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报告 > 请示汇报 >

新媒体环境下痛并快乐的现代人

作者:jkyxc 浏览数:

摘 要 媒介在发展过程中给人们带来了极大便利,但也必须承认,媒介在发展的同时会造成相应的不良影响。目前媒介环境中的现代人是“痛并快乐”的现代人,甚至痛的程度要更大,但是人们并没有察觉到,且在对将来充满希望的同时,没有意识到潜在的媒介危机与之并存。就当前的媒介环境来说,不是人在控制媒介,而是媒介在控制着人。将来的媒介甚至会发展到搅乱社会秩序、威胁人类正常生存的地步。因此,生活在当下媒介环境中的现代人要居安思危,警惕媒介,善用媒介。

关键词 媒介环境;媒介影响;媒介反思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07-0120-03

目前的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人们的生活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生活,且“人媒合一”这一胶着状态还会进一步融合,人们对此充满希望,然而,仅仅是充满希望,却没有意识到潜在的媒介危机与之并存。本文在探讨人和社会与媒介关系的基础上,反思过去媒介的发展给人和社会所带来的影响,结合当下生活,展望未来媒介,由此提出一些思考和对策,以缓解媒介所带来的异化影响。

1 初级发展媒介——希望在前,利弊同存

印刷机器、蒸汽机、电力、电报、电话、广播等媒介让人们尝到了技术的甜头,因此对未来充满希望,并将希望抛到眼睛看不到的远方,然而,这个希望常常破灭,而且还附带一些不良后果。

印刷社会由印刷机器所推动,工业革命由蒸汽机所推动,第二次工业革命即电力革命由电力技术所推动。印刷机器可以快速大批量制造报纸、复印书籍,打破了少数人对知识的垄断;蒸汽机技术,被应用在了火车、轮船上,连通了世界水路和大陆内部,因而“机器至上论”在美国风靡一时。人们持乌托邦式的思想,认为机器对未来的发展具有掌控作用,且认为这种作用充满了美好。然而,印刷机器和蒸汽机并没有让人们获得和平、财富权力的平等与人们的自足,反而使得美国满目疮痍,付出了牺牲环境的巨大代价,自然资源如森林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另外,种族冲突的矛盾愈发加剧,经济萧条也随之而来。

当“机器至上论”的梦想破灭后,电力技术的发明又使得人们恢复了这种典型的美国式乐观精神,“电力至上论”或者“电力乌托邦”在美国盛行。人们进行自我麻木,试图辩解电力与机器的不同,认为机器有缺陷,而电力技术,意味着更大的进步,它是物质与道德兼备的工具,它可以将人们从机器的不良影响中拯救出来。然而,理想总是理想,尽管“电力乌托邦”战胜了“机器乌托邦”,但真正的乌托邦仍旧没能实现。“电所产生的一目了然的后果,显然与那种分权的、有机的、和谐的秩序背道而驰”[1]。麦克卢汉也认为电力技術的时代是个焦虑的时代,也是个无意识和冷漠的时代[2]。

多伦多学派的鼻祖伊尼斯对印刷、电力等技术也有一番见解。他提出了媒介偏向理论,认为媒介有时间偏向型和空间偏向型之分,且现代西方社会的时间偏向型与空间偏向型媒介发展极不平衡,给西方文明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当人们歌颂电力技术的发展时,伊尼斯却没有为之欣喜,他不仅提出了种种质疑,而且还且对电力技术进行了系统性的批判。他认为,印刷业和电子媒介极大地提高了控制空间的能力,打破了原本时间与空间型媒介的平衡,有助于建立商业主义和帝国主义,并表示欧美的“现代文化悲剧”就在于此。伊尼斯重视口头传播,因此他认为需要发展时间型媒介以抗衡空间型媒介的过度膨胀[3]。

2 当前盛行媒介——过度依赖,自我截除

人发明技术是为了使用技术,人延伸媒介是为了控制媒介,然而,到了目前的媒介阶段,媒介技术在控制着人。

目前的“高级媒介”使得人对其极度依赖,并且给人营造了一个虚拟的世界,而人在其中却没有察觉到,仍然自娱自乐。这些媒介,比如数字电视、电脑、智能手机、互联网等,我们接触了之后就难以摆脱,这里就有一个严肃的话题,我们真的会被娱乐至死吗?难道我们真的要心甘情愿地成为这些媒介的附庸吗?我们所追求的这些东西会不会亲手葬送了我们[4]?因此,这些高级媒介的负面作用必须要受到重视。

