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学生作文 >

芜湖港发展思考

作者:jkyxc 浏览数:

芜湖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地处长江下游南岸,临江近海,东与宣城市相邻,西与巢湖市隔江相望,南倚铜陵市和皖南山区,北与马鞍山市相接,位于安徽省与长三角地区的衔接处,是国务院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核心城市之一。作为长江上重要的港口城市,芜湖市具有悠久的水运发展历史,1876年就辟为对外通商口岸,素有“长江巨埠、皖之中坚”美誉。

芜湖港是全国28个内河主要港口和长江主枢纽港之一,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198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港口,是安徽省最大的货运、外贸、集装箱中转港,安徽省对外开放的窗口、主要对外贸易口岸,同时也是长江溯江而上的最后一个深水良港,可常年靠泊5 000 t级海船,中水期可靠泊万吨级海船;合裕航道、芜申运河与长江在芜湖市交汇,形成水路运输的“十”字枢纽,是具有铁、公、水联运和江海直达的内外贸港口。

1港口现状

1.1港口及岸线

《芜湖港总体规划》已获交通运输部、安徽省政府联合批复。芜湖港共有14个港区,其中长江干线8个、支流6个。长江干线8个港区初步形成“大桥上下、右岸为主”的布局特点。朱家桥港区是内外贸并举的水陆换装港区,是芜湖港主要的集装箱港区,也是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型制造企业原材料、制成品运输的主要水上口岸。裕溪口港区以煤炭输出为主,是长江干线最大的煤炭铁水联运中转基地。四褐山、东梁山港区是以煤炭、液化气等为主,主要为临港工业企业服务的港区。荻港、新港、三山港区以矿建材料、水泥等散杂货运输为主,是建材生产企业专用泊位占主体的港区。滨江旅游客运港区是为滨江景观旅游客运服务的港区。长江支流上的6个港区目前规模相对较小。芜湖港规划锚地9处,其中保留现有锚地3处、改扩建锚地3处、新开辟锚地3处。

全市共建有各类码头泊位166个,包括非生产性泊位38个和生产性泊位128个,其中:万吨级泊位3个,5 000 t级泊位34个,其余泊位为300~级不等。在“十一五”期间,新建生产性泊位29个,其中万吨级泊位3个、 t级泊位23个、 t级泊位3个,新增港口吞吐能力万t,港口综合吞吐能力达到7 000万t。2010年底,港口吞吐量首次突破6 000万t大关,达到万t。港口已初步形成布局合理、能力适度、门类齐全、功能完善和设施先进的良好格局。码头泊位已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并形成煤炭转运、水泥建材发运、集装箱中转、成油品转运和商品汽车滚装运输的特色和优势。

芜湖港具有良好的长江岸线资源,南岸自然岸线长72.97 km,北岸自然岸线长2.76 km,但适宜建港岸线有限。长江干线规划港口岸线长45.16 km,占岸线总长度的59.6%。目前,经批准利用岸线18.60 km,《港口法》出台前占用的岸线约15 km,岸线利用率达到74%。长江支流规划四级以上航道适宜建港岸线约10 km,目前基本未利用。

1.2港航管理机构

芜湖市港航管理机构齐全,服务水平较高。市港航管理局(地方海事局)为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是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部门,业务上受安徽省港航管理局、地方海事局和船舶检验局领导,履行港口行政管理、航道行政管理、水路运输行政管理、海事行政管理和船舶检验等5项职能。海关、边防、商检等口岸部门全方位、高效率地服务于芜湖港的发展。交通运输部的派出机构长江海事局、长江航道局,中国船级社,安徽省船检局等在芜湖市设有分支机构,管理安徽省境内长江段的水运业务。中远、中海、长航和中外运等大型水运企业也在芜湖市设有分支机构。这些机构的设立,提高了芜湖市的知名度,促进了芜湖港口事业的发展。

1.3港口企业

到2010年底,芜湖市共拥有港口经营企业42家,其中包括有限责任公司27家、国有企业6家、私营企业7家、集体企业和外商企业2家。在现有的42家港口经营企业中,6家企业共拥有码头泊位34个,设计年通过能力约5 000万t,占全市港口吞吐能力的71.4%。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码头泊位结构不合理

全市生产性码头泊位128个,其中5 000 t级以上泊位仅为37个,占总泊位数的28.9%,大部分为300~3 000 t级的简易码头,设施落后,安全隐患大,缺少大型化、专业化、设施现代化的泊位。

