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演讲稿 >

长三角铁路发展“加速度”

作者:jkyxc 浏览数:

1978年秋天,邓小平在日本考察新干线时感慨地说:“像风一样快,我们现在很需要跑!”当时,国外高速列车时速已达300公里,而中国旅客列车的旅行时速仅为43公里。那时,“火车像风一样快”,成为中华民族之梦。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列车飞驰四十载,中国铁路巨变,长三角铁路加速发展,一条条高铁纵横交织,形成了全国最为密集完善的高铁网,缓解了区域运力紧张状况。一列列动车风驰电掣,高铁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折射出中国铁路的发展轨迹。

铁路交通引领大发展

2018年金秋时节,杭(州)黄(山)铁路、青(岛)盐(城)铁路连云港至盐城段联调联试紧锣密鼓进行,年底前将具备开通运营条件。

去年9月23日起,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开通运营,内地高铁网延伸至香港,“复兴号”高速动车组列车组驶向香港特别行政区。上海虹桥首次开行至香港西九龙G99/100次长编组“复兴号”列车,全程运行时间8小时17分。10月8日,江苏南沿江城际铁路南京南至太仓段正式开工建设。

交通强国,铁路先行。未来,长三角铁路建设发展,令人期待。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和《铁路“十三五”发展规划》,预计到2020年末,长三角铁路营业里程达1.3万公里,其中高铁5300公里以上,较2017年底分别增长29.1%和44.5%,在长三角区域内率先建成发达完善的快速铁路网,覆盖“三省一市”除舟山市外所有的地级以上城市。

上世纪70代,华东铁路设备陈旧落后,线路技术标准低,使用的是轻杂型轨、非标准道岔和木枕,列车通过速度慢,列车平均时速30多公里,运输安全负重爬坡。

改革开放的春风,为华东铁路建设发展注入巨大活力。进入80年代后,按照铁道部部署,华东地区迅速掀起了波澜壮阔的“中取华东”“强攻京九”“再取华东”等铁路建设大会战,强力推进“短平快”扩能改造工程等铁路建设。

1979年12月、1983年1月,津浦、沪宁铁路先后建成复线;1985年6月1日,皖赣铁路正式运营。1987年12月,上海新客站建成。

1992年10月至1996年9月,中国铁路史上工期最紧、一次性建成里程最长的铁路大干线——京九铁路,全线通车运营,完成了当时能力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阜阳铁路枢纽工程,创造了“京九速度”。

1997年至2006年,我国对主要干线铁路实施大规模技术改造,进行六次大面积提速,将既有线列车最高运行时速从120公里提升至200公里,实现历史性重大跨越。

2008年4月18日,我国第一条时速250公里有砟客运专线——合宁客运专线通车运营。

2009年4月1日,沪汉蓉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穿越京九铁路和大别山腹地、时速250公里的合武客运专线开通,并与合宁铁路相连,为我国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增加了一条快速大通道。

“十五”期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长三角铁路抢抓机遇,发展驶入“快车道”,加快实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建设投资规模超过“中取华东”“再取华东”会战总和。进入“十一五”,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铁路发展再次按下“快进键”,取得历史性突破。

速度是交通运输之魂。2010年7月1日,时速350公里的沪宁城际铁路运营;10月26日,时速350公里的沪杭高铁通车,形成了苏浙沪间 “铁三角”黄金通道,实现了“同城化”。

建成发达完善的铁路网,是实现铁路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和标志。近10年来,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持续推进大规模、高标准铁路建设,当好“交通强国、铁路先行”排头兵,高铁从无到有,纵横交错,通江达海,先后建成运营合宁、合武、甬台温、温福、京沪、沪宁、沪杭、合蚌、宁杭、宁安、杭甬、杭长、合福、郑徐、金丽温、衢九等16条高铁,形成全国最为密集完善的高铁网。到2017年底,上海局集团公司营业里程突破1万公里,达10072.4公里,其中高铁3667.8公里,位居全路第一。目前,长三角铁路营业里程是1978年的4倍。动车组开行实现公交化,缩短了中心城市的时空距离,推动了“三省一市”形成“1-3小时生活圈”,搭建了区域经济发展新动脉,“同城效应”和“双城生活”的梦想变为现实。

