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经典赏析 >

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几点认识

作者:jkyxc 浏览数:

摘 要: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对中国历史和革命等要素进行虚无时,有其惯用的一套手法。其本质就是唯心史观的再现,以一种错误的分析方法来分析中国的历史道路,其结论只能是谬误。所以,只要站在唯物史观的立场上对其进行分析和批判,就能揭开历史虚无主义的虚伪面目,从而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和危害。

关键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不仅重新泛起,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有着愈演愈烈的趋势,他们针对中国的历史道路的选择,提出主观意识绝对化的“历史选择论”;否认中国近代的一切革命运动,主张改良才是正确的选择;通过一些简单的历史细节或者随意拼凑出来的历史事件来论证符合他们政治诉求的历史结论。这些谬论为何是错误的,本文拟就上述几点进行分析。

一、要坚持什么样的“历史选择论”

“历史选择论”是当前历史虚无主义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革命进行虚无的主要方式之一。 历史唯物主义在对历史的研究中不否认历史选择的观点,但是它强调的历史选择是在遵循历史发展规律这个前提之上的选择,与历史虚无主义的“历史选择论”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不发达,为了保障正常的生活,当时的人类最多的活动就是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所以“历史本质上是人类社会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1]物质资料是客观的存在的事物,那么这也就决定了人类进行物质生产的社会活动是客观性的活动。随着时间的逐步推移,人类的社会活动也就成为了历史,这些历史的形成自然也是在客观性的基础上建立的,那么这也就决定了历史的本质也是客观的。这一客观性首先表现在社会活动一旦产生,它所构成的历史事件就成了客观存在的事实,因此,后人在对历史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首先要在尊重客观的历史事实的基础之上进行研究,而不是对其按照自己的意志和愿望进行胡乱编造再推理出自己想要的结论,这样所获得的结果不是建立在真实的事实之上,是不能使人们信服的。其次,唯物论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遵循着一定的规律进行的。同样,历史的发展同自然界的发展一样,也是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唯物史观在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一直立足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样的发展规律来分析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程度决定着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在已有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上,人类不能自己选择超过现有生产力水平的其他方式来进行社会物质生产活动,只有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才会有更先进的生产力为人类所使用。可见,生产力发展的程度从根本上制约着人类的发展,同时人类也不得不依赖于已有生产力的状况结成相应的生产关系来满足人类的社会活动。由此,便以这样的一种经济基础来形成与之相应的上层建筑。那么历史的发展也是根据这样的运动规律来进行的,马克思也是根据这一规律得出社会发展的态势是最终要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

唯物史观不是机械的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其规律在做绝对性的支配,它同时也承认人的主观意识活动的作用。首先,历史作为人类的历史,自然在历史中包含着人的意识活动和人的情感。其次,历史的发展虽然有它本身所固定的一套规律,但是规律又是能够被认识的,历史的产生依赖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所以历史规律也是存在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离开了人的活动,历史规律也就不可能存在。因此,人类在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中能够逐步的认识历史规律,利用规律。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历史规律是客观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并且决定着整个社会的发展趋势,人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在尊重历史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去利用和选择历史。历史发展规律与人对历史的选择是有机统一的。这才是我们应该坚持的真正的“历史选择论”。历史虚无主义所持的“历史选择论”认为历史要如何发展或者朝着哪个方向发展是由人的主观意识决定的,完全将历史发展本身的规律与人的活动相隔离。历史虚无主义的“历史选择论”走上了历史发展的“自由主义”,认为只要是符合本阶级利益和政治述求的需要,就可以对历史发展进行自由的选择,以这样一种随意性的选择来否定历史的发展规律。

但是,如何去判断选择的对错、怎样才是正确的选择?历史选择受制于历史发展规律,在这个范围内的选择都是合理的。因此,要根据这一点来作为历史选择是否正确的标准。当个人的愿望符合历史发展规律,所作的选择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要求时,这样的选择不仅不是一种主观的意识和意志,而是一种基于客观社会现实的活动。所以,在中国近代,包括农民运动、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等这些都是不同人、不同阶级的社会活动,由于受到诸多的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这些活动在各个方面的表现是不同的,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同的。但是最终当所选择的活动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时,活动不仅本身是正确的选择,历史规律也会形成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推动着历史活动的发展,这是一种相互促进的状态。所以历史虚无主义所持的“历史选择论”不仅本身是荒谬的,在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也最终会退出历史的舞台。

二、如何正确认识改良和革命

历史虚无主义一直坚持认为改良才是实现中国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方式,他们认为改良避免了流血和牺牲,以一种和平、友好的方式实现现代化。而革命却是少数土匪个人意志的行为,不仅造成的破坏难以估量,这样以充满鲜血和杀戮的形式制造了社会动荡,增加了中国发展的难度,不仅不利于现代化的实现,更延长了中国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时间。所以,他们认为如果当时一贯地坚持清政府实施的“立宪”,中国早就进入现代化的进程中,成为发达的国家之一,而不是以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形式出现在世界的舞台。

