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学生作文 >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作者:jkyxc 浏览数:

[教材特点]

1 所在单元四篇课文围绕“神奇的自然”编排,本课讲述了神奇的岩石,字里行间渗透了地质勘探队员不畏艰苦的敬业精神。

2 全文由川川与地质勘探队员的对话组成,语言简洁,这在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文中绝无仅有。地质科学方面的知识蕴含在两人的对话之中。

3 川川与地质勘探队员的对话中有大量的问句,有疑问也有反问,二年级学生不容易读好。地质勘探队员的话中有不少近义词和结构相同的句式,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好素材。

[教学目标]

1 联系插图认识“质、勘、岩、册、厚、印、痕”等生字,联系生活认识“煤、宝”,会写12个生字,通过朗读对话理解“创根问底”的意思。

2 通过联系上下文、补充提示语等学会正确朗读对话,重点读好带有问号与感叹号的句子。

3 在朗读对话中,感受自然的神奇以及地质队员的敬业精神,培养自己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漫谈“书”,回味书的意义

1 师:(举起手中的语文书)同学们,这是我们的语文书。一本语文书也可以说是一(册)书。认读“册”字。你们说说这“册”字怎么记住呢?请大家拿起笔,端端正正地在生字拼写本上写两个。

2 师:(板书“书”)喜欢我们的语文书吗?请用一句话说说你对语文书的感受。(学生发言)

3 除了学校发的书,你还有哪些书?哪一本书最大?能用手比画一下吗?看来××同学的书是我们班最大的啦。(板书“最大的”)书大,相信读了以后收获的知识也丰富。那么,还有比这更大的书吗?如果老师将“书”加上引号,这最大的书又是什么呢?学了第19课后,我们就会明白了。

(设计意图:由书入课,体现语文与生活密不可分的思想,便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适时朗读的名言,渗透着爱书、爱学习的教育。)

二、初读课文,借助“书”识字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10个生字,了解“最大的‘书’”的所指。

2 同桌互相认读生字,纠正读错的字音,将有异议的生字圈出来留待交流。

3 师:刚才我们已经朗读了课文,有把握不准读音的生字吗?(教师对难读的字重点指导)

4 结合插图,趣味识字。

师:将生字表中的生字换一个环境我们还能认识吗?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看课文的插图,你会选择哪些生字写在插图上?为什么?(学生书写交流)

师:请同学们看插图中的那块岩石,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①岩石很大、很厚。随机学习“岩”“厚”。

②岩石一层一层,就像一张一张的纸。随机朗读:“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读出反问句的味道。

③岩石表面有淡淡的鱼、叶、贝壳的痕迹。随机学习“印”“痕”。

④岩石边拿放大镜的人是地质勘探队员。随机学习“质”“勘”。)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是不是发现借助课本中的插图是我们识字的好办法。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二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但学生之间存在差距。这里,教师让同桌学生认读、互相纠错,体现教师对学生差距的尊重与利用,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插图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本课插图覆盖了大部分生字。这里教师充分利用插图资源,将识字、阅读整合起来,提升了阅读的功效。)

5 师:请看“煤”“宝”字,能够联系起来认识它们吗,

三、梳理对话,学会对话朗读

1 师:课文中“刨”字出现在哪个词中?谁会读这个词?

2 师:川川爱“刨根问底”,那么他问谁,问了哪些问题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川川的问话划出来,想一想怎么才能读好川川的话,然后自己试着读一读。(学生划句子,自由朗读练习)

3 师:同学们一共划出哪几句川川问的话?(预设:“这能说明什么呢?”学生容易漏划)他都问了哪方面的问题?