新时代,高铁改写了长三角交通新版图。短短十年,中国高铁让旅客“说走就走”。如今,南京与上海间的铁路变化翻天覆地,由40年前蒸汽机车时代的一条沪宁铁路线,发展到今天京沪高铁、沪宁城际与沪宁既有线三线并行、各司其职的电力机车和动车组新格局。

40年来,长三角铁路发展红利惠及民生。铁路铺设重型无缝钢轨线路,铁路通信传输实现光缆化、数字化、智能化。

鐵路装备实现大跨越

“1978年改革开放前,华东铁路设备、设施落后,基本是单线。”曾在上海铁路局工作过的老职工回忆,通信采用架空明线,信号设备原始低级,一般为臂板信号与联锁箱联锁;区间闭塞为路牌、路签,铁路道口简陋,多为简易的竹木栏杆,运输作业普遍采用手写、口传,或依靠奔跑传递等人工方式完成。站房简陋,售票、候车室空间狭小,春夏秋冬、寒暑往来,成千上万旅客只得无奈站在室外购票、候车。

“那时的春运和节假日主要是知青流、探亲流,80年代后才出现民工流,客流集中在沪宁、沪杭和萧甬等铁路线,客车不足,只好采取‘硬卧改散’凑合应急,大人小孩挤满三层卧铺,这些车辆节后都得整修加固。高峰时,只能停开一些货车,实现‘压货保客’。”82岁的张锦渭是一名“铁路通”,他原在上海、苏州等地铁路工作过。回首往事,他津津乐道:“短途客流,基本依靠‘棚车代客’,事前选扣大量棚车,上海地区集中在彭浦站进行清洗消毒,整备作业,逐辆配齐木梯、马灯、便桶、草帘和防止车门滑动的安全销,保障运输安全。”

80年代前,牵引动力也多为国外淘汰的ND2、ND5等杂型机车,性能差,车龄老,功率小;客车车型杂乱,多数货车载重低于40吨。

披荆斩棘,奋楫争先。改革开放后,铁路不断加大投入,对普速客车车辆进行更新、升级换代,增开的客车逐渐由更先进的空调客车和高铁动车组替代;为民服务,不断扩大普速客车卧铺供给量,不涨票价。

机车转型,跨进内燃动力时代,这是革命性的变化。南京东机务段机车司机姜爱舜说:“1984年12月,我们告别蒸汽机车,使用国产DF4型内燃机车,当时牵引列车时速只有50公里左右。”

进入90年代,伴随着铁路大提速、大发展的步伐,长三角铁路技术装备加快迈向现代化和信息化。完善了“人机”结合的运输安全装备系统,运用机车、车辆向着安全、重载方向发展,安全趋于平稳。运输安全的联控、互控、卡控,由“人控”向“机控”转变,机车安装了机车信号、自动停车装置、列车无线调度电话“三大件”,如今机车安装了“黑匣子”——先进的LKJ机车运行监控装置,牵引动力迈向“智能化”;铁道线安装了“电子眼”——红外线车辆轴温测控系统,确保车辆运行安全时刻处于自动监控中,有效防止了车辆切轴、燃轴而导致的列车事故;客车安装了轴温报警器,列车员在乘务室里,就能知晓每根车轴的温度,以及车轮运转是否正常。

风驰电掣的列车,离不开先进的通信技术和科学的调度指挥系统保驾护航。如今,现代化的调度指挥中心落户上海。在繁忙的长三角铁路运输中,日夜穿梭的千万条通信线路从过去的架空明线演变为电缆、光纤,交换机从步进、纵横制,升级为程控交换机,电话机从手摇磁石换代为按键、无绳电话机时代……新一代综合专用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应用,铁路列控、调度通信由慢速变高速。现场作业采用无线电话指挥、联系,全局行车调度指挥实现了微机化、自动化。

进入新世纪,重载技术全面实施,机车动力完成从小型到大型、从蒸汽到内燃再到电力的更替。时速120公里、单机牵引6000吨的大功率机车装备华东铁路,配属“和谐号”大功率电力机车。货车升级换代,装配构造速度120公里/小时的新型货车。客车设施日趋先进、舒适,主力车型采用构造速度160公里/小时的新型车。

