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教案课件 >

《袁阔成的营口三十年》摘录

作者:jkyxc 浏览数:

初来乍到

一九五六年,春。袁先生经好友英来鹏先生的举荐,从河北来到营口。英先生是竹板快书的名家,在国内颇有些影响,他大袁先生几岁,袁先生称他为英兄,不论是才华还是人品,袁先生都很敬重英兄。他之所以举荐袁先生到营口来,是因为他先于袁先生,曾两度来营,营口的风土民情,以及特有的商埠文化,给英先生留下很好的印象。

营口,是座因河而兴,依河而建的城市。它位于辽河的南岸,区域狭长,由西而东,方圆不过十数余里,人口十万,是座不折不扣的小城市。当时,人们用很形象的顺口溜来形容她:“一条马路几栋楼,马路上面没铺油,公共汽车没几辆,油门一踩就到头。”这就是那时的营口。营口的地方虽然不大,可它的容量和影响却是不小,仅从市区内遗留下来的那些建筑,一看便知。比如:欧洲人兴建的教堂,是哥特式的建筑;而英、法、德等国留下来的几个“领事馆”,则是巴洛克风格的大屋顶式的建筑;那两座伊斯兰教的清真寺,又极富穆斯林的色彩;还有我们中国人所熟识的各种不同式样的庙宇、庵堂和道观:像东北四大名刹之一的楞严禅寺,航海人极为尊奉的妈祖庙——天后宫(西大庙),中国人为之崇尚武圣人的关帝庙、老爷阁,以及遍布市井之中的小南海、火神庙、岳王庙……加上海关、码头、商业老街上的各种商号、银楼等这些式样不同、风格各异的建筑,无一不打着它自身的印记。虽然风光不再,但留下了许多的往事,令营口人回味,也诱使许多外来者产生兴趣和好感,英来鹏先生便是其中的一位。

袁先生来营口之后,他说书的地方是“红星茶社”。“红星”是当时小平康里一带七家茶馆中的一家,位居小平康里的中部,面积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算起来能有二百平米左右。提到“红星”这个名字,没有多少人知道,甚至有人根本不知道它的存在,可提到它的老板,那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人物。老板姓杨,名字不祥,因背有些驼,故都称他“杨罗锅儿”,“杨罗锅儿”的名字一传开,几乎成了“红星茶社”的代名词,所以,知道“红星”的人不多。提到“杨罗锅儿”,有些人开玩笑说:“杨老板还了得,那可是大名鼎鼎,北京有个刘罗锅儿(刘庸),营口有个杨罗锅儿!”就这样,“杨罗锅儿”成了小平康里一带颇有名气的人。

说到小平康里,营口人有讲不完的故事、扯不断的话题,因为这里发生过许多好听、好看、好玩的事儿。就说小平康里这个“小”字吧,就有不少的故事。它这个小并非指这里的地方小,而是用这个小和另外一个大相呼应的,因为,在它之前就已经有平康里了,为使两个平康里有所区别,便以大、小称之。这里既有先者为大,后者为小的意思,也有据实际情况而论的意思,应该说,这样的叫法很合适也很贴切。比如,大平康里所以称“大”,因为那里与营口“老街”不远,那里开的都是大买卖、大商号,来的都是大商人,做的是大生意,还不时来些“大人物”;那里有大剧场、大酒楼、“小红楼”剧场、平安电影院,营口最大的酒店“汇海楼”都在那里,经常的搞些大活动、大场面,那里是营口当然的商业老大。

小平康里所以称它“小”,因为居住在这里的都是些生活在底层的小小老百姓,他们是小门小户过小日子的小人物。他们做生意,做的也是小买卖、小本经营,赚的是小钱,外来做生意的,也都是些小商、小贩,开个小店铺、小门脸儿,卖些小商品、小玩意儿……总之,这里都是些小“打”小“闹”安分守己的小市民。

别看这里都是些小人物,这里可是营口最具活力的地方,从日出到日落,这里人头攒动、往来不息,一天到晚人声鼎沸,叫卖之声不绝于耳。这里有打把势的、卖艺的;有说书的、唱戏的;也有摆摊的、撂地的;还有打架的、斗气儿的;撒谎的、“撂屁儿的”……一切人间百态,这里都应有尽有。

这样繁华的市区,如此热闹的地方,这里的“书”市可想而知。小平康里的几家茶馆,几乎家家爆满,生意十分红火。袁先生下榻的地方,离“红星”不远,正可谓闹市之中,好在这里有个不大的小院,把嘈杂之声隔在了外边。袁先生对这样的环境,并不感到陌生,他非常喜欢这种氛围,从小就是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没有丝毫的不适应,他认为这里和沈阳的北市场、北京的天桥,没什么两样。用袁先生的话说,小平康里就是营口的天桥——这个说法被后来的好多人所接受。

有人曾经问过袁先生:“初来乍到的,生活上过得惯吗,水土服不服啊?”他说:“习惯,非常习惯。水土嘛,也没什么不服的,很服,而且很舒服。”

的确,袁先生来营口之后,对这里的一切都很满意。他说他喜欢这里的天气,空气湿润、特爽,不像内地那样干燥;他还说这里的节气很标准,春天是春天,秋天是秋天,他们之间没有挤、挪、贪、占的问题,是真正意义上的春夏秋冬,四季分明。以春天为例,初春从打春之日起的春寒料峭,中春时节的雪化冰消,到晚春的时候,正是大地回暖,万物复苏……它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把你一天天的带入夏天的,不像东北有些地方,雪化冰未消时,夏天就急着麻慌的来了……

当问他对营口什么最感兴趣时,他会毫不犹豫的告诉你,当然是“河蟹”,特别是那种经过淹制的“卤蟹”,此种美味乃是上天对营口人的一种恩赐,难得的口福……

总之,初来乍到的感觉不错,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已做好了开书的准备。他来营口的第一部书是《火烧红莲寺》,袁先生这第一把火,能否烧红他以后的日子呢?只待“惊堂木”一响,一看便知。

营口人,拭目以待……

凤凰不落无宝地

袁阔成先生于一九二九年农历七月二十日生于天津,长于北京,是个地地道道的北京人,家中祖祖辈辈以说书为生,是个名副其实的“评书世家”。父亲袁杰武与叔伯袁杰亭、袁杰英并称袁氏三杰,在京城一带颇有名气。他自幼师从于金杰力先生学艺,十六岁出师,十八岁开始闯荡江湖,活动于京、津、唐一带。

袁先生是一九五六年的春天,由朋友举荐,从河北来到营口的,那年他刚刚二十八岁。有人会问,为啥不在北京发展,干嘛要一个人单枪匹马,携家带口的从关内来到关外,并落脚在营口呢?这事说来话长,这里既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他自身的考量。在日后的聊天中,袁先生道出了他当年的初衷。

推荐访问:营口 摘录 三十年 袁阔成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