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报告 > 请示汇报 >

《设计色彩》课程职业化教学改革探析

作者:jkyxc 浏览数:

【摘 要】《设计色彩》是高职室内设计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程,本课程在培养学生色彩感受能力、色彩表现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方面至关重要。教师在《设计色彩》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在产品设计方面运用设计色彩知识进行实践创新是课程教学的核心之所在。本文从高职室内设计技术专业《设计色彩》课程朝职业化教学方向的改革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促进本课程教学向实践性、应用性、创新性转换。

【关键词】设计色彩;室内设计;应用性;职业化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4-0190-02

高职室内设计技术专业《设计色彩》课程教学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色彩教学,旨在培养学生敏锐的色彩感知能力和强化和重构主观意识色彩。本课程教学需要使学生理解传统色彩与设计色彩的区别与联系,掌握绘画写生色彩与艺术设计色彩的相互联系,逐步让学生能够应用设计色彩的规律进行设计创新实践,提升学生对于色彩的概括、提炼、重构能力,引导学生创造色彩空间、色彩意境,拓展设计思维。

高职室内设计技术专业的学生在入学前基本没有经过系统的美术培训,入学后既要学习色彩知识,又要学习室内设计技术专业理论,学生对《设计色彩》课程缺乏深度认知,不清楚该课程在室内设计技术专业能力构建中的作用。本课程的教学需要增强学生岗位能力培养,提升知识应用转化与创新能力,使课程体系更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高职室内设计技术专业《设计色彩》课程教学内容和本科院校色彩课程教学内容相似度高,而且采用高职院校广告、摄影、动漫等各个专业通用的教材。本课程主要是服务于室内设计师岗位中方案构思、手绘、电脑效果图制作、软件渲染及后期处理等方面,具有专业上的独特性。而现有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方向性不明确,课程不能很好服务于室内设计师工作岗位实践需求。笔者觉得需要对室内设计技术专业《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进行职业化方向教学改革,让学生明确专业发展方向、重视专业能力培养、发挥艺术个性、重视知识创新、强化动手能力、服务岗位实践。

一、培养敏锐的色彩感知能力

意大利名美学家克罗齐说:“画家之所以成为画家,由于他能见到旁人只能隐约感到或依稀瞥见到而不能看清的东西”①。人的色彩敏锐感觉不是天生的,人的色彩的敏锐感觉要经过科学的训练才能看见“旁人只能隐约感到或依稀瞥见而不能看清的东西”。对于从事绘画和设计工作的人来说,首先你要能感知丰富的色彩与变化,然后才是将感受到的色彩表现出来或是在表现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我们生活中没有光,那这个世界就是漆黑一团。有了光,物体在光的作用下就会呈现出丰富的色彩变化。光源色影响物体的固有色,产生丰富的色彩变化,而周围环境的色彩也对物体产生反射,使物体背光部分受到影响。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掌握物体的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概念,学会科学的观察方法,通过写生训练增强敏锐的色彩感知能力。

二、加强风景写生训练

学生在具备了敏锐的色彩观察能力后,需要进行一系列的专业技能训练,包括进行单色稿练习、静物写生、风景写生等等。风景写生这个训练项目,对于学生提高色彩表现能力,整体把握色彩感觉非常有效。教师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仔细地观察自然界,分析物象的色彩关系,整体把握色彩感觉,分辨色彩的丰富变化,做到胸有成竹再一挥而就。优秀的画作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再现,同时还要注入写生者自己的内心情感。日本的风景画家东山魁夷说过:“我画的是作为人类心灵象征的风景,风景本义就是阐明人的心灵。”②

本课程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理解色彩互相联系,相互对比的关系,学会在写生过程中进行色彩的概括、归纳、取舍、强化。野兽派大师马蒂斯认为:色彩不可以与其他造型因素分开,他也不认为任何一种色彩本身都是美的,或是富有表现力的。他认为重要的是一组色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依赖性。他的色彩是根据主观感觉强化某些色,根据对象概括、归纳、取舍和添加。这些对于形和色的精辟论述都值得我们在写生过程中去体会、去感悟,找到属于自己的有意味的形式③。我们常说万绿丛中一点红,就是指红色在绿色的衬托下显得格外得红,通过绿色的衬托才能达到色彩的和谐统一。无论是绘画还是产品设计,色彩的感染力都在对比与和谐中产生美感效应。在高职室内设计专业的色彩教学中要多安排色彩并置训练,让学生从色彩的对比中体会到色彩的美感。

三、拓展色彩表现能力

我们研究色彩,不单一是认识色彩的客观规律,更重要的是人们主观意识对色彩的反映④。色彩表现的拓展练习是高职室内设计技术专业色彩训练中的重点,是色彩设计与创新应用基础。色彩表现的拓展指的是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方法去感受,分析,拆解、组合、变异、强化等创新实践,是色彩再现与理念表达的重要手段。高职室内设计技术专业的《设计色彩》课程职业化教学改革就是要求学生在掌握色彩表现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拓展训练,让学生弄清楚色彩是一个系统、互相关联的有机体。教学训练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色彩表现能力的培养,强调“主观意识的艺术感受”,培养学生的“艺术个性”和“设计创作的独立性”。要教会学生掌握色彩变化的规律及其特点,重视色彩心理作用与色彩效应。追求和谐的色彩表达方式,但不否定和谐以外的色彩存在。因为和谐是视觉美的表达,而存在视觉反差的色彩应用于设计中,其强调的色彩则会带来强烈的信息传达。⑤

