生,一方面可以从情感上拉近学生和所学历史知识的距离,另一方面可以激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增强教学效果。本文就情境教学的原则和方法作探讨。

一、情境教学需遵循的原则

1.以教材为依托原则

在中学历史课堂上,教师要依据课程标准从教学目标出发,创设出师生历史情感、求知欲望、探究精神相契合、相统一的情境,不能脱离教材盲目追求历史情境的创设,使历史课堂情境是“为了创设而创设”,令情境教学虚有其表,舍本逐末。教科书不仅是教师的授课工具,更是学生学习的文本。教师必须明白:情境教学只是一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它必须以教材为依托,为教学目标服务。另外,历史教科书本身就有很多情境材料,足以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历史图片、文献资料、历史地图等。教科书中的情境材料以其简约的文字、准确的语言表述非常有利于学生的历史素养、人文素养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何时用,怎么用,需要教师灵活处理。脱离教科书,盲目追求新情境的创设并不可取。

2.以学生为主体原则

教师创设历史学习情境的最终指向是帮助学生理解、运用相关历史知识,认识历史规律和提高自我能力。因此,历史教学情境应当为“学生”而设。教师在创设历史情境时要思考:这一情境是为了什么教学目的而创设的?情境的创设是否符合学生学习历史的认知规律?情境的创设能够营造一种什么样的情感氛围?情境的创设是否有助于学生透彻理解教学内容,是否能够锻炼其历史思维能力?也就是说,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内容的需要进行情境的创设,而不是将其作为课堂创新的装饰。

3.遵循历史本身的真实、客观原则

历史学科属于社会科学,历史本身是客观的、真实的,不是故事,不能虚构和编造,因而在创设情境时,一定要尽量使情境接近历史真实,使学生在“眼见为实”的生动感性的情境中,完成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可以运用实物史料创设情境或展示一些历史图片,观看古遗址等,从而让学生树立唯物主义历史观、认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历史课堂教学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必须尊重历史本身的客观与真实,这是历史课堂教学最基本的原则。但是现实的历史课堂上,不少教师对历史情境的创设偏离甚至脱离了史实,单纯追求以历史的生活性和趣味性来“取悦”学生。如有些老师在课堂上引用一些关于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中的片段,让《戏说乾隆》、《情深深雨蒙蒙》这些野史走进课堂,尽管趣味性强,学生喜欢,却与历史史实不符,背离了历史情境教学的原则,也违背了高中历史课程教育的初衷。

二、情境教学的方法

1.讲述历史事件可借助文学化的手法

历史教师在讲授历史事件的时候,通常要求学生重点识记历史事件的背景、时间、地点、重要人物、历史意义等。如果让学生死记硬背历史事件的相关知识,十分枯燥乏味,效果就会事倍功半。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如果运用文学化的手法将曾经发生于某一历史阶段的事件生动地描述出来、还原出来,就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如讲“戊戌变法”时,教师可以生动、感性地阐述当时国内外的形势;民族的危机;民众痛失家园的心境;维新派的变与不变;爱国官员的支持与排斥;帝党与后党之争;光绪帝的矜持和无奈;顽固派的百般阻挠破坏;变法后各方的政治动态,等等。可以仿照报告文学的做法,在史实的基础上,合理地设计一些细节,增强感染力。对某些情节也可进行渲染。如此,在教师对历史事件生动感性的叙述和学生兴致盎然、仿佛置身于彼时彼地的历史时空的聆听中,将背景、时地、人物、事件、影响熟记于心。一方面避免了枯燥的死记硬背,另一方面使学生深受感染,达到以情感人,以理晓人,启思开智的目的。

2.讲解历史人物可依托故事来描述和渲染

历史人物的成长过程是立体的、复杂的,但教科书由于条件的限制,其对历史人物的介绍是概括的、简练的,即使有一些感性的叙述,也只是惊鸿一瞥式的、片段式的,无法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讲授历史人物时,教师可以将历史人物的成长经历故事化,将人物的成长历史编成一些故事,且对其中的关键部分进行重点而详细的描述。就笔者的教学经验来说,以这种方式讲授历史人物,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讲毛泽东,讲他的家庭出身,立志求学,投身革命,开天辟地,军事艺术,抗日烽火,重庆谈判,理论耕耘,治国良策等,一个个故事反映他跌宕传奇的人生经历,以及他胸怀天下,为改变中国前途命运而呕心沥血、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和高尚情操。又如讲华盛顿,讲他的家庭背景,求学经历,步入政坛,组建大陆军,军事生涯,拒当国王、主持制宪,最后抵制最高权力的诱惑,出演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退场,更显示其可贵人格。对历史人物人生经历的故事化描述和渲染,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且使学生从中得到了激励、借鉴和启发,并逐步让历史人物的精神品质内化为学生自身的价值标准。