数字化的时代,人是数字化的人,其他事物也是数字化的事物,真人真事都被转化成了一串数字信息,通过互联网传播,进而各种事物呈现在人们面前。然而,这些事物并非真实的事物,而是通过互联网传播并且之前已经被处理过的一道数字信息,其流程是:现实—数字信息—现实。

数字信息虽然轻便,因为“比特”是没有重量的,可是,这样的转化传播,及其容易产生信息失真及扭曲,它会使得一部分信息成为“假信息”。就像波兹曼所认为的那样,电视向受众传播着一种“假信息”,这里的假信息不仅指主观上凭空捏造,故意扭曲事实的假消息,也指那些容易让人产生误解,支离破碎,毫无关联,模棱两可的信息。这样的假信息接受多了,以至于“让人产生错觉,以为自己知道了很多事实,实际却离事实的真相越来越远”[5]。

由此可见,当前的“高级媒介”已经成为了人们理解现实、获知现实的主要渠道。可是,基于网络化、数字化传播的媒介,其描述又不大靠谱,这会使人产生严重的“隔离效应”,还会使人纠结种种。这些新媒体进一步加剧了人类的异化,其潜在的危害不断侵蚀着人类的独立性与理性[6]。

人只有在关闭自己各个感官的时候才能感触到现实的世界,一旦睁开眼睛,打开耳朵,便如同隔着一层有色纱丝去看世界、去听世界,原本纯真的世界在此刻也被染上了各种颜色。

麦克卢汉没有生活在互联网时代,他认为电力技术可以算得上是人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但这种延伸也意味着一种拼死的,自杀性的自我截除[7]。但是,麦克卢汉是具有超前意识的人,如果他的寿命再长一些,生活到了目前的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大数据时代,或许他就会觉得,互联网技术才是人真正拼死的、自杀性的截除。人没有将自己的中枢神经系统藏在体内,而是将其暴露了出来,用其感知世界,这极度危险,一不小心就被别人拽着走,或者染上病毒,导致全身瘫痪。

3 将来终极媒介——稍有不慎,危机即至

将来媒介的具体形态不得而知,然而,不必等到它到来的那一天,人类就已具备了使自身社会系统瘫痪、甚至毁灭自身文明的能力。如同开车,目前时速超过200公里的轿车不在少数,但是人在开车时不用达到这个最高时速,以减半的速度来看,时速超过100公里就比较危险了,一不小心发生碰撞或意外爆胎,人非死即伤。

网络科技、计算机技术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然而,也不需要发展到将来的“终极”那一步,人类社会各个运行系统就可能瘫痪。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所有的社会关系都将只是一串数据,人自身与数字化下“我”的关系、人与“他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等,统统都转化为数据,社会各个系统的运转便是靠这些数据。

目前虽全未如此,但也可初见端倪。在这样的媒介环境下,数据面临着诸多威胁,极有可能产生文明危机。因为当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对于某些计算机组织或黑客来说,获取任何计算机数据如同探囊取物,即便对方不联网,其数据也可被窃取、被破坏,加之配以超级病毒,那么社会各系统的数据库将受到极大威胁。虽然有所谓的安全防护系统,它们也并非不靠谱,然而,在强大的新兴技术面前它们仍然不堪一击,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且不说将来的超级病毒,就拿2017年的“Wanna Cry”勒索病毒来说,给许多组织机构打了个措手不及,因为这防不胜防。推及未来,万物皆媒,万物皆数据,以那时的技术来观看今天,便会觉得现在通过网络技术来控制对方计算机或通过网络传播病毒简直是小菜一碟。可以说,到那时,只有“想不想攻击”而没有“能不能抵御攻击”这一说法;到那时,不仅个人的银行卡密码以及其他各种密码在“裸奔”,整个社会都在“裸奔”。因此,互联网时代,人们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时,也必须警惕可能面临的风险[8]。