设计专业的色彩表达拓展训练主要是让学生能自由驾驭色彩、搭建设计应用创新基础。设计色彩拓展是从自然色彩中提炼生发的,它是对创作者精神内涵的一种深度发掘,是创作者在探索自然色彩中而获得的色彩表现能力,超越了自然物象表面的色彩模仿。

物象色彩变调训练是设计色彩训练中较高层次的表现形式和创新手法,属于色彩观念转换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色彩变调训练可以让学生摆脱对物象和固有色的依赖,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通过一系列的色彩变调训练,学生可以对物象色彩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在风景写生训练后期,可以安排一些适度的风景分解与重构训练。通过对风景画素材进行色彩的分解、重构、强化训练,由具象描绘转换到抽象表达的阶段,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求异的思维方式之目的。学生在风景写生创作训练中,不要再受客观物象形体与色彩的限制,要将原形打散、肢解、重组,从中抽取出有助于表达主题的色彩与形体元素,展现出与自然物象完全不同的视觉效果。

在学生的色彩表现和运用能力大幅提升后,开展设计色彩的命题训练,能够让学生把握主题,创新思维。教师在命题的过程中要注意训练主题的明确性和典型性。要求学生在训练中注重色调的和谐与对比,突出主次和主题形象。同时,要有新颖的创意,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能够运用色彩规律对作品画面进行整合设计,充分地传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和设计意愿。色彩是能表达情感的,每种色彩都有自己的表达语言,色彩间的组合又有不同意象与神情,借助对色与形的选择、加工、整理,确定要表达的某种意念和愿望,形成作品的主题思想,从而达到设计的目的。⑥

四、加强色彩知识应用转换

日本高校教育重视知识应用转化与创新,例如,设计色彩知识理论在游戏动漫、卡通产品、工业产品、建筑外观、园林设计等行业都有出色的设计运用。美国、法国、比利时等国高校注重设计色彩在商业化领域运用研究,注重学生创新能力、表达能力、实践能力培养,这些方面值得我们借鉴学习。高职院校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学生绝大多数没有美术基础,进入高职后学习《设计色彩》课程课时量不是很多。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强设计色彩运用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运用设计色彩知识在工作实践上转换的能力。

同时,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色彩训练方式。传统的训练方式耗费大量的时间,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耗费大量精力,而在创新与构思方面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足。平时训练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多采用计算机等辅助设备,以增强学生学习设计色彩的兴趣,进而活跃思维、掌握技能。例如,运用绘图与图片处理软件,可以事半功倍,让学生把精力集中在效果的表现上,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提升了制作效率,而且容易控制色彩效果。

教学实训和课外参观学习也是一种有效的职业化能力提升途径。在实训室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今后室内设计流程和施工工艺,激发学习兴趣。在室内装饰施工现场及家具城、建筑装饰公司的参观学习,可以让学生对职业技能培养有更多的感受,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职业信心。

综上所述可知,在高职室内设计专业的色彩教学中,如何遵循我国高职教育“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宗旨,对高职室内设计专业《设计色彩》课程职业化教学改革来说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是一个涉及学生日后就业发展的问题,更是一个提升专业核心竞争力的问题。我们通过培养学生敏锐的色彩感知能力、加强色彩写生训练中风景写生项目,通过不同方式拓展学生设计色彩的表现能力、提升设计色彩的创新运用能力、做好设计色彩知识岗位实践应用转换等途径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我们通过《设计色彩》课程朝职业化教学方向的改革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意识、明确色彩课程与室内设计实践关系,更好地为后续课程学习及今后室内设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注释:

①克罗齐.美学原理[M].朱光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②艺术学委员会.艺术门径分类的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

③[法]杰克弗拉姆.马蒂斯论艺术[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1987.

④曹军,王诗彦.色彩形态构成[M].北京: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10.

⑤李鹏程,王炜.色彩构成[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⑥王磊,卢嘉.色彩构成[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7.

参考文献:

[1]克罗齐.美学原理[M].朱光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2]艺术学委员会.艺术门径分类的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

[3][法]杰克弗拉姆.马蒂斯论艺术[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1987.

[4]曹军,王诗彦.色彩形态构成[M].北京: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10.

[5]李鹏程,王炜.色彩构成[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6]王磊,卢嘉.色彩构成[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郑太春(1978-),男,河南信阳人,硕士,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现为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绘画理论与创作、环境艺术设计等。

基金项目: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度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高职室内设计技术专业《设计色彩》课程职业化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307JG)研究成果。

推荐访问:探析 教学改革 职业化 色彩 课程

相关文章:

Top