新时代,铁路装备发生重大变革。改革开放40年,长三角铁路国产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动车组列车从无到有,安全性能更稳、速度更快。动车配属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已从2012年294标准组增加到目前的665标准组,其中“复兴号”93组;“和谐型”等大功率机车配属从397台增加到现在700余台,机车检修实现自主化,降低了成本,运输效率倍增,生产蒸蒸日上。

购票方式发生大变革

车票是旅客出行乘车的凭证。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民工潮起,惊涛拍岸。那时,在全国民工潮源头之一的安徽阜阳,农民旅客为能买到一张火车票,竟然不顾天寒地冻,聚集在水泄不通的站外露天广场彻夜排队。

“当时,阜阳站仅有能容纳300多人的狭小候车室,哪里容得下成千上万的民工大军!尘土飞扬的站前广场,遇上雨天,泥浆四溅,成千上万的旅客一身泥,连如厕都很困难,民工出行真是吃尽苦头。”谈起当年的情景,阜阳站退休老客运员马长海至今仍历历在目。每逢年节,一张小小的票根,牵动着千万人的心。每到春运高峰,阜阳站不堪重负,每天6对客车,加上1对临时增开的代客棚车,列车严重超员,无法满足大批民工外出乘车的需求。

那时的春运,旅客过年,铁路过关,难于上青天。每到春运,上海站购票的旅客也是人如潮涌。从2003年起,上海站在春运期间连续近十年租用附近的体育场等场地,开设售票“大卖场”,最高峰时开设售票网点的窗口达200个,当时在西藏南路、北京东路等市内代售点,购票“长龙”要排一二公里长。很长一段时间里,“黄牛党”倒票屡打不绝。

“90年代,为应对民工潮,车站花费大量时间,投入大量人力,采用人工的办法将去往直达站的车票提前制成“傻瓜票”,以备大客流应急使用。”合肥站售票员贾慧霞回忆说。

“一张车票就是一张请柬,拉近了铁路与千万旅客的距离……”进入新时代,网络购票方式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芜湖站售票员陈玉婷感慨地说:“如今,旅客在网上轻松购票,旅客在车站聚集排长队购票成为历史。”

随着科技的进步发展,长三角铁路迎来了“互联网+”时代,微信、支付宝支付、APP自主选座、接续换乘……指尖轻松操作,走出了人工、电话“买票难”的窘境。近2200台自助售票机的上马,方便了聚集区旅客就近购票、取票。

40年来,我国火车票经历了从硬板票到软纸票的慢长历史。上世纪9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兴起,硬板票逐渐被软纸票所取代。

安庆站售票员许高军说:“上世纪80年代售票员人工售出一张票需二三分钟,一天售卖四五百张票,现在是网络信息化时代,广泛使用磁卡票,机售一张车票只需30秒左右,速度提高4倍以上。”

从互联网订票,到银行卡、支付宝、微信等支付方式,再到覆盖高铁站车无线网WI-FI,“炫科技”已深入渗透到铁路客运服务中,旅客购票更加方便快捷。百姓不再为一张小小的火车票彻夜排队,曾经“壮观”的购票“长龙”消失了,出行“买票难”大大缓解,倒票“黄牛”失去了市场。

如今,只要高铁、动车通达的地方,那里“一票难求”的状况明显得到缓解。高铁列车已成为客运市场主力军。2017年,上海局集团公司旅客发送量在全路首家突破6亿人次,是40年前的近10倍。一张张小小的火车票,见证了旅客匆匆的身影,见证了中国铁路日新月异的变化发展。从当年的人工检票到如今的“刷票”“刷脸”和“刷身份证”进站,这些看似“习以为常”的变化背后,折射出铁路的巨大技术进步。信息化时代,便捷的网络化购票,清晰的站车智能语音播报、現场视频安全监控,为旅客带来了更为安全、更为便利的新体验。随着客服网络的完善,长三角高铁车站、列车提供刷身份证进站功能,无线化、无纸化、智能化的高铁出行让旅客脚步越来越轻快,旅客从中得到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越来越多。

