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学生作文 >

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作者:jkyxc 浏览数:

[摘 要]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对我国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我国税收增长处于合理增长范围;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关系基本协调;税收收入增长的强劲势头保持一段时期是没有问题的;税收收入必将进入与GDP增速协调发展的轨道。

[关键词]税收增长;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F8l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339(2006)05—0078—04

一、理论框架

经济是税收的源泉,经济决定税收,而税收又反作用于经济。即税收既能阻碍经济增长又能促进经济增长,这是税收与经济关系的一般原理。那么税收如何影响经济?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如何?宏观税负理论和税收弹性理论可以阐明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关系。

宏观税负是指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的税收收入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关系,即T/GDP,也称宏观税率。美国著名学者拉弗通过拉弗曲线解释了税负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关系。r’’(见下图)

在税率为0时,税收收入为0;税率为100%时,将无人选择工作,生产停止,也没有税收收入。如果税率降至B”点,则生产开始恢复,政府有少量税收;当税率降至B点时,生产扩大,政府税收增加。同样道理,如果税率从0升至B,点和B点,政府收入也会增加,但不会影响生产。可产生最大生产量和税收收入的点是A点,超过A点,生产和税收都会下降。拉弗曲线表明,宏观税负与税收收入及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从理论上讲,应该存在一处最佳的宏观税负水平,即能兼顾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

研究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离不开对税收弹性的分析。税收弹性是指税收收入变化率与经济增长率(通常是用GDP增长率表示)之比,是用来表示税收的相对变化对于经济增长的相对变化反应程度的指标:E:(△T/T)/(△GDP/GDP),其中E为税收弹性系数,T为税收收入总量,AT为其增量,GDP为国内生产总值,AGDP为其增量。当E<1时称为缺乏弹性,它表示税收的增长速度慢于经济的增长速度,在新增的GDP中,税收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当E:1时称为单一弹性,它表示税收与经济是同步增长的;当E>1时称为富有弹性,它表示税收增长快于经济增长速度,税收参与经济增量分配的比重有上升趋势。

二、实证研究

1994年工商税制改革以后,我国税收收入连年增长,增幅不断上升。有关的具体数据见表1。

(一)经济增长与税收增长的相关性分析

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税收增长速度呈现一个先降后升的过程。首先对税收收入与GDP的总量相关性进行分析。利用1994-2004年的税收收入(Y)和GDP(X)数据进行回归计算得出(本文回归方程系数皆由stata软件计算而得):

Y=-8 989.645+0.250X,R2=0.968

这说明回归方程拟合较好,税收收入可较好地被GDP解释。判定系数R2:0.968,说明这一时期由GDP解释税收的可信度高达96.8%,其他随机因素不到4%说明预测回归方程是可靠的。该结果再一次验证了经济决定税收的原理。

接下来用经济增长率来解释税收的增长率。利用1994-2004年的税收收入增长率(Y)和GDP增长率(X)做回归分析得出:

Y=15.982+0.123X,R2=0.069

说明1994年以来税收增长率只有很少部分能被GDP增长率解释,它们的相关性很差,即经济增长对税收增长的贡献并不大,经济以外的其他因素对1994年以来的税收增长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由于回归方程中这些忽略因素的存在,使得上文中的回归方程可信度很低。

(二)基本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对当前我国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基本判断是: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关系属于合理范围之内,经济增长决定税收增长,税收增长没有妨碍经济增长,即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是协调发展的。理由如下:

1.税收增长基础十分坚实。首先是20世纪90年代持续多年的大量固定资产和技术改造投资已经形成了庞大的生产能力;其次是持续4年之久的积极财政政策大幅度地提升了国民经济发展的经济基础设施水平:第三是国有企业改革从“放权让利”的徘徊中走上了“还权让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正途,活力不断增强;第四是非公有制经济的蓬勃发展。从2002年起,国民经济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周期,经济增长明显提速。在经济增长基础得到加强和经济规模扩张的同时我国经济运行的质量进一步提高,这在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工业经济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从1992年以来的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来看,工业增长质量指标持续上升,特别是2000年以来,不仅国有工业企业和规模(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的利润出现了大幅度增长,由1999年的2 288亿元增长到2003年的8 152亿元,而且4年间税金也增长了63%,达7 295亿元。这说明我国工业经济的增长方式在新世纪发生了变化,开始从“数量型”逐渐转变为“质量型”,开始从“传统工业化”迈向“新型工业化”。[2]

2.税收弹性指标协调。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5》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税收的增长快于GDP的增长,而且税收弹性也明显大于1,但是我们还是有充足的理由可以说明税收并未出现超经济增长,两者之间仍属于良性循环。首先,从财政职能方面看,税收要保持一定的增长规模与弹性才能保证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根据瓦格纳定律,一方面,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市场失灵因素会日益增多,要求政府不断增加干预的广度和深度,因此国家经济活动的范围会呈扩张的趋势,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也会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因为教育、娱乐、文化、健康等方面的公共消费需求弹性大于个人消费品的需求弹性,当GDP需求弹性大于个人消费品的需求弹性时,随着CDP增长,经济中的实际收入增长了,公共消费品会以更快的比例增长,社会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再考虑政府职能扩张等因素,这些均会导致政府公共支出规模随经济发展不断增长,甚至超过经济增长速度,那么税收的弹性应能确保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甚至快于经济的增长才能筹集财政收入满足政府行政职能的需求。[3]其次,从国际实证比较来看,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可表现为税收弹性大于1。1998年、1999年、2000年美、日、英三国的税收增长速度均快于其经济增长速度,呈现税收弹性大于1。结合三国的经济情况可以得出:在不考虑大的经济波动或其他因素冲击的情况下,就一国而言,税收弹性大于1是保持经济稳定的一种需要,可视为一种良性循环。最后,以税收弹性指标来衡量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关系,必须以准确真实的弹性系数为前提。然而在我国,该指标的准确性值得讨论。在税收弹性计算公式中,GDP是一个重要的数据,该