师:你们看,川川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这样的问就叫做“刨根问底”。好问可是善于动脑筋的表现。同学们要学习川川的这种品质。

4 师:川川的问话都有问号,所以都要用问的语气来读。但是,六个问号能够用一样的语气来读吗?是不是应该问得不一样7看看这些问话,有什么发现,(预设:四个问句有提示语,两个没有)

5 师:有提示语的问话我们就按照提示语的要求朗读。没有提示语的问话,你们能够联系前后的对话,给问话加上提示语吗?(师生讨论给问话加上提示语,学生尝试按提示语练习问话的朗读)

6 师:我们已经学会按提示语的要求朗读川川的问话了,每个同学自由练习川川的问话,看哪个同学问得好。(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评议帮助)

7 师生、生生合作,分角色朗读对话。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区别不同问句的语气,指导学生利用上下文补充提示语,有效地降低了川川问话的难度,为读好对话作出了铺垫。教学中学生的自我练习,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朗读习惯。

先引导学生寻找川川的问话,了解问话的意思,然后理解“刨根问底”,既避免生硬地以词解词,又让学生学会了理解词意的办法,设计得相当妙。)

四、理解对话。感受自然的神奇

(一)感受“书”的丰富

1 师:通过川川与地质队员的对话,大家知道课题中“最大的‘书’”指的是什么了吗?

2 师,和我们平常看的书相比,岩石这本特殊的“书”里的字又是指什么?

3 研读句子: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浪的足迹,叫波痕:还有这些闪光的、透明的,是矿物。

(1)师你找到哪些“字”,请你用“有……有……还有”说一说。(学生用不同的顺序说话)

(2)师:读读描写雨痕和波痕的话,有什么发现吗?为什么写得不一样呢?可以互相换一换吗?

(3)学生模仿地质队员的语气朗读这个句子。

4 研读甸子:你看,这儿有树叶,有贝壳,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哩!

(1)读读句子,对照插图找一找岩石上的东西。

(2)师:能够模仿着写“宇”的句子,说说“书”里的画吗?

(设计意图:巧妙利用教材中现成的句式,通过不同句式之间的变换,引导学生感受汉语言的丰富表现力,培养学生的语感,折射出浓浓的语文味。)

5 师:同学们,川川爬山的时候看到地质队员研究的岩石有那么多的“字”与“画”,在大家的生活中还看到过类似的岩石吗?(学生交流)

师:同学们,看似平常的岩石,我们却发现了那么多奇特的地方,这可都是大自然的造化。只要我们用心发现,一定能够发现更多更美妙的地方。请一个同学模仿地质队员向大家介绍岩石这本奇特的书。

(设计意图:不经意间的拓展,联系了学生的生活,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感受自然的神奇

1 师:岩石这本书,地质队员读懂了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2 师:地质队员话中“慢慢”这个词可以去掉吗?仔细读读这段话,你还从哪些地方读出了“慢慢”这个词?

师:为什么每句话不都写上“慢慢”呢?

师:这么漫长、这么神奇的变化,人类是没有办法看到的,但是岩石这本“书”却真实地记录了下来,多么神奇的自然啊!

(设计意图:“慢慢”一词反映了地质变化的缓慢过程。在文本中找出暗含“慢慢”意思的地方。需要学生深入阅读、理解文本,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很好训练。同时也引导学生体会不同表达的作用。)

五、回读首段,领悟地质队员的精神

1 师:由于地质队员的提醒,我们都读懂了岩石这本书。那么地质队员为什么能够读懂这本书呢?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找理由。(学生交流讨论)

2 师:“半山腰”让我们感受到地质队员工作环境的艰辛。“趴”字让我们看到了地质队员细心观察的敬业精神,“插图上地质队员边上的挎包”让我们仿佛看到地质队员风餐露宿,在辽阔的祖国大地勘探的情景。你们现在有什么话想对他们或者对自己说呢?(学生交流)

六、书写生字,培养习惯

1 学生自由观察生字,挑自己觉得难写的生字先写一个。交流书写心得

2 师生评议,学生继续书写。

(设计意图:实践出真知,由学生尝试发现书写技巧,比单纯口头说说更有指导价值。学生交流的时候,表面看是提醒别人,同时也是提醒自己,将字写得更好。)

推荐访问:教学设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