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学生作文 >

非织造工业亟待升级

作者:jkyxc 浏览数:

中国已成为集各种工艺为一体的非织造产业工业:化学粘合法、热粘合、针刺法、纺粘法、熔喷法、水刺法、湿法。但是由于中国发展非织造产业工业时间不长,在较短时间内产量赶上北美和欧洲实属不易,今后要进一步加快发展,特别要着力提高质量水平,从技术含量、产品档次、新产品开发能力和管理方面提升。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工业的发展伴随着社会进程,实现了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变。GDP也从1978年的2683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43960亿美元,年均增长达9.76%,实现了中国经济的腾飞。未来30年中国的工业经济将步入产业结构调整及快速升级时代,只有产业与文化相结合,才能实现人才产业成果转化的价值。构建中国式的工业文化,才能让产业链更加顺畅,工业经济发展永续长青。

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非织造工业从零到有,从有到引进海外装备,从引进海外装备到自主研发,经过30年的发展,产量从零到目前的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快速发展的非织造工业虽然在中国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但产品的价值远不如发达国家。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产品整体技术含量较低,专业人才相对欠缺,消费市场认识度较差,行业标准较为落后等。这些已经严重阻碍了中国非织造工业的发展。随着中国国际化进程,国际非织造产业加快进入中国,中国的非织造工业将以何种姿态面对国际化竞争?

如今产业链价值分配不合理,人才专业就业率较低,企业管理模式混乱,运用陀螺原理融入工业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非织造材料在中国由来已久,它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中国的古代社会,甚至比机织、针织更早的毡制品。古代一些游牧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学会了向大自然索取的方法,了解了动物纤维的特性,利用羊毛、驼毛等动物猫纤维的缩绒性能,加入一些乳液、热蒸汽,利用棍棒击打、脚踏施加机械作用,使动物纤维毡缩在一起,制成各种毡制品,这种毡制品是一种布状材料,而且没有经过纺织就形成了布,因此,可以说这是最早的非织造材料。

现代非织造产业的产生则始于近100多年。区别于古代“非织造材料”,现代非织造产业具有机械化大生产的特点。

中国非织造产业起步较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非织造产业发展迅速,尤其是水刺和纺粘发展。至2007年中国各类非织造产业总产量超过160万吨,超过日本,成为继美国、欧洲的第三大非织造产业地区。预计到201 O年,全世界非织造物最终产品的年消耗量将增加到630万吨。由于某些最终产品中的非织造物继续替代织造物,非织造产品在卫生用品、汽车用料和其他新开发用途中的应用将不断快速增长,这一时期非织造产品销售量占全部技术纺织品市场的份额将从23%提高到26%。在国家继续推行环保政策的影响下,中国非织造产业工业将获得进一步发展。

中国已成为集各种工艺为一体的非织造产业工业:化学粘合法、热粘合、针刺法、纺粘法、熔喷法、水刺法、湿法。但是由于中国发展非织造产业工业时间不长,在较短时间内产量赶上北美和欧洲实属不易,今后要进一步加快发展,特别要着力提高质量水平,从技术含量、产品档次、新产品开发能力和管理方面提升。

产业用纺织大有前途

2008年对于中国来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特大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中国努力克服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办好2008北京29届奥运会,并做好迎接2010上海世博会的准备,国民经济总体呈现增长较快、价格回稳、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发展态势。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0%。

纺织工业是我国经济结构中的重要组成,尽管在2008年年底,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纺织工业陷入多年未见的困境,但总体来说,仍然是一个比较快速和平稳发展的一年。非织造产业作为我国纺织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虽然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但凭借国家的政策支持和企业的努力,在开工率80%的情况下,全年非织造产业产量达到200.22万吨,同比增长16.2%,成绩令人鼓舞。

2009年,是《十一五规划》的第四年,同时也是《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第一年。