公用码头与货主专用码头比例失调,在37个 t级以上泊位中,公用性泊位仅为16个,占43.2%,大型公用泊位偏少。

2.2港口岸线资源缺乏

芜湖港口岸线资源相对不足,尤其在长江干线适宜建设万吨级泊位的深水岸线更加缺少。随着港口与临港工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一些临江工业企业建设专用码头占用了一定的岸线;另外历史上建成的小泊位码头也占用相当一部分岸线;长江支流四级以上航道未能全面整治,岸线目前还无法利用,导致宝贵的岸线资源十分紧缺。

2.3港口公共基础设施投资不足

港口建设投融资渠道狭窄,政府投资不足,尤其是公共设施、疏港道路、锚地、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等港口公共基础设施缺少必要的资金投入,建设不到位或是不完善,影响港口集疏运能力的发挥。

3港口发展定位

芜湖港要紧紧围绕“新港口”主题,按照“立足芜湖,辐射全省,依托长江,走向世界”的总体目标,以皖江水运为载体,以皖江腹地为支撑,加快推进芜湖港口事业发展,形成以长江干线万吨级码头泊位为主,长江支流500~ t级泊位为辅,规模化、集约化、快捷高效的现代化港口集疏运体系;建成煤炭、集装箱、建材、油品、汽车滚装等特色的港口现代物流体系;建立功能齐全、高效、便捷、安全、法治的口岸环境和港口服务体系,使芜湖港形成对周边地区的产业集聚优势,将芜湖港建成长江流域煤炭第一输出大港和有影响的集装箱、水泥、汽车滚装等水路运输主通道,皖江最重要的港口枢纽和现代物流中心,带动皖江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树立起“新港口即皖江港”龙头品牌,走向世界。

4港口发展目标

国务院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确定芜湖市为承接产业转移双核心城市之一,2011年,国务院又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这是芜湖港口事业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的一次重大战略机遇,要紧紧抓住这次千载难逢机遇,加快发展芜湖的港口事业。

根据“十一五”期间港口统计数据,芜湖港吞吐量年增长率为13.3%,总量增长近1倍,达到6 606。“十二五”期间,随着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发挥作用,芜湖及皖江经济将会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港口吞吐量增长速度将比“十一五”更快,预测“十二五”末芜湖港吞吐量将达到1.2亿t。

“十二五”期间,芜湖港应在省内率先启动建设2万~3万t级码头泊位,到2015年,实现长江干线新增 t级以上泊位38个,长江支流 t级泊位20个,新增港口吞吐能力8 000万t。到“十二五”末,芜湖港吞吐能力达到1.5亿t,集装箱吞吐能力超过100万TEU,商品汽车滚装通过能力达到70万辆,满足芜湖及皖江地区经济快速增长需要。到2020年,芜湖港吞吐能力达到2.5亿t,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150万TEU,为促进芜湖市地方经济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实现“以港兴市”的战略目标。

5港口发展重点

5.1加快朱家桥核心港区建设

按照相对集中、成片开发原则,适应后方临港工业及腹地发展要求,重点建设集装箱、汽车滚装、通用杂货等5 000 t级以上的集约化、专业化泊位。“十二五”期间,新增5 000 t级以上泊位10个;吞吐能力2 500万t,明显缓解芜湖港公用码头能力不足的矛盾。

5.2扩大裕溪口港区配煤能力

强化裕溪口港区煤炭转运功能,扩大港区煤炭通过能力,对既有的2个泊位进行扩能改造,新扩展2个万吨级码头泊位,完善煤炭装卸、加工、储存、转运等配套设备,使配煤能力动态达到5 000万t,水路吞吐能力达到3 500万t;拓展煤炭加工、交易、信息服务、配载等功能,形成长江煤炭输出第一大港和交易大市场。

5.3完善五大核心港区的集疏运通道

尽快推进朱家桥港区快速疏港通道建设,提高长江路、港湾路、九华北路等主要通道的通行能力,增强港区与后工业区、芜湖铁路货运北站等枢纽站场的交通联系,实现朱家桥港区主要疏港通道与芜宣高速、芜雁高速、芜马高速等芜湖市主要对外通道的有效衔接;扩大裕溪口港区疏港铁路通行能力;加快荻港、新港、三山等港区的疏港道路建设,与沿江高速及一级公路实行有效连接,提高疏港能力。

5.4全面提升港口吞吐能力,建设一批规模性码头

通过“十一五”的努力,芜湖港码头泊位数和等级有了较大发展,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十二五”期间,一是对现有港口设施进行扩能改造、设备更新,提高效率;二是拟建58个码头泊位,在长江干线新增5 000 t级以上泊位38个、支流新增1 000 t级泊位20个,实现港口集约化、规模化。新增吞吐能力8 000万t,汽车滚装通过能力60万辆、集装箱吞吐能力65万TEU,真正跨入亿吨大港行列。