由上述可见,这种歪曲错误的观点,都是与近代我国的国情相背离的,都是按照历史虚无主义的主观意志来进行分析的。他们为了否定我国的革命所制造的一个错误结论,为了有效地支撑这一结论,有意地丑化和批判革命。辩证唯物史观认为,事物的发展都是呈螺旋式上升的形式,即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所以我们要做好可能走崎岖道路的准备。所以不论是改良还是革命,这两种形式的道路都是我国历史上一些爱国志士为了救国于危难之中所作出的重要选择。改良和革命构成了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环节,不能说以改良代替革命,也不能以革命代替改良,改良和革命都是对于解决我国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所面临各种问题的不同尝试。无论是戊戌变法还是新文化运动,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思想的解放,为我国的发展都起到了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但是,为什么改良到最后都是以失败告终,中国最后会走上革命的道路,这是由我国的国情和社会状况以及当时人民的意愿所决定的,这不是毛泽东、孙中山等少数人個人的意志所决定的。另一方面,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迫害也使我们缺乏改良的良好环境。正如洋务运动的开展,虽然当时清政府确实学习到不少先进的科学技术,对我国闭关锁国的状态也有所改变。但是,我国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依旧没有因为改良有什么变化,人民群众依旧过着外有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内有清政府的压迫。我国的性质没有质上的变化。所以党和人民选择了革命,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革命我们国家才能实现独立,人民才能过上自由幸福的生活。

三、历史结论是否等于历史事件

我们也必须承认“历史事件”已经发生在过去,是无法进行重演。所以对历史的研究需要经过大量的历史文物和史料来进行考察,必要时还要进行科学的虚构,因为原来已经发生的事件不可能原原本本地再一次进行上演。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关于历史的记载没能得到良好的保存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或者说还有许多史料是当前历史学家尚未发现的。这就使得当下所获得的关于历史事件的记载和历史文物只是过去历史的一小部分,所以“历史” 不等于全部“过去”,所获得的“历史结论”也不是过去的全部的社会现象。[2]那么对于当下一些持历史虚无主义观点的人来说,打着“还原历史”的口号,通过挖掘一些历史细节来论证他们的观点。他们认为一些小小的历史事件就是过去历史的全部真相,认为那些微不足道的细节就可以对历史进行“还原”。笔者在这里不敢苟同,无论是哪一个学科,包括社会学、经济学、自然科学等学科在内,要总结出相关学科的重要结论,必定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数据或者相关学科的文献来进行证明,才能得到有效的支撑。对历史的研究同样也是一样的道理,历史虚无主义仅仅是把局部的“历史事件”作为历史研究的根本性因素或者说是唯一因素,在学术上是非常不严谨的,根本上来说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历史事件”即具有客观性同时还具有联系性,它的发生和存在不是独立的,它同样也是置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就如历史虚无主义对蒋介石的评价,认为蒋介石是站在人民的立场,视为人民的利益服务的,并不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他们用一定的材料说明蒋介石在“四一二” 反革命政变后,由于抗战的需要,为筹得款项发行货币强制性地要求资本家认购,对一些不愿意的资本家甚至采取恐吓、毒打等暴力手段。为此,一些人便得出这样的结论:“蒋介石其实是站在反资产阶级的立场的”。对此也有学者给出批评,即这个“历史事件”是真实的,但是却不能得出这样的“历史结论”。在当时的特殊历史背景下,1928年蒋介石重新上台,共产党日渐壮大,人民的革命浪潮也日渐增长,对于蒋来说,如果不巩固政权,只有看着共产党势力的扩大,以致威胁到他自己的利益。所以他为了自己的利益不得不暂时与资产阶级进行对抗,从而来稳固他的地位。由此可以看出蒋介石实质上还是代表着大资产阶级大地主的利益。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即使历史虚无主义者所给的“历史事件”是真实的,但是他们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过于片面化,没有把它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将一个“历史事件”从整体的历史当中抽出来分析,是绝对错误的。因此他们没有看到,蒋介石在反对革命上的所作所为,以及对代表人民利益的共产党的迫害。为了既得利益不惜跟随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签订丧权忘国的条约。要从这些“历史事件”的联系中得出正确的结论。

[参考文献]

[1]梅荣政,杨军.历史虚无主义重新泛起的透视[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5(5):42-48.

[2]韓炯.历史事实的遮蔽与祛蔽——现时代历史虚无主义理论进路评析[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3,(3):62-68+92.

推荐访问:虚无主义 几点 思潮 历史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