站车服务形象大提升

去年国庆,上海静安区的陈家华带着老父亲,乘坐上海虹桥至北京南时速350公里的G2次“复兴号”高速动车组列车。新时代,这位老人家亲身体验到与40年前不一样的旅行。

“上世纪80年代前后,铁路车站破旧。空间狭窄,到处是挤在一起的旅客,黑压压的,坐席上、坐席下、车门旁、厕所内,连个站的地方都困难。”老人至今还记得小时候乘坐“绿皮车”的情景:“车厢内,烟雾缭绕,散发着刺鼻的臭味,不堪回首。”那个年代,深绿色的车身,速度慢、没空调、环境差,“啤酒花生瓜子饮料……”的叫卖声不绝于耳,嘈杂声里夹杂着难闻的异味……作为一个时代的符号,“绿皮车”留给人们的印象很深。

“那时‘绿皮车’条件有限,茶水供应采用煤炉子烧开,车厢烟雾弥漫,上海至北京单程时间长近17小时。”原上海客运段13/14次列车员何颖说,后来他值乘上海至北京D313/314次列车,全程缩短至9小时58分。

进入新时代,广大旅客对乘车旅行的要求不再满足“走得了”,而是追求“走得好”。40年来,长三角高铁从无到有,形成网络,带动沿线一座座新城拔地而起。铁路面貌一新,上海虹桥、南京南、杭州东、合肥南等一大批现代化高铁客站建成投入使用,重构经济发展“新版图”。

铁路发展日新月异,高速与普速铁路“两翼齐飞”。如今,在长三角的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等地,车站由40年前的1个,增至目前的2个以上,高铁车站“一站一景”,自动扶梯、冷暖空调、电子显示屏等先进设施遍及车站。铁路告别“脏乱差”,处处是“洁净美”,从过去的“绿皮车”普快、到空调快速、特快列车,发展到高速动车组列车时代,铁路乘车环境变得越来越安全、舒适、温馨。如今,上海虹桥至北京南单程1318公里,G22次“复兴号”列车只需4小时18分。

“复兴号”奔驰在祖国广袤大地上,为中国高铁发展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017年9月21日,“复兴号”动车组在京沪高铁率先按时速350公里商业运营,京沪两地运行时间压缩至4个半小时左右,中国成为全世界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高的国家。

列车上充电插座、USB接口、WI-FI、微信支付等新服务,车厢内宽敞的无障碍卫生间,为旅客提供了更为人性化的乘车体验。

高大上的“复兴号”列车惠及民生,备受旅客热捧,已成为旅客出行首选,“飞”出了“中国速度”。去年7月1日起,高颜值的16辆长编组“复兴号”动车组列车首次亮相京沪高铁,与8辆编组“复兴号”列车相比,定员和商务座数量有新的增加,提升了列车的综合运力。

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承载全民的希望与骄傲,带领人民跑出新時代的幸福感。目前,长三角“复兴号”列车开行进一步扩容,总数增至153列,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旅行生活的新追求。

长三角开往全国各地的旅客列车呈现几何极增长,旅客出行越来越方便。2017年,上海局集团公司旅客发送量达6.28亿人,同比增长11.1%,其中动车组发送人数达到4.67亿人、占74.3%。

去年7月1日起,长三角铁路实施今年第二阶段列车运行图,新图客车开行对数达965对,客运运力创历史新高。

上铁12306客服中心是联系旅客与铁路的桥梁和纽带,已从“一站式”客服平台的单一语音服务,发展到APP、微信和微博等多样化服务。

新时代,12306网络订餐更便捷,时限由2小时压缩至1小时。上海局集团公司推出“高铁订餐”服务,提供餐食品类百余种。乘客在座位上,只需动动手指即可在线订餐、在线支付、预约用餐时间。

古有丝绸之路,今有中欧班列。2013年9月29日,一列编组43辆集装箱的中欧班列(苏州—华沙),首次从苏州西站发车,开往欧洲,拉开货运班列跨境运输帷幕。截至去年9月,长三角铁路开行中欧、中亚班列逾5000列。目前,中欧班列进入双向常态化新时代,惠及“一带一路”沿线各国。

“心诚致远,通达天下。”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点的上海局集团公司,加快步伐向现代物流业迈进,大力发展“门到门”全程物流服务,建设路网性物流中心,发挥沿江沿海区位优势,开行中欧、中亚国际联运和海铁、水铁联运集装箱班列,服务“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降低社会物流成本,努力把战略机遇和有利条件最大限度转化为货运增量。2017年,上海局集团公司货发量1.86亿吨,是1987年的2倍。

(作者单位: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

推荐访问:加速度 铁路 发展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