5.5加速建设万家滩、头棚锚地

芜湖港是全国内河主要港口和长江干线十大港口之一,也是安徽省规模最大、综合条件最好的港口。随着长江下游船舶定线制的实施以及芜湖港吞吐量的逐年加大,荻港和三山港区船舶锚泊设施落后的矛盾日益突出。为完善芜湖港口服务功能,提高港口生产效率,消除船舶锚泊安全隐患,加速建设荻港港区万家滩锚地、三山港区头棚锚地势在必行。在“十二五”中期,建成2个锚地并投入使用,可同时系泊5 000 t级江海船72艘,基本解决待港船泊停靠问题。

6措施与对策

6.1加快港口岸线资源整合和泊位结构调整

以《芜湖港总体规划》为依据,充分利用法律、行政手段,辅以市场调节功能,淘汰一批环境污染严重、安全隐患大、码头设施简陋、装卸效率低下的码头;迁移3 000 t级以下泊位到支流,其中3 000 t级泊位布置在漳河、黄浒河入江口航段;1 000 t级泊位重点安排建设至芜申运河、漳河、青山河、青弋江、黄浒河等支流,让出占用的长江干线岸线资源;拓宽入江支流航道口门,把长江岸线向漳河、黄浒河支流延伸,拓展岸线利用空间。

严格限制企业建设吞吐量在300万t级以下的专用码头,鼓励并采取优惠政策发展公用码头,形成以公用码头为主、专用码头为辅的格局。

6.2加速保税港区建设前期工作

保税港区政策是目前我国港口与陆域区域相融合的保税物流层次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区位优势最明显的监管区域。应积极开展申报国家级保税港区建设前期工作,在省、市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争取国家政策扶持,在三山港区划定10~20 km2范围设立保税港区和物流加工区,发挥保税港区和物流加工区的名片效应,打造开放高地,带动临港外向型经济发展,以大量增加芜湖港集装箱箱源。

6.3以优惠政策吸引合作伙伴

政府不仅要积极进行协调和沟通,同时应出台相关优惠政策。一是吸引国家5大电力企业将裕溪口港区作为其电煤储备基地;二是吸引合肥、铜陵、宣城及皖南地区集装箱从芜湖港中转;三是鼓励本地企业原材料进口和产品输出尽量采用集装箱方式从水路运输,减轻公路运输的压力;四是吸引具有国际知名品牌的企业,采用多种合作方式,参与港口建设。

6.4通力合作,促使在建项目早日投产

政府、企业各方共同努力,协调相关工作。一是确保芜湖海螺水泥公司2条1.2万t水泥生产线正常运营;龙元水泥、建华管桩等专用码头在“十二五”初期建成投产,新增港口年发运水泥3 500万t以上。二是发挥长江航道驻芜湖管理机构作用,积极向长江航道局、交通运输部申报裕溪口航道建设和整治工程,提高航道水深条件,早日实现10 000~20 000 t级船舶常年通航裕溪口煤港,为实现煤炭吞吐量达到万t创造条件。

6.5全面提升港口经营管理水平

大力引进资金实力雄厚、经营管理规范的外地(资)企业,参与芜湖市港口经营;重点扶持吞吐量在800万t以上本地港口经营企业做大做强,培育1至2家吞吐量1 500万t以上港口企业和物流企业上市融资;规范中、小港口企业经营行为;利用港口经营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引导合理竞争;全面提升港口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素质,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通过港口经营企业快速发展带动芜湖港口经济发展。

6.6抓住承接产业转移契机,积极延伸发展经济腹地

发挥芜湖港交通便利的优势,开展无水港建设工作,扩大港口业务范围,将港口建设延伸到内陆,增加港口货源增长点。

6.7启动《芜湖港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芜湖港总体规划》经过“十一五”的实施,需要进行修编,制定新一轮总体规划。港口作为消耗岸线和土地资源的行业,早启动规划修编工作,早争取主动,可为港口拓展发展空间。该规划修编重点为:岸线利用重新进行调整,满足港口发展需要;加强对港口岸线纵深土地利用的控制;研究“芜马组合港”和跨江发展战略。

6.8建设港航信息平台

加强与长江沿线港航、海事、航道等部门和国内外航运企业的信息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港航管理部门与海关、边防、检验检疫、口岸、铁路和公路等相关部门以及金融、保险等行业的信息沟通和资源共享;充分简化集装箱通关手续,加快港口通关速度,提高通关服务质量。

6.9加大政府资金扶持力度

港口生产经营性设施由港口企业自筹解决,港口公共基础设施(含疏港公路及公用锚地等)建设,除积极争取国家及省交通运输厅资金扶持外,其余建设资金缺口部分由市、县(区)政府统筹安排。市财政每年应确定一定数额的资金,用于港口发展前期研究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

(作者系芜湖市港航管理局副局长)

推荐访问:芜湖 思考 发展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