《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确保纺织工业稳定发展,加快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2009年4月24日《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细则》出台,提出若干项有利于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的优惠政策。值得注意的是,《细则》表示将加大对纺织企业的金融支持。对一些基本面较好、带动就业明显、信用记录较好、无严重环境违法行为、有竞争力、有市场、有订单但暂时出现经营和财务困难的企业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允许将到期贷款适当延期;放宽中小纺企贷款呆账核销条件,简化手续和程序,对贷款实行税前全额拨备和提供风险补偿。加大对资质好、管理规范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支持力度。

此外,《细则》还表示,要减轻纺织企业负担,加大对中小纺织企业扶持力度,加强产业政策引导。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方面,提出了加快推进产业用纺织品新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化,满足水利、交通、建筑、新能源、农业、环保和医疗等新领域的需求。重点发展以宽幅高强工艺技术为主的土工格栅、土工布、防水卷材等多功能复合材料,高端土工布材料国内市场占有率将由20%提高到50%:加快推进针刺、水刺、纺粘等先进工艺和高性能纤维在环保过滤用纺织材料生产上的应用,新材料比重也由20%提高到50%;支持多功能篷盖材料、膜结构材料等轻量化特殊装饰用纺织材料的开发应用;支持采用高性能纤维开发风力发电机叶片、航空和航天器预制件等高性能增强复合材料,年产量达到5000万平方米;开发节水灌溉、储水材料和缓释包装材料等农用纺织材料:加快手术衣、隔离服、仿生器官等医用纺织材料及制品的开发和应用:推广纺粘、熔喷、水刺及其复合非织造工艺技术,突破“三抗”(抗微生物、抗血液、抗酒精)手术衣、隔离服等科技攻关项目的产业化难题。

过去30年壁垒阻碍

中国非织造产业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与我国改革开放接近同步,在过去的30年,伴随纺织工业的发展步伐,非织造产业在各种常温空气过滤材料、高温过滤材料、医疗卫生用品、鞋用材料、环保工程、西部大开发、基础设施建设、防水材料、包装材料、保温材料、防震材料、车尾箱材料、顶篷材料和地毯等快速发展,产业配套生产线设备制造水平也得到很大的提升,但仍存在一定壁垒。

产业资源分配不科学。非织造产业的壁垒目前相对较低,在国家产业政策未对资源科学分配的前提下,低水平、低档次非织造布产品的重复建设较为严重,最终导致产品价格竞争日益激烈,竞相压价。

企业运营模式不科学。非织造产业企业的工艺管理、设备管理、运转操作管理等管理经验是每个企业根据自身的生产工艺和设备状况,通过长期积累总结出来的,在非织造产业发展初期,企业管理模式往往停留在企业组织架构的调整上。

人才培养不科学。非织造产业发展初期,没有建立起健全的产学研体系,人才培养主要通过企业内部实施,主要培养人才的专业技术、操作经验等,而忽视了岗位责任心、“契约意识”的培养。最终导致人才流动无常,企业发展受阻碍。未来30年产业升级

随着国内非织造产业产量的节节攀升,产业壁垒的制约,以及国家2009年《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政策的支持,非织造产业未来发展势必往资源科学分配、企业管理效益提升和人才竞争的方向发展。

政策支持产业升级。从我国非织造产业链已实现各类非织造产业产量提升和国家2009年《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细则》来看,国家未来还将进一步提出更多产业升级的优惠政策。

资源科学分配。在环保呼声高涨、科学技术进步以及人们意识不断提升的环境下,淘汰落后技术、落后产品,将资源分配到环保技术、先进技术、环保产品、环保科技上,是产业转型的必要前提。

企业管理效益提升。通过提升企业管理效益,实现节能减排,才能够使国家在发展“低碳经济”环境生存。

人才综合素质发展。人才发展和人才拥有是企业技术进步的核心竞争力,人才发展是基础,人才拥有是目的,突破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发展以技术培养为基础,增强人才责任心和“契约意识”为重点的培养模式,才能拥有人才,才能提升竞争力。

推荐访问:亟待 升级 工业 非织造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