3.解析历史文献资料应呈现动态化进程

历史文献资料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包括重要会议的决议、法律文献的条款、革命纲领的内容、历史人物的语录言论、法律文献的条款等。如果孤立地讲读这些材料,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弄懂,那么他们对这些知识的掌握就会很困难。如果教师在讲授时,将相关历史文献诞生前后的历史背景情节化、动态化,使学生能够有一个全景式的了解,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就会容易得多。如:讲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就要联系到欧洲启蒙思想,孙中山在欧美国家的考察心得,受到林肯“民有、民治、民享”思想的启迪,联系到当时民族危机和改良失败,革命派与维新派的激烈交锋;讲中共八大决议,要联系到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的情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形成,毛泽东思想的发展等。这样的材料具体且情节生动。将历史文献放在一个丰富感性的动态化环境中去理解,学生容易读懂,教学效果自然比较理想。

4.分析时代背景可采用风俗化手法

时代背景是再现和把握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前提,对历史背景了解得越充分,就越能准确地理解、把握历史事件,继而逐渐培养学生科学的历史观。例如:新航路开辟、鸦片战争、新文化运动等都是某一时代赋予的历史产物,教师准确地展现时代背景,也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某些历史事件发生的必然性与偶然性。

所谓风俗化呈现历史时代背景,就是要全面准确地梳理、交代当时的社会政治背景、阶级状况、经济现象、文化氛围等带有普遍性的东西。例如我们在探讨“两宋的时代背景对文学的影响”这一问题时,可剖析如下:政治上,北宋从开国伊始推行“重文轻武”政策来加强中央集权,此后,大批文人有机会进入国家机构,他们的参政议政热情高涨,因此,在多种文学体裁中,议论化的风气不断呈现。经济上,宋代城市商业空前繁荣,市民阶层扩大。与之相适应的文学日趋庸俗化、平民化,能够歌唱的词更适宜市井生活的需要,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在主流思想上,理学盛行。理学注重气节、品德,强调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而且具有较强的思辨性,因此这一时期文人士大夫的作品往往能较多地反映作者对国家、社会的政治责任、道德标准和哲理的思考。民族关系上,宋政权内外交困,民族矛盾尖锐,因而这一时期文学也折射出新的特点:爱国主义主题色彩强烈。出现了一大批以陆游、辛弃疾为代表的爱国主义诗人词人,他们的作品为宋代文学注入了英雄主义和刚健的骨力。在科举制度方面,由于宋代的科举考试范围扩大(商人子弟也可以参加科举考试),科举日趋平民化、公正化,大批读书人趋之若鹜并步入仕途,扩大了文人队伍,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例如唐宋八大家中除了韩愈和柳宗元,其余六人均是科举出身,且在文学上成就突出。在科技方面,随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雕版印刷黄金时期的到来,各种文学体裁也在社会上风行。另外,还有北宋政府实行宽容的文化政策,等等。所有这些使得宋代文学空前繁荣。

5.用多种教学手段再现历史情境

在多媒体教学已普及的今天,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再现历史场景。

(1)利用历史实物、图片了解历史。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对历史遗迹、遗址、遗物进行实地观察与调查,尽管这些遗址、遗迹等因年代久远而残缺不全,但毕竟留下了历史的痕迹,为后人认知和理解特定历史阶段人们的实践活动提供了可以触摸的、实实在在的感性材料,有利于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如南京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雨花台、中山陵、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等,从而了解国父孙中山的一生,感受抗日战争中日军的野蛮、残暴和中华民族所付出的沉重代价。

(2)利用影视资料艺术生动地再现历史。虽然历史一去不回,但教师可以借助于多种教学手段,如幻灯、电视、电影等直观、形象地再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场景,使学生身临其境,获得直观感性的历史体验,达到情境教学的目的。例如,在讲抗日战争时,让学生观看电影《地道战》、《血战昆仑关》、《回民支队》等片断,使英雄人物的形象鲜活地再现于学生面前,让学生感同身受,与历史人物同欢笑,共悲喜,感受历史脉搏的跳动,在如临其境的历史时空中感受历史、体验历史、了解历史、学习历史。再如《孔子》、《建国大业》里,人物和基本情节都是真实的。播放这类影视剧,可再现当年的历史,将历史“拉”回现实,使学生受到情感的洗礼。

总之,新课程下高中历史情境教学的研究,就是运用语言、图片、视频、音乐、角色扮演等方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把教科书上的文字变成感性生动的情境,将历史“还原”,让那些久远的、陌生的历史原貌“重现”在学生面前,寓教于“情”于“境”,使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在感受历史无穷魅力的同时,主动地学习历史知识,培养、提高自身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莉.在历史课上放飞你的梦想—打造新高考模式下的高效历史课堂[J].文教资料,2011,(4).

[2]刘正国.让历史课堂充满活力[J].文教资料,2011,(6).

[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程凯.中国教育思想史[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

推荐访问:情境 式教学 中学历史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