数据真实与否直接影响到计算结果。目前我国的GDP统计数据与真实的GDP存在一定出入,因此会导致对税收弹性的不确定性。在GDP的计算和统计中我国使用的是可比价格法,每10年定一个可比价格,20世纪90年代以1990年的价格为基期价格,目前是以2000年的价格为基期价格,而税收收入的计算和统计用的是当期价格,也就是现价计算法。由于两者计价方法的不同,大大增加了两者增长的差异。[4]如果GDP的计算和统计也采用现价法,就可大大缩小两者间增长的差异。从表1可以看出,在GDP采用现价法计算的情况下,10年间的平均增长比例为12.31%,比采用可比价格计算增加了近4个百分点,与税收收入增长的比例就接近了许多。这也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在现价法计算的情况下,尤其是物价指数涨幅较大时,实际增长率就会快速增加。

3.宏观税负尚在正常范围。从宏观税负的角度来看,目前的税收增长尚未损害经济增长。税收收入的增长会改变宏观税负水平,到底是增加还是减少宏观税负,还要看分母GDP的数量,所以税收增长未必会带来宏观税负的提高,即使提高了,也要看提高到了什么程度。根据拉弗曲线的结论,宏观税负与税收收入及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从理论上讲,应该存在一种最佳的宏观税负水平,即能兼顾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国内学者马拴友对我国1991~2000年的有关税收收人与经济增长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我国的宏观税负应控制在20%左右。还有学者估测在20%~25%之间。不可否认,1994年以来,我国的宏观税负不断上升,但始终没有超过20%,应该说我国的税负水平不高,因此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微弱。就我国目前情况而言,宏观税负水平尚处于经济增长可承受范围之内。[5]

三、综述与展望

(一)经济推动及需求拉动促成税收的高增长我国经济正处在税收收入高增长的发展时期。2003年我国人均GDP超过了1000美元。从国际经验看,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后,经济结构调整与升级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中国经济在国际产业分工格局中将加速由垂直分工转向水平分工,经济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个新的发展阶段,国民的消费结构开始由衣食消费为主向住行消费为主升级,房地产和汽车消费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有13亿人口,任何一种消费需求只要乘13亿,就会形成世界上无与伦比的大市场。消费升级与产业升级的相互作用,形成经济增长的结构性推动力。结构效益是最大的效益,再加上政府驾驭宏观经济的能力日益增强和手段的不断完善,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不可阻挡。所以,未来一段时间内经济的内生性高增长必将会继续使税收收入高增长的势头得到巩固和加强。

(二)新形势下税收增长的未来走势

我国的宏观税负还没有达到税收收入由高转低的临界点。目前,我国税收收入的持续高增长是在国家没有提高法定税率和实际平均税率下降的前提下实现的。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较,中国目前的边际税率并不算高。从流转税看,根据2004年世界上征收增值税的108个国家和地区的统计,增值税标准税率大于我国的有55个国家和地区,说明我国增值税的边际税率并不高;从所得税来看,OECD成员国33个国家企业所得税的平均税率为30.9%,美国为40%,日本为42%,加拿大为36%,德国为39.6%,法国为39.4%,与这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33%的税率也不算高。从近三年多来国家重点税源监控企业(年缴纳增值税和消费税“两税"500万元以上和年缴纳营业税100万元以上的企业)的情况分析,重点企业税源与税收一直保持着同步较快增长的态势,但实际水平众所周知,在宏观税率既定的条件下,税收收入与GDP是一种完全正相关关系。拉弗曲线还告诉我们,税收增长能否高位运行,与宏观税负临界值联系密切。通过国际比较清楚地表明,我国宏观税率还没有达到能使税收增长态势由高向低转变的临界值,所以,税收增长依然有一段高位运行时间。在改革开放初,我国宏观税率为20%左右,到1996年只有10.2%,2004年上升至18.8%,比改革开放之初仍然低1.2个百分点。与欧盟15国相比较,我国的宏观税负也非常低。尽管欧盟15国自2000年起纷纷减税,导致宏观税率总体下降,但2002年依然高达40.5%,是我国的2.38倍。这说明我国税收收入继续保持增长是有理论根据的。基于上述判断,笔者认为,在宏观税负水平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中国税收收入增长的强劲势头保持一段时期是没有问题的。但是,随着经济进入稳定增长期和税制的不断完善,税收收入必将进入与GDP增速协调发展的轨道。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推荐访问:实证 经济增长 税收 增长 关系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