4 媒介反思

媒介的發展给人带来希望的同时也带来了明显的弊端,人们意识到了;当前媒介使人痛并快乐着,且痛的程度要更大,然而人们沉迷其中,并没有意识到;而将来的终极媒介,极有可能毁了人类文明,人们仍然没有意识到,并且充满希望,期待着它的到来。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我们不仅要意识到媒介在控制着人,而且要摆脱媒介的控制去善用媒介,更要预防媒介危机的到来。

4.1 居安思危,警惕媒介,有备无患

媒介本是为人所服务,然而目前是人为媒介所服务;人本该控制着媒介,可是媒介却在控制着人。

媒介自身并没有想要控制人的意愿,可见是人心甘情愿地为媒介所控制,而且还毫无察觉,且自以为在控制着媒介,这就是人类最危险的境况。

目前的媒介环境,虽然没有明显的媒介危机,但是我们也得居安思危,自己敲响警钟。因为当人类具备了厉害的媒介时,也具备了毁灭自身的能力。当人类还没到达拥有将来的“终极媒介”时,人类文明就已处在危险之中了,所以,我们在使用媒介的过程中要警惕着媒介。“如果某种媒介的使用者已经了解了它的危险性,那么这种媒介就不会过于危险”[9]。

因此,我们要先将媒介环境看透,那么人类社会现在的发展才更有底气,将来的发展才更有希望,面对危机时才更有准备,即便危机降临,也不至于手足无措。

4.2 技能存留,善用媒介,如虎添翼

媒介是人的延伸,可如今,人们过多地将自己进行了延伸,甚至把中枢神经系统都延伸了出来,但人们并没有意识到,延伸的同时意味着截除,延伸得越多,截除得越厉害。这里的截除强调人在过分使用媒介的同时把一些该拥有的技能给舍弃了。当然,截除也并非全部状况下都是贬义,因为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而不使用媒介,重要的是在使用媒介的同时不能丢掉这些技能。例如,教师在讲课时,常使用PPT课件,但如果某天忘带了U盘,难道没有课件就不会讲课了吗?手机每个人都在使用,但如果哪天没带手机或手机没电了,难道就要就魂不守舍,烦躁不安吗?故而,我们要使用媒介,但是不能依赖媒介,否则依赖越严重,最后受到的伤害或产生的缺陷也越多。之所以为什么小学生要背加减乘除法,即便现在到处都是计算器的情况下。

荀子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10]。荀子认为,君子要“善假于物”,即善于使用媒介,这里的马、舟都是媒介,它们可以使人到达千里之外以及横绝江河。但需要注意的是,荀子强调“善于使用媒介”而非依赖媒介,不能将人自身完全置之于媒介(技术)这样的器物之上而舍弃人的本我技能。如果你没有脚——由于过度延伸而被“截除”了——或者忘记了怎么走路的话,此时只能骑马乘舟,乃舍本逐末也,当某个时刻恰好无马无舟,那么将寸步难行。但是,如果你的脚还在,其功能还完备,再配以舟马,能停能行,来去自如,可谓如虎添翼。

5 结论

人与社会是媒介环境中的一条鱼,但这条鱼并非一条浑然不知的鱼,这条鱼是有意识的鱼,当它意识到水的时候,就证明周边的环境已经不好了。且这条鱼也是一条有能动性的鱼,它有能力去制止或改变当前这个存在问题的环境,使江湖之水充沛且清澈。故而痛并快乐的现代人要居安思危,警惕媒介带来的危害,这样才能有备无患。另外要技能存留,摆脱媒介的控制而不是被媒介控制,善用媒介,这样不仅可预防媒介危机,而且能如虎添翼,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詹姆·W.斯凯瑞.作为文化的传播:“媒介与社会”论文集[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90.

[2]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80.

[3]李明伟.知媒者生存:媒介环境学纵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91.

[4]高宁.浅析《娱乐至死》的媒介危机[J].新闻研究导刊,2017(2):98.

[5]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北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92.

[6]柳淑田.试论新媒体环境下人的异化[J].新闻传播,2018(2):23-25.

[7]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76.

[8]吴陈亮.媒介接触、危险评估与第三人效果[J].青年记者,2017(26):24-25.

[9]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北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36.

[10]褚世昌.《荀子》译注[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3:3.

推荐访问:现代人 环境 媒体 快乐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